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学情调研(2025.4.21)(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
60分钟。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认为,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敛怨以为德”,为上天所弃;为此,周奉行“惟
德是依”“敬天保民”。这主要体现了周人
A,能够借鉴历史经验
B.推崇神权至上思想
C.沿袭前朝价值观念
D.坚持礼法并重传统
2.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
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
B.以法治国
C.规范行为
D.监督民众
3.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下图是战国和秦汉时期
北部地区农牧界线分布图,导致图中农牧界线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n数根端
一选材花鞋汽
以物愉旅虹到:
提示:汉武帝时期的农牧界线与战国时期相比向西推移了。
A.农耕生产方式的变革
B,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
C.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D.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4.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
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
立的小学校,唐代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A.私学开始兴起
B.科举制度的作用
C.官僚政治形成
D.商品经济的发展
5。在编撰《资治通鉴》过程中,面对多政权并存时期如何确定编年标准的问题,司
马光认为,政权无论华夷大小强弱,须同等对待,不能独尊一国为正统,“而其余皆为
僭伪”,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
A。坚持务实治史的追求
~B.推进华夏认同的志向
C.强调民族对立的意图
D、独尊中原王朝的立场
6.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
和“民主思想”的风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
名字也突然走到历史前台,频频见于报端。这主要是由山于
A,维新思想的影响
B.惴学地位的衰落
C.中西文化的冲突
D.政治改革的冲击
7.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小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
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
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出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整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8.20世纪初,有人提出“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已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供给
他一个运动场,发展他的品格”。由此可见,他们提倡在教育中
A,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重视发展学校体育运动
C.宣扬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D,注重体育与德育的融合
9.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时尚:清代上海属苏州管辖,人
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
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
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
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
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0.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身高十一尺有
余,足长三尺,腿长七尺,髯发浓密。亚述王宫遗址出土的巨大浮雕也
呈现了这般形象(见图)。这种文本和实物的一致性可用来
A,说明史诗的描写有据可依B.证实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
C、理解古代西亚的审美观念D.还原苏美尔人的体型样貌
11.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将瑙克拉提斯城赐予了希腊人。在这
里,不少希腊人开始使用埃及人传统的陪葬品一一陪葬俑。同时,希腊
商人还将铁器带到这里,而铁器则改变了埃及人传统的生产工具及武
器。这主要反映了古代
A.地域文化的交流
B,埃及手工业的落后
C.宗教信仰的融合
D.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12.在古代埃及,人们普遍将国王视作众神的一员,也是众神的子嗣,负有修建神庙
和供奉众神的职贵;国王的去世也视为“升天与众神汇合”。这表明了国王的神化基于
A.宏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B.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注重血缘的传统习俗
D,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
13.有学者说,论智力,也许罗马人不及希腊人;论体力,也许罗马人不及高卢人;
论经济能力,也许罗马人不及迦太基人。罗马人为何成就了“伟大属于罗马”的辉煌,
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A.宏大与缜密的罗马法律体系
B.民主政治的发达
C.罗马帝国军队战斗力的强悍
D.官像体系的庞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