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沿着蜿( )蜒( )的道路前往浙( )江的双龙洞景区,路边开满了①dù②juān花,灿③làn的花儿们正簇( )拥在一起④nǔ力地绽放着,好像镶( )在草地上的⑤zǐ色宝石。进入洞内,我们看到许多形状各异的石钟⑥rǔ和石⑦sǔn……
1.景点介绍中的有些字甜甜不认识,请你为加点字注音。
2.撰写介绍语时有些字你不会写,请你查阅字典和课本写出生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3.介绍语中“形状各异”的“异”的意思是( )
A.不相同的 B.分开 C.另外的,别的 D.特别的
二、选择题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扩大(kuò) 代替(tì) B.镶嵌(xiānɡ) 重荷(hé)
C.浙江(zhè) 忧郁(yù) D.蜿蜒(wān) 漆黑(qī)
5.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奇关 不仅 甚致 重围
B.光芒 夺目 重荷 清静
C.范围 渐渐 油烔 结晶
D.仿佛 拥济 石璧 仰卧
6.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拟人)
B.我好像看到了天边的灿烂的云霞。(比喻)
C.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排比)
D.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三、填空题
7.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金碧( )( ) ②五( )斑( )
③( )( )发光 ④神清( )( )
⑤变( )多( ) ⑥( )( )不一
(1)雨后,空气清新,令人 。(选词填空)
(2)我能写出词语②的近义词 。
(3)我能写出词语③类似的词语 、 。
四、句子训练
8.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改为陈述句)
9.太阳把一片片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为“被”字句)
10.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道红霞。(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五、现代文阅读
①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渐渐地,鱼肚白变成了淡红色,好像人们喝了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了深红,再由深红变成了金色。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缤纷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下来。
②我爬上山顶,凝视那遥远的天际,彩云在不断地变化: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了蓝宝石……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幻莫测。
③没过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霎时间,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晨曦,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样,晶莹闪烁,好看极了。我第一次登山,真没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④原野的风徐徐地吹拂着,我尽情地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尽情地沐浴着清晨的阳光雨露。我不由得喃喃自语:“大自然啊,你是多么伟大,多么美丽!”
11.给短文加一个适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2.填空。
( )的朝霞 ( )的景色 ( )的天际 ( )的色彩
1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14.概括第四自然段段意。
段意:
15.本文赞颂了 ,抒发了 。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①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②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③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④“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6.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17.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写出了太阳的形态特点。
②“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 和太阳 。
18.判断对错。
①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 )
②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 )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九曲溪漂流(节选)
①但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②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闻名于世。
③端坐竹筏,只觉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虎跃龙腾,风骨刚健;有的雄踞一方,威武凛然;有的玉女插云,亭亭玉立;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偷懒”,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们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低首可视清流,侧耳能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生出。
④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我也由新奇兴奋转而沉静深思。
19.九曲溪因“ ”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 ;顺水漂流,一路经过了 → → → 。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再写一句话。
21.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书面表达
22.写作。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请以“游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语句通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wān yán zhè cù xiāng 2. 3.A
1.本题考查字音。
蜿蜒:wān yán,意思是蛇类行走的样子,也有曲折延伸的意思。
浙江:zhè jiāng,水名。即钱塘江。
簇拥:cù yōng,意思是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镶:xiāng,把东西嵌入另一物体或在另一物体周围加边儿。
2.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鹃”“紫”“乳”“笋”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形状各异”,指很多事物在形状、姿态、形式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其中,“异”表示特别、不一样,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故选A。
4.B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B.“重荷”的“荷”读音为hè。
故选B。
5.B
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注意平时对易错字积累和辨析。本题中没有错别字的是B项。
A项:奇关——奇观 甚致——甚至
C项:油烔——油桐
D项:拥济——拥挤 石璧——石壁
6.B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学生注意仔细阅读句子分析。
A项,把太阳当作人来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拟人是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B项错误,句子中没有出现本体和喻体,并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错误。
C项,三个以上“时而……”的句式, 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D项,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句子表达的意思是这是伟大的奇观。属于反问的修辞手法。
7. 辉 煌 彩 斓 闪 闪 气 爽 化 端 姿 态 神清气爽 五彩缤纷 历历在目 栩栩如生
本题考查补充词语、反义词、选词填空、仿写词语。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比喻陈设华丽。
五彩斑斓,意思是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闪闪发光,形容物体会发光,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
神清气爽,意思是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变化多端,意思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姿态不一,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
(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读句子根据语境可知雨后的空气非常清新让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所以选用神清气爽一词。
(2)本题考查近义词。
五彩斑斓,近义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色彩缤纷。
(3)本题考查类似词语。
闪闪发光是AABC词语,就是指前两个字相同,后面是两个不同的字。这种结构组成的词语或成语。如: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
8.这是伟大的奇观。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训练较多,所以学生能够顺利将句子转换成肯定的称述句,解决这个问题。
9.一片片黑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了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
首先,找出“事物1”、“事物2”与“怎么样”;其次,把、被两字互换;再次,“事物1”和“事物2”交换位置;最后,“怎么样”不变,照搬下来。本句“一片片黑云”和“太阳”交换位置,把、被两字互换,其他不变,即:一片片黑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10.一道红霞出现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组成,因此改变语序使句子意思不变时,只要将这几部分内容重新排序即可。“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是状语+谓语+宾语的形式,改句子时可以将状语后置,宾语提前,句子意思不变。因此可改为“一道红霞出现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故答案为:一道红霞出现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11.日出美景 12. 艳丽 美丽 遥远 缤纷 13.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
我爬上山顶,凝视那遥远的天际,彩云在不断地变化: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了蓝宝石…… 14.日出时的美丽景色。 15. 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通过色彩变化和云霞形态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作者巧妙运用视觉意象、排比句式和直抒胸臆的感叹,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自然融合。文本以登山观日为线索,最终升华为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审美特质,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抒情性。
1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能力。
短文围绕日出前后天空色彩变化、朝霞及自然景色展开,突出清晨美景,题目需简洁概括核心内容。如:《美丽的日出》《山顶观日出》等。
12.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啊,多么艳丽的朝霞!”可知,“艳丽”可用来修饰“朝霞”。故填“艳丽”。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下来”可知,“美丽”能修饰“景色”。故填“美丽”。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我爬上山顶,凝视那遥远的天际”可知,“遥远”可用来修饰“天际”。故填“遥远”。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缤纷的色彩”可知,“缤纷”适合修饰“色彩”。故填“缤纷”。
13.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比喻句: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样,晶莹闪烁,好看极了”可知,“露珠”是本体,“镶了边的金刚钻”是喻体,“像”是比喻词,符合比喻句特点。
排比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组成。
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我尽情地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尽情地沐浴着清晨的阳光雨露。”可知,句子中“尽情地……尽情地……尽情地……”结构相似,语气一致,从不同方面强调了“我”对清晨美好事物的享受,增强了语势,符合排比句要求。
14.本题考查段落内容概括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描述了“我”在原野上的体验与感悟。开篇“原野的风徐徐地吹拂着”点明环境,“我尽情地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尽情地沐浴着清晨的阳光雨露”,通过三个“尽情地”排比句式,细致描绘出“我”全身心沉浸在清晨的美好之中,享受着空气、美景与阳光雨露。随后“我不由得喃喃自语:‘大自然啊,你是多么伟大,多么美丽!’”直抒胸臆,表达出“我”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
故段意为:“我”在山顶看美丽的日出景色。
15.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
文中详细描写了日出时天空颜色的变化,如东方天际从鱼肚白到淡红、深红再到金色的转变,以及彩云的变幻莫测和红日升起后万物被晨曦笼罩的美景,这些都体现了日出景色的美丽,进而赞颂了大自然的伟大。而作者在描述过程中,使用了第①段“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下来”和第④段“大自然啊,你是多么伟大,多么美丽” 等语句,直接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6.A 17. 比喻 太阳 火球 艰辛 顽强的生命力 18. √ ×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
从第②自然段“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和第③自然段“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可知,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是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故选A。
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与句子的赏析。
①从第③自然段“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太阳”比作“火球”。
②从“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可知,写了太阳上升的过程,让我们体会到这个过程并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可见过程的艰辛,但是太阳没有放弃,生命力顽强。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从“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可知,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故此题判断为正确。
②结合短文内容可知,本文写了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和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故此题判断为错误。
19. 九曲十八弯 两岸青山 峭壁 险滩 峡谷 深潭 20. 比喻 排比 雨滴有点落在屋檐上,有的洒在田野里,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跟着溪流奔进大海。 21.表达了作者对可供自己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九曲溪的喜爱之情。
1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第②段,读句子“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第③段,读句子“端坐竹筏,只觉两岸青山耸峙”,“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可知,九曲溪因“九曲十八弯”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两岸青山”;顺水漂流,一路经过了“峭壁、险滩、峡谷、深潭”。
2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第③段,读画线句子可知,句子连用了四个“有的……”这种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式,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将群山比作“虎、龙”可知运用了比喻;从“雄踞一方、亭亭玉立、俯瞰”这些词语中,可见作者将群山当作了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任选其二即可。
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个排比的句子即可。如:天上的云彩,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羊群,有的像雪山。
21.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的理解。
第①段,读句子“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到第③段乘竹筏随着碧水穿谷绕峰,欣赏两岸风光,再结合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句“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九曲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2.例文:
游黄山
旅行家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秀丽的景色。
黄山的云可真白,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长,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您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真妙,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
来到九龙瀑,九条瀑布高挂天空,连在一起,直泻下来,飞珠溅玉,何等壮观!真可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山可真奇,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物艳景,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峭像刀削一样;山石横亘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都让人心惊肉跳。
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的似火的枫林,山下咚咚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习作半命题的写景作文,要求以“游 ”为题写一处你游览过的地方。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曾经游览过哪些景物,是家乡的一处美景,还是游览过的祖国大好河山?选择一处你喜欢、最想介绍的去写。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开头:点题,点明你要写哪的美景,总写这处美景的特点。
中间:抓住主要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表达你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