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8.6 巴西 ( 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新教材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 8.6 巴西 ( 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新教材七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3 16: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六节 巴西 教学设计
课题 巴西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商务星球版2024)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3.举例说明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课标分解 1.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有大量混血种人是巴西的一个重要人文地理特征,并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2.要求学生用事实说明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3.要求学生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认识国家” 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一方面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一个国家地理特征的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完善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知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教材首先以巴西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如足球、桑巴舞等引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从地理位置入手,逐步介绍其种族构成、工农业发展以及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等内容。各部分内容紧密相连,逻辑清晰。地理位置影响着种族构成和工农业布局,而工农业发展又与热带雨林的开发保护产生关联,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知识,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如能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信息,并具备一定的图文转化能力。但对于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强化。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兴趣浓厚,但在分析复杂地理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好奇心强,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但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不同国家的独特之处。巴西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地理现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特点,描述巴西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明确巴西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出巴西农业发展条件,描述其主要农作物及农业发展状况;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明巴西工业发展的条件,描述工业发展状况,分析工业、城市分布规律及其原因。3.运用相关材料,描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和存在问题及其保护,探究其保护措施。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够运用地图准确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识别其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形成对巴西这一区域的整体认知。2.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资料,从多个角度分析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构成、工农业发展等地理要素,并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地理实践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交流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问题。4.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应与地理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评价任务 利用地图能够说出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利用地图能够说巴西的种族构成、工农业发展等。能够树立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价值观。
重点 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2.巴西的种族构成和多元文化特色。3.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现状及保护措施。
难点 1.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布局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识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巴西简介视频 看完宣传片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巴西。 设计意图:视频让学生轻松进入到本节课中。
任务一:湿润的自然环境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1.描画赤道、南回归线,描述巴西纬度位置的特点。2.找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描述巴西地形、地势的特点。3.对比马瑙斯和巴西利亚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比较二者的气候特点,并指出所属的气候类型。4.找出亚马孙河、安第斯山脉、大西洋,描述亚马孙河的流向。 学生按要求回答: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全部位于西半球。(2)海陆位置: 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3)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广的国家。学生按要求回答:地形类型: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特点:南高北低。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流经亚马孙平原,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全长约6400千米,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广、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考查湿润的自然环境 (区域认知)(满分20分)1.描画赤道、南回归线,描述巴西纬度位置的特点。(5分)2.找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描述巴西地形、地势的特点。(5分)3.对比马瑙斯和巴西利亚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比较二者的气候特点,并指出所属的气候类型。(5分)4.找出亚马孙河、安第斯山脉、大西洋,描述亚马孙河的流向(5分)
任务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说出巴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2.说出巴西主要的农产品。3.巴西畜牧业主要特点是什么?4.读图,说出巴西外汇的重要来源是什么?5.辨识巴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说出其分布特点。6.说明巴西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的原因。7.什么是“巴西奇迹”?8.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矿产的分布,说明工业城市布局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9.读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其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工业分布等因素的关系。10.说出巴西的主要城市。 学生总结:近年来,巴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大豆、玉米、水稻、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咖啡王国”“甘蔗王国”等。学生回答:近年来,巴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大豆、玉米、水稻、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咖啡王国”“甘蔗王国”等。学生回答:巴西畜牧业采用草饲散养的方式养牛,牛肉肉质好、成本低,出口量世界第一。学生回答:农牧产品收入是巴西外汇的重要来源。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学生回答:高原地区主要属热带草原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合牧草和农作物生长;高原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利于农牧产品运输和销售。学生回答:20世纪50-70年代,巴西积极推进工业化,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南美洲钢铁、汽车、机械、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工业振兴推动了巴西经济的高速增长,被称为“巴西奇迹”。学生回答: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工业城市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学生回答: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学生回答: 考查发展中的工农业(区域认知)(满分40分)1.说出巴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5分)2.说出巴西主要的农产品。(3分)3.巴西畜牧业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4.读图,说出巴西外汇的重要来源是什么?(5分)5.辨识巴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说出其分布特点。(5分)6.说明巴西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的原因。(5分)7.什么是“巴西奇迹”?(3分)8.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矿产的分布,说明工业城市布局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5分)9.读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其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工业分布等因素的关系。(5分)10.说出巴西的主要城市。(2分)
任务三:热带雨林的开放与保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说出热带雨林锐减的原因。2.说出近年来亚马孙森林砍伐量特点?3.热带雨林面积减小有什么危害?4.雨林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实践活动】商讨巴西热带雨林的开放与保护(1)请扮演不同角色,发表观点,共同商讨合理开发热带雨林的方案。 (2)小组合作,尝试编写2~3条保护热带雨林的法律条款 学生回答:20世纪60年代以来,巴西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采伐,开垦农田和牧场、开采矿产、修建公路,使热带雨林面积锐减。同时,人为烧荒和天然火灾也造成了热带雨林大面积损毁。学生回答:巴西热带雨林的森林砍伐量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学生回答:巴西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使当地降水减少、旱灾持续时间延长,直接影响到全球碳平衡,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并严重威胁着全球生物多样性。学生回答:1978年,亚马孙热带雨林周边国家联合签署了《亚马孙合作条约》,旨在共同保护与合理开发亚马孙热带雨林。2023年8月,《亚马孙合作条约》签约国在巴西贝伦举行峰会,联合发表《贝伦宣言》,承诺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携手保护亚马孙雨林。学生讨论后回答:(1)当地政府官员: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我们既要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又要保护好热带雨林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当地农民: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雨林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希望政府能给我们一些其他的谋生途径,比如发展生态农业或者参与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项目,这样既能有收入,又能保护好雨林。开发商:我们看到了热带雨林巨大的商业潜力。我们希望与当地政府合作,采用保护性的开发方式,比如开展雨林观光、生态旅游项目,既可以让更多人领略到热带雨林的魅力,又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环保组织人员: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对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把保护放在首位。(2)关于非法砍伐的法律条款: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合法许可,在热带雨林区域内进行砍伐树木的行为。违反本规定,实施非法砍伐热带雨林树木的,根据砍伐树木的种类、数量和规格,处以相应的罚款。砍伐普通树木达到一定数量(如5立方米以上)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除按规定缴纳罚款外,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条款旨在从根源上减少对热带雨林植被的破坏,保护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关于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条款:不得在热带雨林区域内进行非法狩猎、捕捉、贩卖野生动植物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个人或单位,没收非法所得和相关工具,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条款重点保护热带雨林中的生物资源,确保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 考查热带雨林的开放与保护(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满分25分)1.说出热带雨林锐减的原因。(5分)2.说出近年来亚马孙森林砍伐量特点?(5分)3.热带雨林面积减小有什么危害?(5分)4.雨林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5分)5.商讨巴西热带雨林的开放与保护(5分)
素养提升:探讨建设大坝的利弊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析地索因:说明在沙漠广布的埃及境内形成一条“绿色走廊”的原因?辩证分析:从利弊两方面,分析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对不同河段的影响。明理悟道:1.通过对阿斯旺大坝建设问题的探讨,你得到哪些启示? 2.选择你家乡的某条河流,讨论在该河上游建设大坝的利弊。 学生回答:析地索因: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尼罗河水位上涨。尼罗河为沿岸人们生活和生产提供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为埃及创造灿烂的古文明和发展现代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回答:辩证分析:利:纳赛尔水库为埃及提供了稳定水源,发展水产养殖;大坝下游减少了洪水的威胁,扩大了灌溉面积;阿斯旺大坝发电量巨大,为埃及和邻国提供丰富的电力;提高尼罗河通航能力,发展旅游业。弊:在入海口处,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遭受侵蚀, 面积缩小, 海水倒灌,地下水变咸,土壤盐碱化加剧;在大坝下游,沿河耕地因淤泥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大坝影响了鱼类的洄游,造成沙丁鱼几乎绝迹;库区淹没大量土地,导致大量居民和文物古迹搬迁。学生回答:明理悟道:1.由于大坝设计的时候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大坝建成后在对埃及的经济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对此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水坝建设工作起了警示作用。2.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长江三峡。利:防洪;发电;航运。弊:环境影响;地质风险;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库截水导致下游干旱和入海口海水侵蚀;淹没地上古迹和聚落。 考查探讨建设大坝的利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满分15分)1.析地索因。(5分)2.辩证分析。(5分)3.明理悟道。(5分)
课堂拓展 桑巴舞桑巴(葡萄牙语:Samba),是源于巴西巴伊亚的一种舞蹈和音乐类型。它最早根源于非洲土著带有宗教仪式性的舞蹈,通过被贩卖到巴西的黑人奴隶带到巴西,再与流传至当地的其他文化混合,渐渐演变成今日的桑巴。桑巴现已被公认为巴西和巴西狂欢节的象征,是最大众化的巴西文化表达形式之一。其中,巴伊亚的圆圈桑巴舞(一种里约热内卢的桑巴)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堂小结 说出巴西的地理特征。 学生口头说巴西的地理特征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B.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C.亚马孙河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D.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地处热带,但该地四季如春,主要是因为该地( )A.地势高 B.地势低 C.距海远 D.距海近3.下列关于巴西地理之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B.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C.亚马孙热带雨林——世界面积最小的热带雨林D.亚马孙河——世界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巴西独特的景观和人文风情。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独特的巴西景观 ,通过了解巴西地理环境,了解热带的经济发展模式,了解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呼吁雨林保护行动。通过合作学习和老师的引导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通过巴西的学习,学生自己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