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15: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辽宁朝阳市马鞍山桥遗址距今约7700—5500年,其中发掘出众多文物。其中有环村的一条土壕沟而围成的明显的原始村落。现已发掘出房基11座、灰坑46处等。灰坑是放垃圾、储粮、灶基、存水、祭祀等多种功能之用,迄今其填充物早已碳化而形成灰坑。马鞍山桥遗址(  )
A.国家形态已形成 B.水稻成为重要的食材
C.处于新石器时代 D.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2.《史记·苏秦列传》载:因老大无为而被大嫂奚落,苏秦苦读得成,先后游说周王、秦王、赵王,不得志。说于燕文侯:拒秦连赵,合纵成“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侯深然之"。苏秦由燕起步,成合纵总设计师,后佩授六国相印,合六国以为西秦敌。材料反映出(  )
A.合纵推动国家统一 B.百家争鸣以救乱世
C.纵横家投机且善变 D.政治策略影响时局
3.秦昭襄王至始皇帝,由蜀郡太守李冰用积薪烧岩的办法开山凿石,一点一点地向南修筑。开始沿四川名山,经乐山至僰道,修得“棘青衣道”。秦朝初年继续向云南延伸至今盐津、昭通及曲靖等,致川滇联通。此道狭窄,道宽五尺,史称“五尺道”。五尺道说明秦(  )
A.深耕西南颇具远谋 B.誓通海路以促农商
C.灭六国后改善交通 D.健全邮驿高效治理
4.据史载,古代灾后常有疫病,俗称瘟疫,其可控性难,灾难性惨。约1500年前,我国南朝萧齐时政府就设立“六疾馆”,专域专人收监、救治恶性传染病患者。非官非医者“闲人免进,违者严惩”。设六疾馆(  )
A.体现医者之仁心大德 B.探索阻隔传染病源
C.旨在践行“民本德治” D.彰显正统天命王朝
5.五代末至宋时,河南的朱仙镇紧邻蔡河,畅通汴水,既无官家严控,供货东京(开封)又极方便。至北宋中期已聚居十余万众(同期伦敦常住人口接近5万)。两宋之际,金兵大举南下,黄淮重镇纷纷沦陷。公元1140年岳飞在朱仙镇大败兀术,人们弹冠相庆。足见宋时朱仙镇(  )
A.是最大的工商城市 B.成南宋自存的最后堡垒
C.金兵借水道撤离快 D.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梦想
6.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少时家世优渥、利于学习成长。据说他学富五车、心通三教、志存高远。不足30岁他在第五次科举考试中,因为有人要致其名落孙山,结果真就应验了。面对各种品评私议,王阳明曰:“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这体现出王守仁(  )
A.不屑政府奖赏进士的府第 B.勤于格物致知获真知
C.少年老成洞见科举虚伪性 D.强调自我的内在认知
7.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英法美西方国家祭出“自由国度,人权为本”。所以在宣传与行动中大肆反对黑奴贸易,转而在与随后被征服国签约时写下:允许自由劳动者跨国出海,谋取新生活。此条款产生的效应是(  )
A.激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B.华工出国潮惠及美国澳大利亚
C.华工出国导致晚清劳力不足 D.劳务回馈改善了清朝贸易入超
8.19世纪末与20世纪早期,西医食药几乎免费,而治标效果差不多是立竿见影。李鸿章指斥中医如“牛饮”,巨量而收效微弱。章太炎明说中医引入五行相生相克的阴阳论,确实是伪科学。鲁迅以切身经历并所闻,得出综合结论:庸医失德逐利,吾国当走西医之路。一些精英分子要求消灭中医,当时这股“中医消灭论”(  )
A.揭示出晚清民国中医之弊 B.带有民族资产阶级偏见
C.昭示多元文化碰撞与并存 D.反映少见稀奇的激动劲
9.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电视名篇《上海滩》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我国中部、东部破产小生产者和农民青年闯上海为背景。青年失业,毒赌走私成为边缘人生计的收容所。在租界里,政界商界黑帮皆登舞台,连续剧以黑帮仇杀为主线,辅以男女主角的曲折爱情。该剧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该剧侧面反映出(  )
A.江湖险恶抽身不易 B.城市治理的新课题
C.爱情甜蜜却无顺境 D.列强侵略人民窘困
10.罗马水道建设至今遗迹仍存,其中法国加尔桥罗马水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1是罗马市区内部各水道系统图。请推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罗马水渠的主要依据是罗马(  )
罗马市区内部的各水道
图1
A.具有公共实用性 B.旨在固化西方中心论
C.兼融挑战与理性 D.探索神秘领域很有效
11.古印度某王族子弟乔达摩·悉达多,特别痛恨贵族们孤冷自傲,非常同情终日劳作却食不果腹的众生。更可气者,最底层民众生命与尊严被视如草芥。所以他在菩提树下长时间参悟得道之后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后传到东方。可见佛教产生的背景是(  )
A.王权式微文化下移 B.野蛮的种姓制度
C.释迦牟尼崇拜儒学 D.印度教仁爱平和
12.“三毛之父”指的是漫画家张乐平。下图是一幅讽刺16世纪西班牙的新航路开辟者的漫画,张乐平在向学生介绍该漫画(见图2)时,从他的视角出发重新命名该图为《白人:换一靶标更好玩》。张乐平解读这幅漫画意在揭露(  )
图2
A.殖民者践踏生命的尊严 B.侵略者凶残又贪婪
C.航海路上孤单而又无聊 D.种族灭绝鸠占鹊巢
13.2009—2020年,奥巴马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机构、朝野上下,就美国《医疗保险法案》争论不休,甚至对簿公堂,几近族群分裂。该法案的粉丝称赞其利国利民,反对派称侵犯人权,胁迫个人选择。美国《医疗保险法案》(  )
①关注度高 ②触及现代医疗体系痛点
③起因是新冠疫情 ④突显美国政治实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14.现代拉丁舞因快捷与力量而走俏世界,如今更是舞遍各洲各地。斗牛舞偏重戏剧性,与西班牙斗牛有关。牛仔舞强调灵动,源自美国。桑巴舞强调弹跳特色,源于巴西。其诞生大本营是拉丁美洲,人们在充分吸收并融创黑人舞蹈与其他族群的运动和表演术后,让拉丁舞旋风吹向世界。拉丁舞反映出(  )
A.混血人群极富于创造性 B.底层生存者好在自娱自乐
C.人口迁移带动文化整合 D.工业社会文化走向碎片化
15.表1是新世纪世界交通发展最主要的统计数据表(不涉及空运)里程单位为km。解读材料信息可知(  )
表1
项目 年份 铁路 高铁 公路 河航
2000 120 0.3 380 12.76
2010 140 1.0 450 12.76
2020 150 3.5 520.87 12.76
2023 159 4.5 543.68 12.82
A.公路发展稳定因它的有效性 B.普通铁路运输成本最为低
C.科技推动现代交通提质升位 D.水上航运受制于环境恶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24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向内向外不一而足。一是向先进的华夏文化中心迁移;二是向人口稀疏地区迁移;三是向国防战略需要地区迁移。当然,也有一些古老的民族因政治、经济、气候或生活等方方面面原因向国外迁移。每一次民族迁移都牵动了文化的传播、冲突与交融。在向我国内迁移的几次大潮中,华夏认同、文化认同与正统政权认同,加强了我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并走向新的高度。
——陈倡恪《向内聚焦的民族》
材料二
史前阿拉伯半岛沙漠戈壁太夸张,当地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公元6—7世纪文化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状况。7世纪早期,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兴起,此后30—40年后,阿拉伯从内部大一统到向外扩张并移民,至北非、西南欧中西亚。它所征服大多地区文化远超阿拉伯文化几百上千年。阿拉伯帝国征服与移民,既对当地原住民及其文化有一定的破坏性强,同时又将阿拉伯人的文化移植到那里。更难能可贵的,阿拉伯帝国在征服和内外移民过程中,养成了襟怀宽广的意识,对各地优秀文化习以为常,珍而藏之。特别是公元八至十世纪近二百年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将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古叙利亚文化及东方文化,翻译并整合到阿拉伯原创文化中,并传遍欧亚非的阿拉伯全境。其意义非凡,影响既巨且远。
——穆哈德·卡班《帝国文化与人口变迁》
材料三
新加坡官方语言共下面四种:英语、马来语、华语及泰米尔语。英语作为政府行政的主要用语,在全球化背景下毫无违和感。马来语被定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用于国家仪式、庆典等。日常生活与商业活动华语最常用。印度后裔通用泰米尔语。该国四语平等,以致四民相安,百业大兴。
——桑·巴什克《语言大会和》
(1)材料一所言人口向内迁移,请你从文化吸引、紧急避险和掌控全局三方面的古代中国各举一个人口迁移史实并随后跟上一句话的积极作用。(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共和国英语特殊地位的价值。(5分)
(4)根据材料,请你谈谈人口迁移与文化关系的认识。(5分)
17.(19分)
材料一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开重庆为商埠,重庆成为长江上游进出口商品的最大口岸,外国轮船、洋资公司及外国领事馆的设立,重庆开始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中。辛亥革命后,重庆去府署,设建制“市”,拆旧成垣,拓建新区,马路大楼建设,至1928年主城至8平方公里。重庆工业资本弱化,重在轻工业发展,但是商业都会的定位却铁板钉钉似的。仅在1906—36年,进口货值净增158.4%,出口总值亦与此相当。
——王福渝《现代化起步·川渝篇》
材料二
重庆钢铁公司见证了三个世纪里重庆的变迁。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投产,1938年迁至重庆大渡口,成为我大后方最重要的钢铁基地。1955年正式组建重庆钢铁公司,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提质提产。1979年,启动国企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重钢榜上有名。2007年,重钢主业由主城逐步迁建长寿新区(江南镇),启动节能减排环保搬迁改造工程,4年后完成现代化的完全转型。
——王元正《重庆·重钢·重生》
材料三
南北战争前,美国版图急剧向西扩展,以旧金山为代表的东太平洋沿岸城市逐渐兴起。这里原只是西班牙的殖民据点。由于金银铅镍等矿藏丰富,1859年采矿营区成百上千家,随之而来的有银行家、商人、华工及抢窃犯。内战后,旧金山经济结构日趋完备,到1880年工业企业数就达2971个,跻身国内前十。城市初兴,治安混乱,各采矿营区自办“守卫队”,发挥了美利坚市民自治传统,自治治安。再后来,美国政府才逐步介入,发展城市交通和太平洋中央铁路,旧金山逐渐金光闪闪,耀眼壮美。
——周小粒《采矿与美国西部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站在全球史观角度,您如何看待重庆开埠通商。(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就“1893—1938—1979—2007”这四个时间节点,各用一句话概括“重钢”的时代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旧金山城市兴起发展的条件。(4分)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城市化的良好建议。(4分)
18.(12分)
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文化的根基。这里随手从我们的精神家园里摘取了几朵小花(见材料):
材料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语录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诗句
(4)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不昌……(流血)有之,请自嗣同始。
——《戊戌政变纪》
请从材料的任意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来自拟一个论题。论证时结合中国近代史人物(可以是个体、集体、群体形象)及其在1931—1945年相关史实以论证之。可拟写副标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人物形象鲜明)
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D D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答案】
(1)史实—作用
①吸引:公元3—6世纪匈奴等五族内迁。(或北魏孝文帝将鲜卑人迁往洛阳等中原地带)。利于其封建化,加快其发展;
②避险:西晋(北宋)末年,为躲避战火北人迁往南方。推动江南经济发展;
③掌控:蒙古(女真)人,为统治全国迁往北京及中原;利于巩固统一及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符合史实,三方面各对号入座即可。北魏孝文帝移民也可适用于“掌控”,但不能重复用。史实各1分,对应作用各1分。作用不对应者不得分!共6分)
(2)特点:①双重性: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②介质性:对东西方交流起了中介(媒介)作用;③更生性:阿拉伯文化吸收先进文化而升质;④传承性:收集翻译保存等方式传承文化。(2分/点,共8分。言之成理即可。)
(3)价值:①政治:树立政府权威,增强国民凝聚力;
②交流:作为自由港,利于与各国经济文化等交流。
(1点3分,2点5分,言之成理即可!)
(4)认识:【是什么—因什么而变动(为什么)一启示(怎么做)】
①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②迁入方的文化层次,影响文化的高低走向;
③大型的人口迁移,必然引发新旧文化的冲突、并存、交融;
④殖民性迁移,带来文化侵略,我们当坚持文化自主性(文化自信);
⑤应注重社会文化教育,促进迁入文化与我国文化尽早良性互动。
(言之成理即可,但要点层次不能仅局限同一层.2点4分,3点5分)
17.【答案】
(1)全球史观角度:
①背景:1894—1895年,日本侵华得逞,清朝被迫签《马关条约》,重庆对外开埠。
②事项:自此外国商船、商品、厂矿、商人及领事等,可登岸重庆。(背景、表现各1分)
③影响:是西方侵略掠夺的表现,带有半殖文化特征,重庆与世界逐步联系,开始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外贸发展。客观上向重庆传来外国技术、文化思想,利于重庆近代化。(这3句3分,本大问共5分。特别禁忌侵略有功论)
(2)节点与背景:①1893年清朝洋务运动发展;
②1938年,全面抗战,国府内迁,定重庆为陪都;
③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改革开放开启;
④2006年,改革深入,我党以科学发展观(或可持续发展方针)为指导。(各1.5分共6分,如果背景答太具体,必须酌情扣分!)
(3)条件:①关键:矿产资源丰富;②结构:经济配套较全面、结构较合理;③交通:政府重视,交通发展好;④地理:地近太平洋,发展前景好。(1分/点,共4分)
(4)建议:①规模:城市建设速度、规模一定要与当地经济水平和基础建设相适应;
②治理:研究城市新问题,加强地方治理,尽力解决城市病;
③统筹:城乡统筹、全国规划,必须注意全国城市布局一盘棋;
(2分/点,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18.【答案】
12分(小论文示例不作唯一阅卷标准,仅供参考。)
示例1
论点:天下为公爱国奉献——革命烈火下的毛泽东
(一证)1934年秋冬,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几近失败.1935年毛泽东不惧博古、李德强权,据理力争,誓要纠正“左倾”冒进的错误,救红军与中国革命于悬崖。推动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事后毛泽东不顾生命危险,调度红军,四渡赤水,打破敌军部署,为长征胜利奠基。
(二证)1937—1945年,毛泽东领导我党、团结军民,在艰苦卓绝斗争中夺得抗击日寇的全面胜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准备在重庆谈判中扣押甚至谋害毛泽东,以达到削弱中共及人民军队目的,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毛泽东为了“和平民主团结”,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单骑千里”,远赴重庆谈判。在重庆,毛泽东不怕暗处的特务,他面对文艺界、国府政要及中外媒体,阐明我党对内战痛恶、对和平珍惜。后来国共达成《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这离不开大智大勇的毛泽东。
总之,经长征,定抗战,再到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所作所为,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呕心沥血,一心为公,爱国奉献。这既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甘愿奉献的心志,更是在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天下为公家国情怀的卓越典范。
示例2
论题:爱国不分彼此,救国且看行动——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
(一证)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诚团结,共纾国难。以1938年国军台儿庄大捷为例,李宗仁将军率众英勇抗敌。特别是川军的滕县保卫战,惊天泣鬼。王铭章师长率部顽强阻击敌人,与城共存亡,战死于滕县,该部川军几乎拼光。唯愿神州安宁!为台儿庄大捷奠定基础!
(二证)为迅速打垮侵略日寇,也为巩固全国的抗战胜利信心。1940年下半年,我华北战线2000余公里八路军官兵,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团结人民,合力抗敌。集中于破坏敌军交通线。百团大战歼敌万余,战利品无数,破敌交通线2000余km。这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亦巩固了我全国抗战的必胜信念,抗战得胜它功不可没。
总之,抗日战争里,为救国救民,无论国军或共军,也不管是工或是农,不分彼此地精诚团结,用行动救难兴邦。这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今仍是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
示例3
论题:牺牲自我,定要保神州金安——张学良西安事变的决绝
(起因)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35年华北事变.蒋介石对日妥协,全力剿共,无视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亡。中共发出停战抗日号召,准备团结仁人志士和全国力量,驱逐日寇,护我神州。张学良牢记国仇家恨,不作亡国将军,他行动起来。
(事件)1936年底,张学良率东北军团结西北军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力劝其停战抗日。事发突然、风险万倍。
于国家:可能因“兵变”引起国军、新军阀内战;
于层级:扣押领袖,以下犯上,在封建专制的中国,此“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于情义:蒋张曾结为兄弟,今以枪逼命,在士大夫眼里这就是不义,甚至有人污蔑张学良是日本的走狗。如果西安事变因事态激化而张学良死于非命,历史罪人之名就扣定了。
(总评)真金不怕火炼。在中共与张杨等反复工作下,局面向好。蒋介石答应停战抗日和平解决,国共内战基本结束,为全民抗战奠基。张学良把个人名誉、生命全押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意在抗日救亡。就算牺牲自我,定要保神州金安。“粉身碎骨、血荐辕轩。”此乃真英雄!
示例4
论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川军王铭章带头为国捐躯
(一证)1937—1945年,全面抗战激荡九州,陪都在川渝营建,这里是稳固的大后方,生活照常,硝烟难扰。可是祖国有难,民族危亡,川渝人民心忧天下,同仇敌忾。干平凡人的事,为抗战出一份力。人们纷纷捐款捐物,报名参军,誓要驱逐日寇出中国。
(二证)特别是几十万川军在王铭章等爱国将军带领下,出川抗敌天惊鬼泣。安县小兵出川抗战,父亲制了一面“死”字旗,嘱咐儿子:“伤以拭血,死以裹尸”。父子共情、草木含悲!川军装备差,很多士兵衣着单薄,身挂草履,即使无温饱,誓把祖国保。台儿庄战役中滕县保卫战,师长王铭章率川军多次打败日寇进攻,战斗异常惨烈,官兵们阻敌时日已超越上级下达的任务,可是没人愿意退缩,只为胜利的明天。王铭章与川军殉国于城破之时。滕县抗战拖住了大量日军,为台儿庄战役大胜功不可没。
总之,王铭章等川军将士为国捐躯,是川渝人民的代表;川渝人民爱国爱家是中华儿女爱国心声的一种表达。
数千年优秀文化滋养出炎黄子孙共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我中华,护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