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二节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课时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7~9年级:⑥说出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昆虫、青蛙生殖和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描述昆虫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不同种类昆虫的发育过程,归纳昆虫生长发育的一般特征;通过比较蝌蚪和青蛙的不同,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的特点,归纳两栖动物的典型共同特征。
探究实践:通过了解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提升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获取、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在生活中有养蚕、养蝌蚪的经历,这是可利用的学生资源,但要求学生准确说出昆虫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概括其特点,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及科学方法的指导,例如有效观察记录和比较分析的指导等。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第三课时。学生通过前面课时的学习,已经知道人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本节课学习的是变态发育这种发育方式。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中回避了变态发育的概念,以昆虫纲和两栖动物中的典型代表介绍该发育方式的特点。本节课通过图片(或标本)、视频等素材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建构两种不同类型的昆虫发育过程模式图。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的第二部分通过探索青蛙的生活史,认识青蛙的生殖过程,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点,总结青蛙发育过程的特点, 进一步归纳出两栖动物的发育模式。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生活中你观察到哪些昆虫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现象或过程?
学习活动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人的生殖发育 教学活动人、桑蚕、蝗虫、青蛙四种生物幼
过程,对比图片,你发现桑蚕和青蛙的发育 体和成体的照片。
与人有何不同? (预设: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
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人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深入认识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
过程诊断
通过提问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昆虫和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与人的区别,发现它们在发育过程中成体与幼体在形态结构上有巨大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这类发育方式的学习兴趣,聚焦主题。
学校任务② 探究桑蚕的生殖与发育
学习活动结合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观察思考:观察桑蚕生殖发育不同
1,比较桑蚕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 阶段的活体或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桑蚕生
等方面的区别,小组合作完成观察记录表。 殖是否和人类一样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
发育阶段 昆虫 体色 形态 运动方式 生活 程?
幼体 蚕 习性 (2)将桑蚕图片按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
成体 蛾 (3)桑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用简
(注意:养殖的桑蚕发育的蚕蛾身体庞大、翅 单的文字和箭头构建桑蚕的发育流程图。
膀小,不具备飞行能力。) 桑蚕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
育阶段,且其幼虫和成虫在生活方式和形态
结构上差别很大。
过程诊断
以我国丝绸的历史作为过渡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桑蚕活体或图片,以小组观察记录表作为学习支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关注事实与证据,构建模型。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探究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1)观看视频:蝗虫生殖发育的相关
小组观察并听写下列记录表(2) 视频;(2)观察蝗虫标本
发育阶段昆虫 翅 身体大小 生殖器官 食性 构建蝗虫发育流程图
幼体 螳虫幼虫 利用小组观察记录表(表2)
成体 蝗虫成虫 比较蝗虫幼体与成体各方面的差异
观察菜粉蝶、蚊子、蜜蜂、蝼蛄、蚂蚁等昆
虫生殖发育各阶段的图片将它们进行分类,
并说一说分类依据。
过程诊断
昆虫的发育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桑蚕为代表的发育模式,发育过程中出现蛹期,一种以蝗虫为代表,发育过程只经历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但不管是哪种发育模式,其幼体和成体都存在一定差异。
学校任务④ 探究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学习活动探索活动:根据教材第18~19页的 教学活动①所有青蛙都能鸣叫吗?
探索活动进行观察并记录。 ②青蛙的受精过程是在水中进行的,但在繁
其他两栖动物是否也有类似的发育过程? 殖季节有抱对行为,这一行为有什么意义?
青蛙和某些昆虫的发育过程有何相似之处? (预设:提高受精率)
青蛙、蜍、蛛螈等两栖动物和某些昆虫一样 注意:变态发育在蛙类中最具有代表性,而蛙
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其生活方式和形 类在两栖动物的群体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结
构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但并不是所有的两栖动物都有明显变态发育
过程。
过程诊断
通过视频观察肯蛙繁殖行为,思考这些繁殖行为背后的意义。参照昆虫发育模式图,分析构建击蛙的发育模式图。通过比较蝌蚪和蛙,理解两栖类与某些昆虫发育的相似之处(即变态发育的概念),形成结构和功能观。
达标检测
如图所示为两种昆虫的发育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表示昆虫的( )。
A.受精卵 B.蛹期 C.幼虫期 D.成虫期
(2)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3)蝗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分布广泛,对农作物危害极大。你认为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机应是其哪个生长阶段?为什么?
课堂小结
饲养桑蚕或蝌蚪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探究温度或光照等条件对桑蚕卵孵化率或蝌蚪发育快慢的影响。
鼓励学生何养小动物并进行实际观察记录,利用养殖过程主动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提升学生的兴趣与探究能力。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