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
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陈醋中的川芎嗪是治疗血栓等疾病的新型药物,能活血化瘀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离作用。研究人员为提高陈醋药用价值,分别探究了传统、机械生产工艺对川芎嗪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产工艺 川芎嗪含量/(mg·L-1)
发酵后熏醅前 发酵后进行传统熏醅 (80—90℃4—5d) 发酵后进行机械熏醅 (110—120℃12—24h)
传统醋酸发酵 0.38 3.15 11.18
机械醋酸发酵 1.33 4.73 17.63
A.陈醋发酵过程中需要提供碳源、氮源并通入空气
B.传统熏醅时提高熏醅的温度可以提高川芎嗪的产量
C.受皮外伤的患者在伤口愈合期间建议减少对陈醋的食用
D.选用机械醋酸发酵和机械熏醅方式酿造的食醋药用价值更高
2.乳酸菌发酵在畜牧养殖中应用广泛,饲料行业因为乳酸菌的诸多优点开发出了乳酸菌添加剂用于青贮饲料发酵。关于乳酸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泡菜坛中的所有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
B.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坛偶尔会发出“咕噜”的声音是因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CO2
C.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只需要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D.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
3.果酒的家庭制作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相比,共同点是
A.发酵前都需要对原料进行灭菌
B.都需要进行菌种接种
C.都需要一定有氧环境供发酵菌种进行繁殖
D.发酵结束后都必须进行消毒以延长保存期
4.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一种真菌)引起的。研究人员从西瓜枯萎病多发的土壤中分离出多种单菌落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将扩大培养的发酵液与未凝固的普通培养基混合后倒平板,冷却后再接种尖孢镰刀菌,培养并观察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情况,以期筛选出尖孢镰刀菌的拮抗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西瓜枯萎病多发的土壤中取样更容易获得目的菌种
B.培养土壤多种菌的发酵液中可能含有拮抗菌的代谢产物
C.需要将尖孢镰刀菌接种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观察作为对照
D.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最好组别对应的微生物为最高效拮抗菌
5.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可获得植物细胞的某些次生代谢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该技术可获得某些无法通过化学合成途径得到的产物
B.植物细胞体积小,故不能通过该技术进行其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C.次生代谢物是植物所必需的,但含量少,应选择产量高的细胞进行培养
D.该技术主要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提高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
6.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植株C),研究者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培养液中各成分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B.过程②获得的一个融合体系中的细胞均为所需的杂种细胞
C.过程③仅使用一个培养基培养即可获得植株C
D.植株C的染色体组成与植株A和柑橘B均不相同,其无籽性状不能遗传
7.胞质杂种是指两个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其中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后,两个原生质体的细胞质杂交得到的个体。科研人员利用雄性不育的品种A与可育的品种B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雄性不育的胞质杂种“华柚2号”,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了品种A的细胞核基因组中。经检测,“华柚2号”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因来自品种B,线粒体基因来自品种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原生质体时需用纤维素酶或胶原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B.电刺激或Ca2+载体可用于诱导原生质体A和B的融合
C.“华柚2号”的获得说明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可能位于线粒体中
D.应筛选发绿色荧光的杂种细胞C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华柚2号”
8.灌流式培养是在细胞培养管内,一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区别传统的悬浮培养,灌流式培养可避免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使细胞分裂受阻的现象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灌流式培养的细胞会贴壁生长,但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B.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
C.灌流速率越高,营养物质利用越充分
D.向培养管注入的新鲜培养基中补充动物血清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9.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了具有高比例胚胎干细胞的活产嵌合体猴。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4CL体系下培育的、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供体猕猴的胚胎干细胞(简称4CL干细胞)注射至与其遗传信息不同的猕猴胚胎中,并最终得到嵌合体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嵌合体猴中仅部分位置能发出绿色荧光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嵌合体猴中来源于4CL干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C.植入胚胎前通常需要对代孕母猴注射相关的激素促使其同期发情
D.嵌合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将发育为嵌合体猴的各种组织
10.犬疱疹病毒病是一种由犬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出血性坏死的犬类传染病。gD蛋白是犬疱疹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研究人员首先利用转基因技术制备了gD蛋白,又以gD蛋白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期快速检测该病毒,其主要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前,细胞甲需要通过原代和传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
B.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相比,①过程特有的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
C.仅有杂交瘤细胞能在第1次筛选使用的培养基上生长
D.体外培养经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是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之一
11.胚胎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优良牲畜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奶牛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该技术流程如图。已知雄性奶牛Y染色体上有一段雄性特异的高度重复序列,依据该重复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用于奶牛胚胎性别鉴定的PCR体系(SRY-PCR)。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后,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间观察到两个极体说明受精成功
B.活体采卵前诱导母牛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取滋养层细胞进行SRY-PCR,应选择结果为阴性的胚胎进行移植
D.为防止受体母牛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胚胎移植前需要进行免疫检查
12.生物学实验中合理选择材料和研究方法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稀释涂布平板法既可分离菌株又可用于计数
B.进行胚胎分割时通常是在原肠胚期进行分割
C.获取马铃薯脱毒苗常选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D.使用不同的限制酶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13.下图为DNA 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为
A.DNA 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D.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14.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提取过程中可以不使用离心机
B.研磨液在4℃冰箱中放置几分钟后,应充分摇匀再倒入烧杯中
C.鉴定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不发生改变
D.仅设置一个对照组不能排除二苯胺加热后可能变蓝的干扰
15.如图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基因工程菌”的示意图,其中引物1-4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上的结合位置如甲图所示,限制酶BamHI、EcoRI、HindIII在质粒上的识别位点如乙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PCR过程完成4轮循环,理论上至少需加入引物30个
B.过程①中不能同时使用限制酶EcoRI和BamHI切割质粒
C.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就是此过程制备的工程菌
D.若已经合成了图甲所示4种引物,应选择引物1和4扩增目的基因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质粒都以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且不能有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B.农杆菌转化法可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C.E·coli DNA连接酶既可连接黏性末端又可以连接平末端
D.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上游加上起始密码子
17.噬菌体能专一性感染细菌,进入宿主细胞的噬菌体不会被杀病毒剂灭活,在裂解宿主细胞后能继续感染并裂解周围细菌。在培养基平板上,一个被感染的细菌最终会形成一个噬菌斑。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检测受污染水样中目标菌的数量,具体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统计的平均噬菌斑数量为56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保温的目的是让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B.步骤2中不加杀病毒剂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C.步骤3常使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或涂布器
D.待检测受污染水样中目标菌的浓度为11200个/mL
18.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需培养基为合成培养基,使用时通常需要加入一些天然成分
B.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无须再用酶处理
C.细胞培养时需置于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
D.培养细胞1是原代培养,往往会因为细胞密度过大、有害物质积累等分裂受阻
19.单倍体技术被称为育种技术的“黑马”,它能极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下图为诱导产生大麦(2n=14,开两性花)双单倍体的三条不同途径。种间杂交时,多棱大麦(母本)与球茎大麦(父本)杂交形成的受精卵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会逐渐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棱大麦和球茎大麦存在生殖隔离是因为两物种的配子无法相互识别
B.只考虑染色体组成,大麦经孤雌生殖途径产生的单倍体有214种
C.花粉处理法得到的大麦双单倍体与母本植株性状表现完全相同
D.三种途径得到的大麦双单倍体植株均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20.下表为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由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限制酶名称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限制酶名称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BamH I 5'-G↓GATCC -3' Kpn I 5' - GGTAC↓C-3'
EcoR I 5' -C↓AATTC -3' Sau3A I 5'-↓GATC-3'
Hind II 5' - GTY↓RAC -3' Sma I 5'- CCC↓GGG -3'
注:Y为C或T,R为A或G。
A.HindII能识别GTCAAC序列,也能识别GTTAAC序列
B.Sau3A I和EcoRI破坏的都是识别序列中心轴线处的磷酸二酯键
C.BamHI和KpnI两种限制酶可识别相同的序列但切割后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
D.HindII、SmaI两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中心轴线上,因而形成平末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共11分。每空1分。)分析以下两个关于微生物的活动回答:
I、某校生物社团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酿制葡萄酒等系列实践活动。分析回答:
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右侧管为排气管
(1)生物社团小组的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上图所示三个发酵酿酒装置。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充气管底端应浸没在发酵液中,以便为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 ;然后不再充气,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1次。你认为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装置最合理的是 。
(2)同学们发现敞口放置的葡萄酒散发出很浓的醋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他们应如何保存酿制的葡萄酒? 、 (答出2条,每条1分)。
(3)同学们想利用装置进行葡萄醋的制作,但是却忘记了制醋的实验原理,请你来帮助他们:糖制醋: ;酒制醋: 。
Ⅱ、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4)在分离纯化酵母菌种时,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凝后通常需要将平板 ,以免造成平板污染。与扩大培养时相比,此时配制的培养基还需加入 。
(5)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诱变育种。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较大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6)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 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
22.(共10分。每空1分。)流程图是生物学研究中模型构建的一种表现形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半夏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经过Ⅰ、Ⅱ阶段产生半夏试管苗C。
①若要快速繁殖有优良性状的半夏,所给细胞中不能作为外植体的是 (填“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或“成熟筛管细胞”),在Ⅰ、Ⅱ阶段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 阶段, A、B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 (填“完全不”或“不完全”或“完全”)相同。
②若要培育半夏新品种,常常用射线、化学物质等处理图中的 (填“A”或“B”或“C”),原因是 。
(2)iPS细胞增殖分化后能形成多种组织细胞,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科学家将4种基因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后,经过 (填“Ⅰ”或“Ⅱ”)阶段的变化产生iPS细胞,该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的 过程。科研人员已成功将Ⅱ型糖尿病病人的体细胞经重编程后诱导成iPS细胞,并定向分化为胰岛组织回植患者体内,科学家普遍认为iPS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上述流程是否可以表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流程 (填“是”或“否”),原因是 。
23.(共11分。每空1分。)如图表示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方法I和方法II培育优良种牛的本质区别是方法I涉及的生殖方式为 生殖,方法Ⅱ涉及的生殖方式为 生殖。
(2)过程①应用的技术是 。克隆牛F的核基因来源于 (填“奶牛B”“奶牛C”或“奶牛D”)。
(3)过程②常用 处理,目的是使奶牛B ,从奶牛B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 (时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结合。
(4)胚胎移植前,要对受体进行 处理,以保证胚胎能在受体子宫内正常发育;若想提高胚胎的利用率,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 ;若想鉴定胚胎性别,选择处于 发育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取 细胞进行DNA分析。
24.(共12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美西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研究表明,美西螈的巨噬细胞在断肢再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制备了抗巨噬细胞表面标志蛋白CD14的单克隆抗体,具体方法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一)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
(1)根据美西螈CD1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利用PCR扩增CD14片段。已知DNA聚合酶催化引物的3’—OH与加入的脱氧核苷酸的5’—P形成磷酸二酯键,则新合成链的延伸方向是 (填“ 5’→3’ ”或“ 3’→5’ ”)。(1分)
(2)载体和CD14片段的酶切位点及相应的酶切抗性基因序列如图1所示。用Xho I和Sal 1分别酶切CD14和载体后连接,CD14接入载体时会形成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的两种重组DNA.可进一步用这两种限制酶对CD14的连接方向进行鉴定,理由是 。
培养能表达CD14蛋白的大肠杆菌,分离纯化目的蛋白。
(二)抗CD1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如图2所示:
(3)步骤①和步骤⑤分别向小鼠注射 (1分)和 (1分)。
(4)步骤②所用的SP2/0细胞的生长特点是 。
(5)吸取③中的上清液到④的培养孔中,根据抗原—抗体杂交原理,需加入 进行专一抗体检测,检测过程发现有些杂交瘤细胞不能分泌抗CD14抗体,原因是 。
(6)步骤⑥从 (1分)中提取到大量的抗CD14抗体,用于检测巨噬细胞。
25.(共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赖氨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科学家把某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R)导入玉米中,使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提高30%。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R基因时,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其中需要加入 酶(2分)。为了特异性扩增R基因序列,需根据 设计特异性引物。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若为了避免R基因和质粒的自连或反向连接,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 (2分)。
(3)随着转化方法的突破,农杆菌侵染玉米这种单子叶植物也取得了成功。科研人员从新鲜的玉米叶片上取下的圆形小片与农杆菌共培养,当农杆菌侵染玉米细胞后,能将
上的T-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 。
(4)检测R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是 。
(5)在基因工程中若要培养转基因小鼠,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常用的受体细胞是 (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A D C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A C AD BCD ABD ABC AD
21.(1) 氧气 乙
(2)低温保存、密封保存
(3) C6H12 O6+2O2→2CH3COOH+2CO2 +2H2 O C2H5OH+O2→CH3 COOH+H2 O
(4) 将平板倒置 琼脂
(5)脂肪
(6) B 菌株B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的产量也高,同时降解脂肪的能力强,净化效果更好。
22.(1) 成熟筛管细胞 Ⅰ、Ⅱ 不完全 B 这种细胞一直处在不断增殖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产生突变
(2) Ⅰ 脱分化 iPS 细胞来自病人的体细胞,不发生免疫排斥
(3)否 动物细胞培养只涉及细胞增殖,不涉及细胞分化
23.(1) 有性 无性
(2)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奶牛C
(3) 促性腺激素 超数排卵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中期)
(4) 同期发情 桑葚胚或囊胚 囊胚 滋养层细胞
24.(1)5'→3'
(2)正向连接的重组DNA有这两种酶切位点(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而反向连接的重组DNA会形成新的序列,没有这两种酶的酶切位点(没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 CD14蛋白/CD14抗原 分泌抗CD14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能在体外无限增殖
(5) CD14蛋白 参与形成杂交瘤细胞的B淋巴细胞种类多,有的不能分泌抗CD14抗体
(6)小鼠腹水
25.(1)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R基因两端的碱基(核苷酸)序列(R基因的已知序列)
(2)PstI、EcoRI
(3) Ti质粒 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4)抗原—抗体杂交
(5) 显微注射法 受精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