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31 19: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课题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及工作单位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中学 谢展翅
课标要求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从台湾的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中的经济三个角度来介绍台湾省,突出台湾的特征。区域的学习是在整体学习中国地理后的进一步学习,它旨在使学生对祖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地理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将采用“读图、比较、设疑、分析、讨论、归纳”等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形成对台湾的了解与认识。
学情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学生对中国地理已有了一个大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并已接触区域地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迁移到分析问题的具体应用当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地图描绘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明确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基本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去台湾旅游最棒的几种体验” 【情景导入】如果我们去台湾旅游最棒的几种体验有哪些呢?登101大厦,感受台北的时尚,特别要看一看美丽的台北夜景。参观台北博物馆,感受台湾和祖国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去淡水看夕阳,做一件在台北最浪漫的事情之一。去夜市,甩开肚皮,把台湾所有美味小吃吃个遍:蚵仔煎、豪大大鸡排、大肠包小肠、九份-阿甘姨芋圆、棺材饭…… 欣赏台湾的美景、美食图片,对台湾产生向往。 以旅游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台湾的位置与范围 台湾的位置与范围同学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政区图中观察台湾在祖国的什么方位呢?【小组合作探究】在笔记本上画出台湾的轮廓图,并小组一起总结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范围。【小组展示】教师通过点名器点中某一同学,由该同学所在的小组上台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台湾。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范围: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多个岛屿。【巧手测算】 1、请你在图中找到厦门和高雄,并用所学的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计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2、台湾一批水果通过“绿色通道”由水路运到厦门。若轮船的速度是40千米∕时,请你计算一下需要多长时间? [小结]由此可见,台湾与大陆近在咫尺,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台湾——中国神圣领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一千多年前,大陆与台湾就建立起航海联系。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87年,清朝正式设置台湾省。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省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省回到祖国怀抱。近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往联系日益频繁。 台湾在祖国的东南部【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在笔记本上画出台湾的轮廓图,并小组一起总结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范围。利用比例尺测算。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0千米。运用数学知识计算。7.5小时 锻炼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直观印象基础上,通过比例尺的计算加深台湾海陆位置的理解。从追溯台湾的历史状况说明台湾人民与中国人民同根同族。
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 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台湾的地形:(图片介绍)阿里山、阿里山森林火车、火车便当……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读图,4人小组完成下列任务。】1号同学:说一说,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为主。2号同学:看一看,台湾地势起伏分布状况?3号同学:找出台湾岛的最高峰。4号同学:分析台湾多山、多地震的原因 。【观察中国城市灯光图和台湾夜晚灯光图】小结:台湾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台湾的山脉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台湾的最高峰为玉山。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形成多山的地形,同时,台湾也因此成为地震多发地区。 4人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把全部分成4人一小组,按照座位分别编号1、2、3、4,由某号同学跟组员说答案,能促进更多的同学进行思考和表达,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调动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性
台湾的气候:台湾的美称:“东方甜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甘蔗)、“水果之乡”(菠萝、香蕉、销魂凤梨酥……)、【情景创设】一串香蕉引起的风波思考:为什么香蕉不宜放冰箱?【读台湾气候分布图,观察台湾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桌A、B角色活动】气温差异A同学对B同学:描述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台湾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年平均气温___ _(山地除外) 部气温____北部气温____,影响因素: 。山地____,周围平原____影响因素: 。降水差异B同学对A同学:说出台湾岛东部与西部年降水量的差异,分析导致这种差异主要原因。台湾岛的年降水量大多在_____毫米以上降水东____西_____,影响因素: 。【补充台风知识】台湾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7日在台湾花莲登陆,8月8日,"莫拉克"在台湾中南部多处降下刷新历史纪录的大雨,亦称八八水灾。截至8月25日18时全台湾在此次风灾中的遇难死亡人数461人,失踪192人,受伤46人。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A、B同学相互回答问题 【同桌A、B角色活动】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能确保接近50%学生的参与到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述说的过程中。2、让A同学站起来对B说,方便老师一眼看到A同学是否开口说话。3、提问B同学复述A的话,培养孩子注意倾听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台湾的河流:【思考】为什么台湾岛上的河流都比较短促,水能资源蕴藏量却相当丰富?(小结)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落差大。
(四)台湾丰富的资源:1、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樟、红桧、扁柏等。樟脑和樟油产量更是占世界总量的70%,居世界首位。 2、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煤、石油、金、铜、硫黄等。 3、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
总结 【打开google地球,进行台湾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旅】在google地球上,我们通过在世界中找到中国的位置,从而找到台湾的位置,重新复习一遍台湾的地理位置,范围;观察卫星图进行分析,总结台湾的地形地势特点。 观察动态图,总结所学的知识。 利用高科技,学生比较感兴趣
当堂检测 1.台湾岛东、西两侧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大西洋、琼州海峡 B.太平洋、琼州海峡C.大西洋、台湾海峡 D.太平洋、台湾海峡2.台湾岛的地形特点是( )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B.地势西高东低C.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D.山脉为东西走向3.台湾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盛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有( )①甜菜 ②香蕉 ③菠萝 ④苹果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4.台湾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 )A.水稻 B.黄金 C.蔗糖 D.樟脑 点名器点名回答 提高大家的注意力,回答问题的随机性,让大部分的同学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
板图、板书设计
教师主板书区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位置和范围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2、纬度位置: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台湾。3、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4、范围: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多个岛屿。二、自然地理环境(一)地形:1、以山地为主,约占三分之二;2、山脉-中部和东部 平原-西部沿海地区3、最高峰:玉山4、多山、地震(二)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三)河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四)丰富的资源 教师副板书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