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高三年级质量检测(五)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学而》载,孔子的弟子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西汉刘向的《说苑谈丛》亦有语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两则引文共同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应是()
A.以人合天 B.知常达变 C.崇德尚贤 D.自强不息
2.唐初,政府均田令与《唐律疏议》中均明文规定:“诸里正依令授人田,课农桑......诸永业田每亩课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枣各十根以上,三年种毕。乡土不宜者,任以所宜树充。应课植桑、枣而不植,是为违法。”据此可知,唐初政府注重( )
A.发挥基层组织的督导职能 B.强化重农抑商的民众教化
C.完善乡村治理的制度体系 D.实施礼法结合的治国策略
3.1032年,有臣僚在奏章中提出:“比诏淮南民饥,有以男女雇人者,官为赎还之。今民间不敢雇佣人,而贫者或无以自存,望听其便。”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这反映出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
A.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 B.追求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
C.强化政府的经济管控职能 D.遏制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对立
4.明天启五年,都察院御史杨涟上疏揭露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罪状,魏忠贤“惧甚”之余“趋帝前泣诉”,熹宗受其蒙蔽遂切责杨涟,魏忠贤随后矫旨逮捕并处死杨涟等都察院御史。这反映出( )
A.御史职权形同虚设 B.秉笔太监掌控了中枢
C.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D.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
5.外国某学者评价清末“新政”时指出,(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人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正如时人所说“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生员不下数十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由此推知,“新政”的缺陷在于缺乏( )
A.有利的社会环境 B.系统的通盘谋划
C.有效的思想动员 D.广泛的群众基础
6.图4所示为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长、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长兼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行长的林伯渠与博古联名发布的关于苏区金融问题布告的部分内容。促使该布告发布的是()
图4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B.第五次反“围剿”
C.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 D.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7.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认为,维护统一战线及对日作战,与坚持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并行不悖。共产国际则认为应当保证国民党统一军令政令,从而实现对日作战的胜利。二者的分歧在于中国共产党是否(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B.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
C.坚持统一战线的策略 D.服从苏联远东的战略
8.1949年4月,刘少奇视察天津时说:“工人政治解放,还不能完全不受剥削,不是愿意不愿意,而是做不到。现在是资本家太少,而不是太多。工人的痛苦不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他意在强调( )
A.利用私人资本恢复国民经济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开展
C.循序渐进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D.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
9.1956年,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提出:“对渔民社员私有的工具,既不能不根据条件盲目地无代价归公,也不宜采用收买的办法......在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和增加公共积累的条件下,取得社员的同意,实现渔业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化。”这一策略( )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D.适应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10.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西亚北非地区出现了世界上较早的文明,先后兴起了埃及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的强大帝国,他们已经有了文字,在艺术、科学和社会组织方面也相当进步。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
A.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 B.地域及部落间战争的频仍
C.洲际交流活动的便利 D.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
11.公元1220年,法国图鲁斯的一个商人买了圣塞宁修道院在某村的全部土地以及上面的32户依附农民。1265年,一个克吕尼商人以出借800里弗尔为代价,从勃艮第公爵处取得一块封土,包括城堡及其上面的司法权、统治权等。上述现象可以印证当时法国( )
A.国王权力不断加强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封君封臣制的发展
12.从1802年起,拿破仑进行教育改革:建立帝国大学,规定全国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人员均须事先加入帝国大学;将全国划分为27个学区,每个学区设立学风评议会,负责学区内的教育行政事务;国立中学学生必须身着统一制服,按军队编制进行严格操练。这一改革主要为了( )
A.巩固革命成果 B.培养实用人才C.适应战争需求 D.统一意识形态
13.1871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中指出:“工人阶级在它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这一论断( )
A.揭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 B.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C.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强调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薄弱
14.1963年,非洲31个独立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及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会议,通过并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协调并加强非洲国家之间政治、外交、经济、文教、卫生、科技、防务和安全等方面的全面合作。非洲国家力图( )
A.突破世界殖民体系的束缚 B.实现非洲内部的均衡发展
C.改善落后的国家治理机制 D.谋求非洲自身独立与发展
15.1975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通过《关于工业发展与合作的利马宣言和行动计划》,提出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目标。198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第三个发展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要求各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这说明( )
A.世界各国经济间的依存性增强 B.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C.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据主导 D.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共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制度创新是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政府多次颁布钱物兼用的制敕。表3为该时期颁行的部分制敕。
颁行时间 制敕内容 材料出处
开元九年 (721) 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现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 《全唐文》卷 二十五
开元二十二年(734)十月 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而布帛是本,钱刀是末,贱本贵末,为弊则深,法教之间,宜有变革。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者,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 《唐会要》八 十九泉货
元和二年 (841)二月 公私交易,十贯钱以上,即须兼用匹段,委度支盐铁使及京兆 尹即具作分数,条疏闻奏。 《唐会要》八 十九泉货
材料二窃见元和以来,初有公私器用禁铜之令,次有交易钱帛兼行之法。近有积钱不得过数之限......。然而铜器备列于公私,钱帛不兼于卖鬻,积钱不出于墙垣,欺滥遍行于市井。亦未闻鞭一夫,黜一吏,赏一告评,坏一蓄藏。
-(唐)元稹《长庆集》卷三十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政府颁行钱物兼行制敕的主观目的和实施的客观效果是否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结合材料,为后世统治者提出合理化制度创新建议。(4分)(要求:至少两条建议,建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17.(15分)在中国近代史上,1905年是个重要时刻,不少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事件均在此年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5年:小年份,大时代
一场“局外中立”的战争:日俄战争
一纸寥寥数语的诏令:废除科举制度
一曲“革命军中马前卒”的泣歌:邹容之死
一次革命派与立宪派的邂逅:孙中山与严复会晤
一声振聋发聩“新音”: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传播
(1)透过1905年的历史,分析当时国内各种政治力量是如何影响中国命运的。(9分)
(2)通过1905年的历史迹象,指出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路径。(6分)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消费政策
—摘编自聂媛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消费政策的演进历程及经验研究》
材料二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量
分类 单位 1978年 1990年 2011年
就业 就业人员 万人 40152 64749 76420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亿元 1018.5 5017.2 44781.4
第二产业 亿元 1755.2 7744.3 227038.8
第三产业 亿元 905.1 6111.4 216120
主要农产品产量 粮食 万吨 30477 44624 58849
棉花 万吨 216.7 450.8 651.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71.2 903.9 14550.7
全体居民消费水平 元 184 831 14699
国内人均旅游人均消费 元 无 无 731
-摘自《中国统计摘要(1978-2019)》
提取材料信息,以“消费·时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法国地图业
材料一
15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叶,诺曼底是法国从事捕鱼业、海洋贸易和探险最为活跃的省份。商人和君主积极赞助寰宇学家对世界进行重新绘制,诺曼底北部的迪耶普以制作寰宇航海图而闻名,大部分制图师同时身为船商、领航员或探险家等。
据熊芳芳《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对异域的认知与知识生产》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以“法兰西”为主题的地图从历史地理的视角追溯空间上的政治认同,营造各地之间的关联与王国的统一性,其市场地位上升。1663年,波旁王室要求各地向中央政府汇报土地、森林、河流、产业等方面的情况,并附上相关地籍地图。推翻了旧秩序后,为实施新的土地分配政策和征收土地税,革命政府和拿破仑政府相继推出了在全国实施地籍测绘的计划。
-摘编自于京东《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地图绘制与国家建构-卡西尼地图与近代法兰西的国家测绘工程》等
材料三
19世纪,越来越多的探险活动深入到非洲、亚洲与美洲的内部,欧洲人此前难以到达的或未知的地区开始成为焦点。各国派遣了许多重要的探险队,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1830-1880年,法国出版的非洲、东南亚地图数量增长数倍。
-摘编自【芬】尤哈·努尔米宁著《欧洲地图里的世界文明史》等
分析说明近代法国地图业发展反映的社会变迁。(17分)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1.A
2.A
3.A
4.D
5.B
6.C
7.A
8.A
9.D
10.A
11.B
12.B
13.A
14.D
15.A
非选择题答案
16.
(1)不一致。
成因:唐政府主观目的是以强制手段解决铸钱不足问题,维护经济秩序。但客观效果有限,因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需求增加,实物交易难以适应大宗贸易;物品储存保值性差,社会抵制钱物兼行;两税法推行强化货币地位,进一步削弱实物交易基础。
(2)建议:顺应商品经济发展,发行纸币或确立贵金属货币地位;制度创新需兼顾社会实际需求,避免脱离经济规律强制推行。
17.
(1)清政府:日俄战争 “局外中立” 暴露腐朽,废除科举催生新式知识分子,加速统治危机;
立宪派:借日俄战争宣扬立宪,推动新政但未突破专制框架;
革命派:邹容《革命军》传播反清思想,孙中山实践革命,推动武装反清浪潮。
(2)路径:民族革命(反帝反封建)、政治革命(建立民主政体)、思想革命(传播新思想)、社会革命(动员群众)。
18.
消费 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政策与时代发展紧密联动。初期,为打破计划经济束缚,政府放宽就业与物价管制,推动商品经济复苏。1978-1990 年,就业人员从 4 亿增至 6.4 亿,居民可支配收入从 171 元升至 903 元,消费市场逐步活跃,物质消费需求初步释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消费结构加速升级。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48.9 万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超 44%,旅游人均消费 731 元,标志着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政策上,从 “鼓励消费” 到 “扩大内需”,体现国家通过消费拉动经济的战略转型。
消费变迁见证了中国从物资短缺到繁荣富足的历程,既是时代进步的缩影,也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19.
15-17 世纪,新航路开辟推动法国海洋贸易,诺曼底商人与君主赞助绘制航海图,制图师兼具探险家身份,反映法国参与早期殖民扩张,地图成为海外探险工具。
16 世纪后期,“法兰西” 主题地图兴起,波旁王朝推行地籍测绘,强化中央集权与国家认同,标志民族国家形成。
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后,革命政府与拿破仑通过全国地籍测绘实施土地改革,体现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治理手段的革新。
19 世纪工业革命后,法国对亚非地图绘制激增,伴随殖民扩张加剧,地图成为抢占市场与资源的工具,反映其全球影响力提升。
综上,法国地图业演变贯穿从殖民探险到民族国家构建、从封建统治到资本主义扩张的历程,是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空间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