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3 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2025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分层作业3 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2025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09: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分层作业3 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以下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组1.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1.下列单质中,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
A.K B.Ca
C.Na D.Li
2.下列关于钠、钾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这个电子
B.都是强还原剂
C.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
3.下列对氯、硫两种元素及其单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的强
B.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氧化性:Cl2>S
C.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D.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4.(2024福建三明一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判断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依据的是(  )
A.比较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B.比较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C.比较金属单质的沸点高低
D.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先后
题组2.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实验探究
5.下列各项中的叙述Ⅰ和叙述Ⅱ都正确,但叙述Ⅱ不能用于对叙述Ⅰ进行解释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金属钠和钾都容易用小刀切开 钠和钾的硬度都较小
B 金属钠和钾都可用煤油密封保存 钠和钾都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都比煤油的大
C 金属钠和钾分别在空气中燃烧,钾的反应相对较快 钾的失电子能力比钠的强
D 金属钠和钾分别与水反应,钾的反应相对较快 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6.下表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表面积相同且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铝条分别放入冷水中 镁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铝条无明显现象 镁的失电子能力比铝强
B Cl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溶液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C 将铜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浓硝酸中 铜片产生大量气泡,铁片无明显现象 铜比铁活泼
D 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 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性: Cl2>S
题组3.元素推断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
7.元素X、Y形成的简单离子X+、Y2+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元素Z形成的简单离子Z+与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Z>X>Y
D.Y>Z>X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以下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8.砷(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砷(As)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x=18
C.最高正价为+5价
D.砷(As)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于氮原子
9.X、Y、Z、R是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以下特点:①元素X原子的M层比L层少3个电子;②元素Y的-2 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③元素Z原子的L层比M层多5个电子;④元素R的原子核外L层比K层多3个电子。其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A.X B.Y
C.Z D.R
10.X、Y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两种元素,元素X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元素Y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Y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少
C.Y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
D.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1.已知X、Y、Z均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其中X、Y原子均有三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Y3+与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结构示意图为
B.X为Na
C.X、Z的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Z>X
D.金属性:X>Y
12.(2024山东安丘一中高一月考)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微粒呈电中性,一般不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则该微粒的符号是  。
(2)若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则该微粒的符号是   。
(3)若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但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微粒的还原性很强,且构成该微粒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微粒的符号是   。
(4)若该微粒的还原性较弱,但失去电子后形成的微粒的氧化性较强,且构成该微粒的元素的原子得到1个电子即达到稳定结构,则该微粒的符号是         。
(5)若A2-、B-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均符合上述结构,试比较A与B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      。
(6)若A2+、B+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均符合上述结构,试比较A与B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
13.有A、B、C、D、E五种微粒。已知:
①当A微粒失去3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②当B微粒得到1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③C微粒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核电荷数为12;④D微粒有18个电子,当失去2个电子后显电中性;⑤E微粒不带电,原子核中只有1个质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五种微粒的化学符号:
A   ,B   ,C   ,D   ,E   。
(2)B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C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
(3)A的单质与E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失电子能力:Mg>Al
 。
(5)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Mg的失电子能力强于Al:  。
C级学科素养拔高练
14.(2024山东菏泽单县二中高一段考)几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的相关叙述如表所示(已知这几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相关叙述
T 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化学符号是   。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阳离子,该阳离子为   。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4)T的一种氧化物能使Z单质的水溶液褪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分层作业3 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1.A 解析 题给四种单质中,K最活泼,最易失电子,与水反应最剧烈。
2.C
3.A 解析 硫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的弱,A项错误;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氧化性:Cl2>S,B项正确;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项正确;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D项正确。
4.C 解析 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A正确;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B正确;金属单质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与元素的金属性无关,C错误;通常情况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越靠前,金属性越强,D正确。
5.D 解析 金属钠和钾分别与水反应,钾的反应相对较快的原因是钾的金属性比钠强,或者说钾原子比钠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故D项符合题意。
6.D 解析 镁条与冷水基本不反应,不会产生大量气泡,A错误;Cl2与NaOH反应从而消耗NaOH,也能使溶液褪色,不能说明Cl2是否具有漂白性,B错误;铁片和浓硝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不能证明金属的活泼性,C错误;氯气与硫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沉淀,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D正确。
7.C 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可推知X为Na,Y为Mg,Z为K,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是K>Na>Mg,故C项正确。
8.D 解析 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x=33-2-8-5=18,故B正确;A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其最高正价为+5价,故C正确;氮原子与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5,砷原子的电子层数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较远,故砷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弱于氮原子,D项错误。
9.C
10.BC 解析 由题意可推知,X为Li或Si,Y为S,X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且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少,因此A、D项错误,B项正确。Y为S,化合价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故C项正确。
11.AD 解析 由Y和Z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Y原子有三个电子层,Y3+与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推断出Y为Al,Z为F,由X、Y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且X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可推断出X为Na或Mg。F-的结构示意图为 ,A项正确;X为Na或Mg,B项错误;X、Z的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X>Z,C项错误;Na(或Mg)、Al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近,原子越难失电子,所以金属性Na(或Mg)>Al,D项正确。
12.答案 (1)Ar (2)S2- (3)K+ (4)Cl- (5)S13.答案 (1)Al Cl Mg2+ S2- H
(2)  
(3)2Al+6H+2Al3++3H2↑
(4)取同等大小的镁片和铝片,打磨干净,分别与同等浓度的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则说明失电子能力:Mg>Al
(5)镁原子与铝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铝原子的核电荷数更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力更强,故Mg的失电子能力强于Al
解析 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A微粒的核外有13个电子,A为Al;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B微粒得到1个电子后核外有18个电子,故B为Cl;C为Mg2+;D微粒有18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显电中性,故D为S2-;E微粒不带电且原子核中只有1个质子,故E为H,据此解答。
14.答案 (1C (2)N (3)Cl (4)Cl2+SO2+2H2OS+2Cl-+4H+
解析 T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T为S;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该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常温下Y的单质为双原子分子,且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可知Y是N;元素Z最高正价是+7价,则Z是Cl。(1)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该同位素是C。(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阳离子,该阳离子为N。(3)若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近,原子越容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由此可知,Cl的非金属性比S强。(4)T的一种氧化物能使Z单质的水溶液褪色,该氧化物是二氧化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S+2Cl-+4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