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普通高中2024-2025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
A.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B.铁犁牛耕的应用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出现D.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确立
2.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古代各文明的小国寡民状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3.(2023·福建适应性检测·11)汉谟拉比说过:“天神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光耀大地。”他还自比为“众神之王”。这说明汉谟拉比的统治()
A.以成文法替代过去的习惯法
B.建立起了庞大的官僚机构
C.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权
D.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的统一
4.用“文明”指某个区域或人群、时代,大多因为它在生活方式、思考模式、观感上有显著的一贯性,与以外的区域、人群、时代不相同。下列文明与表格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文明 实行制度 文明成就
① 君主专制制度 楔形文字
② 法老 象形文字
③ 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
④ 城邦制度 神话、喜剧、悲剧
A.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
B.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
C.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
D.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
5.(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6.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依据下面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7.下图描述的是某种字母文字向东方和向西方传播发展的情况,方框中空缺的部分应该填入的是 ( )
A.腓尼基字母B.拉丁字母
C.梵文字母D.楔形文字
8.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中说,“西欧的封建制帝国疆界不能涵盖日本,更不能涵盖中国”“在西欧之外,还存在着埃及封建主义、希腊封建主义”。作者旨在强调 ( )
A.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性B.中古亚非文明的先进性
C.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西欧封建社会的独特性
9.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
A.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
B.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10.(2023·湖北高考·1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11.历史学家彼得·佛兰科潘称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是一座“豪华镀金装饰的、悬挂着华丽挂毯和丝绸锦缎的殿堂之都”。巴格达被称为“殿堂之都”的理由是 ( )
A.巴格达的建筑豪华优美B.海陆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重视法律建设维护统治
12.“16世纪之间,该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格达,匈牙利、埃及和北部非洲的大部分土地。它的舰队称霸于地中海之上,维也纳也险些被攻陷。”“该帝国” ( )
A.实行过“种姓制度”
B.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控制过东西方商路
D.接受了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
13.据史载,从公元630年到894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有19次。随同他们而来的,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一二百人,除随从和水手外,还有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
A.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 B.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造就了大东亚文化圈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14.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20世纪50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据此可推知 ( )
A.东非文明的发展深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
B.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
C.东非文明遗址的存在说明东非外贸发达
D.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
15.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推断,该笔记记录的可能是 ( )
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建筑:城市建筑精美
数学: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手工业:制造出精美的陶器
A.玛雅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
C.印加文明 D.古希腊文明
16.一位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人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据此可知,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 )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C.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文化,经济一体化可以,但文化、思想是多元的,世界应该是一个万花筒。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世界知识,谈谈你对世界文化的认识。(6分)
18.(2023·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世界帝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9分)
19.(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教,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4分)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单选题答案
1.A
2.B
3.D
4.C
5.B
6.B
7.A
8.D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A
16.C
非选择题答案
17 题
(1)特点:世界各文明既有相似性(如大洪水传说),又具多元性(原因和过程不同);不同文明间存在交流与传播(如苏美尔神话的扩散)。
(2)主要方式:和平交往(如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与暴力冲突(如战争、征服)。
(3)认识: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受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各文明独特且平等;多元文化应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反对文化单一化。
18 题
(1)共同因素:农耕文明的物质基础;文明扩张的内在需求;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善的制度与文化支撑;对周边文明的吸收与整合。
(2)作用:扩大文明区域,推动文明传播(如波斯吸收东西方文化,亚历山大推动希腊化);促进经济交流(如帝国境内贸易网络);加速文明融合(如不同民族在帝国境内互动);为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整体奠定基础。
19 题
(1)“自由”:人身自由、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使用权自由、经济特权。
历史因素:日耳曼人的反抗权威观念;基督教 “选民” 思想的世俗化;罗马法中个人权利思想的影响。
(2)特点:封建领主在领地内拥有司法、行政、征税权;教会势力强大;王权相对软弱,形成教权与王权并立的二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