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测评--2025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测评--2025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09:2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1章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广东深圳龙城高中高一月考)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919飞机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水泥的生产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
C.智能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为Si
D.石英玻璃、陶瓷、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2.(2024重庆一中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位素Ca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BO与O互称为核素
C.氟的元素符号为F
D.10B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
3.(2024山东德州二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16个主族、7个周期
B.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C.位于元素周期表ⅦA族的元素又叫卤族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4.(2024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B.氧原子的内层电子数为2
C.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等于其核外电子数
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2024山东菏泽鄄城一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电子数相同的微粒质子数一定相同
C.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6.(2024河南安阳一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主族元素的原子及其离子,核外电子层数都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线索
C.所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7.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CaCO3和BaCO3都难溶于水 SrCO3也难溶于水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元素的单质都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 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8.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并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⑧⑨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减小
B.⑥的原子半径小于⑦的
C.元素⑩处于常见周期表的第4周期ⅧB族
D.①与⑨形成的化合物为强电解质
9.利用图中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 目的 将海带灼烧成灰 探究镁、铝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实验 装置
选项 C D
实验 目的 从I2的悬浊液中分离出碘单质 验证得电子能力:N>C>Si
实验 装置
10.(2024山东潍坊四县联考高一期中)海带灼烧、溶解、过滤后得到含I-的溶液,再经以下步骤得到碘单质:
含I-溶液溶液1有机相溶液2I2的悬浊液固体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溶液1到碘的悬浊液的过程实现了碘的富集
B.步骤②和步骤③所用的操作方法相同
C.上述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有2个
D.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下端的活塞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2024河南安阳一中高一月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④>⑤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⑥
C.元素⑤的单质与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元素⑤的单质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元素④⑦⑨的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12.(2024山东东营胜利一中高一开学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依次减弱
B.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35 g U发生裂变反应SrXe+1n,净产生的中子n)数为10NA
C.aXm+、bYn+、cZn-、dRm-四种短周期元素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m>n),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m+、Yn+、Zn-、Rm-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往往结构和性质很相似,如PH4I的结构和性质与NH4Cl相似,则PH4I可由PH3与HI化合生成
13.现有X、Y、Z、W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Y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W的氧化物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W的单质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有气体(被称为最清洁的燃料)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W>Z
B.W、Z都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
C.简单离子半径:Z>Y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
14.(2024湖北武汉十一中高一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R的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
B.由W、R组成的化合物为强酸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由X和Z组成的化合物不能和强酸反应但能和强碱反应
15.(2024福建福州一中高一期末)实验室中采用废旧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Fe、Mg杂质)制备明矾[KAl(SO4)2·12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易拉罐滤液A沉淀B溶液C明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①可以选用稀硫酸
B.NH4HCO3用于调节滤液A的pH
C.操作a是蒸馏、洗涤、干燥
D.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6.(10分)(2024陕西铁一中学高一月考)下表列出了a~i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名称是   ,d的元素符号是   。
(2)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h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4)e、g、i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填元素符号)。
(5)c与h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h的氢化物与i的氢化物相比,稳定性较弱的是   (填化学式)。
(6)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二者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g的单质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10分)(2024山东东营胜利一中高一开学考)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1)把与下面元素有关的性质相符的曲线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Ⅱ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②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③F-、Na+、Mg2+、Al3+的离子半径  。
(2)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4∶3;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
①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X与Y可分别形成10电子和18电子的分子,该18电子分子转化成10电子分子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化合物A、B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之比为1∶1∶1,A的固体具有吸湿性,B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A与M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得N的单质,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③工业上以焦炭为原料制取粗单质M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12分)(2024山东威海高一期末)a~j为10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变化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h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b元素对应碱性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上述10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2)选择合适的反应比较元素c和i的非金属性强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含d元素的废水是造成河流及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某研究团队设计的废水处理流程如下:
含d元素的废水
(d存在形式为甲)含d元素的废水
(低浓度的甲)含d元素的废水
(d的存在形式为丙)达标废水
已知:甲为d元素与a元素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乙和丙分别为元素g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丁是一种简单有机物。则过程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过程2中参与反应的甲与e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过程3加入物质丁将丙转化为d的单质,丁的作用是               ,每完全处理1 L含丙0.001 mol·L-1的废水,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9.(14分)(2024山东潍坊四县联考高一期中)天青石的主要成分为SrSO4,还含有Al2O3、SiO2、FeO等杂质,以天青石为原料生产SrCl2的流程如下:
已知:“转化”时SrSO4转变为SrCO3。
(1)“滤液2”的主要成分有NaOH、Na2SiO3和        (写化学式,下同),试剂A为        。
(2)“氧化”工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调pH”所得溶液中含有较多的NaCl,SrCl2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为了得到更纯净的SrCl2溶液,应采取的操作是蒸发浓缩至有固体析出,             。
(4)为检测所得SrCl2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称取产品m g,溶于水;②加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③……;④称得固体为n g。步骤③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SrCl2的纯度是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20.(14分)(2024山东青岛一中高一期中)Ⅰ.现有九种短周期元素a~i,它们的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a b c d e f g h i
原子半 径/nm 0.030 0.111 0.117 0.066 0.077 0.186 0.070 0.143 0.152
常见化合价 最高正价 +1 +2 +4 +4 +1 +5 +3 +1
最低负价 -4 -2 -4 -3
根据对上述元素的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a、d、e、g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8∶3∶1∶2,则该化合物的名称为  。
(3)元素i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b和元素h两者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b的氢氧化物与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5)仪器A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为 。
(6)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C中为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中装有KMnO4固体,则A中试剂为   ,观察到C中溶液          (填现象),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l>I。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吸收尾气。
(7)若要证明非金属性是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HCl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Cl。
第1章测评
1.D 解析 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水泥的生产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故B正确;智能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为Si,故C正确;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不是硅酸盐材料,故D错误。
2.D 解析 K与Ca具有相同的质量数,但是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关系,A错误O与O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为同位素,B错误;氟的元素符号为F,C错误;10B的质子数为5,核外电子数为5,其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0-5=5,D正确。
3.A 解析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故A错误;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为He、ⅡA族元素或某些过渡金属元素,可能为金属元素,也可能为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位于元素周期表ⅦA族的元素又叫卤族元素,故C正确;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均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故D正确。
4.B 解析 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A错误;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内层电子数为2,B正确;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等于其核外电子数,C错误;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错误。
5.C 解析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0,故A错误;电子数相同的微粒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Na+、Mg2+,故B错误;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而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故C正确;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故D错误。
6.B 解析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但主族元素的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层数不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钠离子有2个电子层,但钠在第3周期,故A错误;元素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线索,故B正确;H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C错误;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故D错误。
7.B 解析 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CaCO3和BaCO3都难溶于水,因此SrCO3也难溶于水,A项正确;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故ⅣA族元素的单质不是都能用作半导体材料,B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l>Br>I,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I,则HBr的分解温度介于HCl和HI之间,C项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S>P>Si,所以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D项正确。
8.D 解析 由元素在扇形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a、③为C、④为N、⑤为O、⑥为Mg、⑦为Al、⑧为S、⑨为Cl、⑩为Fe。离子半径:S2->Cl->Na+,A项错误;Mg的原子半径大于Al的,B项错误;元素⑩处于常见周期表的第4周期Ⅷ族,故C项错误;HCl为强电解质,故D项正确。
9.C 解析 灼烧海带应该在坩埚中进行,故A错误;盐酸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镁、铝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故B错误;从I2的悬浊液中通过过滤分离出碘单质,故C正确;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也可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因此无法证明得电子能力:N>C>Si,故D错误。
10.C 解析 海带灼烧、溶解、过滤后得到含I-的溶液,①中发生反应2I-+H2O2+2H+I2+2H2O,得到含碘单质的溶液1,②为萃取分液,③中I2和NaOH反应生成NaI和NaIO3,分液后溶液2中含有NaI和NaIO3,向溶液2中加入45%硫酸溶液后得到I2的悬浊液,⑤为过滤。溶液1中含有I2,经过②③④后又得到I2的悬浊液,实现了碘的富集,A正确;由分析可知,步骤②和步骤③所用的操作方法都是分液,B正确;①中发生反应2I-+H2O2+2H+I2+2H2O,③中发生反应3I2+6OH-5I-+I+3H2O,④中发生反应5I-+I+6H+3I2+3H2O,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有3个,C错误;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平衡大气压,再打开下端的活塞,D正确。
11.B 解析 由周期表可知①~⑨依次是碳、氮、氧、氟、铝、硫、氯、氩、溴。原子半径:Al>F,A错误;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着元素非金属性的增强而增强,B正确;Al与HNO3的反应比较复杂,如果是浓硝酸则常温下反应不会产生气体,如果是稀硝酸则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而是NO,C错误;F2、Cl2、Br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错误。
12.CD 解析 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那么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依次增强,A错误;235 g U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发生裂变反应SrXe+1n,净产生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9 mol,数目为9NA,B错误;aXm+、bYn+、cZn-、dRm-四种短周期元素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m>n),则原子序数:a>b>c>d,故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m+、Yn+、Zn-、Rm-,C正确;氨气和氯化氢能合成氯化铵,PH4I的结构和性质与NH4Cl相似,则PH4I可由PH3与HI化合生成,D正确。
13.D 解析 X、Y、Z、W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则X为氮;Y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Y为氧;W的氧化物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且W的单质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有气体(被称为最清洁的燃料)氢气生成,则W为铝、Z为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A错误;Na不处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B错误;简单离子半径:Na+14.CD 解析 根据题图不难推出W、X、Y、Z、R分别为H、Al、C、Cl、F。R为F,F没有正价,A错误;HF为弱酸,B错误;HClO4是强酸,C正确;由X和Z组成的化合物是AlCl3,AlCl3能和强碱反应但不能和强酸反应,D正确。
15.B 解析 从整个流程看,滤液A中不含有Fe、Mg元素的离子,则试剂①应与Fe、Mg不发生反应,只与Al反应;滤液A中含有[Al(OH)4]-,加入NH4HCO3溶液后,生成的沉淀B为Al(OH)3;再加入稀硫酸、K2SO4得到溶液C,溶液C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便可获得明矾。试剂①应与Fe、Mg不发生反应,只与Al反应,所以不能选用稀硫酸,应选用强碱溶液,A不正确;滤液A中含有[Al(OH)4]-,加入NH4HCO3溶液后生成的沉淀B为Al(OH)3,则NH4HCO3用于调节滤液A的pH,使[Al(OH)4]-转化为Al(OH)3,B正确;操作a是从溶液中提取明矾晶体,则应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C不正确;明矾中含有的Al3+溶于水后发生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的能力,但不能杀菌消毒,D不正确。
16.答案 (1)镁 Ne (2)第2周期ⅣA族
(3)  (4)Na>Al>Cl (5)O H2S
(6)OH-+Al(OH)3[Al(OH)4]- (7)2Al+Fe2O32Fe+Al2O3
解析 根据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是C,b是N,c是O,d是Ne,e是Na,f是Mg,g是Al,h是S,i是Cl。
(1)f的名称是镁,d的元素符号是Ne。
(2)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ⅣA族。
(3)h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4)e、g、i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Na>Al>Cl。
(5)O与S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h的氢化物是H2S,i的氢化物是HCl,稳定性较弱的是H2S。
(6)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Al(OH)3,二者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Al(OH)3[Al(OH)4]-。
(7)Al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
17.答案 (1)①b ②c ③a
(2)①HClO4 2H2O22H2O+O2↑
②2NaOH+SiO2Na2SiO3+H2O ClO-+Cl-+2H+Cl2↑+H2O
③SiO2+2CSi+2CO↑
解析 (1)①Ⅱ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不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改变,则选b。
②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则选c。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即离子半径:F->Na+>Mg2+>Al3+,则F-、Na+、Mg2+、Al3+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则选a。
(2)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Y元素原子核外只可能有2个电子层,则Y为O;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4∶3,则M为Si,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则N为Cl,Z为Na,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则X为H。
①N为C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X为H、Y为O,由X与Y形成的10电子和18电子的分子分别为H2O、H2O2,则该18电子分子转化成10电子分子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化合物A、B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之比为1∶1∶1,A的固体具有吸湿性,则A是NaOH,B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则B是NaClO,则NaOH与Si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B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得N的单质(Cl2),其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
③M为Si,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SiO2制备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
18.答案 (1)第3周期ⅣA族 Li2O HClO4
(2)2H++CCO2↑+H2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N+OH-NH3↑+H2O 1∶2 还原剂 0.005
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a、b、g的最高正价为+1价,原子半径g>b>a,所以a、b、g依次为H、Li、Na,c、h的最高正价为+4价,原子半径h>c,所以c、h依次为C、Si,e、i的最低负价为-2价,原子半径i>e,所以e、i依次为O、S,f、j的最低负价为-1价,原子半径j>f,所以f、j依次为F、Cl,d的最高正价为+5价、最低负价为-3价,原子半径介于c、e之间,所以d为N。综上所述,a~j分别为H、Li、C、N、O、F、Na、Si、S、Cl。
(1)h为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ⅣA族;b为Li,其对应碱性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2O;上述10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2)c和i分别为C和S,要比较C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即用硫酸和碳酸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CO2↑+H2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甲为d元素与a元素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即甲为N,乙和丙分别为元素g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乙为NaOH、丙为HNO3,所以过程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H-NH3↑+H2O;过程2中N与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2O2N+2H++H2O,参与反应的N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过程3加入物质丁将HNO3转化为N2,所以丁的作用是还原剂,每完全处理1 L含HNO3 0.001 mol·L-1的废水,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
19.答案 (1)Na[Al(OH)4] 盐酸
(2)2H++ClO-+2Fe2+2Fe3++Cl-+H2O
(3)趁热过滤
(4)AC ×100%
解析 天青石的主要成分为SrSO4,还含有Al2O3、SiO2、FeO等杂质,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将SrSO4转化为SrCO3,滤渣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Na[Al(OH)4],再经过滤后所得的滤渣中含有FeO和SrCO3,用盐酸溶解后生成氯化锶和氯化亚铁,次氯酸钠氧化氯化亚铁得到氯化铁,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再经一系列操作最终得到氯化锶。
(1)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2”的主要成分有NaOH、Na2SiO3和Na[Al(OH)4],试剂A为盐酸。
(2)次氯酸钠氧化氯化亚铁得到氯化铁,则“氧化”工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lO-+2Fe2+2Fe3++Cl-+H2O。
(3)“调pH”所得溶液中含有较多的NaCl,根据SrCl2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为了得到更纯净的SrCl2溶液,应采取的操作是蒸发浓缩至有固体析出,趁热过滤。
(4)步骤③用到的仪器有漏斗和干燥器,反应的关系式为SrCl2~2AgCl,可以计算得出SrCl2的质量为 g,SrCl2的纯度是×100%。
20.答案 (1)  (2)碳酸铵 (3)4Li+O22Li2O
(4)Be(OH)2+2NaOHNa2[Be(OH)4] (5)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6)浓盐酸 变蓝色 NaOH溶液
(7)产生白色沉淀 饱和NaHCO3
解析 Ⅰ.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e两元素最高正价都是+4,最低负价都是-4,说明二者都是ⅣA族元素,c的原子半径更大,则c为Si,e为C;a元素的最高正价为+1且原子半径比C小很多,故a为H;b元素的最高正价为+2且原子半径大于C小于Si,说明b为Be;d元素的最低负价为-2且原子半径略小于C,d为O;f元素的最高正价为+1且原子半径较大,f为Na;g元素的最高正价为+5,最低负价为-3且原子半径在C、O之间,g为N;i元素的最高正价为+1价,原子半径小于Na,i为Li;h元素的最高正价为+3,原子半径大于Be,可知h为Al。
(1)c为Si,原子序数为14,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a、d、e、g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8∶3∶1∶2,即H、O、C、N原子个数比为8∶3∶1∶2,故该化合物为(NH4)2CO3,名称为碳酸铵。
(3)i为Li,单质Li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Li+O22Li2O。
(4)b为Be,其氢氧化物为Be(OH)2,是两性氢氧化物,f为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e(OH)2+2NaOHNa2[Be(OH)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