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
一、选择题
(2024·福建中考)数字技术深刻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原料 B.人才
C.交通 D.能源
2.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社会的有 (D)
①纸币现场结算
②在线课堂
③手机支付
④网上购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某纺织企业的纺织车间通过工业相机+AI算法实现了产品线上的质量检测。与人工质量检测相比,应用以上数字技术使该纺织车间 (D)
A.购买质量检测软件投入较少
B.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
C.质量检测人员的数量增加
D.质量检测工作可全天候连续进行
(2024·厦门质检)铀矿是核电站发电的主要原料。2024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福建福清正式投产运营,缓解了区域的用电紧张。下图示意我国核电站和铀矿分布。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沿海省份中,未建核电站的是 (C)
A.津、琼 B.桂、琼
C.津、冀 D.桂、冀
5.影响核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A.科技、市场
B.科技、劳动力
C.原料、市场
D.原料、劳动力
6.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目的是 (B)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改善空气质量
③取代水力发电
④保障能源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漳州质检)全球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和深海养殖融合示范项目于2024年11月在福建南日岛开工建设。如图示意福建省及该项目设计平台模型,读图,完成7~9题。
7.南日岛位于 (B)
A.宁德市 B.莆田市
C.厦门市 D.漳州市
8.该示范项目利用的资源与开发方式正确的是 (A)
①生物资源—海水养殖
②能源资源—风力发电
③矿产资源—石油开采
④化学资源—海水晒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福建省建设该项目的有利条件有 (A)
A.濒临东海,海域广阔
B.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力强盛
C.地势平坦,容易建设
D.位于高纬度,利于鱼类养殖
(2024·福建中考)如图示意吉林省珲春市到浙江省宁波市的甲、乙两条运输路线,读图完成10、11题。
10.辽宁省的主要矿产有 (D)
A.铜矿 B.铝土
C.金矿 D.铁矿
11.为降低运输费用,珲春煤矿南运到宁波的运输方式应尽量采用 (C)
A.管道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2024·福州质检)如图示意我国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分布。读图,完成12~14题。
12.我国蔬菜生产优势区集中位于 (C)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13.都集中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蔬菜生产优势区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14.云贵高原蔬菜品种多样的自然优势是 (C)
A.城市分布多
B.技术条件好
C.地表起伏大
D.土壤肥力高
(2024·厦门质检)河西走廊被誉为西北地区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玉米制种占全国比重70%。如图示意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读图,完成15~17题。
15.制种基地的水源依靠冰川融水,主要来自附近的 (A)
A.祁连山脉 B.天山山脉
C.阿尔泰山脉 D.昆仑山脉
16.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 (A)
A.绿洲地带 B.沙漠内部
C.山脉西侧 D.黄河沿岸
17.制种基地的玉米种子多在沙漠荒滩晾晒脱水,主要原因是 (D)
①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②晴天较多,光照充足
③气候干燥,风力强劲
④地形平坦,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龙岩质检)图示我国四省区2018年人口数量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读图完成18~20题。
18.有关四省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甘肃省耕地面积最小
B.四川省水资源总量最多
C.黑龙江省总人口最多
D.西藏自治区耕地面积最大
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区是 (C)
A.四川省 B.黑龙江省
C.甘肃省 D.西藏自治区
20.西藏自治区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原因是 (A)
A.冰川广布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人口稀疏
(2024·成都质检)下图是2024年6月3-5日我国冬小麦发育期预测及收获进度图。据此完成21~23题。
21.南方冬小麦已基本收获,而北方冬小麦还未完全成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拔 D.经度位置
22.图中下列地形区的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 (B)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云贵高原
23.青藏高原甲地冬小麦处于灌浆期,还未成熟的根本原因是 (A)
A.海拔较高 B.降水较少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沃
(2024·福建中考)海南省甲海湾是我国主要的优质虾苗基地。下图示意海南省,读图完成24~26题。
24.海南省的简称是 (A)
A.琼 B.贵 C.闽 D.粤
25.虾苗养殖属于 (B)
A.林业 B.渔业
C.种植业 D.畜牧业
26.从甲海湾快速运输虾苗到辽宁大连某养虾基地,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C)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2024·福建中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如图示意福建省2017-2024年粮食产量,读图完成27、28题。
27.与上一年相比,福建省粮食产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是 (A)
A.2018年 B.2024年
C.2024年 D.2024年
28.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有 (D)
①大量出口粮食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加大科技投入 ④鼓励农民种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9.(2024·福建学业考)山西省朔州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近年来,朔州市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逐步从“煤都”向“绿都”转变。如图示意朔州市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山西省朔州市接壤的甲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内蒙古。
(2)从自然资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3)说出在黄土高原上过度开采煤矿和不当使用煤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水土流失;破坏地表;环境污染;植被破坏。
(4)如图是朔州市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关联图。将下列备选项序号填入图中的A、B、C相应位置。
备选项:①降水少、晴天多;②风能资源丰富;
③可持续发展。
30.(2024·泉州二模)图1示意中国水稻分布,图2示意甲省区某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2)甲省区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夏季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能满足水稻的生长要求。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面积大,可种植海水稻。海水稻具有耐寒、抗旱、耐盐、耐碱性的特点,生长期仍需大量淡水。袁隆平团队在多地栽培试验成功。泉州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到格尔木探寻海水稻试验基地的研学之旅。
(3)研学前:小组利用网络查询了中国交通图(地图),确定出行路线;查询到格尔木海拔高,因此在行李箱中应准备氧气袋、抗高原反应的药物、防晒衣服。
(4)研学中:小组从气候角度分析,格尔木试验基地主要是研究海水稻的耐寒性。我国推广海水稻种植的意义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可耕地面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5)研学后:小组围绕“能否在宁夏推广海水稻种植 ”展开辩论。你持何观点 请表明立场并说出理由:赞同。宁夏气候干旱,盐碱地面积大,海水稻抗旱、耐盐,推广海水稻种植,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不赞同。宁夏气候干旱,推广海水稻种植会引起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31.(2024·上海中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我国棉花总产量
产区 总产量/万吨
新疆 539.1
其他省区 58.6
合计 597.7
(1)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2%。
(2)根据棉花的生长习性,在“气候描述”中,勾选符合新疆产棉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棉花是喜光、喜温作物,充足的光照和热量有利于其生长,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而成熟采摘时则需要晴朗少雨的天气 气候描述 □晴天较多,光照条件好 □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多 □夏季高温,热量较充足
答:勾选“晴天较多,光照条件好”;勾选“夏季高温,热量较充足”。
(3)南疆的棉花产区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北疆的棉花产区主要集中在天山山脉的山麓地带。这些棉花产区所需的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
(4)新疆棉花播种每年4月自南向北拉开序幕,形成了棉花春播“南早北晚”的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纬度/地形)。
(5)每年棉花采收后,大量棉花秸秆通过下图所示方式加以利用,说明这种利用方式具有的优点。
资源循环再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减少土壤污染。
32.(2024·滨州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地理学科分析问题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请结合所学,完成本次研学之旅。
[研学前准备]
(1)比较差异,总结特征。
项目 A地 B地
地形类型 盆地 ①高原为主, 冰川广布
气候类型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2)学以致用,指导生活:根据自然环境差异,选择研学途中必带的生活用品,并阐明理由。
答:去A地旅游需要携带遮阳帽、防晒霜等,去B地青藏高原地区旅游需要携带遮阳帽、氧气袋等。
[研学中探究]
主题一:西部甜蜜之旅
航拍葡萄沟,犹如一条绿玉丝带镶嵌在金黄色的沙漠中;到访葡萄沟,肥沃疏松的沙壤中,喜光喜干的葡萄,晶莹如玉地挂在藤蔓枝头,每家每户都有四周留孔的晾房。
(3)请结合A地的自然环境,概括该地种植葡萄的优势条件。
答: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4)研学中发现晾房四周满是镂空的墙壁,请分析原因。
答:便于通风。
主题二:交通旅行之思
(5)乘火车从吐鲁番出发,沿南疆铁路行进方向,透过右侧车窗看到高大的天山山脉。高山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一座座油井在沙漠中连片开采,油气资源通过管道运输方式运往祖国的东部沿海。
(6)火车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环行,经喀什过和田,到达若羌。请分析铁路干线呈环形的原因。
答:塔里木盆地四周多聚落且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7)经格尔木转入青藏铁路线,发现和若铁路和青藏铁路都有“以桥代路”的现象。对这种施工方式分析正确的是:和若铁路C;青藏铁路B。
A.气候寒冷,冰层厚,防风雪覆盖
B.气候高寒,防冻土,方便野生动物迁徙
C.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防风沙掩埋
D.气候湿热,雨林茂密,防洪水淹没
主题三:农牧饮食之异
(8)研学的饮食与我们家乡有很大的差异,这跟A、B两地农业都以畜牧业为主相关。研学途中,我们看到A地所在地区的棉田和粮田大都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看见B地所在地区连绵的雪山冰川、高原冻土,青稞等农作物主要种植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研学后反思]
本次研学旅行,我们看到了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独特地域的风土人情,见证了祖国丰富的资源和跨地域协同发展的伟大工程。
(9)请结合日常所学研学所感,对A、B两地所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旅游业等。
33.(2024·福建中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图示分别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郑州、石家庄到达北京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
(2)A处建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3)武汉地处长江中游(上游、中游、下游)河段,夏季(或夏秋季)(季节)径流量大。
(4)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写出一项生活中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答其中一项即可)。
34.(2024·福建中考)甘蔗喜高温、对水分有较高的要求。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蔗糖生产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蔗糖业的龙头。图1示意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蔗糖产业分布,图2示意南宁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广西种植甘蔗具有的纬度位置优越性。
广西大部分位于22°N~26°N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穿过中部,位于热带、北温带南部地区,热量丰富,有利于甘蔗的生长。
(2)从水热条件看,甘蔗产地5-9月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3)归纳广西主要蔗糖产业的分布特点。
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
材料 广西制糖工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着力推进绿色生产,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或能源再利用。如①将制糖产生的蔗渣用于发电、造纸。②将制糖产生的滤泥作为甘蔗种植的肥料。
(4)任选材料中的一例,说明这种综合利用废弃物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答:选择①蔗渣。经济效益:蔗渣再利用,可以用来发电和造纸,变废为宝,提供生产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环境效益:节能减排,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环境,少占土地。选择②滤泥。经济效益:滤泥用来做肥料,节约成本。环境效益:绿色环保,保护生态环境。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
一、选择题
(2024·福建中考)数字技术深刻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原料 B.人才
C.交通 D.能源
2.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社会的有 ( )
①纸币现场结算
②在线课堂
③手机支付
④网上购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某纺织企业的纺织车间通过工业相机+AI算法实现了产品线上的质量检测。与人工质量检测相比,应用以上数字技术使该纺织车间 ( )
A.购买质量检测软件投入较少
B.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
C.质量检测人员的数量增加
D.质量检测工作可全天候连续进行
(2024·厦门质检)铀矿是核电站发电的主要原料。2024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福建福清正式投产运营,缓解了区域的用电紧张。下图示意我国核电站和铀矿分布。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沿海省份中,未建核电站的是 ( )
A.津、琼 B.桂、琼
C.津、冀 D.桂、冀
5.影响核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科技、市场
B.科技、劳动力
C.原料、市场
D.原料、劳动力
6.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目的是 (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改善空气质量
③取代水力发电
④保障能源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漳州质检)全球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和深海养殖融合示范项目于2024年11月在福建南日岛开工建设。如图示意福建省及该项目设计平台模型,读图,完成7~9题。
7.南日岛位于 ( )
A.宁德市 B.莆田市
C.厦门市 D.漳州市
8.该示范项目利用的资源与开发方式正确的是 ( )
①生物资源—海水养殖
②能源资源—风力发电
③矿产资源—石油开采
④化学资源—海水晒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福建省建设该项目的有利条件有 ( )
A.濒临东海,海域广阔
B.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力强盛
C.地势平坦,容易建设
D.位于高纬度,利于鱼类养殖
(2024·福建中考)如图示意吉林省珲春市到浙江省宁波市的甲、乙两条运输路线,读图完成10、11题。
10.辽宁省的主要矿产有 ( )
A.铜矿 B.铝土
C.金矿 D.铁矿
11.为降低运输费用,珲春煤矿南运到宁波的运输方式应尽量采用 ( )
A.管道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2024·福州质检)如图示意我国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分布。读图,完成12~14题。
12.我国蔬菜生产优势区集中位于 (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13.都集中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蔬菜生产优势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云贵高原蔬菜品种多样的自然优势是 ( )
A.城市分布多
B.技术条件好
C.地表起伏大
D.土壤肥力高
(2024·厦门质检)河西走廊被誉为西北地区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玉米制种占全国比重70%。如图示意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读图,完成15~17题。
15.制种基地的水源依靠冰川融水,主要来自附近的 ( )
A.祁连山脉 B.天山山脉
C.阿尔泰山脉 D.昆仑山脉
16.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 ( )
A.绿洲地带 B.沙漠内部
C.山脉西侧 D.黄河沿岸
17.制种基地的玉米种子多在沙漠荒滩晾晒脱水,主要原因是 ( )
①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②晴天较多,光照充足
③气候干燥,风力强劲
④地形平坦,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龙岩质检)图示我国四省区2018年人口数量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读图完成18~20题。
18.有关四省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甘肃省耕地面积最小
B.四川省水资源总量最多
C.黑龙江省总人口最多
D.西藏自治区耕地面积最大
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区是 ( )
A.四川省 B.黑龙江省
C.甘肃省 D.西藏自治区
20.西藏自治区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原因是 ( )
A.冰川广布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人口稀疏
(2024·成都质检)下图是2024年6月3-5日我国冬小麦发育期预测及收获进度图。据此完成21~23题。
21.南方冬小麦已基本收获,而北方冬小麦还未完全成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拔 D.经度位置
22.图中下列地形区的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 (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云贵高原
23.青藏高原甲地冬小麦处于灌浆期,还未成熟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 B.降水较少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沃
(2024·福建中考)海南省甲海湾是我国主要的优质虾苗基地。下图示意海南省,读图完成24~26题。
24.海南省的简称是 ( )
A.琼 B.贵 C.闽 D.粤
25.虾苗养殖属于 ( )
A.林业 B.渔业
C.种植业 D.畜牧业
26.从甲海湾快速运输虾苗到辽宁大连某养虾基地,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2024·福建中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如图示意福建省2017-2024年粮食产量,读图完成27、28题。
27.与上一年相比,福建省粮食产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是 ( )
A.2018年 B.2024年
C.2024年 D.2024年
28.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有 ( )
①大量出口粮食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加大科技投入 ④鼓励农民种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9.(2024·福建学业考)山西省朔州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近年来,朔州市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逐步从“煤都”向“绿都”转变。如图示意朔州市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山西省朔州市接壤的甲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2)从自然资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煤炭属于 资源。
(3)说出在黄土高原上过度开采煤矿和不当使用煤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4)如图是朔州市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关联图。将下列备选项序号填入图中的A、B、C相应位置。
备选项:①降水少、晴天多;②风能资源丰富;
③可持续发展。
30.(2024·泉州二模)图1示意中国水稻分布,图2示意甲省区某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耕地类型以 为主。
(2)甲省区河流众多, 充足;夏季具有 的气候特点,能满足水稻的生长要求。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面积大,可种植海水稻。海水稻具有耐寒、抗旱、耐盐、耐碱性的特点,生长期仍需大量淡水。袁隆平团队在多地栽培试验成功。泉州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到格尔木探寻海水稻试验基地的研学之旅。
(3)研学前:小组利用网络查询了 (地图),确定出行路线;查询到格尔木海拔高,因此在行李箱中应准备 。
(4)研学中:小组从气候角度分析,格尔木试验基地主要是研究海水稻的耐 性。我国推广海水稻种植的意义是 。
(5)研学后:小组围绕“能否在宁夏推广海水稻种植 ”展开辩论。你持何观点 请表明立场并说出理由:
。
31.(2024·上海中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我国棉花总产量
产区 总产量/万吨
新疆 539.1
其他省区 58.6
合计 597.7
(1)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
(2)根据棉花的生长习性,在“气候描述”中,勾选符合新疆产棉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棉花是喜光、喜温作物,充足的光照和热量有利于其生长,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而成熟采摘时则需要晴朗少雨的天气 气候描述 □晴天较多,光照条件好 □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多 □夏季高温,热量较充足
(3)南疆的棉花产区主要集中在 盆地边缘,北疆的棉花产区主要集中在 山脉的山麓地带。这些棉花产区所需的水源主要来自 和山区降水。
(4)新疆棉花播种每年4月自南向北拉开序幕,形成了棉花春播“南早北晚”的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纬度/地形)。
(5)每年棉花采收后,大量棉花秸秆通过下图所示方式加以利用,说明这种利用方式具有的优点。
。
32.(2024·滨州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地理学科分析问题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请结合所学,完成本次研学之旅。
[研学前准备]
(1)比较差异,总结特征。
项目 A地 B地
地形类型 盆地 ① 为主, 冰川广布
气候类型 ② 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2)学以致用,指导生活:根据自然环境差异,选择研学途中必带的生活用品,并阐明理由。
[研学中探究]
主题一:西部甜蜜之旅
航拍葡萄沟,犹如一条绿玉丝带镶嵌在金黄色的沙漠中;到访葡萄沟,肥沃疏松的沙壤中,喜光喜干的葡萄,晶莹如玉地挂在藤蔓枝头,每家每户都有四周留孔的晾房。
(3)请结合A地的自然环境,概括该地种植葡萄的优势条件。
(4)研学中发现晾房四周满是镂空的墙壁,请分析原因。
主题二:交通旅行之思
(5)乘火车从吐鲁番出发,沿南疆铁路行进方向,透过右侧车窗看到高大的 山脉。高山冰雪融水汇入 河,一座座油井在沙漠中连片开采,油气资源通过 运输方式运往祖国的东部沿海。
(6)火车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环行,经喀什过和田,到达若羌。请分析铁路干线呈环形的原因。
(7)经格尔木转入青藏铁路线,发现和若铁路和青藏铁路都有“以桥代路”的现象。对这种施工方式分析正确的是:和若铁路 ;青藏铁路 。
A.气候寒冷,冰层厚,防风雪覆盖
B.气候高寒,防冻土,方便野生动物迁徙
C.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防风沙掩埋
D.气候湿热,雨林茂密,防洪水淹没
主题三:农牧饮食之异
(8)研学的饮食与我们家乡有很大的差异,这跟A、B两地农业都以 为主相关。研学途中,我们看到A地所在地区的棉田和粮田大都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 上,看见B地所在地区连绵的雪山冰川、高原冻土,青稞等农作物主要种植在海拔较低的 地带。
[研学后反思]
本次研学旅行,我们看到了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独特地域的风土人情,见证了祖国丰富的资源和跨地域协同发展的伟大工程。
(9)请结合日常所学研学所感,对A、B两地所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3.(2024·福建中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图示分别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 、石家庄到达 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
(2)A处建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 ,具有 、 、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3)武汉地处长江 (上游、中游、下游)河段, (季节)径流量大。
(4)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写出一项生活中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
34.(2024·福建中考)甘蔗喜高温、对水分有较高的要求。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蔗糖生产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蔗糖业的龙头。图1示意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蔗糖产业分布,图2示意南宁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广西种植甘蔗具有的纬度位置优越性。
。
(2)从水热条件看,甘蔗产地5-9月的气候特征是 。
(3)归纳广西主要蔗糖产业的分布特点。
。
材料 广西制糖工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着力推进绿色生产,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或能源再利用。如①将制糖产生的蔗渣用于发电、造纸。②将制糖产生的滤泥作为甘蔗种植的肥料。
(4)任选材料中的一例,说明这种综合利用废弃物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