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B)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0分)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lì shǐ( ) jì lù( )了中国对世界 wěi dà
( )的贡献。指南针是中华民族zhì huì( )的体现,由ā lā bó( )传到ōu zhōu( )。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它是shí jiàng( )李春根据以往的jīng yàn( ) shèjì( )并参加建造的,在世界建桥史上也是一个
chuàng jǔ(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闻: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用鼻子嗅气味;④出名,有名望。
1.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 )
2.公园里百花盛开,我闻到了一阵阵花的清香。 ( )
3.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可以在航天舱里直播吃东西,这可是个大新闻。 (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8分)
①学( )五( ) ②( )棋书( ) ③名扬( )( )
④望闻( )( ) ⑤形( )各( ) ⑥一模( )( )
1. 上面的词语中,形容名声大的词语是 (填序号),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 。
2.上面的词语中, 和 是一组反义词。(填序号)
3.老王虽然 ,但是仍坚持学习新知识,这种勤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选词填空)(填序号)
四、选择题。(填序号)(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税务局(suì) 官吏(lì) 横跨(héng)
B. 废品(fèi) 贸易(mào) 制造(zhì)
C. 普及(pǔ) 切开(qiē) 档案馆(dǎng)
D. 摊贩(fǎn) 驴子(lǘ) 缠绕(chán)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人”是指 ( )
A.王维 B.王维的哥哥
C.王维的弟弟 D.王维的哥哥和弟弟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
A.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下列对于佩戴口罩的流程,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先清洗双手,以免手上的细菌污染口罩内面;接着将口罩横贴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然后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A.清洗→污染→挂→覆盖→紧压 B.清洗→横贴→挂→拉开→紧压
C.横贴→挂→拉开→覆盖→紧贴 D.清洗→挂→覆盖→紧压→紧贴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明》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B.《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指现在的山东省。
D.“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不是一个比喻句。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蔡伦造的纸十分轻便。 蔡伦造的纸非常好用。(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2.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多端: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元日》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是 节的欢乐景象。诗中写了 、 、 等一系列传统习俗,加之红日高照,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 的节日气氛。
2.《赵州桥》一文从 、 、 三个特点入手介绍了赵州桥,赞扬了 。
3.《纸的发明》一文按照 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和改进过程,表达了作者 之情。
七、语文与生活、 (5分)
近期班级开展了“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展示一下学习成果吧。
1.除了清明节,你还了解哪些传统节日 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填表。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
吃粽子、赛龙舟、饮娃黄酒
举家团圆、赏月、吃月饼
2.你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 、 等.
八、阅读古诗和短文,完成练习。 (21分)
(一) 清 明(9分)
[宋]王禹偁(chēng)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①萧然⑤仅好僧⑦。
昨日每家乞新火①,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释】 ①兴味:兴趣,趣味。②萧然:萧凉的样子。③野僧: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④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一日成二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1)乞( ):①乞求,向人讨、要、求:②乞丐。
(2)晓( ):①天刚亮的时候;②晓得,知道,懂得
2.结合注释写出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2分)
3.这首诗以 节为背景,表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 和以 为乐的情怀。(3分)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诗人身居人境,自比“野憎”,带有一种被世人遗忘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凄苦冷寂的心情,
B.诗人在后两句诗中自述人穷志不穷,表明诗人刻苦用功,努力读书。
C.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D.整首诗平铺直叙,没有使用对比、衬托的手法。
(二)卢沟桥的狮子(12分)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的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取着狮子.要不仔细软,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反采,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夭、好像专心所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傻依在母醉子的怀里,好像正在想睡:有的小厨子藏在大驿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辫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并,真是很难教清楚.
卢沟桥是“七七事交”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抵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国抗日故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窄、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又的建筑,(有祭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沟气——( ) 清楚——( )
2.卢沟桥是一座石桥,它最大的特点是(2分) ( ) A.是一座联拱石桥, B.桥上雕刻着数不清的狮子。
C. 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 D、建于1189年。
3.用“ ”画出短文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围绕这句话,第2自然段从 和 两个方面展开了叙述,其中后者作者共列举了 种不同的石狮子。(4分)
4、用“∥”把短文分成两部分.(2分)
5、为什么说“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2分)
( )
A.因为卢沟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B.因为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全国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九、习作。 (25分)
地球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请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可以把调查到的情况(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一篇短文,也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家乡几年后的变化。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第三单元测试卷(B)
一、历史 记录 伟大 智慧 阿拉伯 欧洲 石匠 经验设计 创举
二、1. ① 2. ③ 3. ②
三、① 富 车 ②琴 画 ③ 中外 ④问切 ⑤态 异⑥一样 1. ③ 示例:默默无闻 2.⑤ ⑥ 3. ①四、1. B 2. A 3. C 4. B 5. C
五、示例:1.蔡伦造的纸不但十分轻便,而且非常好用。2.有的像温顺的绵羊,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还有的像凶猛的老虎.
六、1.宋 王安石 春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更换桃符热闹喜庆、万象更新 2.维伟 坚固 美观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3.时间 对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美
七、1.示例: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2.示例:询问长辈 上网查询
八、(一) 1. (1) ① (2) ① 2. 没有花没有酒地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3.清明 艰难 读书 4. D (二)1.调皮 明白2. B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大小 形状 5 4.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5. B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