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准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准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3 08:29:36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024·临夏州学业考)如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纬度最高的是欧洲
③面积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2.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西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2024·连云港模拟)下图是2024年7月4日某时从太空获取的天宫号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道示意图,图中阴影范围处于黑夜。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天宫号空间站正经过 (B)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此时段 (C)
A.南美洲处于夏季 B.南极洲气温较高
C.北冰洋正值白昼 D.白令海峡已封冻
  (2024·自贡学业考改编)下图为北极航道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所示北极航道路线主要联系的大洲是 (D)
A.欧洲与北美洲 B.欧洲与非洲
C.亚洲与北美洲 D.亚洲与欧洲
6.推测最有利于北极航道通行的时段是 (C)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7.图中甲为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其名称是 (A)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2024·太原学业考)2024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下图示意鱼龙化石。完成8~10题。
8.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B)
A.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
B.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9.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成语是 (C)
A.愚公移山 B.刻舟求剑
C.沧海桑田 D.精卫填海
10.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季节变化
  下图为两个大洲拼合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乙之间的大洋及未来变化为 (B)
A.大西洋 变小 B.大西洋 变大
C.印度洋 变小 D.印度洋 变大
12.图示现象说明 (A)
A.甲乙两大洲曾经连在一起
B.甲乙两大洲轮廓和古老地层碰巧吻合
C.甲乙两大洲古老地层不一致
D.甲乙两大洲古老生物不一致
  (2024·南充学业考改编)北京时间2024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较近,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及土耳其位置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土耳其地震震中大致位置为 (C)
A.(37.15°S,36.95°E)
B.(37.15°N,36.95°W)
C.(37.15°N,36.95°E)
D.(37.15°S,36.95°W)
14.土耳其一天内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 (B)
A.亚欧板块内部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上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环太平洋地带上
15.下图为局部板块构造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沧海桑田】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2001年,迪拜政府在附近海域通过填海造陆,建造了棕榈岛。
(1)写出图中代表喜马拉雅山脉的数字序号①,该山脉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曾经是海洋。
(2)图中甲位于我国东海,甲地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该地曾经是陆地。
(3)棕榈岛附近原本是海洋,通过填海造陆形成棕榈岛,说明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海陆变迁。
【地壳仍在运动】
  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地震和火山爆发。
(4)受地壳运动影响,地中海会缩小(变大或缩小)。
(5)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其危害,说出一项防灾措施。
答:加强防震演练;进行防震知识的宣传、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等级、建筑多使用轻质材料等。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024·临夏州学业考)如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纬度最高的是欧洲
③面积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2.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西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2024·连云港模拟)下图是2024年7月4日某时从太空获取的天宫号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道示意图,图中阴影范围处于黑夜。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天宫号空间站正经过 ( )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此时段 ( )
A.南美洲处于夏季 B.南极洲气温较高
C.北冰洋正值白昼 D.白令海峡已封冻
  (2024·自贡学业考改编)下图为北极航道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所示北极航道路线主要联系的大洲是 ( )
A.欧洲与北美洲 B.欧洲与非洲
C.亚洲与北美洲 D.亚洲与欧洲
6.推测最有利于北极航道通行的时段是 (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7.图中甲为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其名称是 ( )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2024·太原学业考)2024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下图示意鱼龙化石。完成8~10题。
8.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
A.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
B.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9.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成语是 ( )
A.愚公移山 B.刻舟求剑
C.沧海桑田 D.精卫填海
10.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季节变化
  下图为两个大洲拼合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乙之间的大洋及未来变化为 ( )
A.大西洋 变小 B.大西洋 变大
C.印度洋 变小 D.印度洋 变大
12.图示现象说明 ( )
A.甲乙两大洲曾经连在一起
B.甲乙两大洲轮廓和古老地层碰巧吻合
C.甲乙两大洲古老地层不一致
D.甲乙两大洲古老生物不一致
  (2024·南充学业考改编)北京时间2024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较近,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及土耳其位置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土耳其地震震中大致位置为 ( )
A.(37.15°S,36.95°E)
B.(37.15°N,36.95°W)
C.(37.15°N,36.95°E)
D.(37.15°S,36.95°W)
14.土耳其一天内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 ( )
A.亚欧板块内部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上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环太平洋地带上
15.下图为局部板块构造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沧海桑田】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2001年,迪拜政府在附近海域通过填海造陆,建造了棕榈岛。
(1)写出图中代表喜马拉雅山脉的数字序号 ,该山脉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曾经是 。
(2)图中甲位于我国东海,甲地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该地曾经是 。
(3)棕榈岛附近原本是海洋,通过填海造陆形成棕榈岛,说明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 。
【地壳仍在运动】
  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地震和火山爆发。
(4)受地壳运动影响,地中海会 (变大或缩小)。
(5)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其危害,说出一项防灾措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