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西北地区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考点训练商务星球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章 西北地区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考点训练商务星球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3 18:25:06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西北地区
【基础达标】
                
  (2024·遵义学业考)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如图是对我国某区域地理特征的归纳。据此完成1~3题。
1.甲区域是我国 (C)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该区域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 (A)
①内蒙古牧区 ②新疆牧区
③西藏牧区 ④青海牧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该区域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变化,是因为自东向西 (C)
A.热量增多 B.光照减弱
C.降水减少 D.温差增大
  五一假期,李东一家乘坐火车沿兰新线开启了西北之旅。读西北地区及沿途部分景观分布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该草方格沙障的主要功能是 (D)
A.降低噪声 B.美化环境
C.发展牧业 D.防风固沙
5.火车行至玉门,看到壮观的风车(景观B)。该风车利用的能源是 (B)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坎儿井是新疆最古老的地下取水方式之一, 是新疆的生命之泉,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和哈密等地区。读图回答6、7题。
6.坎儿井之所以在地下取水主要是为了 (B)
A.利于灌溉
B.减少蒸发
C.利用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
7.吐鲁番和哈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A)
A.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光照强烈
B.地下水含糖分多
C.土壤中含糖分多
D.温差小,利于植物糖分积累
  新疆棉花生产早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即使在忙碌的采摘季节,也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据此完成8、9题。
8.与华北平原产棉区相比,新疆棉花质量更优,主要原因是 (B)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晴天多,光照充足
C.夏季高温多雨
D.劳动力充足
9.根据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断,新疆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 (A)
A.绿洲和河流沿岸
B.盆地中心
C.遍布新疆各地
D.山地
【巩固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类农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区域的特色农业是 (C)
A.旱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1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D)
A.河流水量更大
B.绿洲面积更大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12.图示区域开发面临的问题是 (B)
A.土壤改良 B.荒漠防治
C.地面沉降 D.河流整治
  (2024·广安学业考)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除去不能食用部分,以“净菜”的形式大量运到2 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①地属于 (B)
A.半湿润区 B.半干旱区
C.干旱区 D.湿润区
14.关于祁连山及其附近地区地理事物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D)
A.以南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B.祁连山是我国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分界线
C.祁连山是我国高原气候区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以北为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15.5—10月,祁连山区大量“高原夏菜”调入杭州、上海等地,以下描述与该现象不符的是 (D)
A.“净菜”进城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垃圾
B.祁连山区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优良
C.交通运输的发展为“高原夏菜”入城提供保障
D.祁连山区适合冷凉蔬菜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丰富
16.(2024·河池学业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在新世纪跨区域修建了著名的四大工程,目的是实现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读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我国新疆的A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3)西电东送南线线路的输电工程中,位于河池市境内的最大工程是龙滩水电站。
(4)B是2006年建成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拓展探究】
17.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地缘优势日益凸显。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是喜光作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在充足的光照下生长比较旺盛,光照越好所产出的棉花品质也就越好。
材料二 新疆的“特产”是长绒棉,也叫海岛棉。这种棉花纤维长、强度高,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品质属世界顶级。棉花种植多采用滴灌。
材料三 图1示意西北地区;图2示意新疆主要棉区分布。
(1)家在兰州的林先生看了《大美新疆》的宣传片后,被新疆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决定坐上高铁去新疆,经过的铁路线为兰新线;沿线可能看到的风光是B(A.热带丛林 B.山地牧场 C.傣家竹楼)(填字母代号)。
(2)①②两地是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①是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米粮川”,②是宁夏平原。
(3)新疆南部棉区和北部棉区的分界山脉甲是天山;南部棉区的分布特点是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分布;新疆棉花种植多采用滴灌的原因是新疆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天然降水无法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附近高山的冰雪融水。
(4)目前,中国境内仅有新疆一处生产长绒棉,其品质属世界顶级。请结合材料,从气候角度分析长绒棉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冬季寒冷,病虫害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乌鲁木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靠近原料产地;消费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支持;铁路、公路,交通较为便利。第十五章 西北地区
【基础达标】
                
  (2024·遵义学业考)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如图是对我国某区域地理特征的归纳。据此完成1~3题。
1.甲区域是我国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该区域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 ( )
①内蒙古牧区 ②新疆牧区
③西藏牧区 ④青海牧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该区域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变化,是因为自东向西 ( )
A.热量增多 B.光照减弱
C.降水减少 D.温差增大
  五一假期,李东一家乘坐火车沿兰新线开启了西北之旅。读西北地区及沿途部分景观分布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该草方格沙障的主要功能是 ( )
A.降低噪声 B.美化环境
C.发展牧业 D.防风固沙
5.火车行至玉门,看到壮观的风车(景观B)。该风车利用的能源是 (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坎儿井是新疆最古老的地下取水方式之一, 是新疆的生命之泉,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和哈密等地区。读图回答6、7题。
6.坎儿井之所以在地下取水主要是为了 ( )
A.利于灌溉
B.减少蒸发
C.利用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
7.吐鲁番和哈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光照强烈
B.地下水含糖分多
C.土壤中含糖分多
D.温差小,利于植物糖分积累
  新疆棉花生产早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即使在忙碌的采摘季节,也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据此完成8、9题。
8.与华北平原产棉区相比,新疆棉花质量更优,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晴天多,光照充足
C.夏季高温多雨
D.劳动力充足
9.根据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断,新疆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 ( )
A.绿洲和河流沿岸
B.盆地中心
C.遍布新疆各地
D.山地
【巩固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类农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区域的特色农业是 ( )
A.旱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1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河流水量更大
B.绿洲面积更大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12.图示区域开发面临的问题是 ( )
A.土壤改良 B.荒漠防治
C.地面沉降 D.河流整治
  (2024·广安学业考)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除去不能食用部分,以“净菜”的形式大量运到2 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①地属于 ( )
A.半湿润区 B.半干旱区
C.干旱区 D.湿润区
14.关于祁连山及其附近地区地理事物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
A.以南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B.祁连山是我国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分界线
C.祁连山是我国高原气候区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以北为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15.5—10月,祁连山区大量“高原夏菜”调入杭州、上海等地,以下描述与该现象不符的是 ( )
A.“净菜”进城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垃圾
B.祁连山区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优良
C.交通运输的发展为“高原夏菜”入城提供保障
D.祁连山区适合冷凉蔬菜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丰富
16.(2024·河池学业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在新世纪跨区域修建了著名的四大工程,目的是实现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读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我国新疆的A 油气田,东至上海。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 和西北地区。
(3)西电东送南线线路的输电工程中,位于河池市境内的最大工程是 水电站。
(4)B是2006年建成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
【拓展探究】
17.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地缘优势日益凸显。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是喜光作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在充足的光照下生长比较旺盛,光照越好所产出的棉花品质也就越好。
材料二 新疆的“特产”是长绒棉,也叫海岛棉。这种棉花纤维长、强度高,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品质属世界顶级。棉花种植多采用滴灌。
材料三 图1示意西北地区;图2示意新疆主要棉区分布。
(1)家在兰州的林先生看了《大美新疆》的宣传片后,被新疆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决定坐上高铁去新疆,经过的铁路线为 ;沿线可能看到的风光是 (A.热带丛林 B.山地牧场 C.傣家竹楼)(填字母代号)。
(2)①②两地是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①是 平原,被称为“塞上米粮川”,②是 平原。
(3)新疆南部棉区和北部棉区的分界山脉甲是 ;南部棉区的分布特点是沿 分布;新疆棉花种植多采用滴灌的原因是 ,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附近高山的 。
(4)目前,中国境内仅有新疆一处生产长绒棉,其品质属世界顶级。请结合材料,从气候角度分析长绒棉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乌鲁木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