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分层作业29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2025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分层作业29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2025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17: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29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大小相当
B.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强得多
C.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
2.下列变化过程中,仅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干冰升华
B.HCl溶于水
C.NaOH高温熔化
D.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
3.下列变化过程中,仅有离子键被破坏的是(  )
A.Na2O2熔化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
C.酒精溶于水
D.NaHSO4溶于水
4.下列现象与分子间作用力强弱有关的是(  )
A.铁单质熔点高,钠单质熔点低
B.氯化氢比碘化氢稳定
C.常温下,溴单质为液体,碘单质为固体
D.氯化氢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碘化氢的分解
B.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的熔化
D.酒精的蒸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冰分子中存在共价键、氢键两种化学键,故其稳定性大于干冰
C.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可寻找高效的催化剂
D.两种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则金属性越强
7.化学键是普遍存在于分子或晶体中的一种强相互作用力。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称为离子键
B.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
D.一切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共价键
8.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立即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共价键被破坏
B.有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
C.有离子键被破坏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2O很稳定,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有关
B.F2、Cl2、Br2、I2的熔点依次升高,与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有关
C.液态HCl不导电而熔融NaCl能导电,与前者为共价化合物而后者为离子化合物有关
D.干冰(CO2)易升华而NaCl晶体不易熔化,与前者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后者克服的是离子键有关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10.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研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下列有关氢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氢键的存在,HF的稳定性强于H2S
B.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CH3OCH3)更易溶于水
C.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高低:HF>HI>HBr>HCl
D.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12.冰面为什么滑 这与冰层表面的结构有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好,高温下也很难分解
B.第一层固态冰中,水分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C.第二层“准液体”中,水分子间形成共价键机会减少,形成氢键的机会增加
D.当高于一定温度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连接的氢键断裂,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使冰面变滑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键是一种比较弱的化学键
B.NH3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常温下,Cl2、Br2、I2状态由气态到固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
D.最外层能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都有类似于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
14.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W X
Y Z
A.氢化物沸点:W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C.元素非金属性:XD.单质沸点:X15.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为WB.氢化物水溶液酸性:X>Z
C.Y2W2与ZW2均含有离子键、共价键
D.X氢化物的沸点高于Z的氢化物的沸点
16.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
A.水和乙醇可以任意比互溶
B.氨容易液化
C.干冰易升华
D.液态氟化氢化学式有时写成(HF)n的形式
17.下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c、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e>c>b
B.六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单质中,e的熔、沸点最高
C.b的氢化物沸点比f的氢化物沸点低
D.元素a的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
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元素周期表中Y分别与X、Z相邻。回答下列问题:
(1)若X、Y和Z的单质都为金属,Y与Z左右相邻,Z的单质被称为“国防金属”。则Y的单质在O2中燃烧的产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         。
(2)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与Y同主族,则X、Y、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填化学式)。
(3)若Y的原子序数等于X的2倍,T是Z的气态氢化物。
①写出Z2X对应的水化物分子的电子式           。
②M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由M、X、Y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T的水溶液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变浑浊。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分层作业29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D
2.B 解析 干冰升华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A项错误;HCl溶于水电离产生H+和Cl-,破坏共价键,B项正确;NaOH高温熔化,电离产生Na+和OH-,破坏离子键,C项错误;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D项错误。
3.A 解析 Na2O2熔化,破坏离子键,不破坏共价键,A符合题意;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B不选;酒精溶于水不发生电离,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C不选;NaHSO4溶于水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D不选。
4.C 解析 铁单质、钠单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氯化氢比碘化氢稳定,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B不符合题意;溴分子、碘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C符合题意;电解质的强弱决定于电离程度,与分子间作用力强弱无关,D不符合题意。
5.D
6.A 解析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正确;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B错误;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可寻找半导体材料,C错误;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少无必然联系,D错误。
7.C 解析 离子键是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A错误;分子间作用力不仅影响物质的熔、沸点,还影响物质的溶解性,B错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如NH4Cl,C正确;惰性气体单质分子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共价键(如He、Ne、Ar等),D错误。
8.C 解析 NH3、HCl均为共价化合物,生成NH4Cl的过程中,HCl中的共价键被破坏,同时NH3、HCl中的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反应生成NH4Cl固体,所以A、B、D正确;反应中有离子键生成,没有离子键被破坏,C错误。
9.A 解析 H2O的稳定性与H—O键有关,与分子间氢键无关,A项错误;F2、Cl2、Br2、I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故其熔点依次升高,B项正确;HCl是共价化合物,液态时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导电,NaCl晶体受热熔融电离产生Na+、Cl-,故熔融NaCl能导电,C项正确;干冰(CO2)易升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NaCl晶体不易熔化,其原因是受热熔化时要克服离子键,而离子键强于分子间作用力,D项正确。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0.A 解析 由于非金属性F>S,则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为HF>H2S,与氢键无关,A项错误;乙醇与水形成氢键,增大了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甲醚不能与水形成氢键,故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B项正确;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其沸点在Ⅶ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最高,HI、HBr、HCl分子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且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减弱,其沸点逐渐降低,故沸点大小为HF>HI>HBr>HCl,C项正确;由于氢键的存在,水结成冰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冰能浮在水面上,D项正确。
11.B 解析 同周期,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A错误;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H2O(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其沸点也最高(因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B正确;同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C错误;第三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Na+>Mg2+>Al3+),第三周期元素的阴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P3->S2->Cl-),但同周期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即Al3+半径最小,D错误。
12.D 解析 水分子的稳定性好,是由水分子内氢氧共价键的键能决定的,与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无关,A错误;分子间不存在共价键,应该是通过氢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B错误;分子间不存在共价键应该是氢键个数减少,C错误;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连接的氢键被破坏,使一部分水分子能够自由流动,从而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造成冰面变滑,D正确。
13.C
14.D 解析 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W、X为第二周期,Y、Z为第三周期,设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2、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3、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4,则n+n+2+n+3+n+4=21,4n=12,n=3,则Y为Al元素,W为N元素,X为O元素,Z为Cl元素。W为N元素,对应的氢化物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沸点比HCl高,即氢化物沸点W>Z,A项错误;Y为Al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W为N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呈酸性,B项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则元素非金属性X>W,C项错误;Cl2易液化,所以沸点:O215.D 解析 根据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确定YZW为NaClO;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确定X为F元素,故W为O元素、X为F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原子半径比较: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②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原子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X16.C
17.D 解析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b、c、d、e、f分别为He、O、F、Si、P、Br,b、c、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e>b>c,A错误;六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单质晶体中,d的熔、沸点最高,B错误;b的氢化物沸点比f氢化物的沸点高,因为H2O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C错误;He分子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D正确。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8.答案 (1)离子键和共价键 (2)NH3
(3)① ②S2+2H+S↓+SO2↑+H2O
解析 (1)Z的单质被称为“国防金属”,Z是Mg元素,X、Y和Z的单质都为金属,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与Z左右相邻,Y是Na元素,则Y的单质在O2中的燃烧产物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2)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X是C元素,Z与Y同主族,Y是N元素,Z是P元素,NH3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在CH4、NH3、PH3中NH3的沸点最高。(3)①若Y的原子序数等于X的2倍,X是O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Z2X(Cl2O中氯元素显+1价)对应的水化物是次氯酸,电子式为;②M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M是Na元素,T是Z的气态氢化物,T是HCl,M、X、Y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以是Na2S2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2H+S↓+SO2↑+H2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