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八章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
8.2.2 海水“晒盐”的原理
情 境 导 入
8.2.2海水“晒盐”的原理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冬天捞碱 夏天晒盐
情境:
这些生活现象我们如何解释呢?
新 课 探 究
将海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能够析出食盐,说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许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都是有限度的。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最大质量就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一、溶解度
8.2.2海水“晒盐”的原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溶解度(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克(g)
一定温度
饱和状态
物质溶解度与溶解能力的对应关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
在一定温度下
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在100g溶剂里
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设定等量的溶剂。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达到饱和状态
只有在一定量(100g)溶剂中,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量最大)时,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这个值能够代表该物质在确定温度下,溶解能力的强弱。
克(g)
溶解度实质上是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质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的意义?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克。
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31.6克的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思考与讨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或溶质和溶剂的种类)
2.外因:温度。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概念中溶剂的量已经规定为100g,所以在外部因素中固体物质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将40g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A.140 g B.136 g C.100 g D.40 g
典例精讲
B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二、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1)条件: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
(2)标准:1体积水。
(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4)单位:体积。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外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气体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
条件 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 一定温度下
标准 1体积水 100g溶剂
单位 体积 克(g)
外界影响因素 温度和压强 温度
变化规律 压强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典例精讲
【例2】(2024 成都)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C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溶解度/g
温度/℃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溶解度/g
温度/℃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三、溶解度曲线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内容 表示意义
点 曲线上的点 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线 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面 曲线以上区域 表示溶液中有溶质剩余,得到的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曲线以下区域 表示溶液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陡增,如KNO3。
b.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缓,如NaCl。
c.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4.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6.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如图,已知曲线a,b分别为两种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
曲线a: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曲线b: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N点:物质甲在t1℃时的溶解度为S1g。
P点:物质乙在t3℃时的溶解度为S3g。
M点:在t2℃时物质甲和物质乙的溶解度相等,都为S2g。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降温结晶
对于这样的物质,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降温结晶。
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如图,已知曲线a,b分别为两种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
提纯方法: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如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法分离(或提纯)出物质甲。
当乙中含有少量甲(如NaCl中含有少量的KNO3)时,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分离(或提纯)出物质乙。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典例精讲
【例3】(2024 长沙)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B.在a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A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2024 武威一模)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C
课 堂 小 结
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
概念(四要素)
概念
影响因素
在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
饱和状态
单位(克)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温度: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影响因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温度、压强
8.2.2海水“晒盐”的原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2024 临沂模拟)室温时,向25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室温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 )
A.50g B.35g C.30g D.25g
B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2023 孝感)t3℃时,将相同质量的a和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温度不变,现象如图一所示,图二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烧杯中的溶质为b
B.甲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温度降到t2℃,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D.t1℃时,b的溶解度比a的大
B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如右图所示,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将两支试管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请分析推断可能产生的现象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