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3 19: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共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漫步古诗文的世界,我们既能欣赏如画美景,又能体味人间真情。看,“①

。”(《桃花源记》),桃花纷飞美不胜收:赏,“③
,④
(《小石潭记》),青翠的树木与缠绕的藤蔓相映成趣;触,“⑤
白露未晞”
(《蒹葭》),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芦苇叶上:感,“⑥
悠悠我心”(《子衿》),
那是少女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
这里有委婉的诉求:“⑦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里有劳动者的呐喊:“⑧
胡为乎泥中?”(《式微》);这里更有跨越空
间的友谊:“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根据语境作答。(8分)
这是南秀与北雄交汇、阳刚阴柔俱备的一座城市。回溯往昔,从烽烟m「漫到机械轰
鸣,从煤灰蔽日到湖光激滟,城市面貌A,可那些古老街巷的韵味,却从未因时光流逝而
u1色。它宛如一颗闪摇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衔接南北、贯通东西,在中国版图的“十字路口”,徐州像是一枚厚重的文化印章,
B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处:历史的沧桑与转型的勇气在此碰撞,塑造着它独一无二的城市
气质一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又有“大风起兮云飞扬”之洒脱;既承载着王
年烽火的厚重,又在新时代焕发出产业、城市与生态转型。而当下的徐州,整座城市最大
的光荣和梦想,就是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4分)
A.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B.印记烙印
(3)修改文中画线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3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徐州的汉画像石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②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③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徐州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云龙湖,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徐州城中,它不仅风景秀丽,还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A.②③④0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黄发垂髫”指老
人和小孩。其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个部分。《关雎》和《蒹葭》都属于“风”。
C.“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小石潭记》是一篇记景散文,《核舟记》是一篇记事散文。
D.《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是竺可桢,文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介绍
了物候学知识。
二、阅读(53分)
(一)阅读文言文和诗歌,完成59小题。(17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
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来提土帝①微润一望空淘,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
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情女之碛面 而髻袭之始掠也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戴⑤之间皆
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推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
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并游记》节选)
注释:①膏:肥沃。②鹄:天鹅。③娟然:美好的样子。④醴(u1)面:洗脸。⑤毛羽
鳞鬣(lie):泛指一切动物。⑥堕(hui)事:耽误公事。⑦恶(wi)能:怎么能。
【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节选自《诗经·蒹葭》)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