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三 生物技术——中考生物学热点考点训练
命题角度
侧重于考查发酵技术、遗传变异、眼球结构及功能、神经调节、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常考情境
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转基因工程
②太空育种、杂交水稻
③器官移植、生物制药等
答题技巧
第一步,细读题:通读题干,联系生物学原理,理解题干情境中的新知识;第二步,找联系:找到问题与所给信息问的联系,将获得的信息与教材知识相联系;第三步,巧作答:根据联系点,挖据隐含信总,将题干、问题、与所学知识结合作答。
跟踪训练
1.2023年10月,我国科学家将甜菜红素基因导入棉花中,研制出粉红色的棉花,令世人惊艳。这一成果利用了( )
A.杂交技术 B.仿生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2.科学家将一种绿光受体基因拼接到盲鼠的眼睛中,一个月后,它们像有视力的老鼠一样在障碍物周围航行。这种有望恢复视力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A.细胞工程 B.基因工程 C.克隆技术 D.蛋白质工程
3.生物体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绵羊的克隆
②试管婴儿的诞生
③三华李的嫁接
④桃的种子繁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4.科研人员将耐草甘膦基因CP4-EPSPS和耐啶嘧磺隆基因P450-N-Z1转入某野生型粳稻品种,获得对复合除草剂有耐受性的水稻新品种。研发该新品种水稻所利用的技术主要是( )
A.仿生技术 B.发酵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5.下列应用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
应用实例 生物技术
A 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 食品保鲜
B 制作米酒 发酵技术
C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转基因技术
D “试管婴儿”的诞生 克隆技术
A.A B.B C.C D.D
6.在棉田中长期使用同种杀虫剂后,发现防治农业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我国科学家将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培育出一系列抗虫棉品种,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适应有杀虫剂的环境,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变异
B.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是害虫对杀虫剂进行选择的结果
C.转移到棉花体内的产生杀虫毒素基因仍具有遗传效应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无需论证即可投入农业生产
7.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生产能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A.克隆 B.试管婴儿 C.转基因 D.基因杂交
8.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培养大肠杆菌来生产胰岛素
B.甲烷是苏云金杆菌分解秸秆和粪便中的有机物产生的
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使其口感更好
D.腌肉保存时间长,是由于盐会杀死全部的细菌和真菌
9.生物技术不仅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是亟待开发与拓展的领域。将下列生物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利用克隆技术快速改良某些动物的性状
B.低温处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
C.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抗虫棉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快速培育某些优良品种的植物
10.某同学将生物技术相关的知识整理成如下图解,请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________,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________(填“双亲”或“母体”)的遗传特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杂交育种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A错误.
B.仿生技术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B错误。
C.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可见,题干所述粉红色棉花的培育应用了转基因技术,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其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3.答案:D
解析: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①绵羊的克隆和③三华李的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①③不符合题意。“试管婴儿”是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该过程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②试管婴儿的诞生符合题意。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因此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④桃的种子繁殖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A.仿生技术是指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例如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与本题中将基因转入水稻的操作无关,A错误。
B.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如酿酒、制作酸奶等都利用了发酵技术,与基因转移无关,B错误。
C.克隆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而不是将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生物,C错误。
D.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改变。在本题中,科研人员将耐草甘膦基因CP4-EPSPS和耐啶嘧磺隆基因P450-N-Z1转入野生型粳稻品种,使水稻获得了对复合除草剂的耐受性,这是典型的转基因技术应用,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原理是高温灭菌。属于食品保存技术,A正确;酿酒利用的是发酵技术,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正确;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C正确;试管婴儿的诞生利用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属于有性生殖,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6.答案:C
解析:A.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是不定向的;但不会为适应有杀虫剂的环境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A错误。
B.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选择的结果,B错误。
C.转移到棉花体内的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能够遗传下去,具有遗传效应,C正确。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需要进行安全性论证,然后才能投入农业生产,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A.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A不符合题意。
B.试管婴儿技术,又称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是一种帮助不孕不育夫妇实现生育的重要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不育夫妇的卵细胞和精子取出体外,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完成受精并发育成胚胎后,再将胚胎移植入子宫腔内以实现妊娠,是辅助生殖的核心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C符合题意。
D.杂交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解析: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A正确。
B.在无氧的环境中,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动物的粪便、玉米的秸秆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甲烷可以燃烧,能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苏云金杆菌不能产生甲烷,B错误。
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至沸腾的目的是为了杀死牛奶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为乳酸菌的生长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而非仅仅为了改善口感,C错误。
D.腌肉保存时间长,主要是由于高盐分环境抑制了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而不是杀死全部细菌和真菌,D错误。
故选A。
9.答案:A
解析:A.克隆技术主要用于复制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个体,而不是用于改良性状。改良性状通常需要通过基因编辑或传统的育种方法来实现。克隆技术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不能改变生物的性状,故A错误。
B.低温处理可以减缓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繁殖速度,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这是食品保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故B正确。
C.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可以培育出抗虫棉,减少害虫对棉花的侵害,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故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提高繁殖效率,保持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故D正确。
故选A。
10.答案:(1)①杂交;②转基因;③无性
(2)受精卵;双亲
解析:(1)①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是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的,具体是通过杂交技术来实现的。杂交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控制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以产生具有优良性状后代的技术。②③多莉羊的培育是通过克隆技术实现的,这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将一个生物体的细胞或组织培养成与原来生物体相同或相似的生物体的技术。草莓根尖的离体培养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的,这也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进行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由于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因此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