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22: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德化二中2025年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5.4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工业化的实现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如图中的会议()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A.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B.顺利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
C.顺利完成三大改造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72年,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A.新中国开始登上了国际舞台
B.新中国迎来首次建交高潮
C.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出现下图中我国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1956-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A.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D.1961年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5.1980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可以包产到户。这说明中共中央()
A.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实施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D.推行城市国企改革
6.2001年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后,十年内对外贸易额增长了六倍之多。据此推断,该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7.下图是小李同学的学习提纲。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8.“敬请光临1997年6月30日,星期一,晚上7点30分举行的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发出了盛情邀请。这一活动仪式的主题是
A.召开中共十五大 B.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
C.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D.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9.21世纪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参与,在亚洲合作修建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在非洲帮助人民种植绿色超级水稻,在欧洲中欧班列通达200多个城市。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据此可见,新时代以来我国()
A.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B.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外交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D.践行“真实亲诚”的和平外交理念
10.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A.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告台湾同胞书》
11.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2.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各项组合均属于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的是()
A.“一五”计划、三线建设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颁布《民法典》
C.包产到户、两弹一星D.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神威”计算机
13.古代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但是,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妇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以外,奴隶则根本不被当人看待。这反映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民主制度的衰弱
C.权力分配的公平性D.奴隶制度的瓦解
14.人类文明最初出现于大河流域。据如图判断,该文明出现在()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5.下图为某帝国的疆域图。该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6.12世纪初,法国毛纺织中心琅城的市民通过花费巨资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从国王路易六世手中得到特许状,获得了一定的城市自主管理权。该材料可用于佐证西欧的()
A.城市自治 B.文艺复兴 C.殖民扩张 D.启蒙运动
17.下面是是小历同学的读书摘录,其内容可以说明()
A.东方文明对西方国家的辐射
B.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C.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8.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他们”是()
A.美洲的印第安人 B.非洲的班图人
C.阿拉伯人D.奥斯曼人
1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将世界历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公元1500年”这个历史坐标的意义在于()
A.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展 C.全球联系加强 D.近代科学兴起
20.殖民强盗科尔特斯宣称:“我来是凭刀剑和盾牌取黄金的,不是像农夫跟着犁跑的!”这表明西方殖民者意在()
A.掠夺财富 B.侵占土地 C.开拓市场 D.传播宗教
2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得好价钱。”这段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开辟新航路
A.主观动机 B.技术条件 C.发现过程 D.历史影响
22.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纷纷建立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3.导致下列两幅世界地图绘制的地图轮廓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早期殖民扩张 D.三角贸易
24.新航路开辟以后,马铃薯、玉米、可可等美洲特产,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
A.人口迁移 B.物种交换 C.香料贸易 D.族群混合
25.《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圣母手上抱着可爱的婴儿,晶莹的目光中洋溢着温柔的母爱,充分显示了纯洁无邪的善良天性。这体现该作品的精神内核是()
A.神秘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26.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 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27.以理性为旗帜,将矛头直指欧洲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启蒙运动B.智者运动C.宗教改革D.古典文化的复兴
28.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君主立宪制代表,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是()
A.议会 B.国王 C.法院 D.内阁
29.“1775年”“独立宣言”“华盛顿”是小史同学学习时搜索的关键词。由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内容应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德意志的统一
如图所描述的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
C.法国《民法典》D.《德意志帝国宪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将材料一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历史事件)
②(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32.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印第安人培植的四种植物
材料二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注: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4-20世纪世界历史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4-17世纪 文艺复兴 1789-1794年 法国大革命
16世纪 宗教改革 1804-1826年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871年 巴黎公社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注:表中事件按主题分类,可分为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等主题。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编制
材料二从古希腊文化中孕育出的理性精神,在思想解放的极大推动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这种理性精神和思想解放的作用,人们从自然力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从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思潮的张扬到科学的大发展都充分证明:思想解放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刘相、刘德军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1)根据材料一,任选1个主题,写出相对应的2个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简要论述。
34.民主与法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逐步演进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摘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家权力公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议会议员都由选举生产,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材料一中的古代“直接民主”发源于希腊哪个城邦?该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出1787年宪法的立法原则。该宪法在近代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4)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间接民主”制的本质是什么?
  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单选题答案
  1.D
  2.D
  3.D
  4.D
  5.A
  6.D
  7.D
  8.B
  9.C
  10.C
  11.C
  12.B
  13.A
  14.B
  15.B
  16.A
  17.C
  18.A
  19.C
  20.A
  21.A
  22.B
  23.A
  24.B
  25.C
  26.B
  27.A
  28.A
  29.B
  30.C
  非选择题答案
  31 题
  (1)①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②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或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
  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农村社会面貌。
  (3)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 题
  (1)事件:新航路开辟。
  方面:引发商业革命;扩大世界市场;增加商品种类;推动殖民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现象:世界物种交流加强。
  启示:加强世界各地联系;丰富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33 题
  (1)示例:
  主题:思想解放运动;事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主题:资产阶级革命;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2)观点:思想解放促进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
  论述: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冲击教会精神独裁;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打击封建势力;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君主专制,构想资产阶级政治蓝图。三者均推动欧洲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34 题
  (1)城邦:雅典;机构:公民大会。
  (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3)原则:分权与制衡(三权分立);地位: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4)本质:代议制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