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他虽然箪瓢 屡空,环堵萧然, 却不为五斗米而 折腰,为世人称 道;
他种豆南 山之下,虽草 盛豆苗稀,却 依然自得,沉 醉于自己的桃 花源世界;
他虽然 仅有方宅十 余亩,草屋 八九间,却 依然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 汲于富贵
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
的诗人,又是理想主义者。 当现实的黑暗把 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 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 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 言书,是他隐士情怀的最好表白。
七嘴八舌
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柳先生传》
不为五斗米折腰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365-427), 晋宋时期文学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名潜,一名渊 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
“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
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
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5 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
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 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
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 一类是前人很少
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 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现存文12篇,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在艺术上平淡、朴素, 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 《五柳
先生传》《桃花源记》
陶渊明
父亲陶逸曾任安城太守,去世很早。
外祖父孟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
(长史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相当于秘
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
至陶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落。
曾祖父为陶 侃 (kǎn), 东晋开国元勋,以军功官至大司
马 ,封长沙郡公。 郡守
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
时代不同,级别不同
武装部总司令
家世背景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
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 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29岁以前,居家读书
陶渊明的一生
陶渊明的一生
29岁至41岁:时官时隐 校长或教育部长
第一次:出为江州祭 酒,不久自行解职归家 国务院总理
第二次(36岁):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
【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陶渊明有所察觉,为避免卷入 政治风波,又恰逢母亲去世,于是归隐。后来桓玄叛乱,刘裕 平定。 】 参谋军务
第三次(40岁):先后做过镇州参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 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担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 余日,即自免去职。(“应束带见之”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 时官时隐,举棋不定。诗歌中也常表达壮志难舒的感慨。
后期(41岁以后)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 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 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 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 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O
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陶渊明的一生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 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
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 一类寄寓抱负, 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 后世称誉: “ 隐逸诗人之宗” “ 田园诗派 之鼻祖”。
时代特征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 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 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 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 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 一方面又安抚中原南下的士族,
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
●东晋时期,放荡的行为稍微收敛, 清谈之风因为朝廷 权贵提倡而盛行不衰。当时世族生活优裕,多喜于名 山古刹、别墅湖畔悠谈玄理。朝廷及世族忽略具体事 务,终日畅谈玄理,形成苟且颓废的价值观。
明写作背景
义熙元年(405年)。 41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最后一次
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 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 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 “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意 思 是我 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 完 ,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 一面躬耕陇亩。
《晋书 ·陶潜传》: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有骨气、清高,不趋炎附势
我不愿意因为五斗米的俸禄去对上级卑躬屈膝,去恭恭敬敬地事奉那些贪官们。
文题解读
归 去 来 兮 辞
回 去 {助词}{语气助词} {文体}
文体介绍
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
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也称楚辞。例如: 《离骚》。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特 点 :
①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 一个完整的句子,读后稍作停顿。
②注重文采, 讲 究铺排,善于用 典。
③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文体介绍
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
辞和赋的区别:
● 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 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 赋,是有韵的散文, 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 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例如《阿房宫赋》《前赤壁赋》
辞以抒情为主 赋 以叙事为主
将芜 wú 惆怅 chà ng 轻肠
yáng
熹微 xT 瞻 zhān 载欣
zài
盈樽 z ūn 壶觞 shāng 眄庭柯
miàn
流憩 qì 矫首 jiǎo 遐观
xiá
翳翳 yì 盘桓 hu án 出岫
xiù
棹孤舟 yì 窈窕 yǎo tiǎ 寻壑
hè
耘籽 z丫 东皋 gāo 乘化
chéng
朗读感知:
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 吏,脱 然 有 怀,求之靡途。 会 有四方之事,诸 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 被 地方大吏
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田种植不能供给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 经常没有存粮,又没有什么维持生计的本领。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官,我 没了忧虑却有了做官的念头,想求取官职却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朝廷有奉使 外出的差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贫苦(就推荐了我), 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县的官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sù】, 生生所资,
供给自己
生活
职位较高的官吏
文本梳理
小孩满屋
耕田种植
维持生活
家无余粮
没有门路
头
营生本领
凭借
虽切, 违己 交 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 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 译文: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方供职。彭泽县离家只有一百里 路程,官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饮用,于是就请求去那里。过了没几天,我 便思念田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 是造作勉强就能(拘束)。挨冻受饿虽是急迫的事,但违背自己的意志更使 身心感到痛苦。我曾经出仕,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于是怅然感叹, 觉得这实在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文本梳理
战乱 害怕 到远方供职 官 田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
急迫 都感到痛苦 从事 为谋生役使自己 失意的样子
求之。 及 少 日 ,眷 然有“归欤”之情。 何 则 质 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
思念的样
造作勉强
本性
为什么
孟 仲
季
春 农历1月 农历2月
农历3月
只想等 剩秋物以 后历5就收
拾历装
世,我 十梦天 去虽丧的 窬管。月 心情非常 因辞管的
急迫 , _ 事颁邃心
在冬巳 梅励6朋 农历11月
农历12月
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
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 意,写了这篇名为《归去来兮》的文
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
文本梳理
犹望一稔【rěn】, 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
一 月也。
●译文: 武昌去 做了八
章。时
因辞官的事顺遂心意
名作状像骏马样奔驰
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庄稼成熟
不久
靡 mí
〈动〉( 1 ) 浪 费 而百姓靡于外。 —— 《战国策 · 秦策》
(2)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
m丫
〈动〉(1)无;没有 靡不毕现。 ——《屈原贾生列传》
(2)散乱;顺风倒下 望其旗靡
<形〉 (1)细腻;细密 靡颜腻理。 —— 《楚辞 · 招魂》
(2)华丽,美好 靡衣玉食
( 3 ) 缓 行迈靡靡。 —— 《诗 · 王风 · 黍离》
稔 rěn
〈动〉(1)庄稼成熟 不稔于岁。 —— 《国语 · 吴语》。注:“熟也。”
(2)熟悉 水穴石中,莫稔所去。 —— 《徐霞客游记 · 浙游日记》 〈名〉(1)年,年度 不可以五稔。 —— 《左传 · 僖公二年》
(2)[谷类、水果、草等的]收成。 如:一年两稔
文言文中表示荒 年的字词:
凶: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侵:岁侵。 (年成不好。)
不稔:不成熟。
歉岁:农业欠收之年。 「久饥初稔,累给并偿,是使民遇丰年而思歉岁也。」
灾年:受灾之年;荒年。
凶年:收成不好、闹饥荒的年岁。
荒年:农业欠收之年。
饥懂:灾荒;荒年。
年谷不登:年谷, 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
俭:歉收。 丰则籴,俭则粜。 ——房玄龄《晋书》
表示丰收的字词:
稔:成熟。 穑:收获,丰收(不稼不穑 ) 穰:庄稼丰熟
丰:指农作物收成好。如:丰稔(庄稼成熟、丰收);丰歉(收成好坏)
饶:富裕,丰足。 赡:足;充足;足够。如:赡裕(丰富,充裕)
足:充实;完备;足够。如: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给jǐ: 衣食丰足;充裕。 岁岁广开,百姓充给。 —— 《齐民要术 · 序》
文本解读
通读小序部分,思考:
1.陶渊明为何接受官职
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 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文本解读 1.陶渊明为何接受官职
● 维持生计: “家贫”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 亲故劝说: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 有施展抱负之可能: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 合适的地点: “彭泽去家百余里”
● 嗜好的满足: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五柳先生传》: “性嗜酒”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根本原因
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不愿折节为吏,那比冻饿更难以忍受。
●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
志不在此
● “程氏妹丧于武昌”
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文本解读2.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 你觉得哪一 点 是最根本的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程氏妹丧于武昌
第一层:出 仕 原 因
第二层: 辞官原因
序言小结
第三层: 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背景
养家无术 诸侯惠爱 公田有利
家贫子多 亲故劝告 彭泽不远
质性自然
任性随情
序言
舟//遥遥以/轻飏,风7//飘飘而i 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译文: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既然自己使精神受到形 体的役使,为什么还要惆怅而独自伤悲 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 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我确实迷了路,或许走得还不太远, (如今)觉 悟到今日(归田)是正确的,以往(出仕)是错误的。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 着前进,微风飘飘地吹动着我的衣襟。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 (不由得)怨恨 晨光微弱(耽误行程) 。
船缓缓前进 修饰 行人 怨恨 取独 光线微弱
悟//已 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i独悲
漂 流 摇 荡 修饰
为 什么 并列
身体 役使
取独 挽回
并列 错误
回去吧
文本梳理
让 被
正 确
确 实
取独
补救
1.开篇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作用
“田园将芜胡不归 ”以喟叹开篇,直
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 “奚惆怅而独悲 ”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 出仕,感到痛苦悲哀,反问句表达痛 苦之强烈。
文本解读
2、 自由诵读第一段,小组交流:从本段中,你读出了作者怎 样的心情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归 去 来 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 前 路 ,恨 晨光之熹微。
自责
自 悔
自醒
自恕自慰
轻松愉快 归心似箭
保洁守志的倔强
对官场的厌恶
"问征夫"(欲知归途尚有多远)、
"恨晨光"(时间为何过得如此之慢—— 比如心中盘算中午可到 家 ,时间快点到中午,也就能早点到家了)的行为心理,尤其一个 “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归途中对舟和风很好的感觉,轻飏的 “遥遥”之舟,吹衣
的 "飘飘"之风 ,感觉真的好极了。
这些,也都可见出他回家时的欢 快,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 归家的迫切。
3.诗人归家的迫切心理表现在哪里
南窗//以寄傲,审11容膝/之易安。
中反而使人安适。
文本梳理
看见 简陋的房屋 高兴地奔跑 幼儿 已经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译文:我于是看到自己简陋的房子,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我, 孩子们在门口等候我。院子里的小路已经荒芜了,松和菊还依旧保持着原有 的风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里,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杯。我举壶端杯自斟自饮, 看着院子里的树木,喜形于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陋室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miàn】/ 庭柯//以 怡颜。 倚/
寄托傲视的情怀
容易使人安适
使愉快
举起
深知
看
//元心/以 出岫 【xiù】 ,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译文: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家门虽设却常关。拄着 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地休息,常常抬起头遥望 远方。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归 还。阳光暗淡,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仍手抚着孤松,流连 徘徊不愿离去。
文本梳理
漫步
每天 游玩 转折 拄着 拐杖 休息
抬起头 远望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
阴暗的样子
无 意
徘徊
日 光
峰峦
文本解读
1、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情 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园中之乐
园日涉
以成趣
留连忘返 室内之乐
自酌怡颜 寄傲易安
舒适安逸 抵家之乐
载欣载奔
欣喜若狂
2、 思 考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抚孤松”有什么深刻
内涵
“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 “松菊”象征高洁、脱俗、正直。 “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未被世俗所染。
这两句话既表达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早谋 归的感叹。
“抚孤松”作者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3 、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
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典、夸张。 “审容膝之易安”用典。
晋 · 皇甫谧《高士传 · 陈仲子》: “陈仲子者,齐人
也, ……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妻曰: ‘夫子左琴右书, 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 不过一肉。’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后 以“容膝”言居室之狭小。
对比。即“寄傲” 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审容膝之易安” 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对比,突出傲世的情怀,有淡泊明志之
意。
4、如何理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作者运用拟人、象征、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无心”形
容流云,用“知还”形容倦鸟,把云和鸟人格化。
“无心出岫”象征自己出仕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
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 “倦飞知还”象征自己厌倦了官 场的污浊和黑暗,急于辞官归田。
作者触景生情,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 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戚/之情话,乐1/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
用桨划 幽深的样子 循着 经过道路曲折的山丘 有 时
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
羡 慕 顺 应 天 时 将 要 终 结
/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译文:归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既然)这尘世和我的情志相违背,还 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喜爱亲人间的知心话,乐于弹琴来消愁解忧。农人们告 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里春耕。有时坐着有帷幕的小车,有时划着一 只小船。既沿着幽深曲折的山谷,又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 长,泉水缓缓开始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好时节,感叹我的一生将 要结束。
文本梳理
停止各种交往 驾 车 助 词 以 … 为 愉 快 归去米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77亲
以 … 为乐
春天到了
知心话
田 地
合作 · 探讨
1、“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
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
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文本解读
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乡邻和谐的交往之乐 巾车孤舟的出游之乐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
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
伤感;由春来万物复苏,体会到大自 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 与仓促。这两句虽有些沉郁,但基调 还是静谧而愉悦的。
3.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作者乐尽哀来之 悲。你对这两句是如何理解的
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译文: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之间能有多长时间 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 都顺其自然 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 富贵不是我之所求, 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美好的时光,我独自外出,有时倚着棍杖除草培
土。。登上向阳的高地,放声长啸,面对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 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疑虑什么呢
已矣乎!寓形1宇内77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
文本梳理
姑且 顺随自然
放声长啸
除草培土
算了吧
以…为乐
心神不定
拄着
随心
留 恋
高地
期 求
什 么
生死
寄托
身体
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诗人感叹人生苦短,余日不多,强
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 生观的体现。
合作 ·探讨
1 、“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
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籽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悠游山水 躬耕田园
独抒性灵 寄情诗赋
生活追求
精神追求
2.面对短暂的余生,陶渊明决定怎样度过
文本解读
●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
“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 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
●这里边有表明了乐天安命的思想,遗世独立、超 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
●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
●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 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有什么作用
卒章显志
二、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总结
第三段 :
田园之乐
第 二 段 : 归 家 之 乐
(亲情、饮酒、赏菊、游园)
第一 段 :
辞官——归途
( 自责自悟)
第四段 :
反思感悟
(乐天知命)
(人情、农闲)
自责自悔:悟已往之不谏
自恕自慰:知来者之可追
抵家:欣喜若狂
居 室 : 舒适安逸
涉园:流连忘返 驾车乘舟,恣意遨游
随遇而安,乐天安命
归隐原因
和过程
归家后的
日常生活
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语言特色
质朴凝练 音韵和谐
亲友往还,互诉衷肠
琴书为伴,消除忧伤
春天来临,耕种西畴
文本小结
抒发诗人
情怀
拓展探究
· 《兰亭集序》与《归去 来兮辞》对比阅读
· 《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 辞并序》两篇美文都不约 而同地谈及了生死问题, 表达了各自的生死观等。 请对其观点的异同加以分 析。
· 相同点:两者都认为生年有 限、人生易逝。如《兰亭集 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 “当其欣于所遇,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 “向之所欣,俯仰 之间,已为陈迹”;
·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善 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休” “寓形宇内复几时 ”
面对良辰美景,两文作者都 感叹人生苦短,不及自然万 物那样生命持久。
1.乐之异同(自然观)
王羲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欣赏陶醉审美之乐,他是审视观察自 然山水, 由外而内,与景物有距离感,景物更是崇高的审视客体。
陶渊明:归隐,天伦,安居,交游,山水、田园之乐,自然、处事 皆乐,对景、事、人,无一不欣喜。他沉浸于田园山水, 由内而外, 人俨然是田园山水的一部分。
2.悲之异同(生命观)
王羲之:美好易逝、情随事迁、生命短暂,进而转入个人之痛。
欲有为而不为的苦闷,对现世的执着而囿于造化弄人的无奈, 悲生悯死,抨击一死生的消极,但却能正视人生生死苦乐。
陶渊明: 乐天安命 (万物得时,吾生将休,委心任去留,不戚
戚生死,不汲汲富贵),乐观豁达,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之感。
▲屈原 ▲李白 ▲王国维
真正的中国文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屈原因美政不得施行而沉尸汨
罗;李白一生率性追求终以捞月赴死;王国维为一生钟情的文化而飘 然跳湖; ……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能固守自我的神圣领地。
拓展延伸
一 、一词多义
1. 就
(1)三径就荒(趋向性动词,接近)
(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动词,登上)
(3)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受、接受)
(4)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动词,就任)
文言知识总结
2. 策
(1)策 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
(2)振长策 而御宇内(《过秦论》)(名词,马鞭子)
(3)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
(4)策 之不以其道(《马说》)(动词,用马鞭子打)
3. 绝
(1)请息交以绝 游(动词,断绝)
(2)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劝学》)(动词,横渡)
(3)枯松倒挂倚绝 壁(《蜀道难》)(形容词,陡峭)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4. 以
(1)耕植不足以 自给(连词,用来)
(2)家叔以 余贫苦(介词,因为)
(3)既自以 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4)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
(5)园日涉以 成趣(连词,表结果)
(6)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7)农人告余以 春及(介词,把)
(8)木欣欣以 向荣(连 词,表修饰)
5. 之
(1)求之 靡途(代词,代“余为长吏”这件事)
(2)会有四方之 事(结构助词,的)
(3)悟已往之 不谏(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
(5)句读之 不知(《师说》)(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久之 ,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音节助词,无实义)
二、词类活用
1.名 词的活 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生生所资(维持)
②或棹孤舟(划桨)
(2)名词作状语
①当敛裳宵 逝(连夜)
②园且涉以成趣(每天)
③时矫首而遐观(常常)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幼稚盈室(小孩)
②携幼入室(孩子)
③倚南窗以寄傲 (傲世的情怀)
(2)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羡慕)
(3)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4) 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感到喜悦)
②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三、古今异义
1.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做官)
2.策 扶老以流憩(拐杖)
3.悦亲戚之情话 (亲人) (知心话)
4.将有事于西畴(耕种之时)
5.既窈窕以寻壑(幽深的样子)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9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9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 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9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 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_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问是:“ 9 。”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算太远的自恕自慰之句是:“ 9 _o 9
《归去来兮辞》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 9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6 , 0 99
9.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 。”这是 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 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 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 , -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 如鸟倦飞而知还。
《 归去来兮辞 》
8 . 《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归去来兮辞》
13.《归去来兮辞》中:“ 9 。" 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 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 9 。”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 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 5 . 《 归 去 来 兮 辞 》 中 : “ , o 9 。 ” 几 句 写 出 了 陶 渊 明 归 家 时 欣 喜 若 狂 , 主 仆
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 , - 。”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 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16. 《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 , - o
99
《归去来兮辞》
17. 《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 9 。" 表现游历经过的句
子是:“ , - 。" 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 9 。” 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 是:“ 9 。 77
1 8 . 《 归 去 来 兮 辞 》 中 写 诗 人 自 己 问 自 己 为 什 么 心 神 不 定 , 不 知 道 要 到 哪 儿 去 , 表 现 诗 人 不 奢 求 富 贵 与 仙 境 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9 0 9 99
19. 《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9 9
20.《归去来兮辞》中:“ , -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o
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o 99
2.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 来则可把握。
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 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 ,畅享自然风景。
5.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 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
《归去来兮辞》默写答案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归去来兮辞》默写答案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 非。
8. 《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舟遥遥以 轻肠,风飘飘而吹衣。
9.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 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 《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 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 《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 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 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 《归去来兮辞》中“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 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 《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 ,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5. 《归去来兮辞》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迎诗人归来的 句子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尤其“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 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归去来兮辞》默写答案
16. 《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7. 《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表现游历经过的句 子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游中 所感的句子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8. 《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 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 《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 命的尽头的思想。
21. 《归去来兮辞》诗中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 精神满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