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在我们的心中澎湃。在河北唐山,大钊路交会富强街;在湖南娄底,蔡和森大道连着复兴街;在安徽合肥,延乔路通往繁华大道……这些奋进的路标穿越历史,昭示革命先辈卓越的功勋。回望百年zhēng① 程,多少锋芒毕露,多少壮怀激烈,多少鞠躬尽cuì② ,多少至死不懈。无数先烈怀着必胜的信念,甘当革命事业的
diàn jì③ 人和开拓者;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澎湃 B.卓越 C.锋芒毕露 D.至死不懈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④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⑤但当涉猎, 。(《孙权劝学》)
⑥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⑦《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恋的句子是:
, 。
⑧韩愈在《晚春》中用拟人的手法,劝诫人们珍惜时间,免得白首无成的句子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等。
C.《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D.古时君王称身边亲近的大臣为“卿”,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昵时,也可以称“卿”。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6.文段中A、B两处,应填入的人物分别是(3分)( )
A.刘四 虎妞 B.刘四 小福子 C.曹先生 虎妞 D.曹先生 高妈
7.请根据《骆驼祥子》的阅读情况,梳理情节脉络,将以下横线部分补充完成。(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信念,让芳华永存
——追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
陈海波
“想说的话很多,说不出来。”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强光一闪,火球迸放,一声巨响后,蘑菇云腾空而起。不远处的一座碉堡里,紧张地关注着这一切的陈能宽,激动得不知说什么。
那就写诗吧!那就填词吧!
“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
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
在这个注定将载入史册的一天,陈能宽将自己的澎湃心潮,填进了一阕《清平乐》里。
“他不善言辞,沉重的压力一直压在心头。所以到最后,把压抑已久的情绪全部铺写出来,才有了这样一首‘东方巨响’的词。”59年后,参与陈能宽学术成长采集工程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日前,这首题为《清平乐·记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的词,出现在北京一个展览里。在陈能宽百年诞辰之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这位“两弹一星”元勋办了一个纪念展。不大的展厅里,诉说着陈能宽参与原子弹研制过程中关键的“爆轰物理试验”的经过。踱步其中,可以看到熟悉的蘑菇云,荒凉的戈壁滩,以及诗词。
是的,你没看错,诗、词。甚至,展览还为这些诗词专门设了一块区域。
这就是陈能宽,与他那隐姓埋名的“两弹”研制生涯不一样,这位大科学家潜藏着浪漫的一面——喜欢音乐、游泳、排球,特别是写诗填词。
1962年年初,他“万里西行”,远赴青海高原,带着自己的户口,带着对原子弹爆轰试验的期待,挥笔写道:“八百年前陆放翁,一生但愿九州同。华章夜读精神爽,万里西行意气浓。”
1964年6月,在海拔3 000多米一次又一次爆轰试验后,陈能宽领导组织了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成功解决了核试验前一系列问题。“一呼百应通南北,驷马奔腾破钟奇”,他兴奋不已地写道,“且待春雷贯东西”。
4个月后的10月16日,那声“春雷”果然响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陈能宽期待已久的“天高云淡日”,且早已胸有成竹。在“春雷”还未响起的那年7月,他在一首题为《归期》的七绝里,尽情释放成功在望的自信和欣喜——“君问归期应有期,自古骏马亦停蹄。待到天高云淡日,丹心相见比高低。”
我们不知道,这首《归期》是写给谁的,也许是家人,抑或是朋友。不过,这一天并未成为他的“归期”。他继续埋首大漠,参与氢弹研制攻关。氢弹研制成功后,又参加了我国大部分核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直至80年代中期,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陈能宽晚年以一首《述怀》,对沉默而又“巨响”的那段人生做了总结。
很多人好奇,一位科学家,怎么就成了诗人
我们可以从那次“万里西行”中,寻找答案。“从北京到青海,年纪大的也好,年纪轻的也好,都有妻室儿女,但是说走就走。那么,就互相鼓励吧,写诗写词。”陈能宽曾如此坦白。是的,他们都知道,要面对的是何等艰苦的环境,要承担的是何等艰巨的任务。但,他们义无反顾,他们互相打气。只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股热流在奔涌。
这股热流,让陈能宽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突破重重阻碍奔赴新中国;这股热流,让陈能宽在连雷管都不知为何物时,毅然转向原子弹爆轰专业;这股热流,让陈能宽在国际学术界和中国科技界销声匿迹长达25年,甘献年华终不悔。
“如果我有什么不幸,你要想得开,当年我们抛弃洋房轿车,带着儿女回国,正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他在一封家书中如此安慰妻子。
是的,“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这就是陈能宽和那一代人内心深处奔涌不息的热流。
即使到了花甲之年,陈能宽仍然能感受到这股热流。他赠诗戈壁滩友人,“相隔千万里,同行未下鞍”。他与同事互勉,“长雁传壮语,斯人共芳华”。2016年,陈能宽去世了。但他的这股热流在诗词里继续传递。
古人云,诗言志。在这些陈能宽自嘲为“打油诗”的诗句里,我们可以读懂一位,甚至一代中国科学家的情怀和担当。1992年11月,朱光亚、王淦昌、彭桓武、陈能宽等“两弹一星”元勋在一次会议上重逢。这几位老者抚今追昔,壮心不已,一起赋词曰:“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作玉帛酒,共创富强。”
芳华易逝,信念不老。共同的信念,让芳华永存。今天,他们已远去,但芳华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文章追忆了陈能宽的一生,下列内容在文中没有写到的是(3分)( )
A.颠沛流离艰难求学 B.事业有成毅然归国C.两弹突破功勋卓越 D.抚今追昔壮心不已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中的“信念”在文中指“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
B.首段中“想说的话很多,说不出来”这句话是心理描写。
C.文章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D.文章语言简洁精练,铿锵有力,内蕴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
10.为了表现陈能宽当时的内心情感,《清平乐》这首词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 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4分)
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
①低沉悲壮 ②充满温情 ③慷慨激昂
11.邓稼先说:“我不能走。”陈能宽说:“说走就走。”这两句话表意不同却表现了相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①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②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 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通大学的造船系。
③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④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⑤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⑥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千米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 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⑦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⑧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⑨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⑩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有删改)
12.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叙述黄旭华的事迹。根据课文完成下表。(3分)
时间节点 相关事件
日本人入侵时 立志上天入海
1945年 (1)
20世纪50年代 (2)
1964年到1988年 (3)
13.下列关于黄旭华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没有相关研究基础。 B.“水滴线型”本身困难巨大。
C.没有计算机等研究设备。 D.其他24个省市科研单位不配合。
14.选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充完整。(4分)
15.文章最后一段写黄旭华妻子的表现有何作用 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墨子劝弟子学,曰:“汝速学,君当仕①汝。”弟子学期年,就墨子责②仕。墨子曰:“汝闻鲁人乎 有昆弟五人,父死,其长子嗜酒,不肯预葬。其四弟曰:‘兄若送葬,我当为兄沽③酒。’葬讫④,就四弟求酒。四弟曰:‘子葬父,岂独吾父也 吾恐人笑,欺以酒耳。’今不学,人自笑子,故劝子也。”遂不复求仕。(选自《墨子》,有删改)
【注】 ①仕:做官。②责:要求。③沽:买。④讫:终了,完毕。
16.文中讲述了墨子劝弟子学习的故事,下列梳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17.孙权与墨子劝学的方法不相同,墨子用了怎样的方式来劝说弟子呢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弟子学期年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B.汝闻鲁人乎 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C.我当为兄沽酒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岂独吾父也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 ①寒山:地名,在今江苏徐州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时被贬谪,也属“迁客”之列。
19.根据全诗内容,填入诗中□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去 B.往 C.归 D.过
20.诗人为何会“泪满衣”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某中学七年级开展了“热爱祖国,追忆英雄”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21.追忆先烈,传承爱国精神。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邓稼先》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请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下联,下列最适合作为上联的一项是(3分)( )
上联:邓稼先
下联:闻一多呕心沥血唐诗杂论凝硕果
A.戈壁沙滩风来去少人知 B.两弹元勋当之无愧赤子情
C.隐姓埋名两弹一星创奇迹D.鞠躬尽瘁两弹扬中华国威
22.为了激励同学们踏着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学校艺术社举办了“红色艺术作品”展览活动。这次活动展出了“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季”徽标,该徽标主体由宝塔、白鸽、红色的宝塔山和延河等要素构成。请你解读这一徽标的整体寓意。(6分)
23.下面是小贵同学在参与活动后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根深蒂固的精神支撑,这份家国情怀至今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勇毅前行:②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为实现“天下为公”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等③他们把“小爱”升华为“大爱”,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用殷红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④这样的光辉不仅指引我们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更激励我们努力学习。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同学,你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吧。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和要求:
(1)紧扣标题,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表现你心中的英雄。
(2)严禁抄袭和套作。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500—600字。答案:
1.略(5分)
2.①征②瘁③奠基(4分)
3.C(3分)
4.(10分)①此夜曲中闻折柳
②弹琴复长啸
③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深林人不知
⑤见往事耳
⑥凭君传语报平安
⑦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⑧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5.C(3分)
6.A(3分)
7.(2分)① 祥子出车到城外,正逢战乱,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他侥幸逃出,但车子在军营中被弄丢
② 祥子与虎妞结婚后,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8.A(3分)
9.B(3分)
10.(4分)答案:(示例)③慷慨激昂 理由:《清平乐》写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际,陈能宽内心无比激动、喜悦。他看到国家强大起来,心潮澎湃,斗志昂扬。因此适合用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
11.(4分)答案:(示例)“我不能走”写邓稼先面对危险,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说走就走”写陈能宽为了核武器研发,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奉献,无怨无悔。“我不能走”和“说走就走”都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
12.(3分)(1)考取交通大学造船系
(2)参研核潜艇
(3)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3.D(3分)
14.(4分)答案:①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②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15.(4分)答案:(示例)前文写到黄旭华将家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黄旭华妻子在得知试验成功后放声大哭,说明在这过程中,他的家人也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妻子的这一表现,一方面是因为高兴、自豪而哭,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体现出核潜艇研究困难之大、黄旭华研究团队经历之艰辛。
16.C(3分)
17.(4分)答案:墨子作为老师,先许官职来激励,后通过故事进行类比,劝说弟子自觉学习。
18.D(3分)
参考译文:墨子劝说弟子学习,说:“你赶快学习,我就让你做官。”弟子学了一年,就和墨子要求做官。墨子说:“你听说过鲁国人(的故事)吗 (他)有兄弟五人,父亲死了,老大嗜好喝酒,不愿意参加丧事。他的四个弟弟说:‘哥哥如果你去送葬,我们就给你买酒。’丧事完毕,(老大)就和四个弟弟要酒。弟弟们说:‘儿子安葬父亲(是天经地义的
事),难道只是我们的父亲吗 我们怕你被别人笑话,用酒骗你罢了。’现在你不学习,人家就会笑话你,所以(我)劝你学习。”(墨子的弟子)就不再要求做官了。
19.C(3分)
20.(4发你)答案:(示例)诗人在军中听到笛声,不由引起思乡之情;又想到人留雁归,春到大地,大雁北飞而迁客欲归不得,心生遗憾和惆怅,所以“泪满衣”。
21.C(3分)
22.(6分)答案:(示例)这一徽标的主体构成要素象征了延安的红色精神绵远流长,激励着人们为和平奋勇前行。
23.(6分)答案:第②处,修改:删去“……”或“等”;第④处,修改:将“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与“指引我们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互换位置。
24.(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