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历史学家钱乘旦在主编的《新世界史纲要》第二章《上古时期的世界》中这样概述人类从未开化向文明世界的过渡进程。图中“xxxx”应是()
A.社会分工 B.剥削关系 C.私有制 D.等级制
2.公元前2千纪后,古阿卡德语是阿卡德王国的通用语言,后在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部演化出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两种方言,也曾被埃及王庭使用,作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性通用语言。这反映了()
A.人口:迁徙 B.王国:兴盛 C.文化:交融 D.文明:多元
3.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这一规定,反映出()
A.罗马法形成系统完成的体系 B.帝国的离婚率提高
C.公民的财产权受到法律保护 D.理性色彩更加突出
4.下图是三个地区的古文字图示。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特征
B.三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三地文字发展体现同宗同源的特点
D.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5.中世纪封建法规定,当封臣权利受到国王的非法侵害而又无法获得司法救济时,封臣可以“撤回效忠”,解除封建契约关系。如果仍不能阻止国王的违法侵害行为,封臣可以采用武力反抗方式,夺取国王的城堡和土地财产,但不得伤害国王及其家人的生命和身体。据此可知,中世纪封建法()
A.有效阻止了国王滥用权力 B.蕴含近代西方法律精神
C.保障了西欧封建统治秩序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A.专制王权的加强 B.民族国家的统一
C.市民文学的产生 D.城市的兴起发展
7.13世纪末,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为筹措军费,向法兰西教士大举征税,教宗卜尼法斯八世强烈不满,威胁开除腓力教籍。腓力下令禁止一切金银出口,阻塞了教廷的收入来源,并直接派兵前往教会驻地羞辱教宗,教宗愤恨而亡。这反映了当时()
A.王权与教权矛盾不可调和 B.国王权力得到加强
C.基督教会垄断了世俗生活 D.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8下表英国庄园产品出售情况(部分)
名称 时间 出售产品的收入占比 名称 时间 出售产品的售量占比
马歇尔伯爵的肯尼特庄园 1270-1271年 占总收入的77% 温彻斯特主教的庄园 1208-1209年 小麦出售量占生产量的48.5%
1305-1306年 占总收入的84% 1299-1300年 小麦出售量占生产量的70%
据上表推知,当时英国()
A.城市向乡村的流动性增强 B.庄园经济顺应商品经济发展
C.农民的经济地位显著上升 D.庄园的生产结构具有单一性
9.如表是1444年-1481年奥斯曼帝国艾克银币的重量变化情况,由此可推断奥斯曼帝国()
年份 1444年 1451年 1460年 1470年 1475年 1481年
重量(克) 1.06 1.01 0.96 0.93 0.77 0.75
A.控制商路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剧烈冲击
C.连年扩张导致国力持续消耗 D.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军事消耗
10.古代印加人修建了庞大的道路网,将其中心地区与四周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印加人与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始终未能发明车轮和车辆,人的背是唯一运输工具。由此可推知,古代印第安文明()
A.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B.注重发挥人的作用
C.具有孤立和封闭性 D.以小农经济为主导
11.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将不同的动机交织在一起 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揭开了探索新航路的序幕 D.工业文明最终战胜农业文明
12.荔枝原产于中国。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入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这说明了()
A.洲际间饮食习惯同化 B.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
C.宗主国经济结构改变 D.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
下图是1406-166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图。这一变化可以用来研究()
A.圈地运动 B.物种交流 C.商业革命 D.价格革命
14.法国作家拉伯雷(1494-1553年)在《巨人传》中描写的理想社会,它是一座自由之城,这里不论男女,都是“全知全能”的人,追求发财和享受。这一描述()
A.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B.直接反映了封建教会的腐朽
C.标志近代理性主义教育萌发 D.意大利的文艺中心地位丧失
15.下列两幅图所示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两大阵营情况图。由此推知,两国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都进行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 B.都建立了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
C.宗教信仰是划分敌我的标准 D.社会下层民众主导革命的进程
16.按照1787年宪法规定,作为美国面积最小的一个州,罗得岛州可以和加利福尼亚州一样选举出2名参议员;但是在众议院中,其只有2名众议员,而加利福尼亚州则因人口和面积拥有53名,占比达12.2%之多。据此可知美国()
A.参众两院之间缺乏制衡关系 B.联邦制严重损害了小州权益
C.宪法试图平衡大小州的利益 D.加利福尼亚州垄断了众议院
17.18世纪的英国在近代初期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抢占了先机,这意外提高了英国国内市场上劳动力的价格,也促使廉价的能源-煤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据此推知,当时的英国()
A.积极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B.开始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C.即将兴起工业革命的浪潮 D.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18.英国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它由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集中在工业城镇,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这源于()
A.政府职能的转变 B.重视教育的传统
C.工业发展的需求 D.人文主义的影响
如表为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棉纺、毛纺、丝绸、金属等制成品出口构成情况(单位:%),其中③代表的是()
1699-1701 1752-1754 1800
① 85.0 61.9 28.5
亚麻制品 - 3.3 3.3
② 2.2 2.5 1.2
③ 0.6 1.3 24.1
④ 3.2 9.2 12.4
其他制品 9.0 21.8 30.5
A.毛纺织品 B.棉纺织品 C.丝纺织品 D.金属制品
20.研究英国妇女状况的权威人士艾维·平奇贝克认为19世纪英国北方地区的妇女,“在40年代与别处同一阶级的女性相比,要聪明敏锐得多。”这主要说明英国()
A.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了妇女地位 B.妇女阶层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
C.工厂劳动丰富了妇女的人生体验 D.北方的妇女学历水平远高于别处
21.观察下列图表(甲乙丙丁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表),其中的乙国应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22.19世纪末,美国自行车骑手发起了“公路改善运动”。20世纪初,汽车制造商、钢铁、石油产业等成为公路游说团体的主力。到20年代,美国公路里程几乎增加了90%。这反映出()
A.工业化改变了美国社会面貌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C.进步力量主导时代发展方向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3.1844年诗人海涅写下了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恩格斯说这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海涅的这首诗之所以“有力”是因为()
A.宣传了《共产党宣言》的主张
B.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C.盛赞了工人争取普选权斗争
D.推动了国际工人的联合
24.巴黎公社发布法令规定,“统计被遗弃的工场数目”,“拟定这些工场迅速开工的切实措施......靠工人协作社的力量”,“成立仲裁委员会,负责裁决上述业主归来后将工场最终盘给工人协作社的条件,及协作社应付业主的赎金数额”。巴黎公社的这些举措()
A.巩固了工农联盟 B.探索了新型生产关系
C.消灭了阶级剥削 D.提高了工人阶级待遇
25.柏林会议召开后,英国外交部非洲事务助理李斯特曾提醒内阁:“最好的办法是使非洲公司正式化,赋予它皇家特许权,给予它统治其领地的权力。”1886年7月.英国政府正式授予国家非洲公司特许权。这表明()
A.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控制加强 B.英国力图强化在非洲的优势地位
C.英国借助东印度公司殖民非洲 D.柏林会议“有效占领”原则被认可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初的文明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创造的文明成果各具特色。
材料二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的......在此卷(《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
-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文明成果与相关区域匹配(填写字母)(要求:格式为①;②;③;④;⑤;⑥);并说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人和世界的发现”的相关历史事件;并阐释两者的相互关系。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这个过程中既有为躲避专制迫害、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或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而进行的自愿移民,也有在外力胁迫下违背主观意愿的被迫移民。
材料二:下图是有关英国17-19世纪人口变化的统计情况(单位:万人)。
-根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1)根据材料一中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最能反映材料一中“自愿移民”和“被迫移民”的典型例子各一?并简述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殖民展览德国外事部及下属的殖民部、民间相关组织在柏林举办帝国殖民展览。图1、图2分别为“科学-商业”展览鸟瞰图和相关展览内容、科学大厅中的地球仪雕塑。
图1中殖民大厅:委内瑞拉铁路计划、船舶模型等;工业和出口大厅:殖民地的医疗卫生用品、奢侈品等。
图2地球仪上标注着从帝国延伸出的22条轮船航线,雕塑旁边还有四座带有统计数据的金字塔,用来展示德国识字率、海上交通、海军力量等。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说明德国举办展览的大体时间。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单选题答案
1.C
2.C
3.D
4.A
5.B
6.D
7.B
8.B
9.C
10.C
11.A
12.D
13.D
14.A
15.A
16.C
17.C
18.C
19.B
20.C
21.C
22.A
23.B
24.B
25.B
非选择题答案
26 题
(1)匹配:①F;②B;③E;④D;⑤A;⑥C。
特点: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元化、相对分散的特点。
(2)事件: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阐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鼓励冒险与追求财富,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思想动力;新航路开辟通过航海实践实现了对世界的探索,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两者相互促进。
27 题
(1)典型例子:“自愿移民” 如欧洲人向美洲移民;“被迫移民” 如非洲黑奴被贩运至美洲。
负面影响:导致疾病传播;给非洲带来灾难,造成劳动力锐减。
(2)特点:人口向东南和西北集中;乡村非农业人口增长,农业人口比例下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加速)。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转移、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推动人口分布变化;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变革。
28 题
时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依据:“帝国” 字样表明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科学大厅与工业展品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殖民大厅、非洲扩张及全球航线体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霸权争夺,与 19 世纪末德国史实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