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20: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起源于( )
A.古代日本 B.欧洲 C.古代印度 D.美洲
2.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
A.祖冲之 B.扁鹊 C.郦道元 D.张仲景
3.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新疆,后传入中国内地,这得益于( )的开通。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 C.陶瓷之路 D.一带一路
4.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记载了关于道教创立的有关史实 B.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5.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下列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
A.蔡伦——东汉——纸的发明和使用
B.张仲景——西汉——开创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C.司马迁——西汉——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张骞——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7.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由此可知( )
A.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书写载体趋向快捷便利 D.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指绸缎布匹)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指思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据此可知,蔡伦( )
A.有大量竹简和缣帛 B.发明了造纸术
C.造纸的工艺高超 D.改进了造纸术
9.东汉宦官蔡伦在中国历史上留有美名,是因为他( )
A.改进了造纸术 B.编制了五禽戏 C.著述了纪传体史书 D.传播了五斗米道
10.德克·卜德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中有过这样的评价:“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蔡侯”的“恩惠”主要体现在( )
A.发明了最早的书写用纸 B.完成了造纸术的西传
C.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D.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11.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
12.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典籍《史记》。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史记》可了解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汉武帝反击匈奴 ③黄巾大起义 ④陈胜吴广起义 ⑤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材料题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
【汉字之源】
材料一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示意图中,颁行的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思想之光】
材料二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2)材料二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科技之光】
材料三 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我国古代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代他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3)材料三中我国古代的造纸术发明于何时?对改进造纸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文史之萃】
材料四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史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巨著。
(4)材料四信息卡中的“他”指的是何人?“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
(5)请你谈谈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我们应该持以什么态度?
三、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是大教育家。
(1)如果我们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可以借阅哪本书来阅读?孔子在教育方面提出的体现 “教育公平”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张仲景 华佗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两位医学家的医学成就。
材料三: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张骞“凿空”的勇气,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壮志 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熔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史事及其历史地位,并分析张骞“凿空”壮举的历史意义和霍去病的壮志情怀。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汉代的名医,他勤求古训,广泛收集医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他认真考察和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他经过分析、整理、总结,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材料三:他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他还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改革。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除该人物外,请再写出汉代的名医一位。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齐民要术》有什么历史地位?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创制的历法的名称是什么?
(4)我们可以学习以上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B C C D A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3.(1)时期:商周时期。
文字:小篆。
(2)途径:创办私学。
局面:百家争鸣。
人物:汉武帝。
(3)时间:西汉。
人物:蔡伦。
(4)人物:司马迁。
著作:《史记》。
(5)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大力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历代先贤的优秀品质和情怀等(或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
14.(1)哪本书:《论语》;主张:有教无类。
(2)成就: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3)史事:《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意义: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情怀: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做法: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创新创造等。(答出1点、言之有理即可)
15.(1)张仲景;华佗。
(2)贾思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祖冲之,《大明历》。
(4)
刻苦专研、探索创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