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丹凤中学2025年高三第二学期5模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鲜陆养”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新疆虽远离海洋,但拥有4600余万亩宜渔水域,特别是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冷水资源,水质优良、溶氧丰富,适合三文鱼、高白等鱼类生长。从地理变迁的角度看,新疆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十分接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地区发展“海鲜陆养”的优越条件有( )
①高山冰雪融水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了优质条件
②大量引进海水,打造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鲜品质
③新疆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远离城市,污染小
④新疆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巧用资源“造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海鲜陆养”产业对新疆地区的影响是( )
A.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转型 B.带动养殖业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C.确保国内海鲜市场的稳定供应 D.有效保护了海洋野生渔业资源
在高度城市化区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集群共处一地形成共位集群。广东省S市与Z市地域相邻,近年来两市家电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共位集群,其空间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目前,两市家电产业集群正处于共位合作的成熟期,形成S市以企业总部、研发、制造为主和Z市以制造、检测为主的格局。完成下面小题。
3.S和Z两市家电产业集群向共位集群转变过程中,联系壁垒的影响( )
A.持续减弱 B.完全消失
C.逐渐增强 D.保持稳定
4.从发展期到成熟期,两市集群间联系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企业数量增多 B.产业分工协作
C.空间距离邻近 D.人才跨区流动
5.两市产业集群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弱联系壁垒 B.分散污染风险
C.提升市场竞争力 D.共享基础设施
贵州省某县县域位于山间河谷,县城沿河流两侧布局,外环有高速公路通过,境内多温泉。近年来,该县城人车矛盾突出,县政府经探讨研究后,摒弃之前地下通道建设方案,选择通过建设天桥(地上通道)缓解人车矛盾。下图分别为该县城俯瞰图及某处天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县城天桥主要建在( )
A.可以连通河流两岸附近 B.城区外环城公路附近
C.城区中心人流密集地区 D.公园等公共服务区域
7.该县城摒弃地下通道,而选择建天桥,主要考虑的是( )
A.地质条件 B.地形状况 C.便捷程度 D.经济水平
8.该县城天桥的建设,有利于( )
A.缓解高速公路的压力 B.增强与其他县市的联系
C.城区向河谷两侧扩展 D.节省城区居民通勤时间
湖泊“皮肤效应”是指湖水0.5毫米厚表面温度(Ts)与50厘米深处水温(T50)的差异(Ts-T50),差值大于零为“暖皮肤效应”,差值小于零为“冷皮肤效应”。对太湖的观测表明,“皮肤效应”主要受湖水吸收的太阳辐射、湖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湖水湍流混合等过程控制。完成下面小题。
9.在多年平均情况下,太湖最强的“暖皮肤效应”和最强的“冷皮肤效应”分别出现在北京时间( )
A.0~2点;15~16点 B.7~8点;12~14点
C.15~16点;7~8点 D.12~14点;0~2点
10.有利于增强太湖“皮肤效应”的天气状况是( )
A.阴天大风 B.阴天微风 C.晴天大风 D.晴天微风
灰沙岛是由风浪打碎的松散珊瑚碎屑、贝壳碎屑等堆积在礁坪上而形成的珊瑚岛,即使在高潮时也能露出水面,而其他珊瑚礁在高潮时则被淹没在水下。我国灰沙岛主要分布于南海,古人在碧海蓝天下航行看到这种连绵不尽的灰沙岛,称之为“千里长沙”。下图示意灰沙岛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南海“千里长沙”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风大浪急,碎屑物质多 B.高潮水位低,水下堆积物易出露
C.热带海域,珊瑚礁发育 D.浅海大陆架,河流携带泥沙堆积
12.在图中灰沙岛发育的模式中,地下淡水的形成开始于( )
A.①阶段 B.②阶段
C.③阶段 D.④阶段
13.灰沙岛是珊瑚岛群中最具价值的岛,主要表现为( )
A.无需吹填,可提供生存陆地 B.植被茂密,可提供生活能源
C.淡水丰富,可大量开采利用 D.景观独特,可开发旅游活动
若尔盖盆地是伴随青藏高原隆升而形成的断陷盆地,其黄土—古土壤序列较好地记录了古湖泊消失后的地表过程及演变。若尔盖盆地属高原寒温带湿润气候,周围低缓地带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某研究团队选取盆地内的玛曲段黄河二级阶地欧强村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自下而上未见明显沉积中断,古土壤层细粉砂含量最高,平均粒径小。图示意若尔盖盆地欧强村土壤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4.欧强村剖面现代土壤层的土壤类型是( )
A.泥沼土 B.草甸土 C.紫色土 D.赤红壤
15.欧强村剖面古土壤层平均粒径小,其土壤细颗粒物质的来源是( )
A.西北地区沙漠 B.盆地岩石风化 C.青藏高原盐漠 D.盆地河湖沉积
16.欧强村地层剖面有多个土层更替,据此可以推测该地区古气候的特点是( )
A.气候稳定 B.气候多变 C.气候干旱 D.气候湿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M公司是我国加盟门店数量第一的茶饮企业,其饮品配料简单,均价较低。企业采用新鲜柠檬和橙子制成半成品,加盟店从M公司购买半成品,制作并销售现制茶饮。2022年年底,M公司在四川安岳县发展柠檬种植基地,并与果农签订保价协议。图为M茶饮国内加盟门店分布情况(截至2024年9月30日)。
(1)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M茶饮产品均价较低的原因。(6分)
(2)据图指出国内M茶饮加盟门店分布数量特征,并针对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数量特征分析成因。(6分)
(3)为帮助加盟门店良性发展,请为M茶饮公司提出合理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环南极海域表层海水中叶绿素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素含量丰富,但陆地物质输入匮乏、铁元素不足,导致该海域光合作用潜力无法充分发挥,成为典型的高营养素—低叶绿素海域。凯尔盖朗海台是一个顶面平坦宽阔的海底高地,位于46°S—64°S之间,宽200—600千米,北部最高处有岛屿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下图示意凯尔盖朗海台及周边等深线。
(1)描述图中岛屿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6分)
(2)解释凯尔盖朗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的原因。(6分)
(3)推测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变化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产业长期是其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电解铝、磷化工等高耗能工业。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能源转型之路,将多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布局在石漠化严重的区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目前,该省总装机量中火电占比43.6%,水电占比25%,光伏发电、风能及其他新能源占比30%以上。
材料二:如图为“贵州某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推测贵州光伏发电项目布局的主要区域,并评价该区域光伏发电的自然资源条件。(6分)
(2)说明在石漠化严重地区布局光伏发电项目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6分)
(3)从社会、经济两个角度,简析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在能源中的占比仍然较大的原因。
(6分)
陕西省丹凤中学2025年高三第二学期5模
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C C A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 B D B
1.C 2.B
【解析】1.新疆因气候干旱,人口稀少,土地面积大,地广人稀,人类对水环境影响较小,污染小,以冰川融水和地下水作为养殖用水,水质优良,农产品优质,新疆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巧用资源“造海”,①③④正确;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大量引进海水,成本过高,不现实,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海鲜陆养”属于农业,对工业影响小,A错误;通过“海鲜陆养”产业,新疆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宜渔水域和冷水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从而带动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B正确;确保国内海鲜市场的稳定供应、有效保护了海洋野生渔业资源不是对新疆的影响,CD错误。故选B。
3.A 4.B 5.C
【解析】3.结合材料及图示可知,从诞生期到成熟期,两市家电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共位集群,集群规模不断扩大,集群间联系通道不断增加和完善,打破集群之间联系的空间壁垒和制度壁垒,因此联系壁垒的影响持续减弱,故A正确,CD错误,但结合图示,在成熟期壁垒仍然存在,B错误。故选A。
4.结合材料“形成S市以企业总部、研发、制造为主和Z市以制造、检测为主的格局”,据图示可知,发展期到成熟期,两市集群间的联系通道增多,集群空间重心不断趋近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产业分工协作促进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在集群间流动,故B正确。从发展期到成熟期,两市的企业数量增多,集群规模扩大,使得集群内部本地联系增强,但企业数量增多不是两市集群间联系增多的主要原因,A错误;从发展期到成熟期,两市的空间距离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空近距离临近不是两市集群间联系增多的主要原因,C错误;由于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了两市集群间联系的增多和完善,因此促进了人才等要素在集群间的流动,故人才跨区流动是集群间联系增多的表现而不是促进集群间联系增多的原因,D错误。故选B。
5.两市家电产业共位集群有助于企业合作,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国内外家电市场竞争加剧,单个企业难以应对,两市家电产业共位集群产生规模效益;家电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研发成本高,通过合作,可节省研发资金,共享科研成果,促进产品创新;企业间合作可以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两市产业集群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市场竞争力。C正确;减弱联系壁垒是两市产业集群联系增强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结果,而不是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A错误;家电产业污染较轻且两市地域距离较近,无法达到分散污染风险的目的,B错误;根据材料“形成S市以企业总部、研发、制造为主和Z市以制造、检测为主的格局”,两市产业集群共位合作是为了产业分工协作,并没有在共同产业区内共享基础设施,D错误。故选C。
6.C 7.A 8.D
【解析】6.据材料可推知,该县城建设天桥主要是缓解人车矛盾,城区中心人流密集地区人流量较大,过往车辆较多,最适宜建设天桥,行人与车辆互不干扰,从而缓解人车矛盾,C正确;河流两岸、外环城公路和公园等区域,虽然也有一定的行人流量,但不如城区中心密集,因此不是天桥的主要建设区域,ABD错误。故选C。
7.据材料可推知,该县城位于贵州省山间河谷,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易渗水,地质条件不适宜建设地下通道,故而选择建设天桥,A正确;山间河谷对选择地下通道和天桥的影响较小,B错误;地下通道、天桥均可避免人车互扰,便捷程度都较高,C错误;经济因素对是否选择天桥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8.分析可知,天桥建设在人流量大的城区中心,一般没有高速公路经过,A错误;县城天桥的建设可以避免人车互相干扰,可以加快车辆通行,节省城区居民通勤时间,D正确;由图可知,河谷两侧为山地,城区应沿河流延伸方向发展,C错误;天桥属于内部交通,不会增强与其他县市的联系,B错误。故选D。
9.C 10.D
【解析】9.一天中气温最高在14点前后,气温最低在日出前后,湖泊比热容较大,其水温变化略滞后于气温变化,15~16点前后,表层水温高,“暖皮肤效应”最强;夜间气温降低,日出前后达到最低,湖泊表层散失大量热量水温降低,约在7~8点前后“冷皮肤效应”最强。故选C。
10.50厘米深处水温变化幅度较小,阴天太阳辐射弱,0.5毫米厚表面温度不高,与50厘米深处水温差异小,不利于增强太湖“皮肤效应”,晴天太阳辐射强,表层水温高,有利于增强太湖“皮肤效应”,AB错。“皮肤效应”主要受湖水吸收的太阳辐射、湖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湖水湍流混合等过程控制,大风会加剧湖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湖水湍流混合,不利于增强太湖“皮肤效应”,C错,D正确。故选D。
11.C 12.B 13.A
【解析】11.读题干“灰沙岛是由风浪打碎的松散珊瑚碎屑、贝壳碎屑等堆积在礁坪上而形成的珊瑚岛,”可知:南海作为热带海域,珊瑚礁发育良好,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因此,南海“千里长沙”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热带海域,珊瑚礁发育,C正确。南海地处低纬度,多松散珊瑚碎屑,跟风大浪急、高潮水位低无关,AB错误。灰沙岛是由风浪打碎的松散珊瑚碎屑、贝壳碎屑等堆积形成的,不是河流携带泥沙堆积而成,D错误。故选C。
12.读图可知,根据材料,③阶段在波浪作用下一些礁坪上堆积了生物碎屑,涨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则出露。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潮间带海滩,随着生物碎屑的不断增加,当生物碎屑堆积到涨潮也能露出海面时,则形成了小沙洲,刚刚形成的小沙洲体积小,形态易变,具有游动性,地表无植被,为裸沙洲(④阶段);随着堆积的持续,裸沙洲规模增大,进入②阶段,地下水开始积存并能够生长草类和灌木,有了植被的保护,沙洲地形趋于稳定,成为灌丛草被沙洲,风力作用和植被的捕留作用,使灌丛草被沙洲扩大增高,淡水层也加厚,根系较长的乔木植物可以生长,树林逐步形成,从而稳定了沙洲地形,此时的沙洲已经发育成为真正意义的岛屿灰沙岛(①阶段)。故灰沙岛的地下淡水形成与岛体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随着灰沙岛的逐渐发育,岛体表面积增大,降水逐渐渗透并积累在岛体内部,形成地下淡水。这一过程通常开始于灰沙岛发育的中期阶段,即②阶段。故选B。
13.灰沙岛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灰沙岛在高潮时仍能露出水面,无需人工吹填即可提供生存陆地,这是其最具价值的特征之一,A正确。可提供生活能源、淡水丰富,可大量开采利用、可开发旅游活动的价值,都不如可提供生存陆地,BCD错误。故选A。
14.B 15.D 16.B
【解析】14.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若尔盖盆地周围低缓地带,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欧强村剖面位于玛曲段黄河二级阶地,海拔高,气温低,地势相对低平,地下水位高,多草甸分布,形成草甸土,B正确;紫色土的形成与母岩和气候等环境有关,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盆地,赤红壤一般形成于高温多雨的环境,泥沼土形成于地势低洼,地表有积水的环境,ACD错误。故选B。
15.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尔盖盆地曾经为大湖,后期被黄河水系贯通形成盆地,盆地内有大量河湖沉积物,且欧强村位于黄河二级阶地,古土壤层形成时期外力作用导致大量河湖沉积物在此沉积形成古土壤层,D正确;该区域海拔高,西北地区的沙漠对该地区影响小,A错误;岩石风化产物颗粒一般较大,B错误;青藏高原盐漠主要提供盐类物质,对该地区古土壤层形成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6.据图文可知,剖面内有多个土层更替,包括河流相沉积物、黄土等,表明古气候多变,干旱与湿润气候交替。故选B。
17.(1)水果产量大且保价,原料价格低;配料简单,原料使用量少,成本较低;利用半成品制作,操作简单,技术门槛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低,劳动力成本低。
(2)特征:加盟门店数量分布不均衡;一线城市加盟门店最少,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加盟门店较多,三线及以下城市加盟门店最多。
成因:M茶饮产品价格较低,符合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人群(市场)更多。
(3)加强对水果原料的品控,保证原料品质;引导门店合理选址;加强饮品制作过程的监督,保证产品品质;组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茶饮企业为载体,考查了服务业的生产成本、加盟店分布特征、为应对迅速扩张的加盟店提供合理建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考查茶饮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低的原因。对服务业而言,生产成本一般包括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租金成本等,从材料中可以获取信息,该企业的饮品配料简单,所需的原料总量较少,成本较低。主要原料以柠檬和橙子为主,并且有大型的种植基地为企业提供稳定、低价的鲜果原料,鲜果成本低。加盟店一般使用半成品原料加工成茶饮,技术门槛低,对劳动力数量和素质要求不高,劳动力成本低。
(2)考查茶饮加盟门店分布结构特征及原因。观察图表可以看出,该茶饮的加盟店在一线城市加盟门店较少,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加盟门店较多,三线及以下城市加盟门店最多;整体表现为加盟门店的数量分布不均衡。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公司饮品配料简单,均价较低,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该公司产品定位更加符合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三线及以下城市总人口数较多,需求量更大。
(3)考查为应对迅速扩张的加盟店提供合理建议。加盟店迅速扩张,M茶饮应首先确保加盟商商业信誉;加大对产品原料供应商的品控,特别是水果原料以及饮品配料等的品控;从企业的角度对加盟店的选址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引导;同时注重加强对加盟店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饮品制作过程的监管,保证产品品质;并且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和确保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18.(1)特征: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低,较为寒冷;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多风暴。
原因:纬度较高,且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而降温;四面环海,且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水汽含量较高。
(2)西风漂流从凯尔盖朗海台穿过,携带海台的碎屑物和铁元素进入东侧海域;受西风漂流影响,东侧海域为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海底的铁元素;盛行西风携带含铁的风尘,越过岛屿之后受到扰动,部分铁元素沉降入海;因此岛屿东侧海域突破铁元素限制,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叶绿素水平较高,而周边海域因铁元素匮乏,浮游生物较少,叶绿素浓度较低。
(3)气候变暖,水温升高,南极陆缘冰融化提供的营养物质增多,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叶绿素水平提高;叶绿素水平上升,光合作用增强,固定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含量,降低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缓解气候变暖。
【分析】本题以环南极海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征、影响生物的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该岛屿位于50°S附近的印度洋海域,纬度较高,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低,较为寒冷;地处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水汽含量较高,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由于受西风影响大,多风暴;周围是海洋,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而降温。故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低,较为寒冷;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多风暴。
(2)凯尔盖朗海台是一个顶面平坦宽阔的海底高地,位于46°S-64°S之间,西风漂流从凯尔盖朗海台穿过,携带海台的碎屑物和铁元素进入东侧海域;受西风漂流影响,东侧海域形成离岸流,海水离岸流走导致近岸海水缺失,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海底的铁元素;地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携带含铁的风尘,越过岛屿之后受到扰动,部分铁元素沉降入海;因此岛屿东侧海域位于下风向和西风漂流流经海域,铁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叶绿素水平较高;而除了东侧的周边海域因缺乏铁元素,浮游生物数量少,生长慢,叶绿素浓度较低。
(3)环南极海域的叶绿素水平代表了该区域浮游植物(如藻类)的生物量;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南极陆缘冰融化提供的营养物质增多,浮游生物繁殖加快,叶绿素水平提高;随着叶绿素水平的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对地貌长波辐射的吸收,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19.(1)西、南部
有利:山地多,廉价土地资源丰富;太阳能相对丰富
不利:太阳能季节变化大
(2)遮光挡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阻滞雨水,减轻水土流失;利于恢复地表植被;提供农村生活用能,减少薪炭林砍伐。
(3)煤炭产业是其支柱产业,有利于稳就业;稳经济发展;煤炭储量大,发电效率高且稳定,保障生产生活用能。
【分析】本题以贵州产业转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光伏发电、石漠化及产业转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贵州某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可推测光伏发电项目布局在日照时数相对较多的区域,如西部、西南部地区。从自然资源角度看,该区域山地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且相对廉价,这为建设光伏电站提供了空间;且该区域太阳能相对丰富,有光伏发电的能源基础。但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的稳定性较差,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较大,发电量不稳定。
(2)结合所学知识,在石漠化严重地区,光伏电站的面板可以起到遮光挡风的作用,降低土壤水分因光照和风力导致的蒸发速度;面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滞雨水,减少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从而减轻水土流失;有了相对较好的水分和土壤条件,利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同时,光伏发电提供的电能可作为农村生活用能,减少农民对薪炭林的砍伐,保护植被,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方面来说,煤炭产业在当地产业链长,涉及众多就业岗位,保障了大量人员的就业,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从经济方面考虑,贵州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发电技术成熟,发电效率高且稳定,能够可靠地保障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支撑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煤炭产业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对稳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在能源中的占比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