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3.2《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3 13:0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下册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章《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呼吸作用所需要的原料和形成的物质依次是( )
A.二氧化碳和水;淀粉和氧气 B.水和无机盐;淀粉和蛋白质
C.水和氧气;淀粉和二氧化碳 D.氧和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吸入氧气 B.呼出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吕氏春秋》提出:“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这体现了我国先民对合理密植的应用。合理密植是为了(  )
A.增加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B.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
4.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③是叶脉,只能运输水 B.①④具有保护作用
C.②中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可以张开和闭合
5.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生理作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C.植物保卫细胞可调控气孔的开闭,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开放;吸水时,气孔关闭
D.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主要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
6.如图是植物叶肉细胞内的某种生理活动,M为细胞内的某结构,a、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进出叶片的结构是气孔
B.若a、b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则M是线粒体
C.若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M内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D.若M是线粒体,则该生理过程中可以释放能量
7.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生理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甲装置放在光下,①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B.乙装置②③内分别盛有清水和酒精,④内滴加碘液用于检验淀粉
C.丙装置放在光下,蜡烛会燃烧很长时间,如放暗处,则很快熄灭
D.丁装置中蜡烛熄灭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8.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若叶片未经过黑暗处理直接进行光照和碘液检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
A.叶片全部变蓝 B.叶片不变色
C.叶片部分变蓝 D.无法确定
9.2024年4月25日,搭乘“神十八”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斑马鱼和金鱼藻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开始了它们的太空生活。斑马鱼所需食物主要由系统自动投喂,金鱼藻可以为其提供(  )
A.氧气 B.水分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10.如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某陆生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示意图。对图中a、b所示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A.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b控制
B.b为保卫细胞,细胞内不含叶绿体
C.a的开闭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
D.该植物叶上下表皮相比,上表皮上分布有更多的a
11.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2点左右曲线I短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失水死亡
B.曲线I代表光合作用变化曲线
C.18点时植株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
D.植物的呼吸作用无时无刻都在进行
12.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如图),(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甲装置中①和②滴加碘液后均变蓝
C.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D.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13.如图是葡萄叶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脉属于营养组织 B.②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
C.③和④合称为叶肉 D.⑤是由成对的表皮细胞围成的
14.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走在林荫大道上,人们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看,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动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动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5.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经典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B.溶解叶片中的叶绿体
C.将淀粉煮熟 D.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16.某生物实验小组在植物同一枝条上选定相似的两个叶片,一片正、背两面涂凡士林堵塞气孔,另一片不做处理,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测量其叶面温度。多次实验后得到的平均值如表,该实验说明蒸腾作用(  )
项目 “无处理”组叶面温度 “涂凡士林”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2℃ 27.0℃
照射10分钟时 38.2℃ 41.7℃
照射20分钟时 35.2℃ 42.9℃
A.能提高叶面温度 B.与叶面温度变化无关
C.能降低叶面温度 D.与气孔开闭无关
二、填空题
17.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18.
细胞利用氧,将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氺,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19.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   、   、   。
20.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和   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   和   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   的过程.
三、读图理解题
22.南宁市某中学开展水培植物专项劳动实践活动,活动过程记录如下,据此回答问题。
(1)图1是水培的番茄,其营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和   ,番茄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   散失。
(2)水培番茄的生长,每天必须有充足的光照,以保证番茄幼苗能正常进行   作用;此外,还需要每天向培养液内泵入空气,以保证番茄幼苗的根部细胞能正常进行   作用。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水培的番茄进行实验,探究一天内叶片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12时的叶片滴加碘液后   (填“变蓝”或“不变蓝”),分析其原因是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产生了   。
2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主要原因与碳循环失去平衡有关,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危害,保护全球环境,“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围,其中A、B、C、D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某种成分,①②③④⑤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该气体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A进入生物部分,A是   。
(2)B是生态系统中的   ,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   。
(3)D和C两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和C两者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24.草莓因其果实色彩鲜艳、酸甜可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图为草莓植株及叶片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模式图,A、B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该区域吸收的水约99%用于   作用。
(2)草莓植株生长过程中,细胞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图中    (填字母)所示的生理过程释放的。
(3)农业生产中,要提高草莓的产量,主要是提高    (填名称)作用的效率,提高该作用效率的措施有    (请写出一条)。
25.玉米是云南省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味道香甜,可用于烹制各种菜肴。图甲表示玉米粒的剖面示意图,图乙为玉米植株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玉米植株是由图甲结构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的。
(2)图乙中,玉米植株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
(3)“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玉米植株生活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然后通过茎中的   (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运输,运输的动力来自[C]   作用。
(4)阴雨连绵的天气会造成玉米果穗大量缺粒减产的原因是   。
(5)储藏玉米种子时,应保持储藏环境低温、干燥,这是为了减弱图乙中   (填字母)过程的强度。
(6)请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出一条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   。
答案
1.D
2.D
3.B
4.A
5.C
6.B
7.D
8.A
9.A
10.A
11.A
12.A
13.B
14.B
15.D
16.C
17.呼吸道;肺;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8.有机物;能量
19.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0.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1.水;二氧化碳;氧气
22.(1)无机盐;气孔
(2)光合;呼吸
(3)变蓝;淀粉
23.(1)二氧化碳;绿色植物
(2)分解者;真菌
(3)消费者
24.(1)成熟区/根毛区;蒸腾作用
(2)B
(3)光合;合理密植
25.(1)⑦
(2)A、B、C
(3)导管;蒸腾
(4)传粉不足
(5)B
(6)合理密植(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