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1测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S 32 Fe 56 Cu 64 Zn 65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演示了失重条件下水球包裹泡腾片的实验。泡腾片里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3.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B.按照分散质类型的不同,可以把胶体分成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C.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叫作酸
D.NH4Cl中不含金属阳离子,所以不属于盐
5.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X和Y所属种类的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X Y
A 酸性氧化物 碱
B 碱性氧化物 酸
C 酸 碱
D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6.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24 g Mg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
C.0.5 mol CO2 D.56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
7.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任一类型的是( )
A.Fe2O3+3CO2Fe+3CO2
B.C+H2OCO+H2
C.Cu2(OH)2CO32CuO+CO2↑+H2O
D.FeCl3+3NaOHFe(OH)3↓+3NaCl
8.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胶体呈黄色
B.氯化铁溶液是电解质
C.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D.氢氧化铁胶体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9.在容积相同的三个固定容器里,分别充入三种气体①H2;②CO2;③O2。保持三个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密度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数目:①>②>③ B.质量关系:①<③<②
C.分子数目:①=②=③ D.压强关系:②>③>①
10.下图是两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氧气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C.C6H12O6属于非电解质
D.C6H12O6与X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置换反应
11.下列四组物质分别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中,哪一组含有的离子种类和其他几组不同( )
A.NH4Cl KNO3 Na2SO4
B.K2SO4 NaNO3 NH4Cl
C.NH4NO3 K2CO3 (NH4)2SO4 NaCl
D.NaCl (NH4)2SO4 K2SO4 NaNO3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酸(H3PO4)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N2和6.02×1023个H2的质量比等于14∶1
C.1 mol H2SO4和1.5 mol HNO3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9∶8
D.常温常压下,0.5 mol一氧化碳分子的摩尔质量是28 g·mol-1
13.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的离子个数比为( )
A.1∶2 B.1∶4
C.3∶4 D.3∶2
1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A容器中的CH4气体和B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的氢原子质量相等,则两个容器的容积比为( )
A.4∶5 B.1∶1
C.4∶3 D.3∶4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
15.(15分)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如: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
A.HCl、H2SO4、H2CO3、HNO3
B.Na2CO3、NaNO3、AgNO3、Ba(NO3)2
C.FeCl3溶液、蒸馏水、CaCO3悬浊液、Fe(OH)3胶体
D.NaOH、KOH、Ba(OH)2、Fe2O3
①填写下列空白:
研究内容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含氧酸 分散系
不属于该 类别的物质 Na2CO3 Fe2O3
②写出表①中各组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气体: ;
A+D: 。
16.(13分)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所示:
①A+B→C+E
②C+NaOH→D(蓝色沉淀)+F
③DA+E
④F+Ba(NO3)2→白色沉淀+NaNO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
(2)写出反应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
17.(15分)下列物质是实验室常见的药品:NaOH溶液、K2CO3溶液、H2SO4溶液、Zn、CaO固体、K2SO4,按要求回答问题:
(1)对上述六种物质进行分类时,某同学选出Zn与其他物质不同,除了是否为单质这个依据外,还可能的分类依据是 。
(2)写出K2SO4的电离方程式: 。
(3)写出上述物质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以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溶液中增加的一种离子的符号为 。
(5)把K2CO3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用CaO吸收,再把所得固体高温加热。整个过程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6)NaOH溶液和Al(OH)3胶体外观相似,区别它们的实验方法是 。
18.(15分)Ⅰ.(1)已知纳米符号为nm,1 nm=10-9 m。“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能全部透过滤纸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热水中,可制成淀粉胶体,鉴别溶液和淀粉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
(3)把少量的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成Fe(OH)3胶体,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结合下图①~⑤,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
(4)推断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② ,③ ,⑤ 。
(5)写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物质之间的化学方程式:①和② ,②和④ ,③和④ 。
上述三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用序号表示)。
专题1测评
1.C
2.D 解析 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正确;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可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铁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D错误。
3.B 解析 胶体和溶液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A错误。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些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碳酸盐可能是钾盐也可能是钠盐,C错误。化合物包含电解质,D错误。
4.A 解析 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把胶体分成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是按照分散剂状态的不同进行分类,故B错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作酸,故C错误;NH4Cl中不含金属阳离子,但属于盐,故D错误。
5.D 解析 酸性氧化物+碱H2O+盐,碱性氧化物+酸H2O+盐,酸+碱H2O+盐,A、B、C三项正确;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D项符合题目要求。
6.D 解析 24 g Mg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标准状况下22.4 L H2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0.5 mol CO2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56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2 mol)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所以选D。
7.A 解析 Fe2O3+3CO2Fe+3CO2,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任一类型,A符合题意;C+H2OCO+H2属于置换反应,B不符合题意;Cu2(OH)2CO32CuO+CO2↑+H2O属于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FeCl3+3NaOHFe(OH)3↓+3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D不符合题意。
8.C 解析 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A错误;氯化铁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氢氧化铁胶体能用于自来水的净化,除去不溶性杂质,没有杀菌消毒作用,D错误。
9.A 解析 由容积相同的三个固定容器里,三种气体的温度和密度均相等可知,气体的质量比为1∶1∶1,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由分析可知,三种气体的原子个数比为(1×2)∶(×3)∶(×2)=1∶,则原子数目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故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1∶1,质量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故B错误;由分析可知,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则分子个数比为1∶,分子数目的大小顺序为①>③>②,故C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压强的大小顺序为①>③>②,故D错误。
10.D
11.C 解析 A、B、D组中的物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中均含有铵根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C组中物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钾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氯离子,C组物质符合题目要求。
12.C 解析 磷酸的摩尔质量为98 g·mol-1,6.02×1023个磷酸分子物质的量为1 mol,质量为98 g,故磷酸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A正确;N2、H2物质的量均为1 mol,质量分别为28 g、2 g,质量比为14∶1,B正确;1 mol H2SO4中含有氧原子4 mol,1.5 mol HNO3中含有氧原子4.5 mol,粒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两者的氧原子数之比为8∶9,C错误;CO分子的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大小无关,其摩尔质量为28 g·mol-1,D正确。
13.A 解析 设前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x、2x、x,若溶液的酸碱性忽略不计,则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S的物质的量是=4x,则溶液中Al3+和S的离子个数比为2x∶4x=1∶2,A正确。
14.D 解析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Vm相等,根据两种气体含有的H原子质量相等,可知分子数之比为3∶4,由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可知两容器的容积比为3∶4,D正确。
15.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①HCl 硝酸盐 蒸馏水 碱 ②2HCl+Na2CO32NaCl+CO2↑+H2O 6HCl+Fe2O32FeCl3+3H2O
解析 (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枝、叶,图示方法就是树状分类法。(2)①A组中HCl为无氧酸,其余三者均是含氧酸;B组中NaNO3、AgNO3、Ba(NO3)2均属于硝酸盐,Na2CO3属于碳酸盐;C组中分散系是混合物,蒸馏水为化合物;D组中NaOH、KOH、Ba(OH)2均属于碱,Fe2O3属于氧化物。②A+B→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H2O,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16.答案 (1)CuO H2SO4 CuSO4 Cu(OH)2 H2O Na2SO4
(2)CuO+H2SO4CuSO4+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Cu(OH)2CuO+H2O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解析 由②C+NaOH→(蓝色沉淀)D+F知,D为Cu(OH)2,F为钠盐;由DA+E知,A和E为CuO和H2O中的某一种;由F+Ba(NO3)2→白色沉淀+NaNO3知,白色沉淀为BaSO4,F为Na2SO4,则C为CuSO4。由①A+B→C+E可推得,A为CuO,B为H2SO4,E为H2O。
17.答案 (1)是否含有氧元素 (2)K2SO42K++S (3)Zn+H2SO4(稀)ZnSO4+H2↑ (4)S (5)置换反应 (6)用一束光线透过分散系,从侧面能观察到光亮通路的为Al(OH)3胶体,无此现象的为NaOH溶液
18.答案 (1)AB (2)用光束照射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若有则为胶体 (3)红褐色液体变为棕黄色溶液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4)H2SO4 CO2 Na2CO3 (5)Fe+H2SO4FeSO4+H2↑ Ca(OH)2+H2SO4CaSO4+2H2O Ca(OH)2+CO2CaCO3↓+H2O ①和②
解析 Ⅰ.(1)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的属于胶体,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胶体,该混合物具有胶体的性质。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A正确;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胶体不一定呈胶状,C错误;胶体不是悬浊液,D错误。(2)区别胶体和溶液可利用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具体方法是用光束照射,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为胶体。(3)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Fe(OH)3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红褐色的Fe(OH)3胶体转化为棕黄色的Fe2(SO4)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H2SO4Fe2(SO4)3+3H2O。Ⅱ.(4)在题目提供的物质中,单质①与酸②反应,则①为Fe、②为H2SO4;酸能与盐⑤反应,则⑤为Na2CO3,碱④能与氧化物③反应,则④为Ca(OH)2,③为CO2。(5)①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②和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③和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Fe和H2SO4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