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分类整合测试卷四
实用性文本阅读
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风滚草、卷柏是两种会走路的草。风滚草地上部分成热、干枯后,被风吹断根部,然后随风四处滚动。每当气候干早,严重缺水的时候,卷柏会把自己的根从土壤里拔起来,摇身一变,让整个身体卷成一个圆球状,变得又轻又圆,然后在地面上随风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迅速打开,根再次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
【材料二】松树、柳树能够预报天气。天气干燥的时候,松树的松果就会打开;天气潮湿的时候,松果的鳞片吸收水分就会紧闭,预示着快要下雨了。在阴雨天来临前,柳叶会反转,柳叶背面是浅绿色,而且覆盖着一层“白霜”,看起来就像变白了一样。
【材料三】 吊 兰
别名:垂盆草、折鹤兰 科属:天门冬科吊兰属
识别要点;多年生常绿草本。有根状茎,肉厚而短,平生或斜生。叶细长,条形至条状披针形,基部抱茎,鲜绿色。叶肢(yè)抽生匍(pú)匐(fú)枝,伸出株丛,弯曲向外,顶端簇生带气生根的小植株。花辩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蕊淡黄色,没有特别的香味。花期为春、夏季。
1.用“ ”分别画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键句。
2.材料一中画“ ”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卷柏会随着
的变化不断变换处所的生存方式。
3.根据材料三,为吊兰的花做一个信息记录卡。
4.根据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气候干早、严重缺水时,风滚草会拔出根,把身体卷成圆球状随风滚动。( )
(2)松果的鳞片紧闭表明天气干燥,柳叶反转覆盖“白霜”时,表明晴天。 ( )
(3)吊兰别名垂盆草、折鹤兰,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有厚而短的根状茎。 ( )
二、阅读下面的思维导图,完成练习。
1.上图的主题是
2.5G网络在未来的应用十分广泛,上图从 、 、 三个方面提出了5G在“车联网”方面的应用。
3.5G在未来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联系生活实际,你最希望5G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
三、阅读实验报告,完成练习。
1.这次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分为 个步骤。
2.请在报告中提取关键词来概括实验过程。
3.根据实验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名称 筷子 棉布 放大镜
作用
4.实验中造出的纸和准备好的白纸是一样的吗 如果不一样,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我去月球背面挖土啦
清 和
①我叫“嫦娥六号”,高约7.2米,体重超过8吨,比我的姐姐“嫦娥五号”还要重100千克。
②我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轨道器,稳妥的“地月巴士”,负责将我安全送达月球并返回地球。着陆器,月球背面的“探索者”,负责稳定着陆并进行样本采集。上升器,勇敢的“信使”,携带着月球背面的珍贵样本从那里起飞。返回器,可靠的“快递员”,确保月壤能够安全返回地球。
③我此次的任务就是在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着陆,取2000克月壤,并带回地球。
④有人要问:“嫦娥五号”不是已经取过月壤了吗 怎么你又去取月壤
⑤那我要好好解释一下了。我的姐姐是在月球正面取的月壤,而我是去月球背面取月壤。
⑥为什么要去背面取月壤呢 那是因为,比起月球正面,月球背面基本是古老的月壳和高地,坑洞更多,可能隐藏着月球形成和演化的秘密,更具有科研价值。我计划着陆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是月球背面一处直径约2400千米的撞击坑,是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击坑,也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说不定那里的月壤就能帮助我们揭开太阳系早期撞击历史、火山活动和月球地质演化的秘密呢!
⑦怎么取月壤 这简单,一抓,二钻。抓,就是用我的机械臂和机械爪从月球表面抓月壤。钻,就是用特殊的钻头钻到月球表面以下两米左右的位置,取出一些月壤。
⑧怎么样,你对我的工作是不是大概了解了
(选自《时代学习报》,有则改)
1.新思维辽鲜校理阅读第②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组成 别称 职能
轨道器
月球背面的“探索者”
携带着月球背面的珍贵样本从那里起飞。
返回器
2.短文第⑦自然段从 、 两个方面写了取月壤的方法。
3.阅读短文,用“ ”画出去月球背面取月壤的原因。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嫦娥六号"此次的任务是取200克月壤带回地球。
B.南极一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
C.“嫦娥六号”用机械臂和机械爪从月球表面抓月壤。
5.下面的句子与文中画“ ”的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嫦娥六号”高约7.2米,体重超过8吨,比"嫦娥五号"重100千克。
(二)宋代的元宵花灯
对于生活在宋代的人们来说,元宵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放灯、观灯,因而又叫“灯节”。
元宵节放灯的时候,各种花灯争奇斗巧,其中宫廷的花灯最为豪华。有一年的“琥璃灯山”,高约16米,上面有各种人物,都由机关控制,能做出各种动作。到了晚上,宫延所有的花灯一起点亮,绚丽极了。
民间花灯品种众多,精妙绝伦。走马灯,又称马骑灯,旋转如飞;无骨灯,灯身没有骨架,像一个大玻璃球;珠子灯,用五色珠作为装饰,下面挂着流苏随风飘荡;伞灯,有圆形、六角形的,灯上用薄薄的棉线连级成各种人物、花鸟,做得非常精致……
大街两旁还要摆灯,龙灯是当时最气派的展品之一。人们用稻草和铁丝捆扎成一条巨龙的形状,稻草上插着几万益花灯,从龙头到龙尾长达三百多米,弯弯曲曲绵延几条街,光彩夺目,一眼望不到边。大街上到处是人,人们一起观赏灯展,直到黎明时分才慢慢散去。
1.短文围绕“宋代的元宵花灯”主要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填写下面的示意图。
2.语文要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 ”在文中画出来。这一自然段介绍的民间花灯有 、 、 和 。你还知道什么花灯呢 仿照短文写一写。
3.读第4自然段,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这段话是围绕“大街两旁还要摆灯”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 )
(2)从“长达三百多米"“绵延几条街”“一眼望不到边”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龙灯十分气派。 ( )
(3)人们观赏灯展,直到黎明时分才慢慢散去,这说明当时的灯展十分壮观,非常吸引人。 ( )
(三)国宝大熊猫
①提起大熊猫,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它那圆头圆脑的可爱模样,还有那标志性的黑眼圈。
②我们都知道,大熊猫最爱的食物是竹子。它可是吃竹子“高手”,就吃竹子的本领来说,自然界中没有动物能出其右。但是,在动物分类上,大熊猫不属于食草动物,而是食肉动物家族中的一员。
③ 其实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的,具备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后来因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难以吃到肉食,而它们的栖息地却到处可见竹子,于是它们改变了饮食习惯,从吃肉变成了吃竹子。不过,野外的大熊猫偶尔也会抓一些竹鼠,或者捅鸟窝解馋。
④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的原因是什么呢 尽管现在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但它们的犬牙依然尖锐锋利,消化道也仍然是肉食动物的构造。大熊猫用食肉动物的肠道来消化富含纤维素的竹子,吃进的食物与消化道不匹配,因此营养吸收率非常低。而且竹子没有肉类热量高,为了确保身体必需的能量,大熊猫每天得吃下大量的竹子。
⑤据统计,在春季一只大熊猫每天需要吃掉20千克至30千克的竹子。一天之中,大熊猫会用将近一半的时间来吃竹子,另一半的时间则用来睡觉。因此,我们到公园,经常见到大能猫在不紧不慢地展示吃竹绝技,或者是在呼呼大睡。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1.第①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哪方面的特点 ( )
A.习性 B.食量 C.样子 D.动态
2.读第②自然段画“ ”的句子,其中“能出其右”的意思是 ( )
A.能超过他(它)。 B.能走到他(它)右边。
C.能出现其他情况。 D.能从右边出来。
3.下列适合作为第③自然段开头的一项是( )
A.你知道大熊猫每天吃多少竹子吗
B.大家都喜欢国宝大熊猫是什么原因呢
C.为什么国宝大熊猫现在已经不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呢
D.为什么将喜欢吃竹子的大熊猫归入食肉动物家族呢
4.短文第④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 )
A.第1句 B.第2句 C.第3句 D.第4句
5.“我们到公园,经常见到大熊猫在不紧不慢地展示吃竹绝技,或者是在呼呼大
睡。”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分类整合测试卷(四)
一、1.风滚草、卷柏是两种会走路的草。松树、柳树能够预报天气。
2.拟人 气候
3.吊兰(别名:垂盆草、折鹤兰)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 花瓣白色,花蕊淡黄色 没有特别的香味 示例:花期为春、夏季
4.(1)X(2)X(3)√
二、1.5G时代10大应用场景
2.遥控驾驶编队行驶 自动驾驶
3.示例:我最希望5G能具有智慧教室功能,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模拟的教室环境和虚拟教师上课的情景,还能在云课堂远程交流学习。
三、1.了解纸的制造过程4
2.搅拌 平铺挤压 观察
3.搅拌纸屑和水 将纸浆平铺在上面 观察造出的纸和准备好的白纸是否相同4.不一样。两种纸在厚薄和柔韧度上都不同。
四、(一)1.稳妥的“地月巴士”负责将“嫦娥六号”安全送达月球并返回地球。 着陆器负责稳定着陆并进行样本采集。 上升器勇敢的“信使”可靠的“快递员”确保月壤能够安全返回地球。
2.抓 钻
3.比起月球正面,月球背面基本是古老的月壳和高地,坑洞更多,可能隐藏着月球形成和演化的秘密,更具有科研价值。
4.A
5.示例:我更喜欢文中的句子,因为这句话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嫦娥六号”的基本构成,语言生动有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1.宫廷花灯 龙灯
2.民间花灯品种众多,精妙绝伦。 走马灯 无骨灯 珠子灯 伞灯 示例:财神爷花灯极为好看,财神爷头戴金色的帽子,身穿一件红色长袍,手拿金光闪闪的元宝,踩在仙云上,旁边还有两个招财童子,四周铺垫的荷花和荷叶有招财进宝的寓意。
3.(1)X(2)√(3)√
(三)1.C 2.A 3.D 4.A
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熊猫吃竹子时的样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