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卷__2025届高考化学仿真猜题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卷__2025届高考化学仿真猜题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01: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化学仿真猜题卷
化学(四川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是陶瓷的发明国。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陶瓷制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清青玉交龙纽玉玺 宋“许由巢父”桃形铜镜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战国青釉陶罐
A.A B.B C.C D.D
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疏通排水管道:小苏打易分解
B.次氯酸喷剂给餐具消毒:强氧化性
C.硫酸铝除去水中杂质:水解生成胶体
D.氩气作为冶炼金属的保护气:氩气不活泼
3.氯及其化合物部分转化关系如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 HCl所含的原子数为0.5
B.的NaClO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5
C.过程①中每生成71 g 需要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
D.过程②中每消耗0.5 mol 生成的数目为0.5
4.《神农本草经》中对牡丹的描述“味苦辛寒。主寒热……”。丹皮酚是牡丹的一种提取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丹皮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碳原子均为杂化
B.遇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
C.0.5 mol丹皮酚与足量反应生成
D.1 mol丹皮酚最多能与3 mol 反应
5.下列实验操作或试剂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A向容量瓶中移液 B.除去中的 C分离苯和水 D试剂存放
A.A B.B C.C D.D
6.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向含KSCN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不变为红色:
B.钾还原四氟化硅得到硅单质:
C.在无水HF中电解制氟气,阴极反应式:
D.混合酸性碘酸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7.W、X、Y、Z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Y、Z处于同一周期。四种元素形成的物质A是一种有机增塑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X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D.物质A只能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
8.如图是制备复杂芳香烃衍生物的部分工艺合成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分子中最多有15个原子共平面
B.由C到D发生了加成反应
C.B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能发生氧化反应
D.若用还原C分子,则D不会大量产生
9.中学6种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Z及b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单质X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Y的水溶液是一种强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生成Y的唯一途径是X与a反应
B.Y的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能生成X
C.b为漂白液的有效成分
D.c与b反应很微弱,但也能得到Z
1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中的“红色”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A 溶液B 实验现象
A 乙酸、乙醇、浓硫酸 饱和溶液、酚酞溶液 溶液B显红色,同时上层收集到一层油状液体
B 浓溶液 滴有酚酞的溶液 溶液B红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C 混有铜粉的浓硫酸 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红色加深
D 浓氨水 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红色
A.A B.B C.C D.D
11.由下列现象或事实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结论
A 用吸收,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具有还原性
B 用漂白的百合有刺鼻气味,不可食用 的漂白性具有暂时性
C 溶液和溶液反应时,增大溶液浓度,由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反应速率快慢 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D 将Na投入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Na无法与反应置换出Cu
A.A B.B C.C D.D
12.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利用双极膜电解器连续电合成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双极膜只允许和通过,且双极膜可促进的电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极产生,阴极产生
B.通电后移向阴极
C.阳极需不断补充碱液
D.总反应:
13.硫酸为重要的化工原料,<0是制备硫酸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反应。常压下,将和分别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1和5:3,并以不同起始流速通入反应器中,通过检测、温度下流出气成分绘制转化率曲线,如图所示(较低流速下转化率可近似为平衡转化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图1为和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通入反应器中的图像
C.和的物质的量之比越大,转化率越高
D.流速越快,反应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14.普鲁士蓝(PB,晶胞结构如图a所示,其中无嵌入)及其类似物(PBAs)均能为的嵌入和脱出提供较宽的通道,是一种理想的电池正极材料。PBAs是存在空位的晶体结构,如图b为其理想缺陷的晶体骨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为Co,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1个PB晶胞的质量为
B.PBAs晶体中,与M形成配位键,部分间存在氢键
C.图a中,若嵌入由Fe形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则空隙利用率为1
D.图b中,1个晶胞中存在25%空位
15.常温下,均可以与形成配位化合物,反应方程式为;。两种配合物中,更稳定。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中,提供孤电子对、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D.向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加入HCN,转化率相同时,溶液中更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草酸钴()难溶于水,是制备含钴催化剂和化合物的工业原料。以铜钴矿[含等成分]为原料制备草酸钴和硫酸铜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萃取剂HR能萃取该流程中涉及的,生成。在酸性溶液中,萃取有金属离子的萃取剂可再生。
②常温下相关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物
③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工序中的作用是_____。
(2)“反萃取”工序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写出“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反应ii”中,加入溶液,调节溶液pH=4(常温),则“滤渣b”为_______(填化学式),该滤液中,________。
(5)若“反应ii”后的滤液中相等,则滴加溶液时,先出现的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则是否沉淀完全:____(通过计算数据做出判断)。
(6)从“沉钴”工序后的混合体系中获得晶体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写出1种即可);需要对所得目标产物的晶体进行洗涤,检验其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
17.HDS催化剂广泛用于石油炼制和化学工业生产中,通常利用加碱焙烧-水浸取法从HDS废催化剂(含等)中制取一系列基础化工产品,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①滤液1中的阴离子主要是。
②难溶于水,五价钒物种的分布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已知Mo原子序数为42,则Mo位于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2)写出“焙烧”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NiO经一系列变化可制得。采用热重分析法可以测定样品中所含结晶水数目。将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当产物组成只为时,固体失重率约为44.8%,则x的值约为_______(失重率=)。
(4)高纯AlAs(砷化铝)可用于芯片制造。当滤液1浓度较大时,通入过量会导致滤渣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分析主要原因: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5)“沉钒”时控制溶液pH约为______________,生成偏钒酸铵()固体。
(6)砷化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立方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晶体的密度为______。
①As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
②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B两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nm(用含d和的式子表示)。
(7)若在实验室中完成“碱熔”工序,可选择______(填字母)坩埚。
a.石英
b.氧化铝
c.铁
18.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一种用CO和合成乙醇的反应原理如下:
主反应i.
副反应ii.
副反应iii.
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
(2)主反应i在_________(填“较高温度”“较低温度”或“任何温度”)下有自发反应的趋势。
(3)某科研小组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副反应iii的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省略了部分未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
该催化的中间过程有两个反应路径,其中优势路径为______(填“路径I”或“路径II”);劣势路径的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一定温度下,在某特定催化剂表面上只发生副反应ii。已知:和分别表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且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________,升高温度后和的变化量______(填“>”“=”或“<”)。
(5)向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CO(g)和0.4 mol (g)发生反应i、ii。CO的平衡转化率分别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2。已知图2中L、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温度”或“压强”),原因为________。
②已知在A点条件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g)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_;副反应i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19.盐酸克林沙星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X为卤素)
II.
III.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F→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5)物质Q的分子式比H多两个氢原子,写出两个符合下列条件的Q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a.含有醛基、两个六元碳环
b.不能与反应
c.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且只有一种等效氢
(6)设计以、为原料合成的路线: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战国青釉陶罐是陶瓷制品,故选D。
2.答案:A
解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可疏通排水管道,A对应关系错误;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消灭细菌和病毒,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B对应关系正确;铝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C对应关系正确;氩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金属发生反应,D对应关系正确。
3.答案:D
解析:标准状况下,HCl为气态,则11.2 L HCl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所含原子数为,A错误。NaClO溶液中的会水解,则溶液中含有的数目小于0.5,B错误。过程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得关系:,则生成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C错误。过程②发生的反应为,可得关系:,则每消耗0.5 mol 时,生成的数目为0.5,D正确。
4.答案:B
解析:一个丹皮酚分子中有2个甲基,其中碳原子为杂化,A错误;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遇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丹皮酚分子中没有能与反应的官能团,且气体没有指明是否在“标准状况下”,C错误;苯环、(酮)羰基分别能与3 mol、1 mol 反应,故1 mol丹皮酚最多能与4 mol 反应,D错误。
5.答案:C
解析:向容量瓶中移液时,玻璃棒末端应位于刻度线以下,A错误;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错误;苯和水互不相溶,且苯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水时,下口放出的液体是水,C正确;液溴应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并加水液封,D错误。
6.答案:D
解析:溶液不变为红色,说明没有生成铁离子,则离子方程式为,A不符合题意;有硅单质生成,再根据元素守恒可得产物中还含有氟化钾,则化学方程式为,B不符合题意;在无水HF中电解制氟气,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则阴极反应式为,C不符合题意;碘酸根离子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弱,因此碘酸钾不能氧化氯化钠,D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由题图中分子结构的化学键信息和题干信息,可知W为H,X为C,Y为N,Z为O,则有机化合物A为乙酰胺。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C>N>O,A错误;选项中未指明酸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以可能出现酸性等极特殊情况,B错误;和的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得高,且的沸点高于,而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故沸点最低,C正确;乙酰胺分子中存在酰胺基,它既能发生碱性水解,也能发生酸性水解,D错误。
8.答案:C
解析:A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羰基,苯环和羰基平面之间用单键相连,最多有15个原子共平面,A说法正确;由C到D的过程中,C中碳碳双键中的π键发生断裂成为单键,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说法正确;B为乙醛酸,含有羧基和醛基2种官能团,醛基能发生氧化反应,C说法错误;为强还原剂,但与碳碳双键、三键都不发生反应,若将反应条件换为,则D不会大量产生,D说法正确。
9.答案:A
解析:由生成HCl既可以是和反应,也可以是和反应等,A说法错误;电解盐酸时,得到和,B说法正确;NaClO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C说法正确;NaClO和反应属于盐类的水解反应,水解程度很微弱,但也能得到HClO,D说法正确。
10.答案:B
解析: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长导管末端不能伸入溶液中,否则会发生倒吸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溶液会产生,将通入溶液中会发生,导致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中性,所以滴有酚酞的溶液会由红色逐渐变浅至无色,B正确;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会产生气体,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红色变浅甚至褪色,C错误;加热浓氨水会产生,将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D错误。
11.答案:B
解析: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氧气,体现了的氧化性,A不符合题意;与有色物质反应产生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该物质受热易分解产生,有刺鼻气味,由题给事实能得出对应结论,B符合题意;增大溶液浓度,溶液颜色会加深,影响反应时褪色时间的判断,C不符合题意;无水情况下,Na可与反应置换出Cu,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由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阴极电极反应式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总反应为,阳极产生,阴极产生,A、D错误;在电解池中,通电后(阳离子)移向阴极,B正确;由阳极电极反应式可知,阳极不需要补充碱液,C错误。
13.答案:B
解析:较低流速下转化率可近似为平衡转化率,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SO 平衡转化率越低,所以,A错误;和的物质的量之比越大,转化率越低,所以题图1为和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通入反应器中的图像,B正确,C错误;流速越快,越不利于提高转化率,D错误。
14.答案:A
解析:
由图解分析可知,1个PB晶胞中含4个Fe、4个Co、24个C、24个N,则1 mol PB晶胞的质量为,故1个PB晶胞的质量为,A说法错误;由题图b可知,其中中的O与M相连,二者可形成配位键,相邻的分子间可形成氢键,B说法正确;1个PB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Fe形成8个四面体空隙,若嵌入在该四面体空隙中,则空隙利用率为1,C说法正确;由题图b可知,晶胞中相对的2个面上的“”丢失成为空位,1个面为2个晶胞共用,故1个晶胞的空位为1,而1个晶胞中含4个“”,故题图b中,1个晶胞中存在25%空位,D说法正确。
15.答案:D
解析:由解题突破可知,,A说法正确;,B说法正确;为过渡金属阳离子,可以提供空轨道,中含孤电子对,二者可形成配位键,C说法正确;向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加入HCN,转化率相同时,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关系判断,,代入表达式可知,溶液中,浓度更大,D说法错误。
16.答案:(1)还原三价钴离子和三价铁离子
(2)
(3)
(4);
(5);,,则均沉淀完全
(6)漏斗;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解析:(1)由题给工艺流程和“萃取剂HR能萃取该流程中涉及的”,可知“酸浸”工序中加入的目的是将还原为,及将+3价钴离子还原为+2价钴离子。
(2)“萃取”工序的目的是将浸取液中的分离出来,结合已知信息“萃取剂HR能萃取该流程中涉及的,生成”可知,“有机层”中的溶质是。由已知信息“在酸性溶液中,萃取有金属离子的萃取剂可再生”,及“反萃取”工序后得到可知,“反萃取”时加入的试剂X是硫酸,发生的反应为。
(3)“反应i”加入的作为氧化剂,将氧化为,之前流程中加入了酸,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反应ii”中加入溶液,调节溶液pH=4(常温),则体系中,则体系中,故“滤渣b”为。
(5)组成相似,且,溶液中时,向“反应ii”后的滤液中滴加溶液时,先出现的沉淀是。只要沉淀完全,一定沉淀完全,一段时间测得溶液中,则,故此时均沉淀完全。
(6)从“沉钴”工序后的混合体系中获得晶体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过滤用到玻璃棒、烧杯、漏斗;洗涤用到胶头滴管;干燥用到干燥器。由流程分析可知,从“沉钴”工序后的混合体系中获得的晶体中会附着和,故检验晶体是否洗涤干净时,可检验或的存在,若检验的存在,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也可用盐酸酸化的溶液检验的存在。
17.答案:(1)五;VIB
(2)
(3)7
(4),过量的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容易析出成为杂质
(5)7
(6)①4;②
(7)c
解析:(1)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2,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VIB族。
(2)根据已知信息①可知,“焙烧”时中的钼元素转化为,硫元素转化为,空气中的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题意可得,每个失去x个结晶水时固体失重率约为44.8%,,可得则:x≈7。
(4)当滤液1浓度较大时,通入过量会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容易析出成为杂质。
(5)由题图2可知,溶液pH约为7时,五价钒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利于“沉钒”步骤中生成偏钒酸铵。
(6)①由题给晶胞结构图可知,与As相连的Ga有4个,其中面心上3个,顶点上1个,因此As的配位数是4。②根据“均摊法”,每个晶胞中Ga原子的数目为,每个晶胞中As原子的数目为4。1个该晶胞的质量为,设晶胞棱长为a nm,1个该晶胞的体积为,晶体的密度为,则。体对角A、B两原子之间的距离为,体对角线长度的线长度为立方体棱长的倍,则A、B两原子之间的距。
(7)LiOH能与二氧化硅、氧离为化铝反应,故应选择铁坩埚。
18.答案:(1)
(2)较低温度
(3)路径I;
(4);<
(5)①温度反应i和反应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或反应i为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的反应,反应ii为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不变的反应,所以压强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高)②35%;2.6
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
(2)主反应i为熵减、放热反应,所以在较低温度下有自发反应的趋势。
(3)由题图可知,两个反应路径中的优势路径为路径I,其活化能较低;路径Ⅱ的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关系可知化学平衡常数,已知,得逆反应速率;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增大量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量,所以升高温度后和的变化量。
(5)①反应i和反应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反应i为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的反应,反应ii为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不变的反应,所以压强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高,则X代表的物理量是温度,L代表的物理量是压强。②A点时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可列“三段式”:
最终体系中含有,所以的平衡转化率;由于副反应ii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均为1,则化学平衡常数。
19.答案:(1)羧基
(2)
(3)
(4)取代反应
(5)
(6)
解析:(1)由综合推断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A中含氧官能团为羧基。
(2)由综合推断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比F和G的结构简式可知,F中与(酮)羰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氟原子被N原子取代,发生取代反应。
(5)由综合推断可知,H的结构简式为,物质Q的分子式比H多两个氢原子,Q的同分异构体不能与反应,说明没有,结合a、c的条件可判断Q的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2个碳氟键,可写出符合条件的Q的同分异构体有。
(6)结合A→B的反应条件和已知信息I可得合成路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