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丹南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有学者认为,这个事件根本不是革命,只是殖民地对他们“母”国效忠的一种机械的破裂,有学者则将这场革命看成是“摆脱西班牙王室的解放运动”。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 美国独立战争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如图所示现象得益于( )
A. 彼得一世改革的实行 B. 农奴制改革的推行
C. 十月革命的爆发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应用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发明了现代炸药的化学家是( )
A. 爱迪生 B. 狄塞尔 C. 本茨 D. 诺贝尔
4.19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 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B.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下列思维导图中①处的事件是( )
A. 美国南北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美苏冷战
6.1937年,苏联的钢铁产量从1928年的425万吨增加到1773万吨,可以制造自己的发电装置,发电量是1928年的9倍。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7.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公共设施(如图),缓解失业现象,刺激经济早日复苏。这一举措属于罗斯福新政项目中的( )
A. 整顿金融体系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推行“以工代赈”
D. 调整农业政策
8.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欧洲老牌殖民强国的力量,在非洲,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相继独立;在拉丁美洲,古巴取得了反抗美国斗争的胜利。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 改变了旧的世界政治格局
C. 使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9.1942年起,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协同作战,美、英等盟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作战,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并派遣军事顾问。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0.“马歇尔计划以美国商品和资本技术对西欧进行援助,1948-1951年间十六个国家得到美国的援助,总计超过一百三十亿美元,使欧洲政治家和公众高度赞赏其‘现实慷慨态度’,在欧洲公众中形成了无形的政治力量。”材料意在说明马歇尔计划( )
A. 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B. 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范围广
C. 根本目的是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D. 使国际关系由对抗趋向于合作
11.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疗保障支出占GDP比重(%) 国家1970年1980年1990年增长百分比美国7.49.312.433.3加拿大7.17.49.021.6法国5.88.98.917.1意大利5.26.87.611.8英国4.55.86.14.7
A. 西方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 B. 美国医疗技术领先世界
C. 西方阶级矛盾问题日益严重 D. 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12.据估计,核污水排海后进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总量为2亿—6亿居里,海洋生物通过体表吸附或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逐渐积累在器官中,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且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万吨。这表明现代人类社会( )
A. 急需保护海洋环境 B. 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C. 能源危机异常严峻 D. 实现了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如图。
(1) 1857年,图中所示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 ______ (国家)殖民者;1920年和1930年, ______ (人物)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______ 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在1934年 ______ 当选墨西哥总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材料二: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为了“对付共产主义在东亚扩张的巨大威胁”,就深深陷入战争泥淖;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全面对抗的持续发展,使得其决策者难以将战略注意力及相关资源集中于对付来自苏联这一主要冷战敌对大国的挑战;美国卷入越战引起了国内公众日益深化的沮丧与愤怒,社会分裂与动荡。美国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以对华政策及东亚战略的调整为中心,发生了“选择性收缩”为基本特征的重大转变。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影响美国的东亚政策出现变化的因素。
【合作与冲突】
材料三:美国所谓的“竞争”并不是基于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平健康的良性竞争,而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不择手段的打压遏制。中美关系近年来之所以陷入严重困难,正是美国痴迷于遏制打压中国造成的。中国致力于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基础上发展中美关系。美国政府应摒弃零和博弈思维,以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为世界和平发展发挥大国应有的作用。
——摘自人民网《发展中美关系,美国必须放下遏制打压的执念》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中美关系屡遭波折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如何才能走出目前困境?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左右,英德之间展开了军备竞赛。这种海军军备竞赛迅速升级到了一个十分“昂贵”的临界点,给英国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这也使他们开始考虑是否应该放弃当时英国海军政策奉行的“双强标准”即:建设一支超过世界上排名第二和第三海军力量总和的海军部队……军备竞赛使得英德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最终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后果。
——摘编自甘星《论20世纪初期(1900-1922)英美海上霸权和平转移》
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1) 如图现象的出现与哪一事件有关?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考虑放弃“双强标准”的原因。说明“不可避免的后果”指的是什么?
(2) 《联合国家宣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写出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从经济角度分析苏联在二战前拥有强大军事工业的原因。
(3) 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居安思危】
材料二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 说一说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理论】
材料一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观念对宗教神学精神统治之下人们潜在的本质论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达尔文进化论通过自然主义的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为了故事般的讲述。就连宗教内部也由此分化为保守的基要派和开明的现代派,宗教陷入进化论的泥沼中,信徒的信仰也暂时地迷失了。
——摘编自张骥《达尔文进化论对宗教思想的影响1859-1909》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 指出上图著作的出版使什么成为独立的学科?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进化论出自达尔文的哪一著作。依据材料一,概括进化论的社会影响。
【科学技术】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蓬勃发展,这时,自然科学不但已经赶上了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能够在理论上满足实践的需要,而且还走到了生产的前面,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进而促使整个工业技术体系发生崭新的变化,发挥其促进社会经济的超前作用。
——摘编自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诺贝尔
(2) 指出图中人物(诺贝尔)的科学贡献。依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这一特点。
【科学应用】
材料三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而跨越海洋的电报就要靠海底电缆传送。1851年英法间的海底电缆成功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在科技和商业精英的推动及英美政府的配合下以巨大代价耗时十年于1866年铺成。它是人类通信史上新的里程碑,从此人类进入了越洋通信的时代。
——摘编自[美]约翰 S 戈登《疯狂的投资》
世界第一辆有轨电车
(3) 法拉第发现的哪一现象为图中交通工具动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来源?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的有利条件都有哪些?
【科学生活】
材料四发生在 20世纪40-6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已经产生,并且仍在产生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影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的发明辅助人类不断增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生物工程、核技术、激光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宇宙空间技术等的发明与应用,都将人类的生产生活推向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世界近现代科学发展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10年,西班牙被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遭到严重削弱,西属拉丁美洲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各地人民纷纷发动起义,驱逐西班牙殖民官吏,建立独立政权,A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反抗的是英国殖民者,排除B;印度民族大起义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的是英国殖民者,排除CD。
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根据数据图表信息可知,1887—1897年俄国石煤石油、铸铁、生铁产量增长迅猛。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推行农奴制改革,使得大量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国内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故俄国石煤、石油、铸铁、生铁产量增加,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十月革命和新经济政策均发生于20世纪,它们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CD三项。
故选:B。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故D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排除A;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排除B;本茨发明汽车,排除C。
故选:D。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及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英国不断提高了儿童的入学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的儿童入学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工业革命有助于推动大众教育的普及,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5.【答案】B
【解析】据题干图示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于1861年,三国同盟形成于1882年,两者并无关联,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是雅尔塔体系,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美苏冷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B。
6.【答案】D
【解析】由题干“1937年,苏联的钢铁产量从1928年的425万吨增加到1773万吨,可以制造自己的发电装置,发电量是1928年的9倍”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斯大林领导下,,1928年至1937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核心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通过集中资源和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的钢铁产量和发电量大幅增加。题干现象主要归功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故D符合题意;苏维埃政权在1917年十月革命时就已经建立,与1937年的工业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年至1921年间推行的,与1937年的工业增长无关,排除B;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至1928年间实行的,旨在恢复经济,与1937年的工业增长关系不大,排除C。
故选:D。
7.【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C项正确;A项是金融领域的措施,B项是工业领域的措施,D项是农业领域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实力进一步削弱,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非洲、拉丁美洲掀起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运动,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改变了旧的世界政治格局不符合,排除AB项;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D项正确;1945年2月,美苏英在雅尔塔召开会议,排除A项;《凡尔赛条约》签订时间是1919年6月28日,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复兴经济,恢复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以此控制西欧。故A符合题意;题干主旨是强调加强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范围广与题意不符,排除B;根本目的是控制西欧,而非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排除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并未使国际关系由对抗趋向于合作,排除D。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疗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可知,表格显示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70年、1980年和1990年医疗保障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以及其增长百分比。从中可以看出,各国的医疗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的增长较为显著,这说明西方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A项正确;“美国医疗技术领先世界”在题干表格中未有体现,题干表格并未涉及医疗技术的领先性,排除B项;“西方阶级矛盾问题日益严重”与表格数据无关,排除C项;“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题干表格中未有涉及,表格仅显示医疗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并未涉及经济发展速度,排除D项。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据题干“核污水排海后进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总量为2亿—6亿居里,海洋生物通过体表吸附或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逐渐积累在器官中,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且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万吨”可知,核污水排海后进入海洋中造成危害和石油污染物破坏海洋污染,表明现代人类社会急需保护海洋环境。故A符合题意;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能源危机与题干材料反映海洋环境问题不符,排除C;题干材料反映海洋环境问题,不能体现实现了可持续协调发展,排除D。
故选:A。
13.【答案】【小题1】英国;甘地;1922;卡德纳斯
【小题2】影响: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因素: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实力受到削弱;美苏冷战,苏联实力的增强;越战中伤亡巨大,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等
【小题3】原因:美国遏制打压中国造成的。途径: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美国政府应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等
14.【答案】【小题1】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因:英国实力相对衰弱,财政负担较重;德国、美国的海军实力发展迅速,英国已无力保持绝对领先。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小题2】时间:1942年。地位: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并优先发展重工业,经过多次五年计划积累起雄厚的工业基础
【小题3】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团结一致协同作战
【小题4】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坚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联合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15.【答案】【小题1】学科:物理;著作:《物种起源》;影响:对宗教神学精神统治下的本质论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通过自然主义的科学解释质疑《圣经》的真实性,动摇了上帝创世论的地位。导致宗教内部分化为保守的基要派和开明的现代派,信徒的信仰暂时迷失
【小题2】科学贡献:发明了炸药(硝化甘油炸药)。特点:自然科学蓬勃发展,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推动工业技术体系发生崭新变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这一特点体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兴起等方面,这些技术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
【小题3】现象:电磁感应;条件:科技进步;商业推动、社会需求、工程经验
【小题4】影响:世界近现代科学发展不仅推动了技术和经济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结构;认识: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
第5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