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题2分,第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群落演替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下列实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 裸岩的表面长出地衣
B. 草原过度放牧后出现大片裸地
C. 荒草地改造成荷花塘
D. 云杉林被大量砍伐后杂草丛生
2. 我国古代典籍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语句与其体现的种间关系相匹配的是( )
A.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捕食关系
B. “兔(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互利共生关系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一原始合作关系
D.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寄生关系
3. 野猪为杂食性哺乳动物,繁殖能力较强,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某地野猪种群数量增长。据此对野猪种群数量增长的合理解释是( )
A. 野猪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B. 食物充足利于野猪的生长繁殖
C. 野猪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D. 野猪的天敌数量大幅减少
4.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尤为重要。为恢复某河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本地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河段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B. 该流域甲、乙、丙与丁的栽种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该流域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D. 该流域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5. 用猕猴桃制作果酒、果醋的发酵工艺包括打浆、酶解、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步骤,制作过程中需控制温度、糖度、接种量等参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可分解细胞壁、提高果汁产量
B. 果酒发酵时可接种酵母菌,控制温度为18~30℃
C. 适当增加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繁殖
D. 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均需控制发酵罐处于密闭状态
6.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及发酵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泡菜坛装八成满,以防止发酵液溢出和菜料变质腐烂
B.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分解尿素的细菌能生长和繁殖
C. 啤酒生产过程中通常加入啤酒花以提供发酵的菌种
D. 为防止杂菌污染,菌液涂布均匀后需立即将平板倒置
7. 在小镇集市上,摆满了各种传统发酵食品。色泽诱人的果酒散发着醉人的香气,果醋透着淡淡的果香与醋酸味。还有腐乳散发着独特的酱香,泡菜则有着清爽的酸辣口感。这些都是传统发酵技术的成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腐乳时,让豆腐长“毛”,这些毛状的原核生物主要是毛霉
B. 泡菜腌制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越来越高
C. 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D. 家庭制作的果酒、果醋、泡菜三种产物发酵后期均为酸性环境
8. 葡萄酒所含酒精浓度通常不会超过14%,原因是( )
A. 葡萄酒是人为配制的低度酒 B. 原料中用于发酵的葡萄糖含量偏低
C. 此浓度的酒精妨碍了酵母菌的存活 D. 发酵产热造成了酵母菌的死亡
9. 阳江豆豉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选用阳江当地所产的黑豆,并保持了传统生产工艺,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曲是利用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自然接种
B. 洗曲类似灭菌,需将黑豆上的微生物全洗净
C. 豆豉的发酵主要以固体或半固体发酵为主
D. 发酵时间需要根据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10.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后,再适量喷洒消毒液来增强灭菌效果
B. 若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C. 纯化的核心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D. 纯培养时,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11. 为筛选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乳酸菌菌种,科研人员从手工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种乳酸菌的单菌落,并对各种乳酸菌在酸奶发酵中的产酸、产香、蛋白质水解能力等发酵性能进行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牛奶可为乳酸菌的生长提供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B. 分离纯化乳酸菌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手工酸奶样品等材料用具进行灭菌处理
C. 采用平板划线法可获得乳酸菌单菌落
D. 可通过检测乳酸、氨基酸等产物的浓度对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
12. “细菌喜荤,霉菌喜素”的意思是在配制培养基时( )
A. 要考虑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特性
B. 要考虑不同微生物的结构特性
C. 要调节培养基的pH
D. 要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
13.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①②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B.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能量属于其自身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部分
C. ①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散失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 ②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重新被初级消费者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14. 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如图所示,米曲霉发酵时需提供营养物质并通入空气搅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豆中的蛋白质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碳源
B. 米曲霉发酵时需提供营养物质并通入空气搅拌,米曲霉属于异养需氧真核生物
C. 乳酸菌属于厌氧菌,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发酵可产生乳酸和CO2
D. 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食盐、乳酸、酒精等可抑制杂菌生长
15. 某研究小组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对新酿米酒中的酵母菌(适宜pH为3.8-6.0)进行初步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下一次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首端开始
B. 配制好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灭菌后需要进行pH调节
C. 浸泡在酒精中消毒的接种环使用前无需在火焰上灼烧
D. 图中方法可以实现对酵母菌的分离,但无法统计个数
16. 下图为某红松人工林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此森林的初级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沿着碎屑食物链流动的,表现为枯枝落叶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积累于土壤。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包括净初级生产量和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A. E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 E2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
C. E3占净初级生产量的36%
D. E3的产生过程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水草型湖泊,淀区曾经以有机污染为主的复合污染状况最为严重,之后经过治理并引入黄河水使污染得到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科研小组收集了蓝细菌、硅藻等单细胞浮游藻类,再使用________(填实验工具)进行藻类计数,即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________,让培养液自行渗入,静置片刻,待细胞沉降后再进行计数。
(2)上游排放的生活污水经过府河进入淀区而导致白洋淀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过程中,引进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可通过与浮游藻类竞争________等而抑制其繁殖。但在一段时间后,还需定期除去部分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防止水体在此发生富营养化,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其意义是减弱湖泊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3)科研人员统计了2005~2009年白洋淀的总氮浓度(TN)和叶绿素a含量(用于估算藻类生物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叶绿素a含量在6月和10月出现两个峰值,推测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食物链,即各种动物和植物的遗体形成的碎屑,被动物取食而形成的碎屑食物链。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间的不同之处主要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8. 某湖泊曾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面漂浮着大量浮游藻类。管理部门通过控源、清淤、换水以及引种沉水植物等手段,成功实现了水体生态恢复。引种的3种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①金鱼藻、②黑藻、③苦草,答题时植物名称可用对应序号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及水质净化能力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湖水富营养化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低,湖底光照不足。原有沉水植物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少于_______的有机物,最终衰退和消亡。
(2)生态恢复后,该湖泊形成了以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为优势的群落垂直结构,从湖底到水面依次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3)为了达到湖水净化的目的,选择引种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的理由是_________,三者配合能实现综合治理效果。
(4)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中只有黑藻具有C4光合作用途径(浓缩CO2形成高浓度C4后,再分解成CO2传递给C5)使其在CO2受限的水体中仍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植物群落中竞争力较强。根据图a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黑藻的碳浓缩优势,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 对照组:_______ 实验组:黑藻
实验条件 控制光照强度为_______μmol·m-2·s-1
营养及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时间相同
控制条件 __________
测量指标 __________
(5)目前在湖边浅水区种植的沉水植物因强光抑制造成生长不良,此外,大量沉水植物叶片凋落,需及时打捞,增加维护成本。针对这两个实际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______。
19. 传统的泡菜制作工艺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经过择菜、洗菜、切分与晾干,加入煮沸冷却的盐水和一些“老泡菜水”发酵制作而成。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筛选分离优质乳酸菌,既可以抑制有害菌生长,又可以快速产酸、降解亚硝酸盐,是提升泡菜品质的重要途径。具体筛选流程为:对经多次发酵的泡菜汁进行过滤,然后取滤液进行梯度稀释,再接种到乳酸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分离,不断重复,直至分离纯化出纯菌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泡菜制作时加入“老泡菜水”的目的是________;发酵过程中泡菜罐要加盖并水封,原因是________。
(2)在筛选分离优质乳酸菌操作过程中,接种工具需要________灭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
(3)为获得优质乳酸菌,研究人员将从泡菜汁中筛选获得的3株乳酸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培养72小时,进行产酸、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测定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在该条件下,最理想的菌株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菌株 培养液pH 亚硝酸盐降解能力
A 3.6 72.5
B 3.7 97.8
C 3.6 88.2
20. β-苯乙醇是赋予白酒特征风味的物质。研究人员从某酒厂采集并筛选到一株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菌株应用于白酒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发酵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发酵过程中定期打开排气装置,目的是________。
(2)为纯化酒精发酵液中的多种酵母菌,进行了如图操作。该过程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接种工具进行了________次灼烧灭菌,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分析造成第一条线无菌落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答1点即可)。
(3)研究人员发现,该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以L-苯丙氨酸为唯一氮源时,能将其高效转化成β-苯乙醇,但L-苯丙氨酸浓度会影响其转化效率。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转化成 -苯乙醇的最适L-苯丙氨酸浓度。你设计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
21. 土壤中的磷大多数以难溶性磷酸盐(如Ca3(PO4)2)的形式存在,不利于植物吸收。科研人员尝试从土壤中筛选将难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的高效解磷菌(可形成溶磷圈),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需充分振荡20min,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④中的培养基的成分是:葡萄糖、(NH4)2SO4、NaCl、MgSO4·7H2O、KCl、FeSO4·7H2O、MnSO4、C3(PO4)2、琼脂粉等。按照培养基物理性质的不同,该培养基为_______,其中氮源是________。
(3)步骤⑤挑取步骤④培养基中的________菌落(选填图中的字母),采用_______的方法在培养基表面接种,目的是________。
(4)将得到的高效解磷菌接入已灭菌的含难溶性磷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每天取样测定溶磷量和pH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①结果表明,高效解磷菌分解难溶性磷的能力呈现________的趋势。
②根据培养液的pH变化情况,推测高效解磷菌的溶磷原理为________。
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题2分,第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血细胞计数板 ②. 盖玻片边缘
(2) ①. 阳光、(水分和)无机盐 ②. N、P等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
(3)温度和光照均适宜,同时有充足的无机盐,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叶绿素a迅速增多
(4) 起点不同,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碎屑食物链的起点是有机碎屑等
【18题答案】
【答案】(1)呼吸作用消耗
(2) ① ③②① ②. 最大光合速率对应光强度依次升高
(3)①(金鱼藻)除藻率高,②(黑藻)除氮率高,③(苦草)除磷高
(4) ①. 金鱼藻 ②. 500 ③. 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且相同 ④. 氧气释放量
(5)合理引入浮水植物,减弱沉水植物的光照强度;合理引入以沉水植物凋落叶片为食物的生物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接种乳酸菌,缩短发酵时间 ②. 乳酸菌是厌氧菌,加盖水封能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繁殖,同时又能抑制好氧菌的生长
(2) ①. 灼烧 ②. 湿热灭菌法(或高压蒸汽灭菌法)
(3) ①. B ②. 在产酸能力差异不大的情况下,B 菌株的亚硝酸钠降解能力最强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18~30 ②. 排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2) ①. 接种环 ②. 6##六 ③. 接种环灼烧未冷却划线(或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3)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L-苯丙氨酸,在无氧条件下以L-苯丙氨酸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一段时间后检测β-苯乙醇的浓度
【21题答案】
【答案】(1)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充分释放到无菌水中
(2) ①. 固体培养基 ②. (NH4)2SO4
(3) ①. a ②. 平板划线 ③. 获得单个菌落
(4) ①. 先升高后降低 ②. 溶磷菌可能通过产生酸性代谢物分解难溶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