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20: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蕃一家”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
C.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
2.唐朝和下面哪个民族“和同为一家”( )
A.回纥 B.吐蕃 C.靺鞨 D.南诏
3.下图为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绘画彰显了唐朝( )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开明的民族交往
C.经济的繁荣发展 D.中外的文化交流
4.下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真实地记录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这幅名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昭君出塞 D.岳飞抗金
5.641年,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书籍,带到吐蕃的是( )
A.武则天 B.文成公主 C.金城公主 D.李清照
6.册封是古代中原王朝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唐朝时,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的统治者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宗 D.唐肃宗
7.从下面“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可直观看出唐朝( )
A.在东北分封渤海郡王 B.设置机构管理新疆地区
C.与吐蕃和亲关系融洽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8.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
A.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
B.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
C.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D.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
9.在鲜艳的西域土地上,旅游业的潮起潮落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西域旅游公司公布的2024年中报显示,总体收入实现了增长。唐朝先后设立了什么来管辖西域( )
A.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C.安东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
D.安南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10.下列关于唐朝与回纥汗国的友好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
B.回纥出兵平定“安史之乱”
C.回纥(回鹘)与唐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多次和亲
D.唐与回纥之间保持绢、马贸易
11.民族交流与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能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唐蕃和亲 D.唐太宗击败突厥
12.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唐朝时 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时 1264年,忽必烈设立总制院,统辖吐蕃之地,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
清朝时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等。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元世祖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C.唐朝时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D.西藏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联如父母。”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材料二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2)材料二杜甫描述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注:该画为唐朝阎立本所绘制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者的场景。从色彩上看,画作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巧妙地利用了红色、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呈现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3)史料的类型包括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等。根据材料一,指出《步辇图》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角度说明你对画作色彩“呈现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的理解。
三、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藩”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4)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到北宋的和议,唐和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何显著不同?
1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形势图、疆域图
① ② ③ ④
材料二
时期 治边政策
唐朝时期 ●设立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特点的边疆管理体系●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
元朝时期 ●设置专门的管理系统,以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统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确立治边政策
——整理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⑤唐蕃会盟碑⑥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⑦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夜行铜牌⑧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⑨达赖金印⑩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1)将材料一中的地图按时间排序。(只写序号)结合所学,写出排序的理由。
(2)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唐朝时期和元朝时期治边政策的区别。并从上表中任选两条统治政策,结合史实举例说明这一政策是如何落实的。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即可。
和平相处、订立盟约: 武力征服、军事防御:
中央册封、设置机构: 抵御外寇、巩固边疆:
(4)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两例相关图片,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A B B B C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A
13.(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事例:唐蕃和亲(或文成公主入藏);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等。
(2)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3)史料类型:图像史料。理解:从色彩上看,这幅图巧妙地利用了红色、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共同营造出“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求婚的喜庆氛围;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当时各民族之间友好融洽、汉藏民族友谊的历史见证;也体现大唐恢宏的气势。
14.(1)北宋;契丹。
(2)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也促进了宋辽双方的和平与交流。
(3)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4)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采取战后求和。
15.(1)排序:③②④①。理由:③:咸阳是秦朝都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是秦长城;②:长安是西汉都城,西域都护府设置于西汉;④:大都是元朝都城,宣政院是元朝加强对西藏管理设置的机构,岭北行省等是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见证;①:清朝时称都城北京为京师,《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康熙时中俄签订的边界条约。
(2)区别:唐朝时期的治边政策以和平方式为主,设立管理机构、运用政治手段和开明的边疆政策笼络人心,使边疆其他民族归顺;元朝实行了直接统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治边政策。示例:落实治边政策: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 ⑤⑥ ⑧⑩ ⑦⑨ ⑩
(4)示例:观点:元、清时期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论述: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清朝时,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结论:元、清时期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