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以评定向、以学定教——SOLO分类理论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以评定向、以学定教——SOLO分类理论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3 11: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SOLO分类理论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以评定向 以学定教
1
2
3
4
目 录
CONTENTS
SOLO理论透视——解构认知发展的层级密码
SOLO理论在教学研究中的双重赋能
SOLO理论的教学转化——从认知建模到精准实施
延迟符
核心使命
关键命题
认知诊断:精准定位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学干预:系统优化教学流程
学生思维能力的多维培养、
知识体系的系统建构
学生对物质世界本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双重赋能
“教”与“学”协同发展
PART 01 理论透视
解构认知发展的层级密码
1. 理论溯源
SOLO分类理论: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即“可观察的学习结构”,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
学教授彼格斯提出,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该理论突破传统量化评价范式,通过质性分析学习
产出的结构特征,精准刻画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特征,为教学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
据SOLO分类理论,彼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
2. 层级图谱
3. 例题分析
前结构(P)题示例
2024年选择题第3题
题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相关内容,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化学,
此类问题利用已有的认知也可以正确作答。
3. 例题分析
单点结构(U)题示例
2024年选择题第1题
题目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无需关联其他知识点。
3. 例题分析
多点结构(M)题示例
2024年选择题第6题
题目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以及用途等多个知识点,且多
个知识点相对独立。
3. 例题分析
关联结构(R)题示例
2024年选择题第12题
题目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现象、物质质量以及元素质量变化
等多个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存在相互关联。
3. 例题分析
抽象扩展(E)题示例
2024年第16(6)题
题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侯氏制碱法母液中微观粒子、以及溶液晶体析出
的条件等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能力,属于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4. SOLO结构基本层次的分类及特征
杨世全,张莉华.SOLO分类理论在高三化学平衡常数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23(44):79~87
PART 02 双重赋能
2022~2024安徽省化学中考各主题分值及层次分布
1. 试题分析
主 题
年 份
强化单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方程式书写、物质分类、性质、用途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如构建物质转化关系图),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层教学策略
设计多知识点关联题型(如实验步骤推理、工业流程分析、分析变量控制逻辑),覆盖M和R层次。引导学生建立“结构-性质-变化-应用”的认知联结和逻辑整合,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提高层教学策略
结合抽象扩展(E)层次题目,如新能源电池反应机理分析、对实验异常现象提出合理解释等,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复杂情境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拓展层教学策略
1. 试题分析
2022~2024安徽省化学中考题层次分布
1. 试题分析
2. 学情扫描
基于知识构建
的多元主体交互过程
教学本质
学情分析,寻找最近发展区,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合理搭建教学支架, 实现认知水平的跨越
教学任务
2. 学情扫描
Q: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说明为什么在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
体系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生A答:
生B答;
因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总质量相等。
前结构层次(P)
学生仅复述结论(“质量不变”),未涉及质量守恒的微观本质(如原子重组),也未解释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具体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是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质量相等。
单点结构层次(U)
学生能复述定律和反应方程式,但未建立“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与“质量守恒”的逻辑联系。
2. 学情扫描
Q: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说明为什么在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
体系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生C答:
生D答: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所以总质量不变。
铁原子置换出铜原子,硫酸根离子没有变化。
多点结构层次(M)
学生能列举多个知识点(原子守恒、离子存在),但未整合为系统逻辑(如未解释“为什么原子守恒必然导致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铁与硫酸铜反应中,Fe原子失去电子变成Fe ,Cu 获得电子变成Cu原子,但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和种类不变,因此总质量不变。
关联结构层次(R)
学生能整合原子守恒、电子转移与质量守恒的关系,并解释具体反应,体现多因素间的逻辑联系。
前结构
单点
结构
多点
结构
关联
结构
抽象扩展
结构
通过实验(如铁钉与硫酸铜反应)观察宏观现象,
引导学生记录数据,建立“现象→结论”的初步联系。
用原子模型或动画拆解反应过程,
要求学生标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
引入“密闭体系”概念,讨论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是否满足质量守恒。
联系生活案例,分析质量守恒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思维。
P
U
M
R
E
2. 学情扫描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策略
知道什么?
能做什么?
要去哪里?
怎么去合适?
3. 双重赋能
PART 03 教学转化
从认知建模到精准实施
案例:“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1.学情诊断与发展区定位
“气体制取”知识模块进阶分析
学情诊断:
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中试剂、反应原理(单点U)、装置的选择(多点M)等掌握较好。多数同学能力层次在(多点M)及以上,(多点M)或(关联R)就是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2.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SOLO层次划分下的知识点及突破策略
案例:“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2.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熟悉情境气体制取
初建模型
陌生情境气体制取
应用模型
熟悉情境异常情况分析
优化模型
“气体制取”专题演练
理解模型
绘制思维导图
巩固模型
“气体制取”专题复习教学环节
案例:“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2.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气体制取”教学活动片段
案例:“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3.学习效果诊断与教学优化
“气体制取”中气体净化学习结果的观察量表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