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中考探究题分析
一、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中考化学探究题分析与思考
二、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融合
三、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例证和启发
2021-16.(6分)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 g。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 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 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 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 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
一、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中考化学探究题分析与思考
2024-13. 茶叶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园土壤的酸碱性会对茶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某兴趣小组测定了某地茶园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改良方案。
查阅资料:茶树最适宜生长在pH为5.0~5.5的土壤中
【任务一】测定土壤酸碱性
(1)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4。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pH的操作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______。
【任务二】调查土壤呈酸性的原因
(2)经调查发现,长期过量施用一些氮肥是土壤呈酸性的原因之一。请写出一种氮肥的化学式______。
【任务三】改良土壤酸碱性
(3)牛牛同学认为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中和其酸性。写出熟石灰与酸(以硫酸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农业上常用白云石粉改良土壤酸碱性。为研究白云石粉掩埋深度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该小组在同一块土地的三个不同区域开展实验。50天后,测得等量白云石粉掩埋深度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茶农将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适宜深度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家用燃料如何变迁?
变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家用燃料是如何燃烧的,需要哪些条件?
如何调控条件合理使用家用燃料?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调控燃料燃烧的方法促进合理使用燃料”
2023-16.(6分)某兴趣小组进行铁锈蚀的实验探究。
【知识回顾】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氧气等物质反应。
(1)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铁锈的颜色是 。
【实验探究】
该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和D中铁钉有锈蚀。
(3)B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
(4)A、B、D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的物质是 ;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 。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拓展探究】
(5)为进一步探究铁钉锈蚀过程中气态物质的变化,该小组按示意图E所示装置完成以下实验。恒温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同时测量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直至反应完全。
①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恒温,理由是 。
②请在图F中绘制整个反应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
2022-16.(7分)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 mL 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2)由表中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 。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 (填“水”或“食盐水”)。
(3)海洋封存CO2可能带来的危害是 (写出1点即可)。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4)小芳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 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活动三】深度探究【活动二】中CO2的溶解情况
(5)①小松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植物油分子用 表示)
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 。
项目式学习起源于杜威“做中学”理念,它围绕工程实践的思想,整合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内容。
特征 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学习
问题类型 生活目的的真实问题 开放的跨学科问题
学习内容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与问题相关的任何学科
解决问题水平 解决问题(侧重实践上的) 分析问题(侧重理论上的)
教师作用 指导制作产品 引导学习环节
目的和结果 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物产品 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评估内容 产品 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融合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着重以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展开教学和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建构和发展。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学习,研究真实的有学科价值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目的。
项目式学习是把科学学习定位为:学生“做”科学,以做中学的方式去寻找他们认为有意义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项目式学习中,师生们参与度高,他们在探究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时也呈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均有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使得化学素养持续发展。
跨学科性、实践性和自主性
三、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例证和启发
《奇妙的净水器制作之旅》
《探秘自热火锅发热剂》
《奇妙的金属蚀刻画》
《植物营养液的配制》
《制作纪念币》
项目
真实情境、驱动性现实问题、
挑战性任务、多样活动、持续性评价
道长,可至,生感之。
行为,可期,师益之。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