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3 10: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1)他像一棵树,无比tǐng tuō( )地立着,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 zhī tǐ( )动作,不自然地生出了一份wēi yán( )的感觉。
(2)fěn shuā( )工人李shī fu( )有着满身的jué huó( ),他shǒu fǎ( )高超,动作悠然,干活pài tóu( )十足。那样子真是shén shèng( )且不可qīn fàn( )的。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鸽架(qiān) 绊子(biàn) B.蘸浆(zhān) 揪住(jiū)
C.颧骨(huán) 腼腆(diǎn) D.揩泪(kāi) 穿梭(suō)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 抖擞 昂面朝天 B.破锭 威严 三抓两挠
C.模样 穿棱 膀大腰粗 D.硬棒 趁势 手疾眼快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铁柱长得膀大腰粗,非常壮实。
B.李双由于手疾眼快,打篮球时手受了伤。
C.他俩说相声时,配合得天衣无缝。
D.小红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当好好订正这道题。
B.从这套厚厚的书中,使我获得了不少的课外知识。
C.学习是否勤奋,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
D.大家讨论并通过了暑假计划。
三、填空题
6.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手( )眼快 ②半信半( ) ③天衣无( ) ④( )人为乐
⑤( )来覆去 ⑥一( )一样 ⑦全神( )注 ⑧津津有( )
(1)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在床上 睡不着。
(2)他以为这件事做得 结果还是露出了破绽。
(3)词语①中所填字的意思是 ;词语④中所填字的意思是 。
(4)与词语⑦意思相近的词是 ,与词语②意思相反的词是 。
四、信息匹配
7.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1)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
(2)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
(3)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 )
五、句子训练
8.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改为“把”字句)
9.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10.郎中弄药。(扩句)
11.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仿写人物的外貌)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2.严监生断气前的样子,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13.选文描写严监生断气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 ,体现了他 的特点。
14.选文主要对严监生进行了 和 描写。
15.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轻松阅读。
________
①记得自己小时候,往往在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母亲会叫我们去睡午觉。这时候,我和弟弟只好噘着嘴,紧闭双目,瘫倒在各自的床上,做出不省人事的样子,仿佛已昏睡百年。母亲则端坐在自己的屋里,人困马乏地打着哈欠,用不了多久,便瞌睡起来。
②这时,我支起身子去看看弟弟,他闭着眼,眼皮却还在动。去点一下他的鼻子,他捂着嘴竟哧哧地笑起来,于是,我们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有时把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敌我双方”从地道里钻进钻出;有时我披着毛巾,尽情地甩着衣袖,装扮成七仙女,弟弟呢,装成瘸子,偶尔也演独臂大盗;有时两个人干脆练起了倒立,一律头朝下,“挂”在墙上。这时假如母亲推门进来,一定会惊得当场晕倒。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到后来,午睡竟大受我们欢迎。弟弟一放下饭碗,便“没了精神”,会眯缝起眼,然后说:“午睡吧。”
③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轮到我做母亲了。女儿午睡的时间到了,我推开门走进她的房间。小家伙使劲闭着眼,枕边却放着一本她爱看的书,她也在假睡。我不想说什么,因为她已经在尽力让我满意。如果一味去逼,她不想出些高明的点子来反抗才怪呢。
④小孩子们个个都有一手对付大人的办法,只是大人不知其中的奥妙罢了。你说对吗?
16.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兴致勃勃:
不省人事:
17.给文段选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段前的横线上。
18.二十多年前,“我”和弟弟悄悄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请概括出文中列举的三种游戏。
19.为什么“午睡竟大受我们欢迎”?
20.对于女儿的假睡,“我”为什么不想说什么?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别坐在角落里
①那一年,我到省城建筑工地当小工。初来城市,与繁华相对,在黄土满天的工地上,我的心卑微到了极点,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中的一粒尘埃,被所有人看不上,甚至鄙视。
②一天中午干完活,师傅带着我去吃饭。刚到饭店门口,师傅发现他手机忘在工地上了,便叫我先进去占个地方,他去取手机。
③这个饭店在我看来装修豪华,档次高,我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与这里并不相称(chèn chèng),再看看衣着整齐的别人,我竟无所适从……
④可师傅说了,让我先进来占地方,他平时很严厉,说一不二,我只好找了一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来。师傅来后找了一圈(quān juàn)才找到我,见了我便对我瞪眼睛,问我说:“怎么找这样一个憋屈旮旯座位。”我脸红地说:“就在这里吧,师傅,我们身上挺脏的。”“我们来这里吃饭,又不是要饭,换个地方。”师傅带着我换到靠近窗户的地方坐下来。他大方地叫来服务员,点了两个菜,然后说了声谢谢。
⑤我们正吃着饭,突然前面靠窗户的地方水管爆了,水瞬间喷(pèn pēn)了出来。吃饭的客人都放下了碗筷,快速躲开。就在这时,A.师傅快速起身冲(chōng chòng)了过去,看了一下情况,果断跑到厨房关了总阀。水不再喷了。师傅原来干过水暖,他仔细地看了一下,说问题不大,让服务员先去买材料,然后继续和我吃饭。
⑥服务员回来后,师傅没用半个小时就把水管修好了。饭店老板非常感谢他,提出我们这顿饭免单,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没想到,师傅却坚持付了饭钱,说是举手之劳,就连最后老板提出给五十元劳务费,他也拒绝了……老板一直把我们送出了门,走了很远,我还看见他站在饭店门口向我们挥手,那一刻,我的心里无限感慨。
⑦坐在公交车上,我有许多敬佩的话想要对师傅说,当我们目光相碰的时候,师傅先开口了,对我说:“B.小程,师傅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但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没偷没抢,不比任何人低声下气。今天吃饭,我看得出来,你专挑角落坐,完全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我在这里干了十年了,经验告诉我,这个城市不排斥任何一个人,关键是你要有自信,并努力开创一片天地。”
⑧师傅的一席话,说得我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身体里涌动着的一股力量,推动着我相信自己,并融入这个城市。
2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2.文中画“________”的两个句子分别是 和 描写。
23.读了短文,我们知道,师傅是一个 的人。
24.结合全文,对题目“别坐在角落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坐在自己想坐的地方
B.做人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应该自尊自强
C.虽身处困境但仍要自信乐观,只有这样才能开创自己的未来
七、书面表达
25.习作表达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各具特色的人物——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唠叨的母亲、严厉的父亲、学校的老师、同学,威武的警察……请选择一个人写下来。
要求:(1)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2)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 挺脱 肢体 威严 粉刷 师傅 绝活 手法 派头 神圣 侵犯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挺、威、腻、刷、傅、派、侵”容易写错,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2.D
本题主要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和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 “鸽架”的“鸽”读音为gē;“绊子”的“绊”读音为bàn。
B “蘸浆”的“蘸”读音为zhàn。
C “颧骨”的“颧”读音为quán;“腼腆”的“腆”读音为tiǎn。
D 读音正确。
3.D
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项:错误。“昂面朝天”应改为“仰面朝天”,作宾语、状语。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B项:错误。“破锭”应改为“破绽”,(名)①衣服裂开。②比喻说话或做事不严密,存在矛盾:露出~。[近]漏洞。
C项:错误。“穿棱”应改为“穿梭”,(动)像织布的梭子来回穿行。形容来往频繁:往返~。
D项:正确。故本题选D。
4.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语的理解与运用。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选择。
A项正确,膀大腰粗,意思为形容长得又高又大,身体健壮。结合句子“非常壮实”,可知“膀大腰粗”使用恰当。
B项有误,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也说眼疾手快。结合句子“李双打篮球时手受了伤”,“手疾眼快”在此使用不恰当。
C项正确,天衣无缝: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结合句子“他俩说相声时配合……”,可选用“天衣无缝”搭配。
D项正确,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结合句子“小红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可选用“津津有味”来形容同学们的状态。
因此答案为B项。
5.D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时,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序混乱。(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9)指代不明。
A.滥用否定词,去掉“不”;
B.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从”或“使”;
C.前后不一致,“是否”包含两个方面,“是”仅包含一个方面,去掉“是否”;
D.没有语病。
6. 疾 疑 缝 助 翻 模 贯 味 翻来覆去 天衣无缝 动作迅速,眼光敏锐 以帮助他人为快乐 专心致志 深信不疑
本题考查补全词语与选词填空。
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锐。形容做事机警、反应快,动作敏捷。
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表示对真假不敢肯定。
天衣无缝:原意是指上天神仙所穿的衣服没有衣缝,后用来比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无人为造作的痕迹。
助人为乐:以帮助他人为快乐。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地翻动身体。
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津津有味:形容趣味特别浓厚。
(1)本题指在床上翻来翻去,应填入“翻来覆去”。
(2)本题指他以为这件事做得没有破绽,应填入“天衣无缝”。
(3)“手疾眼快”的意思是动作迅速,眼光敏锐;“助人为乐”的意思是以帮助他人为快乐。
(4)“全神贯注”的近义词有:聚精会神、一心一意、目不转睛;“半信半疑”的反义词有:无可置疑、千真万确、深信不疑。
7. B C A B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4种: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A.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B.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C.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1)分析句子可知,“塌着”“合了”“鼓着”都是动词,这句话描写了小胖墩儿一连串的动作,为动作描写。故选B。
(2)分析句子可知,“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是从五官各个方面进行详细描写,为外貌描写,故选C。
(3)分析句子可知,“走上前”是动词,为动作描写;“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是大侄子对二叔说的话,为语言描写。故选A、B。
8.我如今把一茎挑掉就是了。
本题考查句子转换。
“把”字句的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
结合题干所给句子可知,“我”是主语,“一茎”为宾语,“挑掉”为动作,所以“挑掉”和“一茎”交换位置,在“如今”后加“把”字。
改为:我如今把一茎挑掉就是了。
9.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没人能一滴不掉。
本题考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可分为五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④问号改为句号;⑤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本题中将“谁能”改为“没人能”,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改为: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没人能一滴不掉。
10.医术高明的郎中在一丝不苟地弄药。
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句就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一般可以从“谁”“怎么样地”“做什么”这几个方面入手添加词语。
对于“郎中弄药”这句话,“郎中”是主语,可添加形容郎中的词语;“弄药”是谓语和宾语,可添加描述弄药方式、地点、状态等方面的词语。
示例:经验丰富的郎中在药房里认真地弄药。
11.她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两片薄薄的嘴唇,一笑起来,还会生出一对甜甜的酒窝,着实可爱。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原句是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先总体说明人物可爱之处在于脸上的精神,接着从头部(头、眼、鼻、眉、头发)等部位依次进行细致刻画,突出人物外貌特点。仿写时也可先总述人物外貌给人的整体印象,再具体描写五官等部位。
示例:她没有多么惊艳的长相,可让人觉得亲切的是脸上的笑容。脸圆圆的,月牙眼,翘鼻头,嘴唇总是微微上扬,一头乌黑的长发随意地披在肩头。
12.奄奄一息 13. 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怕费了油 视财如命 14. 神态 动作 15.你们怎么能点两茎灯草呢?这多浪费啊!快,快给我挑掉一茎。
1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
从文中的这句话“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可看出严监生临近死亡,此时严监生的样子可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即是“奄奄一息”,意思是呼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形容即将死亡。
1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严监生临死前的表现“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和赵氏的语言“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可看出奄奄一息的严监生还伸着两个指头,他总不得断气,是在惦记着两茎灯草,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
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这些内容“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可看出作者主要对严监生的神态和动作进行了详细地描写。
15.考查对知识的拓展。
结合严监生视财如命的形象,可以想象到,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费油。”
16. 形容兴头很足。 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17.午睡 18.地道战、演人物、练倒立。 19.因为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 20.因为“我”的童年也有同样的经历,能够理解孩子。而且孩子已经在尽力让“我”满意了。
这篇散文以“午睡”为线索,通过两代人的童年对比,展现了童真童趣与亲子关系的微妙互动。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将儿童抗拒午睡却又乐在其中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文中“假睡”的细节描写尤为传神,既体现了孩子的狡黠,又暗含对童年天性的理解。结尾处“小孩子们个个都有一手”的感悟,既是对童年智慧的肯定,也流露出为人父母后的宽容与反思。
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①自然段“记得自己小时候,往往在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母亲会叫我们去睡午觉”这个句子中的“兴致勃勃”在文中指“我”和弟弟在玩耍时情绪高昂、充满兴趣的样子。
因此可知“兴致勃勃”的意思是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第①自然段“这时候,我和弟弟只好噘着嘴,紧闭双目,瘫倒在各自的床上,做出不省人事的样子,仿佛已昏睡百年”这个句子中的“不省人事”在文中指“我”和弟弟紧闭双目,假装昏睡,像失去了知觉,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因此可知“不省人事”的意思是“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17.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文章主要围绕小时候“我”和弟弟与母亲之间关于午睡的趣事展开,先是写母亲让“我们”午睡,“我们”想出各种办法在午睡时玩耍,后来 “我” 成为母亲,女儿也在午睡时想出办法“假睡”,可见文章重点是讲午睡中发生的故事。所以题目应体现“午睡”这一关键信息。
示例:午睡趣事。
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从第②段“有时把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敌我双方’从地道里钻进钻出”可概括出第一种游戏:把席子卷起来做地道,钻进钻出。
从第②段“有时我披着毛巾,尽情地甩着衣袖,装扮成七仙女,弟弟呢,装成瘸子,偶尔也演独臂大盗”可概括出第二种游戏:装扮成七仙女、瘸子、独臂大盗等角色。
从第②段“有时两个人干脆练起了倒立,一律头朝下,‘挂’在墙上”可概括出第三种游戏:练倒立。
1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做题时需要从文中找出“午睡竟大受我们欢迎”的原因。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梳理与午睡相关的内容,重点关注作者描述午睡时的具体情节和情感表达。
从文中第②自然段“我们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可知答案,因为午睡时“我们”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
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找“我”不想说的原因,需联系上下文。①②自然段写 “我”童年假睡及与弟弟的趣事,③自然段写女儿假睡,结合“我不想说什么,因为她已经在尽力让我满意”,可分析出“我”因自身经历能理解孩子,且孩子已努力配合。
示例:因为“我”小时候也常假睡并玩游戏,能理解孩子的心思;而且女儿已尽力闭眼配合,“我”不想逼她。
21.chèn quān pēn chōng 22. 动作 语言 23.自信自强、乐于助人、踏实肯干 24.A
21.本题考查多音字。
“称”是多音字,当动词用时读“chēng”,如:称东西;做“适合”的意思时读音是“chèn”,如:对称,相称;
在“并不相称”一词中读“chèn”意思是不合适;不相当。
“圈”是多音字,当名词用时读音是“juàn”,如:猪圈、羊圈,当量词用时读“quān”,如:转圈;
在“一圈”这个词中读“quān”,意思是形容一系列相关的事件或活动。
“喷”是多音字,当“很,非常”意思时读音是“pèn”,如:喷香;当动词用时读音是“pēn”,如:喷泉;
在“水瞬间喷了出来”一句中读“pēn”,意思是水瞬间吐了出来。
“冲”是多音字,当解释为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或对象,相当于“对”“朝”的意思时读“chòng”如:冲着墙根;当动词解释为朝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快速猛闯时读音是“chōng”,如冲毁、冲动。
在句子“师傅快速起身冲了过来”中读音是“chōng”,意思是师傅快速起身朝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快速猛闯。
2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文中句子A“师傅快速起身冲了过去,看了一下情况,果断跑到厨房关了总阀。”,从“冲”“看”“跑”“关”这些词语可知是动作描写。文中句子B“小程,师傅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但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没偷没抢,不比任何人低声下气。”是师傅对我说的话,所以是语言描写。
23.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
这篇短文写了作者从大山里出来到建筑工地做小工,觉得自己很自卑,和师傅去饭店的时候选了最角落的位,置,但师傅带我去了好的位置,并在饭店水管破裂的时候帮忙修好了水管,结果饭店的主人对此万分感谢,并送我们到门口,师傅从这件事开导作者说:“这个城市不排斥任何一个人,关键是你要有自信,并努力开创一片天地。”师傅的话使我深受感动,从而更好更快的融入生活。通过师傅的语言,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我们知道,师傅是一个自信、踏实的人。
2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别坐在角落里”表达的主旨就是做人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应该自尊自强,虽身处困境但仍要自信乐观,只有这样才能开创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指想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选项A理解错误。
故选A。
25.例文:
唠叨的母亲
我的母亲因为感冒导致发烧,十分严重。今天,她刚挂点滴回来,睡在床上。
平时,母亲总爱唠叨我几句,我心想:今天总不会再来唠叨我了把,我心里乐滋滋的,刚要出门,母亲就从楼上“叫”下来,“小飞,别忘了带雨伞啊今天要下雨!”沙哑的声音中带着点留恋和放心不下。“哦!”我爽快地答应了但我心里可不是这样想的,我背上书包就出去上学了……
刚在上下午第二节课时,老天爷就开始表演“变脸了”,刚才还烈日当头,突然,天就一片漆黑,我想:完了、完了,我这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真不该不听“唠叨母亲”的话啊,唉!我心里万分后悔但也为时已晚。放学了,同学们不是被父母就走就是自己撑着雨伞走了。而我只能傻傻地等,当时,吓着倾盆大雨,我等了十分钟,我下定决心自己飞奔回家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慢慢走过来,啊!是母亲,我一想到母亲重病在身还冒着大雨来接我,一下子一股热流流进了心田,那是什么?是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母亲走到我身边,用憔悴的眼睛看着我,过了一会,轻声地说:”我们走吧!“嗯!”此时我制止补助心里的那种说不出的感觉,顿时热泪盈眶,母爱是多么伟大啊!我们回到家后,母亲又加重了病情。
这件事后我才明白过来,母爱是无私的,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虽然平时母亲唠叨你,骂你,但这都是母爱,是用语言无法来形容的母爱!是无私的!是真挚的!
本体考查学生写作能力,阅读可知,考查写人作文。
首先要注意人物的突出特点,如:严厉、唠叨、聪明、威武、多才多艺等。
其次把握内容要求,明确文体类别,写人物就一定要写相关的事迹,要让事迹引起读者的共鸣。还需要灵活运用必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要记住描写事情是为了人物服务,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需加入人物描写,把人写“活”,结尾可以通过自己的感悟把主题升华,照应主题。最后,注意要求字数,结构完整,字迹工整。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正文:通过具体的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特点,用上人物描写、修辞手法等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