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20:44:36

文档简介

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一场大戏,由黄袍加身开始;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沉沦;手中权柄,消失在杯酒释兵权;盛世繁华,凝固在《清明上河图》。”这段材料描述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为了解北宋初年的统治政策,王老师在某资料上节选了下表的史料。可见宋初( )
考试次数 合计取士人数 年均取士人数
贡举 81 600 352 360
武举 28 868 5
A.科举考试几乎停止 B.政府放松军事设防
C.文臣才能高于武将 D.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3.苏辙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迓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辙所称的“新法”指( )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 D.农田水利法
4.如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C.长期的争战不休 D.民族文化的交融
5.“服事辽主,几被诛,卒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灭辽称帝。”该材料描述的是( )
A.澶渊之盟 B.金灭辽国
C.金灭北宋 D.元昊称臣
6.“……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
A.辛弃疾 B.岳飞 C.文天祥 D.屈原
7.某同学在学习蒙古灭亡其他政权的历史时画了下面的简易图,方框内的时间应是( )
A.1229 B.1231 C.1234 D.1268
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元朝,由于中外交往和民族交融的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产生了一个新的成员,这个新的成员是( )
A.回回 B.壮族 C.满族 D.藏族
9.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得到大面积推广。这都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材料反映了复种技术( )
A.引进了优良品种 B.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
C.扩大了垦田面积 D.使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10.“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隋朝 D.秦朝
11.下面分别是宋代《宋太祖蹴鞠图》和《卖浆图》,图中所示内容反映了宋朝(B)
A.日常礼仪复杂 B.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C.士人尚文读经 D.农业发达
12.宋元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13.观察下面的历史思维导图,与之最相符的主题是( )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宋代经济与科技文化
C.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 D.三国两晋科技与对外关系
14.繁华的城市、丰富的音乐、才华横溢的作者和广泛多样的演唱环境,在万事俱备的宋代,一种可歌可吟的文艺样式兴旺发达起来,这就是( )
A.赋 B.诗 C.词 D.曲
15.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出土的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B.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C.《资治通鉴》译注本D.《岳飞抗金》历史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宋太祖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   收税的权力,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2分)
17.北宋灭亡后,赵构以   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南宋。(2分)
18.元朝设   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2分)
1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分)
20.宋元时期的   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分)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2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的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4分)
(2)材料二中“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哪一民族政权 根据材料总结出它们制度建设的共同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誓书”所指的盟约名称,概括该盟约的签订带来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思考,6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6分,第23题13分,共29分)
22.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政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2分)
(2)材料二中的“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削弱相权”的办法是什么 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3)材料三反映的元朝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 其中负责“全国军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 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的作用。(2分)
23.中外交流是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渠道。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任务一 [观察历史现象]
材料一 宋朝时期,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大规模地从事海外贸易。此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在对外交往中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2分)
任务二 [走近历史文物]
材料二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填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料、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2)上述文物及文字材料,可用来探究哪些历史现象 (2分)
任务三 [思考历史根源]
材料三
  北宋的市舶岁入(每年收入)约110万缗(单位量词),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200万缗。 ——《中华文明传真·第七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市舶之利”丰厚的原因有哪些。(9分)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45分。
1.(C)
2.(D)
3.(C)
4.(D)
5.(B)
6.(B)
7.(C)
8.(A)
9.(B)
10.(B)
11.(B)
12.(C)
13.(C)
14.(C)
15.(A)
二、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节度使 (2分)
17. 临安 (2分)
18. 宣政院 (2分)
19. “交子” 。(2分)
20. 海外贸易 (2分)
21.(1)(4分)
答案: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2分)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2)(6分)
答案:政权:辽;西夏。(4分)共同特点:学习中原文化。(2分)
(3)(从正反两方面思考,6分)
答案:名称:“澶渊之盟”。(2分)积极: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2分)消极:一定程度上加重北宋人民负担。(2分)
22.(1)答案:三省六部制。(2分)
(2)答案:历史人物:宋太祖。(2分)办法:分化事权。(2分)措施:设置通判。(2分)
(3)答案:制度:行省制度。(2分)机构:枢密院。(2分)名称:澎湖巡检司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2分)
(4)答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2分)
23.(1)答案: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2分)
(2)答案:宋朝的手工业(造船业)、海外贸易等。(2分)
(3)答案: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等。(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