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13: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历史 授课年级_高一_ 讲课题目:_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章节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第一课 学时 45分钟
课标要求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觉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从教材结构内容看,中外历史纲要(上)整册书共有十个单元。本单元又由两节课组成。本课是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当中的第一课。本课从“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共有三个子目。本课的重点是第二个子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个子目间的逻辑关系是时间相继,前一子目是后一子目的背景。 从教材地位作用看,本课从“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共有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间的逻辑关系是时间相继,前一子目是后一子目的背景。要向学生介绍相关基本史实,包括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第一子目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指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是其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第二子目主要说明伴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主张。第三子目介绍了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共同推动了北伐的进行;进一步分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何以会全面破裂,最终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难点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对这段历史史实有所了解,但学生此前的学习大多是史实上的浅层认识,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题引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
学习目标 1. 通过解读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并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按照历史发展时序,能在时空框架下把握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 产党诞生的关系;能够在对比中共“一大”和“二大”纲领的基础上,理解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能够从《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中找出北伐相关信息,并结合史料认识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并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4.通过学习五四运动的发展进程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难性中,体会“五四精神”和“红船精神”。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学生要预习单元导语部分。学生根据导语,按时间顺序列出本单元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思考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其次,学生预习第21课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相关书籍或网络查阅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过程。最后,同学们利用网络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策略 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模式,任务式学习。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3分钟) 1、播放由央视新闻等修复的视频史料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结合的视频。 提问:五四运动为什么是在1919年爆发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拉进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距离,引起共鸣,同时聚焦本节课的主题“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分钟) 1.五四运动 问题1 根据所学内容请概括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问题2 根据教材的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一下表格。同时根据表格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 问题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为什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还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问题4五四精神 让学生回答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如何传承。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问题5 在当时众多的社会思潮中,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广泛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问题6 根据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最后为学生总结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③国际因素: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帮助。 ④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相继建立。 问题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概括出: 国际: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方向。 国内:政治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阶级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问题2 学生根据教材的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一下表格。并小组合作完成根据过程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 问题3学生根据史料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2)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问题4让学生说出五四运动的内容。并让学生说出如何传播。 问题5学生根据教材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的时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 中心:北京与上海 方式:①报刊: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学会:1920.3李大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5陈独秀--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③翻译: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问题1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要知道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上一节课内容的延续。 问题2以填表格的方式去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问题3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为了有效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同时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能力。 问题4更好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问题5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的时间,中心方式等,以此来引出工人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6分钟) 让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引出中共一大。 问题7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如何理解这句话? 问题8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事? 材料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9 什么是红船精神?我们应该如何传承? 问题7学生通过对比一大纲领和二大纲领概括出:差异: “一大”:只制定了最高纲领 “二大”: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说明:①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 ②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③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成长。 问题8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总结:(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正确的前进方向; (3)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9学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的解读。 问题7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让学生知道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成长。 问题8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三 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的革命——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0分钟) 问题10根据材料说出国共合作的原因。 材料一 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京汉铁路总工会与湖北省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等先后被杀害。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和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 ——选自《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一辑》 材料三 为了统一全党对国共合作的认识,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30余人,代表党员420人。……中共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四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孙中山 问题11让学生回答两党合作的标志。 问题12 根据国民革命的过程,思考国民革命前期能够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10学生根据史料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①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③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④国民党当时现状的需要。 问题11学生根据教材说出国民党一大内容。 问题12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国民革命过程表格。并概括出国民革命前期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两党紧密合作共同领导。 问题10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地投入到工人运动,并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 问题11让学生对新三民主义有更好的了解。 问题12让学生知道国民革命是两党一起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胜利的保障。
达标 检测 (3分钟) 1、北大学生领袖傅斯年曾说:“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在傅氏看来,五四运动( ) A.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B.对广大社会民众进行了有效动员 C.唤醒青年学生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D.体现知识分子对救亡之路的探索 2、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一方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为此,中国共产党( )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促成实现国共合作 C.领导创建人民军队 D.大力开展土地革命
板书 设计 (3分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