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疾病预防__2025届中考热点考点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2 疾病预防__2025届中考热点考点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07:5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点二 疾病预防——中考生物学热点考点训练
命题角度
侧重于考查细菌和病毒结构、人体免疫防线、传染病的预防、呼吸系统的组成。
常考情境
①艾滋病
②流感
③手足口病
④埃博拉病毒等
答题技巧
第一步,读信息:通读题干,联系生物学原理,理解题干情境中的新知识。第二步,找规律:找到问题与所给信息问的联系,找出规律,并与所学知识联系第三步巧作答迁移内化,根据相关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规范作答。
跟踪训练
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见发烧、腮腺唾液腺肿胀疼痛等症状,接种腮腺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患病学生居家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B.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是患者
C.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流感,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可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2.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下有关水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中,水痘患者属于传染源
B.带状疱疹病毒结构简单,可以在空气中独立生活
C.接种水痘疫苗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是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在免疫过程中属于抗体
3.春季是甲流高发期,许多学校开展了制作“预防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的实践活动。某同学在课后制作的手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发“甲流”的病原体
B.图中④⑤的措施能够切断传播途径
C.注射甲流疫苗可以预防乙肝感染
D.出现发烧症状后立刻自行服用治疗甲流的药物
4.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99%的宫颈癌是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引起的。我国已在多省份试点推行适龄女性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项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HPV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宫颈癌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B.宫颈癌和贫血都属于传染病
C.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D.接种HPV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HPV的抗原
5.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通过注射卡介苗预防肺结核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6.婴儿出生后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其目的是预防乙肝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肝是流传广泛的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源是乙肝病毒
B.提倡使用公筷可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C.乙肝疫苗的本质是抗体,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
D.有少数人会对乙肝疫苗过敏,乙肝疫苗对其而言属于过敏原
7.在我国民间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指在灾害之后往往会有大面积的传染病发生。下面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可保护易感人群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8.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发现禽流感疫情时,为了防止禽流感病毒从禽类传染给人,下列采取的预防措施无效的是( )
A.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 B.接触禽类后要洗净双手
C.鸡肉等食物煮熟后再食用 D.接种狂犬病疫苗
9.流感病毒可引起流行性感冒,人体免疫系统对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B.呼吸道黏膜可抵御流感病毒入侵,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10.流感的防治过程中,公众往往容易忽视其潜在的严重危害。冬季和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图1为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一份“传染病校园宣传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甲型流感病毒没有____________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身____________(填“①”或“②”)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
(2)图2中,甲流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注射的甲型流感疫苗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____________,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_____。
(3)甲型流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甲型流感,请举出两种方法: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患病学生是病毒的携带者,居家隔离可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此这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故A正确。
B.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而不是患者本身。患者只是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故B错误。
C.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C错误。
D.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即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对多种病原体的普遍防御机制,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读题干找出关键词“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根据题目要求,选正确的一项。再分析选项:在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中,水痘患者属于传染源。带状疱疹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生活。接种水痘疫苗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是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在免疫过程中属于抗原。
3.答案:A
解析:A.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甲型流感病毒正是引发“甲流”的微生物病原体,A正确。
B.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能够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有①②③,④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错误。
C.注射甲流疫苗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注射甲流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甲流抗体,从而提高对甲流的抵抗力,但不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C错误。
D.出现发烧的症状后不能自行服用治疗甲流的药物,因为一方面出现发烧的症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甲流,需要到医院确诊;另一方面,如果治疗甲流的药物为处方药,需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服用,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A.接种HPV疫苗后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身体免疫系统再次受到HPV入侵后,免疫系统会发生记忆效应,其特点是比较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且抗体强度更强,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可以帮助清除体外来源的HPV,从而提高人体对宫颈癌的免疫力;接种HPV疫苗产生的免疫只针对HPVA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A正确。
B.宫颈癌是因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导致的癌症,不属于传染病;贫血主要是缺乏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不属于传染病,故B错误。
C.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错误。
D.接种HPV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HPV的抗体,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A.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故人体通过注射卡介苗预防肺结核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B正确。
C.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故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
D.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乙肝是流传广泛的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源是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是病原体,A正确。
B.提倡使用公筷可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C.抗体是指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原是指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乙肝疫苗属于抗原,C错误。
D.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有少数人会对乙肝疫苗过敏,乙肝疫苗对其而言属于过敏原,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B正确。
C.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不是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因此,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A不符合题意。
B.接触禽类后,手上可能沾染病毒。通过洗净双手,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病毒,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B不符合题意。
C.禽流感病毒在高温下可以被杀死。将鸡肉等食物煮熟后再食用,可以确保食物中的病毒被彻底消灭,从而避免病毒感染,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狂犬病疫苗是针对狂犬病病毒的预防措施,对禽流感病毒没有预防作用。因此,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防止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是无效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故A正确。
B.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因此呼吸道黏膜可抵御流感病毒入侵,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B错误。
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此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即流感病毒,具有特异性,故C正确。
D.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所以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分析,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因此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10.答案:(1)细胞;②
(2)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3)预防甲型流感(甲流)可以采取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管理(或增强免疫力等多方面措施)
解析:(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1所示为甲型流感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病毒颗粒。
甲型流感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后,就会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依靠自身②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的“指挥”制造出新的病毒,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2)图2中,甲流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们可以通过注射甲型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的疫苗能够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种特殊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人体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后能够产生抗体,产生的抗体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可以抵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侵染,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甲型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预防甲型流感,方法有:可以采取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管理、外出戴口罩、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聚集、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