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3课时 羧酸的性质及应用 同步学案(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第3课时 羧酸的性质及应用 同步学案(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09:35:48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羧酸的性质及应用
【课程标准】
1.认识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
【素养目标】
1.能够写出羧酸的官能团,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能够描述和分析乙酸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反应式。(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基于乙酸的性质,认识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分析和推断其他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一、羧酸
1.组成与结构
2.分类
3.甲酸
甲酸的结构比较特殊,分子中的羧基和氢原子直接相连,既有 结构,又有 结构。
甲酸又称 ,是 色、有 气味的液体,沸点为100.5 ℃,熔点为8.4 ℃,可与水、乙醇互溶。
4.其他常见羧酸
除甲酸、乙酸外,常见羧酸还有乙二酸(草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等。
二、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羧酸是一类弱酸,具有酸的共性。
写出乙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Na: ;
②与NaOH: ;
③与Na2CO3: ;
④与NaHCO3: 。
2.酯化反应
(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酯化反应原理
①断键位置
②同位素示踪:
+H2O
即反应实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
3.羧酸与醇的缩聚反应
+nHO—CH2CH2—OH+(2n-1)H2O。
知识点一 典型物质中羟基活泼性比较
1.羟基氢原子活泼性的比较
比较项目 含羟基的物质
醇 水 酚
羟基上氢原 子活泼性
在水溶液中 的电离程度 极难 电离 难电离 微弱 电离
酸碱性 中性 中性 很弱的 酸性
与Na反应 反应放 出H2 反应放 出H2 反应放 出H2
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与NaHCO3 反应 不反应 水解 不反应
与Na2CO3 反应 不反应 水解 反应生成 NaHCO3
2.羟基中氢原子活泼性
①,②CH3CH2OH,③H—OH,④,⑤(碳酸),五种物质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为①>⑤>④>③>②。
【合作探究】
1 mol 分别与足量的Na、NaOH、NaHCO3反应消耗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写出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针对训练】
1.(2024·连云港高二检测)柠檬酸常应用于食品工业,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柠檬酸的分子式为C6H6O7
B.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两种官能团
C.足量Na、NaHCO3分别与1 mol柠檬酸反应,相同条件下生成气体体积比为
2∶3
D.柠檬酸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性质的区别:
(1)醇羟基与Na反应,1 mol醇羟基消耗1 mol Na。
(2)酚羟基与Na、NaOH反应,1 mol酚羟基分别消耗1 mol Na、1 mol NaOH。
(3)羧基能与Na、NaOH、NaHCO3反应,1 mol羧基分别消耗1 mol Na、1 mol NaOH、1 mol NaHCO3。
误区警示 羟基氢活泼性的比较注意事项
(1)羧酸是比H2CO3酸性强的酸,但不同的羧酸酸性也不相同。酸性关系:甲酸>苯甲酸>乙酸>丙酸。
(2)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是不会产生CO2气体。某有机物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羧基。
2.绿原酸的结构如图所示,其抗氧化能力强,还具有抗艾滋病毒、抗肿瘤、抗菌、提高中枢兴奋、抗过敏等功能。若等物质的量的绿原酸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则消耗的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6∶4∶1       B.6∶3∶1
C.6∶3∶3 D.6∶7∶3
知识点二酯化反应的基本类型
1.酯化反应的基本类型
(1)生成链状酯
①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反应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②一元羧酸与二元醇或二元羧酸与一元醇的反应
2CH3COOH++2H2O,+2CH3CH2OH+2H2O
③无机含氧酸与醇形成无机酸酯
+3HO—NO2+3H2O
(2)生成环酯
①多元醇与多元羧酸进行分子间脱水形成环酯
++2H2O
②羟基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环酯
++2H2O
③羟基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环酯
+H2O
2.酯化反应的特点
(1)所有的酯化反应,条件均为浓硫酸、加热。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书写方程式时用“”。
(2)利用自身酯化或相互酯化生成环酯的结构特点以确定有机物中羟基位置。
(3)在形成环酯时,酯基()中只有一个O参与成环。
(4)酸与醇发生反应时,产物中不一定生成酯。若是羧酸或者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产物是酯;若是无氧酸如氢卤酸与醇反应则生成卤代烃。
【合作探究】
 (思维升华)两分子脱去两分子水生成的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什么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典例引导】
【典例】A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1)化合物A、B、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对应的反应类型:
A→E: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A→F: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醇类、羧酸反应的特征条件;
(2)了解酯化反应特点和类型。
[母题追问]
(1)A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多少
(2)写出2分子A之间发生反应脱去1分子水生成酯的结构简式。
【针对训练】
(2024·常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可由n个单体分子通过缩聚反应生成
B.0.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33.6 L(标准状况)的CO2
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4 mol NaOH
【课堂小结】
三言两语话重点
1.羧基与氢原子或烃基相连形成羧酸。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CnO2,与饱和一元酯的通式相同,在碳原子数相同时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羧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α-H的卤代反应及还原反应。
3.酸性:羧酸>H2CO3>>HC
4.酯在酸或碱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其中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
1.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不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2.将CH3CHO (易溶于水,沸点为20.8 ℃的易挥发性液体)和CH3COOH分离的最佳方法 (  )
A.加热蒸馏
B.加入Na2CO3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C.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出乙醛,再加入硫酸,蒸出乙酸
D.和Na反应后进行分离
【补偿训练】下列关于羧酸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羧酸是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弱
B.羧酸能够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C.羧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只有羧基
D.羧酸不能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3.下列物质中,能显示酸性,还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  )
A.
B.
C.
D.
4.(2024·盐城高二检测)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18O2
B.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3 mol H2反应
C.与足量氢气反应后的产物存在1个手性碳原子
D.在碱性条件下水解,1 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2 mol NaOH
5.某校学生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进行下述实验。该校学生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某学生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先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型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你认为该学生的操作正确与否 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认为(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相同温度下,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a.NaHCO3溶液、b.Na2CO3溶液、c.CH3COONa溶液、d.溶液的pH,其pH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________(填溶液编号)。 第3课时 羧酸的性质及应用
【课程标准】
1.认识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
【素养目标】
1.能够写出羧酸的官能团,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能够描述和分析乙酸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反应式。(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基于乙酸的性质,认识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分析和推断其他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一、羧酸
1.组成与结构
2.分类
3.甲酸
甲酸的结构比较特殊,分子中的羧基和氢原子直接相连,既有羧基结构,又有醛基结构。
甲酸又称蚁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为100.5 ℃,熔点为8.4 ℃,可与水、乙醇互溶。
4.其他常见羧酸
除甲酸、乙酸外,常见羧酸还有乙二酸(草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等。
二、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羧酸是一类弱酸,具有酸的共性。
写出乙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Na:2CH3COOH+2Na→2CH3COONa+H2↑;
②与NaOH:CH3COOH+NaOH→CH3COONa+H2O;
③与Na2CO3: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④与NaHCO3: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2.酯化反应
(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2)酯化反应原理
①断键位置
②同位素示踪:
+H2O
即反应实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
3.羧酸与醇的缩聚反应
+nHO—CH2CH2—OH+(2n-1)H2O。
知识点一 典型物质中羟基活泼性比较
1.羟基氢原子活泼性的比较
比较项目 含羟基的物质
醇 水 酚
羟基上氢原 子活泼性
在水溶液中 的电离程度 极难 电离 难电离 微弱 电离
酸碱性 中性 中性 很弱的 酸性
与Na反应 反应放 出H2 反应放 出H2 反应放 出H2
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与NaHCO3 反应 不反应 水解 不反应
与Na2CO3 反应 不反应 水解 反应生成 NaHCO3
2.羟基中氢原子活泼性
①,②CH3CH2OH,③H—OH,④,⑤(碳酸),五种物质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为①>⑤>④>③>②。
【合作探究】
1 mol 分别与足量的Na、NaOH、NaHCO3反应消耗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写出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提示:3∶2∶1。+2NaOH+2H2O。
【针对训练】
1.(2024·连云港高二检测)柠檬酸常应用于食品工业,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柠檬酸的分子式为C6H6O7
B.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两种官能团
C.足量Na、NaHCO3分别与1 mol柠檬酸反应,相同条件下生成气体体积比为
2∶3
D.柠檬酸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性质的区别:
(1)醇羟基与Na反应,1 mol醇羟基消耗1 mol Na。
(2)酚羟基与Na、NaOH反应,1 mol酚羟基分别消耗1 mol Na、1 mol NaOH。
(3)羧基能与Na、NaOH、NaHCO3反应,1 mol羧基分别消耗1 mol Na、1 mol NaOH、1 mol NaHCO3。
【解析】选C。根据柠檬酸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6H8O7,A错误;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两种官能团,B错误;柠檬酸中的羟基、羧基都能与Na反应,羧基能与NaHCO3反应,足量Na与1 mol柠檬酸反应生成氢气2 mol,足量NaHCO3与1 mol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 mol,生成气体体积比为2∶3,C正确;柠檬酸不含能与溴水反应的官能团,该分子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因此不与高锰酸钾反应,不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
误区警示 羟基氢活泼性的比较注意事项
(1)羧酸是比H2CO3酸性强的酸,但不同的羧酸酸性也不相同。酸性关系:甲酸>苯甲酸>乙酸>丙酸。
(2)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是不会产生CO2气体。某有机物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羧基。
2.绿原酸的结构如图所示,其抗氧化能力强,还具有抗艾滋病毒、抗肿瘤、抗菌、提高中枢兴奋、抗过敏等功能。若等物质的量的绿原酸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则消耗的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6∶4∶1       B.6∶3∶1
C.6∶3∶3 D.6∶7∶3
【解析】选A。绿原酸中含有酚羟基、酯基、醇羟基、羧基,具有酚类、酯类、醇类、羧酸类物质的化学性质,钠能与羟基、羧基反应,氢氧化钠能与酚羟基、羧基和酯基反应,碳酸氢钠能与羧基反应。1个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2个酚羟基和3个醇羟基)、1个酯基、1个羧基,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消耗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1。
知识点二酯化反应的基本类型
1.酯化反应的基本类型
(1)生成链状酯
①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反应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②一元羧酸与二元醇或二元羧酸与一元醇的反应
2CH3COOH++2H2O,+2CH3CH2OH+2H2O
③无机含氧酸与醇形成无机酸酯
+3HO—NO2+3H2O
(2)生成环酯
①多元醇与多元羧酸进行分子间脱水形成环酯
++2H2O
②羟基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环酯
++2H2O
③羟基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环酯
+H2O
2.酯化反应的特点
(1)所有的酯化反应,条件均为浓硫酸、加热。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书写方程式时用“”。
(2)利用自身酯化或相互酯化生成环酯的结构特点以确定有机物中羟基位置。
(3)在形成环酯时,酯基()中只有一个O参与成环。
(4)酸与醇发生反应时,产物中不一定生成酯。若是羧酸或者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产物是酯;若是无氧酸如氢卤酸与醇反应则生成卤代烃。
【合作探究】
 (思维升华)两分子脱去两分子水生成的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什么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提示:
【典例引导】
【典例】A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1)化合物A、B、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对应的反应类型:
A→E: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A→F: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醇类、羧酸反应的特征条件;
(2)了解酯化反应特点和类型。
【解析】A在浓硫酸存在下既能与乙醇反应,又能与乙酸反应,说明A的分子中既有羧基又有羟基。A催化氧化的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羟基不在碳链的端点上。故A为,B为,D为。
A→E和A→F的反应类型分别为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答案:(1) 
 (2)CH2CHCOOH+H2O 消去反应
+2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母题追问]
(1)A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多少
提示:42。A生成D是羟基氢原子被原子团取代,故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3-1=42。
(2)写出2分子A之间发生反应脱去1分子水生成酯的结构简式。
提示:。
【针对训练】
(2024·常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可由n个单体分子通过缩聚反应生成
B.0.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33.6 L(标准状况)的CO2
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4 mol NaOH
【解析】选C。由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可由n个单体分子通过加聚反应生成,A错误;1 mol该物质含有15n mol C,则0.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1 mol×15n×22.4 L·mol-1=33.6n L,B错误;该有机物的1个链节含有3个酯基结构,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OCH2CH2OH、CH3COOH、,其中乙二醇HOCH2CH2OH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C正确;该有机物的1个链节含有3个酯基结构,其中1 mol酚酯基能消耗2 mol氢氧化钠,则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4n mol NaOH,D错误。
【课堂小结】
三言两语话重点
1.羧基与氢原子或烃基相连形成羧酸。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CnO2,与饱和一元酯的通式相同,在碳原子数相同时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羧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α-H的卤代反应及还原反应。
3.酸性:羧酸>H2CO3>>HC
4.酯在酸或碱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其中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
1.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不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B。乙酸具有刺激性气味,A错误;含—COOH,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含—COOH,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C错误;不含碳碳双键、三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2.将CH3CHO (易溶于水,沸点为20.8 ℃的易挥发性液体)和CH3COOH分离的最佳方法 (  )
A.加热蒸馏
B.加入Na2CO3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C.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出乙醛,再加入硫酸,蒸出乙酸
D.和Na反应后进行分离
【解析】选C。A.乙酸易挥发,直接蒸馏得不到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B.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醛混溶,不能萃取分离,B不符合题意;C.先加入烧碱溶液,乙酸与NaOH反应生成的乙酸钠可增大与乙醛的沸点差异,蒸馏时先蒸出乙醛,再加入H2SO4,使乙酸钠与其反应再生成乙酸,然后蒸出乙酸,C符合题意;D.乙酸与Na反应生成乙酸钠,分离混合物后应再使乙酸钠转化为乙酸,D不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下列关于羧酸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羧酸是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弱
B.羧酸能够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C.羧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只有羧基
D.羧酸不能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解析】选B。羧酸的酸性一般比碳酸的强,A项错误;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羟基被醇中的—OR取代,B项正确;羧酸中的α-H较活泼,易被取代,C项错误;羧酸在强还原剂如LiAlH4的作用下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D项错误。
3.下列物质中,能显示酸性,还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  )
A.
B.
C.
D.
【解析】选B。A中物质含有羧基显酸性,连有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故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B中物质含有羧基显酸性,连有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正确;C、D中物质含有羧基显酸性,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4.(2024·盐城高二检测)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18O2
B.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3 mol H2反应
C.与足量氢气反应后的产物存在1个手性碳原子
D.在碱性条件下水解,1 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2 mol NaOH
【解析】选C。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20O2,A错误;该有机物中两个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2 mol氢气反应,B错误;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反应后的产物为,产物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如图中*标注所示,C正确;该有机物中含有1个酯基,碱性条件下水解,1 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1 mol NaOH,D错误。
5.某校学生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进行下述实验。该校学生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某学生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先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型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你认为该学生的操作正确与否 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认为(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相同温度下,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a.NaHCO3溶液、b.Na2CO3溶液、c.CH3COONa溶液、d.溶液的pH,其pH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________(填溶液编号)。
【解析】实验原理为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酸性: CH3COOH>H2CO3),C6H5ONa+CO2+H2O+NaHCO3(酸性:H2CO3>)。(1)用“液面差”法验证气密性显然是正确的。(2)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其离子方程式为+CO2+H2O+HC。(3)质疑有道理,因为乙酸易挥发,须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H3COOH后再验证。(4)酸性:CH3COOH>H2CO3>>HC,故溶液碱性:Na2CO3>>NaHCO3>CH3COONa。
答案:(1)正确 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
(2)溶液变浑浊 +CO2+H2O+HC
(3)乙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 在A和B之间加一个吸收装置,内盛饱和NaHCO3溶液
(4)bd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