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把握中考新趋势 高效备考新试题
情境化小卷练习四——标点符号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经典场面与创新场面对照,文学意象与现实理想呼应,民族舞剧“红楼梦”让古典文学焕发出时代气息和青春光彩。
B.中华文化蔚为大观,中华文明光彩夺目,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志气高昂、底气充足。
C.最明丽的春光图,是一字一色彩,如杜甫所写:“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汉江水穿越秦岭输水隧洞,润泽关中大地:连接长江、黄河的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向西安先期供水。
2.下列选项与示例中的“晴雨表”所加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新时代文学”是当下中国文坛非常引人注目的热点话题。
C.叩开历史的大门,最先映人眼帘的便是“我们从哪里来”。
D.我们要以扎实深入的学习增强“内功”,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本领。
3.下面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句子是( )
①为什么有的剧可以一遍遍反复看,令人沉浸在思考和情感的波涛里 ②因为好的戏剧作品有人性的深度,它深刻地揭示了时代背景下人性深处蕴藏的强大力量。③这些年,我们的戏剧舞台先后出现了秦腔《西京故事》、话剧《雨花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④这些作品无不涌动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以接地气的故事与当下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A.① B.② C.③ D.④
4. 学校的普法宣传周结束后,校报准备出一期回顾普法宣传周精彩瞬间的新闻专栏,下面是编辑撰写好的部分内容,你作为校对人员在校对时发现其中有两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怡当,请找出并改正。
“未来已来,同学们,你想成为谁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中,你将迎难而上 还是懦弱退缩 如果面对10年后的自己,你能否无愧地说一声‘你好未来,我很努力’....-.”法治大讲堂上,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为谁学;为何学等问题。
5.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无言的表情,能把那些用言语难以完全表达的言外之意暗示出来。小文整理了《故乡》中相关标点符号的用法,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标点的表情达意功能
语段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 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 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批注 这是《故乡》中闰土说话最长的一次,多次出现的省略号标示① 从中表现闰土的② (性格特征)。 语段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都应为③ 语气为④ ,起到⑤ 的作用,表现中年杨二嫂的⑥ (性格特征)。
6.班级开展“小标点,大用处”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同学们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可歧义、误解也在所难免。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标点符号在各类出版物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标点符号的普及,本身就是语言永远在创新的力证。标点符号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文字的句读、层次、段落、语气、语调、专用名称等等,还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的内容和含义。
[材料二]波浪线表示小小的喜悦、一连串问号直击你的心灵....互联网上标点符号大显身手。相比传统写作,线上的标点符号似乎更有力量。另外,网上沟通更讲求速度和效率,而标点符号能替代更多的信息。但在这个看似个性的过程中,不仅显露出对高效率的过度追逐,还折射出对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的不敬畏。在公开传播的书面语言中,在规范化的公文中,在大众媒体上,我们对标点符号都应该保持敬意尊重,规范格式使用,才能避免信息的误解误读,让标点符号发挥应有的功能。
[材料三]下面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摘录的部分标点符号用法补充规则。
问号用法补充规则
使用问号应以句子表示疑问语气为依据,而并不根据句子中包含有疑问词。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
逗号用法补充规则
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1)阅读材料一,分析推行标点符号的意义。
答:
(2)有同学认为在网上没必要过分追求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只要能发挥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就可以了,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及日常生活体验进行反驳。
答:
(3)请你结合材料三,判断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圈出并改正。
我也不知道他究竟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 )
他们的行为举止、审美趣味,甚至读什么书 坐什么车 都在媒体掌握之中。 ( )
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 )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诗文,有的振聋发聩,使人读之清醒□有的柔情万种,使人读之伥惘;还有的追溯朝代往事,使人读之明理□六月,是草木藏蕤、雎鸠鸣唱的季节;六月,也是拨开雾霭□挣脱羁绊的季节。跟随诗人,看江山妩媚,一起漫步“古诗苑”,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聆听圣哲先贤的教诲□感受震憾人心的力量。
A.; 。 、 , B., …… 、 、 C.; 。 , ” 。 D., …… , 、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津博物馆,□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持续引发观展热潮。展览汇聚了来自11个省份、16家文博单位所藏的众多秦汉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灿烂历史□每一个藏品,都是一本无声的书籍。文物交流展陈,释放了文物的多重价值,拉近更多观众与珍贵文物的距离,提升观众文化体验,这样的主题展怎能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呢□
A.《 》 , ? B.“” ; ? C.《》 ; ! D.“” , !
9.青年风貌,是积极向上的,是奋发向前的,家,是为我们良好的精神风貌打下基础的地方。小语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下面这段材料,请你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良好的家风能够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风, ,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离不开孟母“三迁其家”“断机教子”的教育;陶侃一生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离不开其母“截发延宾”的用心。关于家风的典籍比比皆是,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 )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1).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0.在一、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杰出的人物【甲】有为祖国核武器事业至死不xiè( )工作的邓稼先,为我们shuāi( )微民族开救济文化药方的闻一多,满怀真zhì( )爱国激情的端木蕻良,翻越陡qiào( )老山界的陆定一等。他们身上非凡的气质和朴素的家国情怀令我们感动【乙】更令我们敬仰。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冒号 【乙】顿号 B.【甲】冒号 【乙】逗号
C.【甲】逗号 【乙】逗号 D.【甲】逗号 【乙】顿号
1.【答案】B
【解析】B[解析]A项中“红楼梦”为舞剧名称,应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B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C项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引用完整的诗句,末尾的句号应在引号内;D项中“连接长江、黄河的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向西安先期供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说明,且若把补充部分的内容删去,句子整体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应把冒号改为破折号。
2.【答案】D
【解析】示例中“晴雨表”加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A项中的引号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B项和C项中的引号均标示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D项中的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3.【答案】c
【解析】等”与省略号不能连用,可删去③句句末的“等"或将省略号改为句号。
4. 【答案】第一处: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中你将迎难而上 一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中你将迎难而上,第二处:为谁学;为何学一为谁学、为何学.
5.【答案】①说话时断断续续②麻木、迟钝③问号/ ④反问⑤强化情感态度⑥泼辣与尖酸刻薄
6【答案】.(1)帮助人们准确地表达文字的句读、层次、段落、语气、语调、专用名称等等;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的内容和含义。
(2)在网络上“大显身手”的标点符号,似乎让我们的表达更有力量,也让我们表达的速度提升了不少。但在这个过度追逐高效率的过程中,却体现出对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的不敬畏,并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理解这些不规范使用的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情感,标点符号的误用有可能会造成信息的误解、误读。在网络上
我们也应当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这样才能避免信息误解、误读,并且让标点符号为语言文字发展、文化传承锦上添花。
(3)①V②X改正方法:将“甚至读什么书 坐什么车 ”中的两处问号改为逗号。③X改正方法:将“以及”前的顿号删去或改为逗号。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处:“有的振聋发聩,使人读之清醒”与“有的柔情万种,使人读之怅惘”是并列关系的分句,分句间停顿用分号,所以此处应填分号;
第二处:“有的追溯朝代往事,使人读之明理”是对中国古诗文作用列举的结束,表意完整,其后应用句号;
第三处:“拨开雾霭”和“挣脱羁绊”是并列的动宾短语,中间停顿用顿号;
第四处:句子描述的是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的体验,包括聆听圣哲先贤的教诲和感受震憾人心的力量。中间应使用逗号分隔两个并列的动作,既保持了句子的流畅性,又清晰地表达了这两个动作是并列关系;
故选A。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第一处:展览名称“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需用引号(“”)标注,强调特定活动名称。书名号(《》)通常用于作品、出版物,而引号更符合展览名称的语境。
第二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灿烂历史”与“每一个藏品,都是一本无声的书籍”是并列分句,且内部已有逗号分隔,需用分号(;)体现层次。
第三处:反问句“怎能不……呢”需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而非感叹号(!)。
故选B。
9.【答案】(1).D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关于家风的典籍比比皆是,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这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列举古代关于家风的典籍很多,应在句末补充句号;
故选D。
10.【答案】 (1).B
【解析】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甲】处,“我们认识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是总说,后面列举了邓稼先、闻一多、端木蕻良、陆定一等人物,冒号在这里起到引出下文列举内容的作用,使句子的层次更加清晰。所以【甲】处用冒号更合适。
【乙】处,“令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敬仰”是两个并列的谓语结构,它们之间用逗号隔开,表示停顿,强调这两种情感是并列且有先后顺序的,所以【乙】处用逗号更恰当。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