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谈话
在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科学家,他们以很大的勇气,冲破迷信,大胆地追求真理,伽利略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追求真理的过程!(板书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多音字、词语;
(1)第一关 读生字
lüè biàn fèng wéi bàng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 背 一 磅
shuān tuō shì xuān
拴 住 拖着 解 释 宣 布
wǎng zhí sà
胆大妄 为 执 着 比萨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读词语
省略 争辩 奉献 违反 英磅
拖拉 如释重负 宣 泄 拴马
妄想 执迷不悟
2、了解人物——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3、边读边思考:
①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提问)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21教育网
②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21cnjy.com
(三)精讲课文,了解重点
1、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同学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2)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态度是什么?
(“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盲目相信)
(3)教师小结
这两段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达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盲目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21·cn·jy·com
2、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思考:
(1) 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磅重的10倍。2·1·c·n·j·y
(2) 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www.21-cn-jy.com
(3)他怎么做,得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3、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思考:
(1) 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2) 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2)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明白了什么?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四)教师总结
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时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xìn fènɡ wéi bèi zhé xué jiā21cnjy.com
( ) ( ) ( ) ( ) 21·世纪*教育网
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辨论家”。( )
②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忘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
③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择呢?(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寻常——( ) 违背——( ) 固执—— ( ) www-2-1-cnjy-com
4、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备( ) 直( ) 试( ) 妄( )
略( ) 真( ) 拭( ) 忘( )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正确——( ) 公开——( ) 怀疑——( ) 落——( )
6、把使用不当的词语划去。
①17世纪,意大利的许多人都(信奉 信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②他(违反 违背)了十年前对朋友的誓言。
③这个小男孩是个十分(固执 固定)的孩子。
7、把词语送回家。
信奉 信任 信服
1 这些论据令人( )。
2 同学们非常( )王小红,所以都同意她当班长。
③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 )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
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难道要违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类的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吗?
改为陈述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21·cn·jy·com
②他向学生宣布了实验的结果。
改为“把”字句: 。2-1-c-n-j-y
3 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17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意大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伟大的科学家。
缩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21*cnjy*com
9、谁要是怀疑是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类的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吗?”( )
A、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连续两个问句,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把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来源:21cnj*y.co*m】
B、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连续两个设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人已经对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话产生了怀疑。
10、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城的斜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
A、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彰显自己的伟大,让人们永远记住他的创举。
B、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面对事实而折服,要打破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成科学的态度。【出处:21教育名师】
1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
②从前提推断出来的结果。( )
4 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
5 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
6 非常细心,生怕弄坏。( )
12、排列句序。
( )年轻的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却对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话产生了怀疑。
( )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宣布要在比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城的斜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 )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17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意大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伟大的科学家。
( )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证明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里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 )那时候,研究科学家的人都信奉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
( )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斜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顶上做的试验使大家明白,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3、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是同时代的人。 ( )
②伽利略在校常提不寻常的问题,使老师很难回答,同学们称他为“辩论家”。 ( )
③两个铁球重量不一样,但落下的速度一样。 ( )
14、伽利略带着对亚里斯多德说的话的疑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反复做了试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铁球很大落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www.21-cn-jy.com
15、如果亚里斯多德的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一个10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磅重的铁球拴在一起,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2·1·c·n·j·y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析:辩论读作biàn lùn;信封读作xìn fènɡ;违背读作wéi bèi;哲学家读作zhé xué ji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学生要学会书写。
2、分析:辨论假改成:辩论家;胆大忘为改为:胆大妄为。解择改为:解释。
点评: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学生要学会书写,不能写错别字。
3、分析:寻常的近义词是平常,违背的近义词是违反,固执的近义词是执着。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从而找出近义词。
4、分析:备可以组词:准备;略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词:粗略。直可以组词:直接,真可以组词:真假。试可以组词:试验。拭可以组词:擦拭。妄可以组词:胆大妄为。忘可以组词:忘记。
点评:考查学生对组词的掌握,要学会组词。
5、分析:正确的反义词是错误。公开的反义词是隐藏。怀疑的反义词是相信,落的反义词是升。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从而找出反义词。
6、分析:信奉,程度深,奉为神灵。第一句划去信任;违背誓言是常见搭配,划去违反。固定,常用于形容实物,划去坚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必须掌握。
7、分析:信任,相信。信服,使人信服。信奉,强调“奉”。所以是:这些论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令人信服 。同学们非常信任王小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所以都同意她当班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考查学生对意思相近词语的辨析,学生要理解。
8、分析:第一句改为陈述句是:不要违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类的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第二句改为“把”字句: 他把试验的结果向学生宣布了 。第三句缩句成 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科学家。21教育网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式转换的了解,这类题型是常考题型,难度不大。
9、分析:谁要是怀疑是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类的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吗?” 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连续两个问句,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把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学生必须掌握。
10、分析: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城的斜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上做一次公开试验,这样的目的是让人们面对事实而折服,要打破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成科学的态度。。21*cnjy*com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必须掌握。
11、分析: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执。从前提推断出来的结果——结论。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真理。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杰作 。非常细心,生怕弄坏——小心翼翼。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学生要学会掌握。
12、分析:根据课文顺序,正确的顺序是: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17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意大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伟大的科学家,那时候,研究科学家的人都信奉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年轻的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却对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话产生了怀疑,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证明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里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宣布要在比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城的斜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斜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顶上做的试验使大家明白,亚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德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序的掌握,学生要学会理解。
13、分析: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不是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的人。伽利略在校常提不寻常的问题,使老师很难回答,同学们称他为“辩论家”。两个铁球重量不一样,但落下的速度一样。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学生要学会理解。
14、分析:伽利略带着对亚里斯多德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的疑问,反复做了试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这句话是错误的。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落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手法的掌握,学生要学会找出本体和喻体。
15、分析:如果亚里斯多德的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正确的,那么把一个10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磅重的铁球拴在一起,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①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② 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十分重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lüè biàn fèng wéi bàng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 背 一 磅
shuān tuō shì xuān
拴 住 拖着 解 释 宣 布
wǎng zhí sà
胆大妄 为 执 着 比萨城
着 zhuó 衣着
zháo 着地
zhe 看着
多音字
省略 争辩 奉献 违反 英磅
拖拉 如释重负 宣 泄 拴马
妄想 执迷不悟
亚里士多德:
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
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
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
献。
伽利略:
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
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
数学教授。
1、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亚里士多德: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 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10+1<10,两个小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拖住落住落得快的,因此速度比10磅重的慢.
10+1>10,把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重量大于10,因此速度比10磅重的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
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怎么做,得出什么结论?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想一想
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实验后
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