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
导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王蒙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它就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茶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裕泰茶馆,走进这个特殊的舞台,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领略庞大的历史画卷。
茶馆
二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赴英留学,后回国任教和写作。他是中国现代作家、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投湖自尽。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风俗、民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整体,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的喜爱。
《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北京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人物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
舞台说明: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戏剧冲突:戏剧受演出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才能吸引观众,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话剧三要素
《茶馆》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
课文选取的是该剧第一幕,有许多人物出场,但是每位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人与人之间自然形成戏剧冲突,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课堂任务:选取人物间的典型矛盾冲突,小组表演,明确冲突本质,从台词中赏析人物形象,感受作品展现的时代变迁。
三
课堂任务
任务一:自读话剧,找出矛盾冲突的地方并进行概括。
四
细读文本
①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②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③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④秦仲义意欲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⑤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⑥秦仲义革新图变,
庞太监守旧刁难
⑦二差凶狠抓人,
常四好人蒙冤
⑧康顺子卖女,
庞太监买妻
任务二:表演话剧,同桌二人从以上矛盾冲突中选取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角色扮演,概括赏析人物形象。
常四爷面对二德子的挑衅,毫不畏惧,义正言辞地表达了对二德子这类只知道用粗暴和蛮横手段欺压别人,却不敢对抗洋人的人的鄙视。
深刻地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体现了他正直爱国的高尚情怀。
①地痞无赖VS爱国旗人
刘麻子将贩卖人口说得轻描淡写,还不断强调是得了“好处”,能看出他是一个唯利是图、毫无人性的人贩子
康六内心充满挣扎和无奈,他不知道除了卖女儿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困境,只能听从刘麻子的话,表现出他的愚昧和可怜。
②底层百姓VS封建政府
刘麻子在兜售洋表时,极力夸赞洋表的好处,他对洋货的推崇,反映出他崇洋媚外的心态,在他眼中,洋货代表着高级和体面,而国货则不值一提。
常四爷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看到了洋货对国货的冲击,意识到这可能会对国家的经济和传统产业造成损害,体现了他的正直爱国、忧国忧民、洞察力敏锐。
③资本主义VS封建政府
王利发在与秦仲义对话时,始终满脸堆笑,点头哈腰,表现出一副谦卑恭顺的样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可见他为人处世精明圆滑,善于应酬。
秦仲义直接提出涨房租的要求,他态度强硬。
④民族资本家VS小商户
常四爷同情关怀社会弱小群体,反映了他善良、有正义感。常四爷虽然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但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或方法去改善现状。
秦仲义则是有想法的实业家、民族资本家,他认为认为真正有能力的人应该通过创办实业来推动社会进步,而不仅仅是施舍或救济。
⑤民族资本家VS正义百姓
王利发:机警圆滑、善于应酬。
庞太监主动与秦仲义打招呼并炫耀保守派的胜利,后面的对话中更是多次使用威胁和警告的语气打压秦仲义,显示出他的自大、无知与守旧。
秦仲义巧妙应对、立场坚定。
⑥保守派VS维新派
宋恩子和吴祥子是政府的走狗,用手头一点权力来压迫和剥削普通百姓,凸显了时代的不公与暴力。
常四爷性格刚直,敢于挑战权威,做事讲究公平,他的行为反映了普通民众对于当时政府腐败和暴政的不满和反抗,他说自己是旗人,内心有优越感,也有爱国情。
⑦封建势力走狗VS平民百姓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不仅表现了庞太监对生命的漠视,冷酷无情,也反映了他认为生命可以被交易,突显了他扭曲的人性。
⑧封建势力VS平民百姓
无奈、不甘又要认命
抵触、恐惧
序号 主要事件 矛盾冲突
一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地痞无赖VS爱国旗人
二 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底层百姓VS封建政府
三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资本主义VS封建政府
四 秦仲义意欲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民族资本家VS小商户
五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VS正义百姓
六 秦仲义革新图变,庞太监守旧刁难 保守派VS维新派
七 二差凶狠抓人,常四好人蒙冤 封建势力走狗VS平民百姓
八 康顺子卖女,庞太监买妻 封建势力VS平民百姓
桩桩件件都有关国事,为何王利发要贴“莫谈国事”?
谈国事
常四爷:被抓
秦二爷、庞太监:没事
有权有钱之人谈国事是没事的,但是平民百姓谈国事就会出事,所以王利发通过这种方式,试图避免因谈论国事而引来的政治风险,保护自己的茶馆和生意不受牵连。
这种做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复杂和黑暗。
任务三: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以下台词,以小见大,总结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
“你要是戒不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
——鸦片盛行,国民病弱,国家经济凋敝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信洋教……要不怎么连官面儿上都不惹他呢”
——帝国入侵,政府无能,军队软弱,百姓受内外欺压。
“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还能不搜查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吗?”
——阶级差距巨大、对进步人士和百姓进行舆论钳制和百般镇压。
茶客甲:“谭嗣同是谁?”茶客乙:“好像听说过.....”
——一般百姓对国事漠不关心,麻木。
任务四: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品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1.你外边蹓蹓吧。 2.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了。
3.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4.尊家吃着官饷。
5.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6.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7.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8.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9.您怎么这样闲在。 10.嗻。
——①浓郁的北京方言
“将!你完了!”
——②内涵丰富的潜台词
作者通过对茶馆里众生相的剪影式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时的景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没落、官僚对百姓的欺辱,从而表现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可救药。
五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