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统编八下历史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主题情境·主题讨论会
2025年春八下历史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大概念: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大概念: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单元导学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祖国统一大业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各民族共同发展
1.“一国两制”
2.港、澳回归
3.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学习目标
2
情境串新知
3
课堂小结
4
随堂练习
5
前课回顾
1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2013年,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国梦,中共确立了“ ”奋斗目标。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①全面建设 国家;②全面深化改革;③全面 ;④全面从严治党。
3.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创新、协调、_____、开放、共享。
4.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加快构建 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筹建和成立亚 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
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 国
际化进程。
前课回顾
国家富强
两个一百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
依法治国
绿色
国内生产总值
开放型经济
人民币
1.通过地图和图片,知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2.通过法律文献等资料,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国家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采取的措施,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八年级1班历史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举办了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讨论会。老师把大家分为两组并确定主题:
2组同学分别搜集了大量资料,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情境串新知
一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组: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这首旋律优美的《美丽中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五十六个民族共建美丽中国,共同实现民族大团结!
老师以一首歌曲揭开讨论会的序幕。
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
一组同学
我国实行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对了,接下来请展示一下搜集的资料吧。
西汉疆域图
唐朝疆域图
元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一组图片资料分享
张骞通西域
文成公主入藏
昭君出塞
元朝宣政院
由这些图片可以看出,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台湾少数民族抗日
宁夏回族群众举行抗日集会
蒙古族抗日骑兵部队向日军发起冲锋
新疆各族人民为捐款购买的战斗机举行命名仪式
云南各族同胞修筑滇缅公路
这些图片则说明近代外敌入侵时,各少数民族齐心协力,共同抵抗侵略,表现了我们国家民族间休戚与共的关系。
这张图展现了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1.背景:
以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为根据
(1)历史特点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自古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在根本利益上完全一致。
(2)现实情况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这样就得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背景。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经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组法律文件分享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前提
区域
权限
2.含义:
3.地位:
一组同学不仅分享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法律文件,还结合时间轴说明了其确立的过程。那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吗?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自治区(5个)
自治州(30个)
自治县(旗)(120个)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接着,老师展示了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并为大家讲解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情况。
一组文献和视频资料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研读
结合视频和材料,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拓展延伸
一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题讨论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请二组同学回答一下: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
二组同学
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展示我们收集的资料。
二组图片资料分享
生产落后 交通不便 生活贫困 教育落后
佤族翁丁寨
佤族人民
处于奴隶社会的彝族
饱受农奴制压迫的藏族人民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1959年,西藏开始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
二组资料分享: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措施:(1)政治: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五”计划新建公路
援藏干部孔繁森
年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苗族旅游经济
二组资料分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2)经济:采取优惠政策,通过派出人员、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影响: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3)文化: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搜集、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
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组资料分享: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影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政策:①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如修建青藏铁路等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二组资料分享:西部大开发
影响: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组视频资料分享:兴边富民行动
(4)政策:②国家实施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了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域
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呢?
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关心、帮助少数民族的同学,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斗争,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堂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地位、确立、实施
各民族
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政治、经济、文化、
政策
原因: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意义:保障…维护…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
民族
大团结
随堂练习
1.(2024·福建)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 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 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A
2.(2024·同步大小卷)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 )
B
截至2021年,我国建立的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均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来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A. 实现祖国统一
B. 加强民族团结
C. 保护民族文化
D. 实现共同繁荣
3.(2024·同步大小卷)“截至2019年11月底,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的3 121万人下降到11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0.79%,这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就,也是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二组同学在宣讲过程中提到的这一材料表明我国( )
A. 加强内地与边疆之间联系
B. 注重维护民族团结
C. 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C
4.(2024·四川广安节选)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2分)
【答案】
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