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砖联盟 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D B A D D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C A B C C A D
二、非选择题
21.(共 12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减少对野生大熊猫的干扰/对野外工作人员的要求低/可持续监测/简便快捷/能调查的动物范
围更广泛; 信息传递; 大熊猫的食物/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种间关系);
(2)自然选择/进化; 净初级生产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物量; 随粪便流向分
解者(写到分解者分解即可);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写到热能散失即可);
(3)就地; 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写到 1 点给 1 分,写全给 2分) 遗
传; 直接/直接使用;
22.(11 分,每空 1 分)
(1)下丘脑-垂体(腺垂体)-肾上腺皮质; 分级; 细胞内; 肝细胞将氨基酸/非糖物质
转化为葡萄糖/糖; 肾上腺素;
(2)细胞因子; 刺激细胞毒性 T 细胞分裂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 T 细胞/
刺激致敏的 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成效应 B细胞和记忆 B细胞;(写出完整的 1点给分)
(3)InsR/胰岛素受体; 摄取、储存、利用;(写全给分) 增加;
(4)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写全给分)
23.(13 分,每空 1 分)
(1)(幼茎中富含分生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低,诱导其形成愈伤组织更容易;(必须写到:细胞
分化程度低类似意思)
(2)去除原生质体上残留的酶液,防止对细胞的损伤(两点写全给分); X 射线处理; 荧
光较强;
(3)聚乙二醇/PEG; 两种原生质体的浓度和配比、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温度、融合的
时间等; 杂种细胞由于融合后在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上实现互补,(使细胞恢复正常分裂);
(细胞核和细胞质、功能都写到给分)
(4)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配比;(浓度和配比写全给分)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染色体/基因片段丢失/基因的相互作用;
(5)1、2、4;(写全给分) 它们杂种植株的 PCR 扩增结果显示同时含有双亲的 DNA 片段;
(6)原生质体无细胞壁,(更容易转入外源基因);
24.(12 分,每空 1 分)
(1)白; 总 mRNA; 保证充分延伸;
(2)BamHⅠ和 HindⅢ;(写全给分) 质粒和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目的基因与质粒的错误
连接;(写全给 1分)
第 1 页 共 2 页
{#{QQABAQCQogCAQgBAARgCAw1QCAAQkBAACaoORAAYsAIBgRNABAA=}#}
(3)热刺激/热处理; 使大肠杆菌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并表达相关抗性基因(恢复正常生理
状态、抗性基因表达都写出给分);
(4)氨苄青霉素; PCR/PCR 和电泳/DNA 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测序; 抗原-抗体杂交;
(5)结构与功能; 干扰素基因/人干扰素α-1b 基因;
25.(共 12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①将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水稻大棚试验田均分为 2 组,标记为 A 和 B。
②A组施加适量且等量的一定浓度的调环酸钙溶液,B 组喷洒等量的清水。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④测定每组水稻的水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记录、取平均值,并处理所得数据。
注:分组 1 分、自变量处理 1 分、相同适宜环境培养 1 分、测定、取平均值和处理数据 1 分;共 4
分。
(2) 调环酸钙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影响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组别 A组 B组
测量指标 水稻抗倒伏能力
水稻产量
注:表头 1 分、组别 1分、测量的指标各 1 分;共 4 分。(表中的“测量指标”可不写)
(3)植物体内无分解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该生长调节剂可持续在植物体内起效果);
赤霉素能促进茎的生长,调环酸钙抑制赤霉素合成,从而抑制茎的生长,起到抗倒伏的效果;(“调
环酸钙抑制赤霉素合成”、“抑制茎的生长”写全给分)
(4)与施加矮壮素相比,调环酸钙使用后使植物体内有活性的赤霉素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以维持
正常的植物生长;
(5)调环酸钙在植物体内残留的时间、调环酸钙的毒性等;
第 2 页 共 2 页
{#{QQABAQCQogCAQgBAARgCAw1QCAAQkBAACaoORAAYsAIBgRNABAA=}#}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调查发现某重工业园区的土壤被某些重金属污染,可能要经过100-200年才能够恢复。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B.生活污水的排放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C.垃圾分类和控制劣质农药使用可控制土壤污染
D.检测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可评价土壤性能恢复情况
2.生物技术是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人们必须高度重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叶绿体中可以防止遗传漂变发生
B.通过核移植和胚胎工程技术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福音
C.生存和繁殖上有优势的转基因植物可能会破坏原有生态平衡
D.多数国家不具备研制技术是因为生物武器研制门槛高
3.北美加利福利亚草原原来由针茅和早熟禾等构成,由于放牧和烧荒,逐渐演替成由野燕麦和毛雀麦构成的草本植物群落。该群落周围生长的鼠尾草灌木和蒿的叶子能分泌抑制其他草本植物生长的物质,最终随着时间推移取代原来的草本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干扰因子也会影响演替的方向
B.演替是生物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野燕麦和毛雀麦两个种群的消失导致群落发生演替
D.鼠尾草分泌物质抑制其他草本植物生长,说明信息传递能影响演替
4.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下列反应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与病原体或毒素结合 B.缓冲对 H CO 和 NaHCO 调节血浆 pH
C.乙酰胆碱起作用后被相应酶分解 D.巨噬细胞识别被感染的体细胞
5.热带雨林群落约占地球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群落及其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群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群落
B.生物种类极为丰富,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最为明显
C.叶往往大而薄,具有泌水组织,有的叶还具有滴水叶尖
D.树懒弯曲锐利的勾爪能更好的适应攀缘生活
6.研究人员在某一时刻测得某非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体内的重金属铅的平均浓度,其中甲-
第 1 页 共 8 页
丁表示不同种类的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和丁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
B.极地生物体内也能检测到铅的存在,说明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
C.甲可能通过体表直接吸收或根系吸收的方式吸收重金属铅
D.生物富集的程度受生物特性、有害物质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7.某小组想调查校园内生物种类等特征以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识别图鉴、网络查询和分析粪便成分等方式确认动物食性
B.依据生物的食性不同,可确定各物种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地位
C.需根据生物的活动能力等特征来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式
D.根据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分析出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是物质循环
8.我国酿酒技艺源远流长,酿酒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如图示,下列关于白酒酿造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蒸粮能促进酵母菌发酵效率,并对材料消毒
B.经霉菌糖化后产生的葡萄糖才能被酵母菌直接利用
C.酵母菌和霉菌的种类会影响白酒的风味
D.工业发酵中常通过萃取发酵来提高酒精发酵速率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9-10题。
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噬盐单胞菌H(一种细菌),以糖蜜 (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等新型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
9.发酵前需要对目标菌株进行筛选和扩大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株应对环境无明显或无潜在的危害
B.含高浓度蔗糖和高盐的培养基可筛选目标菌株H
C.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的方法对菌株进行改良
D.筛选到的优良菌株可直接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10.对发酵过程进行控制才能获得所需产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定期检测发酵罐中的温度、氧浓度、pH等变化
B.定期取样并通过划线分离法对菌落进行计数
C.将菌种扩大培养是发酵工业的前提条件
D.培养液导入发酵罐前必须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 2 页 共 8 页
11.生态学中常将一些数量关系绘制成用金字塔表示的图形,如年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下列关于各种金字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的原因可能和生物个体的体型大小有关
B.若一个种群的年龄金字塔属于增长型,其数量也不一定会增加
C.由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呈正形
D.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呈倒形,原因是单细胞藻类的有机物可被下一营养级迅速转化
12.为研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成年雄狗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第12题表
实验处理 正常情况 阻断交感神经 阻断副交感神经
心率 (次/分) 90 70 180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C.以上两种神经对心率调节的作用是拮抗 D.调节心率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1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13题表
组别 处理 结果
① 完整植株 雌、雄株各占一半
② 去部分根 雄株占多数
③ 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 雌株占多数
④ 去部分叶 雌株占多数
⑤ 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 雄株占多数
A.组②能说明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组④⑤能说明叶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雄株形成
C.若对赤霉素受体缺失突变体施加赤霉素则雄株数量不会增多
D.两种激素通过调节细胞内生化反应,协同作用于植物的性别分化
1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在研究蝗虫防治工作时发现,蝗虫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而大旱容易导致河流面积萎缩,松软湿润的河床会成为蝗虫卵的“天然温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干旱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B.调查虫卵的密度可用于蝗灾的监控和预报
C.可利用无毒的化学杀虫剂来彻底消灭蝗虫 D.治理河流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蝗虫种群密度
15.植物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重力、光和温度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菊花叶片中的成花素能感受光周期变化,进而影响开花
B.植物根感受重力的细胞和使根向下弯曲的细胞不在同一部位
C.郁金香需经春化作用才能开花可能与体内赤霉素含量升高有关
D.光敏色素能影响植物体的种子萌发和分枝形成等生理过程
16.人们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指导生产实践,如“蔬菜-鸡、猪-沼气”系统。该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3 页 共 8 页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需不断从外界补充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稳态
C.猪和鸡摄入饲料(由菜制成)的过程,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将粪便发酵成沼气并用于燃烧,实现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并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17.我国科学家首次在猪体内培养出人源中期肾脏,是世界范围内首例人源化功能器官异种体内培养,相关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推测 SIXI 和SALLI两种基因是猪肾脏发育所必需的
B.向提供卵母细胞的母猪注射促性腺激素以促进超数排卵
C.该实验流程中涉及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
D.利用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18.临床上多数甲亢是由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引起的,致病机理如图所示。医学上可向患者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并通过检测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浓度进行辅助诊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较温暖的环境中,患者的汗液分泌量往往比正常人多
B. 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多
C.向患者注射一定剂量的TRH,血清中TSH浓度会明显升高
D.可通过抑制该抗体X的合成与分泌来减轻病症
19.神经元N直接接收来自2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的信号,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如图甲。图乙表示神经元N接收到来自3个突触前末端的信号后所产生的各种突触后电位,其中不同神经末梢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引起的小电位可以累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刺激神经末梢a和c,神经元N可能会产生兴奋
B.神经末梢a可接受来自b和N释放的信号分子
C.神经末梢b释放的抑制型神经递质不会改变a处的离子通透性
D.与单独刺激神经末梢c相比,同时刺激神经末梢b和c时,神经元N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数值下降
第 4 页 共 8 页
20.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A和a控制,某家族的系谱图如图甲。为确定家系中某些个体的基因型,设计基因A和a的引物进行PCR,再用限制酶M对基因A和a分别进行切割,并电泳,电泳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基因A内存在限制酶M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C.6号的基因型为AA或 Aa,杂合子概率为1/3
D.6号与4号基因型概率相同的概率是5/9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随着“萌兰”和“渝爱”等走红网络,国宝大熊猫日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大熊猫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依赖于母亲哺乳进食,待长至6个月左右会以冷箭竹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维持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对保护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如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相比标志重捕法,该方法的优点是 ▲ (写出1点)。通过观察发现,成年大熊猫常用尿液在树干上做标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 功能。为更好的研究野生大熊猫,科研人员可以从大熊猫的栖息地、天敌、▲(写出1点)等方面去研究大熊猫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2)大熊猫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发展,从食肉动物转化为以特定竹类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植食动物,是长期▲的结果。经测算发现其粪便中的竹纤维比例高达80%,即大熊猫能实际利用的竹子的▲ 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熊猫摄食竹子的能量远多于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原因是大熊猫摄食竹子的能量一部分会 ▲,另一部分会用于 ▲ 散失。
(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 ▲ 保护,该方式能够提高种群数量的原因是▲。将圈养大熊猫放归栖息地和冷冻其精液都能增加 ▲ 多样性,进而提高生物多样性。不少网友认为大熊猫的“吃播”为自身提供了情绪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价值。
22.(11分)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会带来一定情绪压力。图甲为情绪压力下,相关腺体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图。其中,糖皮质激素参与机体应激反应,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直接阻止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等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可通过 ▲ 调控轴调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以实现糖皮质激素的 ▲ 调节过程。该激素能作用于 ▲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相应受体,促进 ▲ ,进而起到升高血糖浓度的效应。除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外,人体中还有 ▲ (激素名称)也具有升血糖的作用。
(2)研究发现长期情绪压力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可能是压力刺激促进糖皮质激素释放,使▲ 含量下降,而该类物质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作用是 ▲ 。(写出1点)
(3)长期情绪压力还会引起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部分机理如图乙,其中CORT表示糖皮质激素,Ins表示胰岛素,InsR表示胰岛素受体。
由图乙可知,CORT与 ▲ 结合,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细胞对葡萄糖的 ▲ 能力减弱,进而使血糖浓度升高。机体为克服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会 ▲ (填“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该细胞损伤,引发Ⅱ型糖尿病。
(4)结合上述结果可知,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系统共同维持稳态。
23.(13分)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一种高效抗癌的药物,但由于红豆杉野生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了紫杉醇的供应严重不足。因此,研究人员尝试将红豆杉与柴胡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过程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X射线处理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处理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往往选取幼茎作为获得愈伤组织的材料,原因是 ▲ 。
(2)过程②中用酶液处理两种愈伤组织,离心后需多次洗涤沉淀物以获得原生质体。多次洗涤的目的是 ▲ 。用不同方式处理两种原生质体,其中A 处理为 ▲ 。采用FDA 法可测定原生质体活力。已知FDA本身无荧光,当其进入细胞后可被酯酶分解为具有荧光的物质,该荧光物质会留在细胞内。据此应选择 ▲ 的原生质体用于融合。
(3)过程③常用化学试剂 ▲ 诱导融合,影响融合效率因素有 ▲ (写1点)。经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成再生细胞团,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分析,原因是 ▲ 。
(4)过程④中,为使杂种细胞能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需要调整培养基中 ▲ 。由异源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体现了 ▲ 的原理。有研究发现,若直接将两种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得到的杂种细胞不仅未把双亲的优点结合起来,甚至失去了它们各自原有的有益特性。可能是因为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发生了 ▲ 。
第 6 页 共 8 页
(5)科研人员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获得的杂种植株、红豆杉和柴胡基因组DNA 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双亲和再生植株1-4的PCR 扩增结果如图乙所示。
1-4号再生植株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是 ▲ ,判断依据是 ▲ 。
(6)此外,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紫杉醇合成基因导入柴胡的原生质体中以生产大量紫杉醇。选取原生质体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 。
24.(12分)人干扰素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长期以来,人们利用相关病毒诱导白细胞产生干扰素再从血液中提取,但每升血只能提取0.05μg。1982年,我国科学家侯云德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研制出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图甲和图乙为质粒和人干扰素α-1b基因的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基因的获取和扩增。从▲细胞中提取 ▲ ,经逆转录获取目的基因,再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PCR在延伸最后阶段需要设置10min的原因是 ▲ 。
(2)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筛选。应选取限制酶 ▲ 切割图甲中质粒与图乙中的目的基因,以防止▲ 。之后,用DNA 连接酶连接并使用合适方法进行筛选。
(3)导入受体细胞。将大肠杆菌放于低温、低浓度的CaCl 溶液中,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在低温条件下将感受态大肠杆菌与表达载体混合,然后进行短暂的 ▲ 处理,使外源DNA转入大肠杆菌。随后,需先将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再检测抗性,原因是 ▲ 。
(4)检测目的基因及表达产物。可用含有适宜浓度的 ▲ 的培养基来筛选含有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若该物质浓度过低,可能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可采用 ▲ 方法来进一步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为检测是否产生干扰素,分子水平上可采用 ▲ 的方法进行检测。
(5)目标蛋白的优化。上述方法获得的干扰素虽然含量大,但多数蛋白质形成二聚体,抗病毒活性差,这是因为蛋白质的 ▲ 是进化的结果。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 ▲ 直接进行设计和改造。
第 7 页 共 8 页
25.(12分)倒伏一直以来是水稻生产上的一个难题,往往会造成水稻减产。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调环酸钙(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和增产效果的影响,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若干块生长状况相似的水稻大棚试验田、一定浓度的调环酸钙溶液、清水等。
(说明与要求:水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完善实验思路
……
(2)记录实验结果(设计一个表格来统计实验数据)
(3)植物激素类似物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效果更持久,原因是 ▲ 。研究发现调环酸钙对部分赤霉素合成有抑制作用,由此猜测调环酸钙能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原因可能是 ▲ 。
(4)使用矮壮素虽然能提高植物抗倒伏能力,但植物后期会出现早衰的不良现象。其中有活性的赤霉素含量会影响植物的早衰。由图中分析可知,使用调环酸钙不会造成植物早衰,判断依据是 ▲ 。
(5)为保证食品安全,在上述研究时,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写出1点)。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