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分层作业18 糖类
A 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题组1.糖类的结构与性质
1.(2024·新疆伊犁高一期末)米酒又叫酒酿、甜酒。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我国用优质糯米酿制米酒已有悠久的历史。
米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其中甜味的来源途径是( )
A.淀粉→蔗糖→葡萄糖
B.淀粉→麦芽糖→果糖
C.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D.淀粉→蔗糖→果糖
2.(2024·北京西城区高一统考)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HO,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含有两种官能团
B.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与甲酸(HCOOH)发生酯化反应
C.加热时能与新制Cu(OH)2、银氨溶液发生反应
D.能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发生反应
3.(2024·四川乐山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都能在人体内被消化以提供能量
B.葡萄糖能够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因此葡萄糖不是单糖
C.淀粉和纤维素都可用于生产乙醇
D.向盛有1 mL 20%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未产生砖红色沉淀,则蔗糖未水解
4.(2024·湖北武汉高一期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可用银氨溶液鉴别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②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程度
③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均能与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加热)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④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组2.实验探究糖类的性质
5.(2024·湖北黄冈中学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一熟苹果切片上分别滴上1滴碘水和银氨溶液,颜色变化如图所示,根据这些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熟透的苹果中含有淀粉
B.熟透的苹果中不含淀粉
C.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的淀粉
D.熟透的苹果中不含还原性糖
6.(2024·天津和平区高一期末)将淀粉溶于适量水进行水解实验并测定淀粉的水解情况,其步骤如图所示,A、B、C、D都是实验室常用的无机试剂,则试剂A、B、C、D分别是( )
A.稀硫酸、碘水、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
B.稀硫酸、碘水、稀硫酸、CuSO4溶液
C.NaOH溶液、碘水、稀硫酸、新制氢氧化铜
D.稀硫酸、KI溶液、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
7.(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末)蔗糖水解及产物检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取1 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碱性。
步骤3: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加热3~5 min,观察到生成砖红色沉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1中稀硫酸是蔗糖水解的催化剂
B.上述实验可证明蔗糖水解有还原性糖(含醛基)生成
C.上述实验可证明蔗糖已完全水解
D.蔗糖水解所得两种单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8.(2024·湖北黄石高一期末)以淀粉为基本原料可制备许多物质,如: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④是加聚反应,反应⑤是氧化反应
B.淀粉是糖类物质,反应①是水解反应
C.乙烯、聚乙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均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在加热条件下,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将葡萄糖、乙醇区别开
9.(2024·辽宁抚顺六校高一联考)形成白酒辛辣口感的物质是醛类物质,主要由葡萄糖经如下转化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1 mol X最多可与3 mol Na发生反应
B.Y中含有羟基和醛基,与乙醇、乙醛均互为同系物
C.可用新制Cu(OH)2鉴别X和Z
D.葡萄糖、Y和Z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10.(2024·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摄入人体内的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如下转化过程。
淀粉(C6H10O5)n 糊精(C6H10O5)m 麦芽糖C12H22O11 葡萄糖C6H12O6CO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m
B.上述转化过程均为水解反应
C.葡萄糖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热能→化学能
D.纤维素在人体内也可按上述转化过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
11.(2024·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不含醛基),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④③
B.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③⑤
C.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④⑤
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⑤②④⑤
C 级 学科素养拔高练
12.(2024·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一联考)常见有机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所示转化中,某些反应条件及产物未标明)。B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E均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在相同条件下,G的蒸气密度是氢气的44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2)检验B转化过程中有C生成,应先中和水解液,中和之后需要加入的试剂名称是 。
(3)A和E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烃T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分子内脱水产物Q与F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分子中碳与氢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是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不溶于水,与甲烷互为同系物
B.T性质稳定,高温下不会分解
C.T存在含有4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
D.T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1.C 解析 用糯米酿酒,米中含有大量淀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再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产生甜味。
2.D 解析 由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可知,含羟基(—OH)和醛基(—CHO)两种官能团,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A正确。葡萄糖含有羟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与甲酸(HCOOH)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葡萄糖含有醛基,加热时能与新制Cu(OH)2、银氨溶液发生反应,C正确。葡萄糖含有羟基,但羟基不能电离出H+,故葡萄糖不能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发生反应,D错误。
3.C 解析 人体内含有淀粉酶,淀粉在人体内能消化,但人体内缺少纤维素水解酶,故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消化,A错误;葡萄糖能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且葡萄糖为单糖,B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均可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无氧呼吸或发酵可生成乙醇,C正确;检验蔗糖水解的产物,应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D错误。
4.B 解析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淀粉中不含醛基,不能与银氨溶液、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反应,可用银氨溶液鉴别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①正确;碘水和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共同使用才能检验淀粉水解程度,②错误;淀粉中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反应,不产生砖红色沉淀,③错误;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酸乙酯,时间越长乙酸乙酯越多,即时间越长越香醇,④正确。
5.A 解析 遇碘水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遇银氨溶液变黑色,则有少量单质银的粉末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糖。
6.A 解析 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将混合液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试剂B,溶液显蓝色,根据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推测出试剂B为碘单质,向另一份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所加试剂为稀硫酸、碘水、氢氧化钠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故A正确。
7.C 解析 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12H22O11+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稀硫酸起到催化剂的作用,A正确;根据步骤3的现象可知,水解产物中有能够还原新制Cu(OH)2的物质,即有还原性糖生成,B正确;上述实验只能证明蔗糖已经发生水解,无法证明其完全水解,C错误;蔗糖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8.C 解析 反应④为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反应⑤为乙醇氧化生成乙醛,A正确;淀粉是糖类物质,反应①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B正确;聚乙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错误;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醇与新制氢氧化铜不反应,可以区分,D正确。
9.B 解析 X分子中含3个—OH,故1 mol X最多可与3 mol Na发生反应,A正确;糖类是多羟基醛类或多羟基酮类,Y分子中含1个羟基和1个醛基,与乙醇、乙醛均不能互为同系物,B错误;X中不含醛基,Z中有醛基,可用新制氢氧化铜鉴别,C正确;葡萄糖、Y和Z分子中都含有—CHO,都能发生银镜反应,D正确。
10.A 解析 糊精是淀粉的不完全水解产物,则淀粉聚合度比糊精高,即n>m,A正确;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水解反应,B错误;葡萄糖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化学能→热能,C错误;人体内不存在纤维素水解酶,不能水解成葡萄糖,D错误。
11.D 解析 证明蔗糖为非还原性糖,即证明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应为④⑤的操作顺序,A、B错误;要证明蔗糖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再加入NaOH中和H2SO4至溶液呈碱性,再用银氨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检验,故操作顺序应为①⑤②④⑤,C错误、D正确。
12.答案 (1)羧基
(2)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
(3)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4)AC
解析 由“G的蒸气密度是氢气的44倍”可知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结合题给其他信息和变化关系图可知,A为乙醇、B为淀粉、C为葡萄糖、D为乙醛、E为乙酸、G为乙酸乙酯、F为二氧化碳。
(2)要检验葡萄糖的生成,加入的试剂是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
(3)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4)烃T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分子内脱水产物Q与F相对分子质量之和,A脱水生成CH2CH2,F为CO2,故T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又知“分子中碳与氢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是5∶1”,则C、H原子个数之比为5∶12,故T的分子式为C5H12。C5H12属于烷烃,不溶于水,与甲烷互为同系物,A正确;烷烃在高温下也能分解,生成不饱和烯烃和烷烃,B错误;新戊烷中含有4个甲基,C正确;烷烃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