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情境化小卷练习五——修辞方法·语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情境化小卷练习五——修辞方法·语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4: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把握中考新趋势 高效备考新试题
情境化小卷练习五——修辞方法·语法
1.在“语法知识小能手”答题赛上,主持人给出了一则语段,四位选手需要每人说出蕴含在其中的一个语法知识,你作为评委,请选出答案正确的一位选手 ( )
由于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持铁提升。对生态科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所以帮助公众再正获得理解和思考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生态科普,是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利用内容生产优势推出了不少生态科普精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涌现了丰富的生态科普内容,受到广泛欢迎。
[甲]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转折复句。
[乙]加点的“真正”是副词,“精品”是名词。
[丙]“重要途径”和“传统媒体”短语结构类型不同。
[丁]画横线的句子宾语中心语为“生态科普内容”。
2.小语对自己摘录本上的内容做了语法批注,请你完成下面填空。
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茸茸的,似乎透着丝丝暖意,其实寒意已越来越重,风一天比一天凌厉。虽然天气日渐寒冷,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青菜向着天空举起长长的叶子,顶部绑着一根稻草的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儿地胀起来。那蓬蓬勃勃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看上去”和“(1) ”同为(2) 短语,富有动态感。画横线的句子是(3) (复句类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文。“似涨潮般”在句中作(4) (句子成分),将萝卜缨子生长的状态生动描摹。“一个劲儿”为(5) (词性),表现了白菜持续膨胀的状态。画双横线句子的主干为:(6) 将绿色与春天联系起来,展现秋季菜地蔬菜生机勃发、长势喜人的特点。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使得孙悟空、林冲、诸葛亮、林黛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②每一次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围绕着艺术形象的话题都会引发关注。③从演员选择到剧情增删再到服装化妆道具设计,人们广泛议论的焦点,都是希望艺术形象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④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⑤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改编成功的关键。
A.“愿意”是动词,“尤为”是形容词,“剧情增删”是主谓短语
B.第②句画线部分中“话题”作主语,“都”作定语,“关注”作宾语
C.第④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从演员选择到剧情增删再到服装化妆道具设计”
D.第⑤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改编成功”后加上“与否”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②园林造景中衍生出的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③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不论其规模大小,中国园林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那种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④在园林中,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人生旨趣。⑤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
A.“一门”是数量词,“甚至”是副词,“衍生”是动词
B.“生活美学”“巧妙的用途”“安顿人心”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C.第③句中的“那种”指代的内容是“欲露还藏”
D.第④句中“在园林中”作状语,“我们”作主语,“感受”作谓语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②从“曾子避席”“拾履拜师”“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等尊师理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文、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③在“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润己泽人”中,一代代教师不仅传递了知识,而且传承了文明薪火。④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更是被赋予了“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将”“从”“理念”依次是动词、介词、名词
B.“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文明薪火”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第③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用“不仅...而且......”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
D.第④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句末加上“的责任”一词
6.传统文化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 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②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好评,逐渐成为品牌。③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蕴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④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⑤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
A.“逐渐”“珍贵”都是形容词,“诗词歌赋”“行稳致远”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②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观众和业内人士好评”前加上“受到”或“获得”
C.第④句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第⑤句中,“怀着”作谓语
7.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漫长而酷寒的冬天是一件好事。②如果没有冬天,人们就不会这么感谢春天的到访、夏天的极昼,还有秋日的美景了吧。③如果一整年都鲜花盛开,人们就不会这么强烈地思念花朵。
④花朵会在积雪融化的同时一起盛开,那是因为在漫长的冬季,植物早已在雪地之下做好准备,蓄势待发。⑤在季节毫不停留地更迭交替时,我们可以停下脚步。
A.“强烈地思念”“积雪融化”“做好准备”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漫长”是形容词,“感谢”是动词,“交替”是名词
C.第③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D.第④句中“花朵会在积雪融化的同时一起盛开”一句的主干是“花朵会一起盛开”
8.下列各组词语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宝贵 骄傲 战友 光荣B.提高 寻求 制造 报答
C.清晰 风景 角色 兴趣D.非常 偶尔 语文 经常
9.下列对短语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侃侃而谈”“心有灵犀”“活得精彩”四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
语、补充短语
B.“麦浪滚滚”“打扫教室”“放松下来”三个短语分别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C.“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缅怀先烈”三个短语分别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D.“面黄肌瘦”“争取自由”“激动不已”三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10.对下列各句中画线部分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教室学习。(状语) B.一朵美丽的小花吸引了蝴蝶的注意。(定语)
C.这场战役打得漂亮。(补语) D.猴子喜欢桃子。(谓语)
11.下列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拟人)
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偶)
12.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数目,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比喻)
B.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反问)
C.每当期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拟人)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排比)
1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14.下列是学习小组对文段中①-④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三部分 师恩·铭记
①是谁带领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是谁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是您,我亲爱的老师!您就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幼苗的茁壮,为了花朵的芬芳,您用知识的雨露滋养,用爱的阳光普照!②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汗水?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老师呵,③您就如同演奏家, 用辛勤的双手奏响了学子的知识乐章;您就如同雕塑家,用真挚的情怀塑造了学子的赤诚灵魂;您就如同绘画家,用缤纷的画笔描绘了学子的多彩人生。您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是我们奋斗途中学习的榜样 。④感恩有您,教会了我们知识;感恩有您,塑造了我们灵魂!
A.第①句运用了设问修辞,突出了老师是教会我们知识,引领我们前行的人。
B.第②句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既写出了学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栽培,也强调了老师对学子的辛勤付出。
C.第③句运用了排比修辞,强调了学子在老师的教导中茁壮成长。
D.第④句运用了反复修辞,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答案】6.[乙]
【解析】根据“由于....所以...”可知,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因果复句,[甲]说法不正确;[乙]说法正确;“重要途径”和“传统媒体”均为偏正短语,结构类型相同,[丙]说法不正确;画横线的句子宾语中心语为“内容”,[丁]说法不正确。
2.【答案】(1)示例:胀起来(2)补充(3)转折复句(4)状语(5)副词(6)绿色像春天
3【答案】D
【解析】:A项“尤为“是副词。B项“都”是状语。C项第①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艺术形象既能
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A项"甚至"是连词。B项"安顿人心“是动宾短语。C项第③句中的“那种"指代的内容是“开
门见山、一览无余"。故选D。
5【答案】D
【解析】:A项“将“是副词。B项“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都是并列短语,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文明薪火”是偏正短语。C项第③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D。
6.【答案】B
【解析】:A项"逐渐"是副词。C项第④句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D项第⑤句中“行稳致远"作谓语。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项“强烈地思念"是偏正短语,"积雪融化"是主谓短语,“做好准备”是动宾短语,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相同。B项"交替"是动词。D项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花朵会盛开"。故选C。
8.【答案】B
【解析】A项"宝贵”“骄傲”"光荣"是形容词,“战友”是名词。B项"提高”“寻求”“制造”“报答”均为动词。C项“清晰”为形容词,”风景”“角色”“兴趣"为名词。D项"非常”“偶尔”“经常"为副词,“语文”为名词。故选B。
9.【答案】C
【解析】“无私奉献”“缅怀先烈"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10.【答案】D
【解析】“猴子喜欢桃子"一句中,“猴子"是主语,“喜欢”是谓语,"桃子"是宾语。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反问是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此句通过自问自答强化情感,属于设问。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D.有误,此句只是列举了“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和“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这两种情况,不符合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特点,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松柏比作宝塔,将道旁树比作阅兵式。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D.结尾“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这个句子运用反问,强调了读书能令人陶醉,而并非“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理解。
C.不恰当。第③句“您就如同演奏家, 用辛勤的双手奏响了学子的知识乐章;您就如同雕塑家,用真挚的情怀塑造了学子的赤诚灵魂;您就如同绘画家,用缤纷的画笔描绘了学子的多彩人生”运用了排比修辞,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而非“强调了学子在老师的教导中茁壮成长”。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