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
读课文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猫(节选)
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②说它( )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 )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 )。它屏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词义。
(1)无( )无( ):
(2)( )息( )视:
3.在文中用“ ”画出写猫贪玩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猫尽职的句子。
4.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白鹅(节选)
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 必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果然 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5.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
6.选文第①段将鹅的“厉声叫嚣”与狗的“ ”进行比较,突出鹅叫声 的特点。选文第②段运用比喻手法,将大模大样的鹅比作 ,突出鹅步调的 。
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画线句是选文第①段的中心句。( )
(2)作者在写鹅的时候主要运用了明褒实贬的手法。( )
8.有生客进来时鹅会厉声叫嚣,如果鹅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两句,注意要符合鹅的性格特点。
轻松阅读。
碧雪湖
①碧雪湖坐落在家乡群山怀抱之中,那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不久前,湖边建了一座美丽的农庄,每天来这里休闲的人络绎不绝,为的就是(浏览 饱览)碧雪湖的一番美景。
②清晨,太阳伸了个懒腰,爬上了山坡。这时,碧雪湖也醒了,她最喜欢阳光了!你瞧,她和小鱼一起嬉戏着,扑溅出金色的水花,(玩 顽)得多欢啊!湖水轻抚着湖岸,像在与她们一起轻歌(漫 曼)舞呢!阳光洒满波光粼(lín)粼的湖面,好像撒了一层碎金子似的。站在远处眺望,她像一面镜子,将山水、农庄和垂钓者全部映在湖面上;站在近处欣赏,亭台楼阁,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犹如一个世外桃源。
③傍晚,天边飘来一片片红彤彤的火烧云,空中掠过一只只归巢的鸟儿,湖中是一片绿莹莹的湖水,湖边的乡亲们或三五成群地散步,或站在湖边凭栏远眺。这一切,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④夜悄然地合上了双眼,月亮姑娘来了,鸟儿睡着了,大山睡着了,游客也睡着了,碧雪湖静悄悄的……明月在天空中(撤 撒)下清辉,碧雪湖在水面上倒映着月影,这一切又显得如此宁静、幽远。
⑤清清的碧雪湖啊,我该怎样欣赏你,才能完全领略你迷人的风姿!
9.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10.短文按照 顺序,分别描写了碧雪湖 、 和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11.请写出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轻松阅读。
草房子(节选)
_______________
①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当那天父亲和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将家中的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用锯子和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火草房子时,这个小鸽笼已在他和朋友们的数次努力下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_______________
②一天,桑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到渔夫在用渔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希望自己也有一张渔网。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渔网,下河捕鱼去了。晚上,桑桑回来妈妈并没有打他,而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结果晚上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
12.用小标题概括桑桑做的两件事,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3.把两部分的内容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4.你认为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15.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2)反义词
膨胀—( ) 露面—( )
全新—( ) 断定—( )
16.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请阅读选文并填空。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1) 。其中一些种类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另一种看法是:(2) 。
17.阅读文中画线句,并完成下列练习。
(1)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恐龙家族的壮大?
(2)这段话运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
18.选文中加点词“一些”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恐龙
①恐龙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约早几千万年。这已经通过在世界各地发掘出来的化石得到了证实。恐龙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体形巨大,重可达50吨,长可达30米,利用四足或后足行走。恐龙与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蜥蜴□蛇□鳄鱼等属同类□是由卵孵化出来的□
②恐龙的骨骼组织很严密,这对支撑庞大的身体行走是很有好处的。另外恐龙的身体表面被鳞、骨片样的东西覆盖着,这样可以防止灼热的阳光,以及保护身体不受外来敌人的伤害。
③恐龙灭绝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当时的地球不断地发生变化,沼泽的水干涸,使恐龙失去了栖息地;另外由于气候的变化,恐龙所食用的植物不能生长,这样,食用该种植物的食草性恐龙也就相继灭绝了;还有,由于缺少食物,食肉恐龙自相残杀……
④为什么把这种爬行动物叫“恐龙”?这是广大小朋友所关心的。恐龙的名称,是英国地质学家欧文在1842年首先叫起来的,外文念做“塔爱纳索”,意思是“可怕的蜥蜴”。后来,中国、日本等国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一类的别名。
1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证明——( ) 巨大——( )
20.在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1.读第二自然段,简要写出恐龙独特的身体结构的作用。
(1)骨骼组织很严密→
(2)身体表面被鳞、骨片样的东西覆盖→
22.照样子,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恐龙灭绝的另外两个原因。
(1)沼泽干涸
(2)
(3)
①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pū pù)在西天,远处(chǔ chù)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zhī zhǐ)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quān juàn)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3.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4.从文中找出进行动态描写的句子,用“_______”画出来。
25.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的不满。 B.说明作者想定居荷兰。
C.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的赞美。
26.从文中我体会到了荷兰牧场的 之美。
阅读
灰尘的旅行(节选)
高士其
①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动荡而飘动。
②我们周围的空气,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郊野,从平地到高山,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它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③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从百叶窗的缝隙里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固然可以看得见,小的灰尘却比细菌还小。
④根据科学家测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城市街道上的空气,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10万粒的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1000粒灰尘;在旷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则要多得多。
⑤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游荡着,对气象的变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他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在空中遨游,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的功用。
(选自《灰尘的旅行》,有改动)
27.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的加点词“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28.(新题型)请你仿照例子,试着提两个问题,并选一选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①联系上下文 ②查找资料 ③结合生活经验 ④请教他人
问题1:为什么标题用“旅行”,而不用“旅游”?
解决方法:( ① )
问题2:
解决方法:( )
问题3:
解决方法:( )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草,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的动态画面,表达了作者的____之情。
29.选段先写 (地点)的花,再写 (地点)的竹和笋,像这样按 顺序来描写景物,会显得更有条理。
30.选段描绘了“鲜花 ”“绿竹 ”和“春笋 ”这三幅画面。
31.语文要素☆读画“____”的句子,把对话框中的批注补充完整。
32.语文要素☆读了选段,你还体会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可以参考第3题中的批注的角度谈一谈。
整本书阅读。
小英雄雨来(节选)
①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儿童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②雨来最喜欢这道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③妈妈不让雨来耍水。妈妈说河里有淹死的人,怕把雨来拉去当替死鬼。
④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身上一丝不挂,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啦,撒腿就往外跑。
⑤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着,一边回头。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向雨来喊:
⑥“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⑦雨来听出铁头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伸手一抓,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像条小泥鳅,一下没抓住,扑通,扎在河里不见了。河水卷起很多圆圈,渐渐扩大。妈妈立在河岸上,眼望着水圈发愣。
⑧忽然,在老远的地方,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33.《小英雄雨来》的体裁是 。
34.本文的开头清新优美,请你分析这个开头的美妙之处。
35.“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这句话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为下文多处做了很好的铺垫。请你找出一处来。
36.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再读课文理解语句段。
乡下人家(节选)
【选段一】①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 )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 )上棚架,( )上屋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 )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选段二】①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 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7.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选段一的括号中。
【爬 挂 攀 搭】
38.读画线句子,完成练习。
(1)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
(2)这句话将笋当作人来写,生动有趣,请你从选段二中再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用“﹏﹏﹏”画出来。
(3)想象春笋长出后的画面,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①似乎想卧听风雨声 ②仿佛在畅饮春天的甘露 ③好像在玩捉迷藏
春雨唱着欢乐的歌,唤醒了沉睡的笋宝宝。这些笋宝宝有的悄悄冒出尖, ;有的斜斜地躺着, ;还有的直直地立着, 。
39.两个选段的第①自然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你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1) (2)
40.从选段二的第②自然段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读类文体悟文中情。
三月春长成
邓玉定
①天空变高,阳光变暖,云朵变得轻柔。三月,摒弃了立春后的阵阵寒意,在月亮的温柔里,拔节扬花,悄悄长成了春天的模样。
②三月的春风站在春天的中央起了个头,白头翁、喜鹊、褐羽的山雀,头顶一撮毛的八哥就唱响了整个清晨,春日里贪睡的农人不知道天已破晓,在鸟叫声、鸡啼声中起来,肩扛锄头,走进了青青的原野。
③三月的麦苗在晨曦中起伏绵延,霞光在舒展开来的麦叶间流淌,蝴蝶更是迎风一展,就长出了翅膀,她们贴着麦浪低飞,翩翩然,觅进了麦田东南角的那片油菜花海。
④三月的柳枝柔软如缕,柳丝低垂,婀娜多姿。河流中,柳影摇曳,临风起舞,柳动影随,神态万千。夹杂其中的桃树、梨树、李树、杏树……受春风的鼓舞,育一树的花苞花朵。
⑤三月的燕子正忙碌地从菜地里叨来湿润的泥土,修补着去年的老巢,她是听到了之前的那场春雨淅沥?还是昨夜的春风徐徐?她悄悄地来,正如她悄悄地离开,她将在三月的春天里成家,在这里孕育,繁衍,生生不息……
⑥三月,我沐浴着春风,在绿意蓬勃中徘徊,我看着春天生长成她该有的模样。
(选文有删改)
41.文章主要围绕三月的春风、 、 和 来展现春天的生长。
42.文章第②段主要写了 时分的景象,读到画线句,你会想到学过的诗句“ , ”。
43.第⑥段中哪个四字词语可以概括作者笔下的春天,你从中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4.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让人联想到姹紫嫣红、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等词语,请从中选择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词语:
感受:
课内阅读
片段一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猫》
片段二
①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③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母鸡》
45.《猫》和《母鸡》都是 (填作者)的作品,两个片段都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 之情。
46.片段一写了猫 时的不同表现,“几朵小梅花”指 ;一个“蹭”字体现了猫 的特点。
47.片段二中的两个“挺着”能体会到母鸡 。
48.片段二中画横线句子将吃饱的鸡雏和消瘦的母鸡进行 ,字里行间都表现了母鸡 特点。
49.作者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联系片段二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
海上日出(节选)
①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50.第①段写了 的景象,第②段写了 的景象。
51.第②段,太阳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选文,进行补充。
形状:( )→圆形
颜色:红是真红→( )→深红
位置: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 )→完全跳出海面
52.第②段开头的“果然”和第①段中的哪句话呼应?用“ ”画出来。
53.阅读类文,完成练习。
星空(节选)
①①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外等候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
②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儿星斗闪烁。在草原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李白诗云“云傍马头生”不是虚言。在这里,②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以往看星星,觉得它们清冷遥远;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它们矜持沉思。
③有位诗人将星星亲昵地称作“星子”,我看到的真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
(1)句子①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当作人来写,句子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2)作者对“天似穹庐”是如何理解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3)读画横线的句子①,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4)作者说看到的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星星的灵性呢?写出相关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短文1
《黄继光》节选
①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坚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②啊!黄继光(突然猛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③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快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④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54.用“\”划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55.画横线的句子把子弹比作 ,突出了敌人枪弹的 。
56.第①段中的数字和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黄继光行进的 ,表现了他 的毅力。
57.第④段中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有 ,这些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黄继光 的精神品质。
课内外对比阅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陈景润(节选)
①陈景润每天一进入图书馆,就沉浸在书海之中,忘掉自己,忘掉一切。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下班时间早已过了,管理人员大声问馆里是否有人,没人回答。
②管理员锁好门去吃午饭了,这时候陈景润才觉得要回去吃饭了,但他走到门口却发现门反锁着,就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重新走回书库去看书。
③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陈景润在台灯下,无论写论文,还是研究法文、德文、数学书籍,常常到深夜,他才踏着清亮的月光迈向宿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就是这样紧追着时间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迈进。
58.理解加点的词语(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恭勤不倦( ) 博学多通( )
理解以上词语时,我使用了(拆分法 组词法)(选择正确选项,在下面打“√”)。
其实在理解现代文时,遇到生僻的词语,我们也可以用词语替换法帮助理解。如为下列词语寻找近义词:沉浸——( ) 清亮——( )
59.(1)结合夏月环境,想象车胤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生动。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具体的内容写进去?
60.《囊萤夜读》和《陈景润》的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具备哪些共同点,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对待学习的态度:
生活中遇到困难时:
学习成就:
启示:
61.美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课内阅读。
【资料一】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①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口出来的。
②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资料二】
长廊
①长廊是颐和园著名景观之一,坐落在颐和园万寿山南麓,昆明湖北岸,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有273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像一条美丽的飘带,将分布在虎山之间的亭台楼阁轩馆舫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
②长廊以其丰富绚丽的苏式彩画闻名于世。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粗略统计共14000幅,内容包括人物故事、山水风景、亭台楼榭等,最为精彩的人物故事彩画多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1)【资料一】写溪流采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2)【资料一】作者写外洞,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突出了外洞 的特点。
(3)【资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
(4)【资料二】中“粗略统计共14000幅……”中的“粗略”一词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课内阅读: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①A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②B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③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④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C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62.根据选文叙述的先后顺序,完成思维导图。
63.画线句子A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这个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敌人枪弹的 ,从侧面表现了黄继光 的品质。
64.画线句子B用了三个感叹号,朗读时应读出 的语气。黄继光此时心里可能是这样想的: 。
65.画线句子C是对黄继光的 描写,表现了黄继光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突出了他 的英雄气概。
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①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②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③克菜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④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⑤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受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⑥“快干!”船长又叫道。
⑦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⑧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淡没了。
⑨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⑩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66.面对灾难的来临,人物的表现是怎样的。用文中四字词语概括:
人们: 哈尔威:
67.选文中对船只的描写,正确的顺序是: (2分,填序号)
①慢慢下沉 ②沉进大海 ③船头下沉 ④船尾浸没
68.选文画线部分,无声胜有声。请结合文本,写出此刻人物内心的想法:
乘客们想:
克莱芒想:
哈尔威想:
69.选文末尾提到“英雄的壮举”,具体指哪些行为?请至少写出两条:
壮举一:
壮举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6页,共16页
试卷第15页,共16页
《2024-2025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1.老实 贪玩 尽职 2. 忧 虑 指猫过着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的生活。 屏 凝 指猫控制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老鼠洞。 3.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 不可! 4.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5.果然 必然 6. 狂吠 大和严厉 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和傲慢 7. √ × 8.你是谁?你进来做什么?没看到我在这里吗?休想抢我的饭!
9.浏览 顽 漫 撤 10. 时间 清晨 傍晚 夜里 对碧雪湖的喜爱和赞美 11.作者完全陶醉在碧雪湖的美景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对碧雪湖的赞美。
12.示例:碗柜改鸽笼 蚊帐改渔网 13.桑桑经常做出一些像碗柜改鸽笼、蚊帐改渔网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 14.示例:桑桑是个心地善良、敢想敢做的孩子。
15. 膨大 躲避 崭新 推测 16.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 17. 排比 从运动方式、 体型差异、 食性对比、 性情差异运动方式表现了恐龙家族的壮大。 举例子 作比较 18.不能。“一些”表示部分,并非全部;去掉 ,意思就发生了改变,这与事实不符,这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19. 证实 庞大 20.、 、 , 。 21. 支撑庞大的身体行走。 防止灼热的阳光,以及保护身体不受外来敌人的伤害。 22. 气候变化 食物匮乏
23.pū chù zhī juàn 24.第1句: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第2句: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第3句: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25.C 26.宁静
27.不能。因为灰尘不是“处处都有”,实验室就是例外,用“几乎”更符合实际情况。 28. 如何控制灰尘? ②③④ 灰尘在自然界有哪些作用? ①
29. 门前 屋后 空间 30. 绽放 成荫 破土 31.探出头 欣喜 32.在作者眼中,乡下人家门前开的花是既“朴素”又“华丽”的。“朴素”和“华丽”本是意思相反的形容词,却构成了和谐美好的农家风光。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33.小说 34.开头是环境描写,写出了雨来家乡芦花村的优美景色,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35.忽然,在老远的地方,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36.主要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37.搭 攀 爬 挂 38.(1)雨后春笋
(2)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啊!”
(3)③ ① ② 39. 瓜藤攀架图 秋虫夜吟图 40.我能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赞美之情。
41. 麦苗 柳枝 燕子 42. 清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43.绿意蓬勃。这个词语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春天万物蓬勃生长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4. 百花齐放 春天桃花、梨花、迎春花等各种花朵相继盛放,美丽动人,让人陶醉。
45. 老舍 喜爱赞美 46. 高兴和不高兴 猫的脚印 温柔可亲 47.勇敢无畏的形象(负责、勇敢) 48. 对比 慈爱、辛苦 49.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母亲都是英雄,这也是对普天之下所有母亲的赞美。
50. 日出前 日出时 51. 小半边脸(小半圆) 红得非常可爱 冲破了云霞 52.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53.(1) 拟人 星星 比喻 星星 铃铛
(2)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
(3)夜空中的星星十分醒目,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
(4)“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它们矜持沉思。”从这些句子中,我感受到作者在看星星,星星也在看着作者,它们仿佛也会和人一样拥挤嬉戏,也会矜持沉思,也具有像人一样的情感,非常具有灵性。
54.坚强 猛然 赶快 55. 冰雹 猛烈 56. 艰难 英勇无畏 57. 站起来 张开 猛扑 堵住 不怕牺牲、视死如归、英勇无畏
58.疲倦 通晓,明白
组词法
沉醉 清澈 59. 一个夏天的夜晚,车胤穿着破旧的短衣,双手捧着书简费力地瞅着行行字迹,正愁着没有灯油无法读书,忽然看见一闪一闪的萤火虫,灵机一动将小萤火虫捕了装进小袋子里,瞬间竹简上的字迹清晰极了,他又能如白天一般如饥似渴地读书了……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表达更简明扼要。 60. 勤奋刻苦 主动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都学有所成 我们学习生活中总有被难题挫败就有放弃学习的想法,其实我们应该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多一些耐心,勇敢打败学习上的拦路虎就能让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61.(1) 排比 拟人
(2) 列数字 宽、大
(3)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长廊的美丽
(4)不能删去。“粗略”的意思是大略;大概;不精确;大致。该词在句中表述苏式彩画在长廊中的数量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如果删去的话,句子意思变成了只有14000幅,与原文意思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62.身上负伤 举起手雷 部队受阻 63. 比喻 密集、猛烈 英勇无畏 64. 赞叹 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这点伤痛算什么?我必须坚持战斗 65. 动作 顽强坚毅、舍生忘死
66.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67.①③④② 68. 哈尔威船长真是我们的大救星,他真是个英雄! 哈尔威船长明明有逃生的机会,为什么要与轮船一起沉没呢? 我的职责和使命都完成了,我选择与船共存亡。 69. 临危不乱,舍己救人 与船共存亡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