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18《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圈画文中“倔强”“昂首挺立”等关键词,分析拟人、反复手法对塑造竹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通过“为竹子写简历”“竹与人的对话”活动,建立“物”与“人”的象征关联逻辑。
审美创造:用简笔画绘制“竹之精神”思维导图,配诗文批注。
文化自信:结合红军故事,理解翠竹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井冈翠竹的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到“竹”,你会想到什么?
预设:
①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古代多用来形容正直、不屈的人物。
②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梅兰竹菊)
③松竹梅:岁寒三友 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
④竹林七贤:魏晋年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⑤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
竹子在中国古代社会曾经发挥过很多作用。在纸被发明之前,竹简是重要的书写工具之一。成语“罄竹难书”中的“竹”即竹子、竹简。还有箫笛一类乐器,也用竹制,故“竹”有乐器、音乐义。竹子的外形高挑飘逸,内空外直,类同人的谦逊的品性,常常为古人颂扬,因此竹子常常同“君子”相提并论,于是就有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竹林七贤”等说法。
每个人对竹的印象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统一的点——都是积极向上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袁鹰的《井冈翠竹》,看看他笔下的竹又是怎样的。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袁鹰,原名田锺洛,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生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1943年考入之江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即参加《莘莘》、《新生代》、 袁鹰《联声》报刊的编辑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分配在学生运动、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副刊编辑。
2.井冈山
井冈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泰井高速、吉井铁路、319国道可直达。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35公里。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3.字词检测
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全班解决,教师抽查。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阅读课文,用结构图简要梳理文章的脉络,说说课文围绕“井冈翠竹”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1——4段):描绘井冈山毛竹的风采,点明它是革命的竹子。
第二部分(第5——12段):叙写井冈山毛竹的贡献和精神。
第一层(第5——9段):革命战争时期的毛竹;
第二层(第10——12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毛竹。
第三部分(第13段):赞颂井冈翠竹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2.文章写了关于井冈翠竹的哪些事情?各体现了翠竹的什么特点?
预设:
①用翠竹搭过帐篷、做过梭镖、盛过水、蒸过饭、做过扁担和吹火筒,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用途广泛)
②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用毛竹做的扁担下山去挑粮食。(坚韧结实)
③经受重重磨难仍然显露着无限生机。(坚贞不屈)
④等了二十年,毛竹依旧青翠稠密。(意志坚定)
⑤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甘于奉献)
3.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等待亲人解放军的是竹子吗?作者表面上是赞美竹子,实际上是赞美谁呢?请找出具体语句分析。
预设:作者以竹喻人,以竹颂人,借助翠竹赞颂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文中,作者不仅仅是在赞美竹子,同样赞美了井冈山人民,赞美了亿万有着井冈山精神的中国人民,他们和井冈翠竹一样,坚贞不屈、意志坚定、甘于奉献。
翠竹——革命建设者——革命气节革命精神。(托物言志)
四、课堂小结
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写下过壮丽的诗篇。在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满山遍野的翠竹好像是挥舞着的杀敌长剑,军民用它作矛、作刀柄,锯成竹梆传信号,扎成竹筏送军情,编织斗笠送红军。竹笋作过红军露营野炊的菜、竹板作过毛泽东、朱德和军民挑粮食、运弹药的扁担,竹片点燃作过红军的火把,竹梢挂过红军的战旗,深深的竹林更是红军战士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的天然掩体。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五里横排埋竹钉,黄洋界上筑长城,军民正是利用毛竹削成尖尖的竹钉,埋在山间路旁,使敌人陷入竹钉陷阱。
井冈山人民乃至中国人民正如这井冈翠竹一样,意志坚定、坚贞不屈,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五、布置作业
1.积累生字词。
2.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有关于井冈山的诗词作品。课外阅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朱德《井冈山(六首)》,陈毅《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等,加深自己对井冈山革命传统的认识。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 javascript:; )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
雨中的云已关注
( javascript:; )
分享视频
第二课时
一、课程导入
齐读毛泽东有关井冈山的词作,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
(艰苦奋斗,坚贞不屈)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袁鹰在《井冈翠竹》中同样赞颂了井冈山精神,托物言志,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我们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写下了“一曲赞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袁鹰的《井冈翠竹》,品味语言,学习井冈山精神!
二、品味语言
1.文章语言很有特点,富于艺术感染力。读一读下面的语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仿照示例作一些评析。
(1)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2)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3)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示例:
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
写毛竹“等待”,用拟人手法赋予毛竹以深情,真切动人。“等待”“等”的反复运用,营造出回环往复的美感,充满诗意。
预设:
(1)这里“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的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由实而虚,象征着革命斗争的道路。这一句,将井冈毛竹在革命中的作用表现得极为深刻。一语双关,使井冈翠竹的艺术形象更加高大,深化了中心思想。
(2)四个“一天比一天”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摹出一幅在日益艰苦的环境中,人们的干劲日益增强,劳动成果不断积累的场景,表现了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和他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3)“穿”“钻”“滑”“转”“流”“挤”“走”等动词运用得十分精当贴切,既写出了滑道曲折,山深谷幽,峰回路转之状;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走上工作岗位,参加祖国建设的情景,欢快而流畅,把新一代井冈山人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革命热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2.除了以上句子,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同样精彩,请同学们圈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从词语、句式、修辞或情感等角度进行批注。
预设:
①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这段话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由远及近地总写了井冈翠竹茂密繁盛、修直挺拔的姿态,富有气势。把竹子比作“岗哨”“奇兵”,形象地体现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多用叠词,形象且富有韵律美:“郁郁苍苍”写翠竹之绿,“重重叠叠”“密密麻麻”写翠竹之多,“亭亭玉立”写翠竹姿态之美。
②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
用反问的句式,使语气更加强烈,体现出人们对翠竹当年立下的丰功伟绩的记忆之深,同时引出下文。
③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毛竹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在恶劣环境下具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表现了井冈山人民同毛竹一样,具有不畏残暴的铮铮铁骨。
④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毛竹以人的情态,把毛竹急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那种迫切心情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毛竹的呼喊,也正是井冈山人民愿为社会主义多作贡献的心声。
⑤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言简义丰,以诗一样的语言表现了建设者们创业之艰难。
⑥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运用顶真的手法,写出了井冈翠竹的坚贞不屈、百折不挠,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井冈山人民的赞美。
小结:本文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记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主义建设时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井冈翠竹的无限赞美和敬佩之情,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气节。
三、拓展延伸
1.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也是革命精神的象征。请同学们结合历史所学知识,讲讲革命故事以及故事所展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2.你身边有没有具有井冈山精神的人和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布置作业
请从自然界常见的动植物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任选一个写作对象,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0/0
00:00/00:39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板书设计
井冈翠竹
/ | \
形(苍劲)→ 神(不屈) → 魂(传承)
↑
红军精神、民族脊梁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 javascript:; )
00:00
/
00:39
00:39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 javascript:; )0.75倍 ( javascript:; )1.0倍 ( javascript:; )1.5倍 ( javascript:; )2.0倍 ( javascript:; )
超清 ( javascript:; )流畅 ( javascript:; )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一)
观看更多
原创
,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一)
雨中的云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 javascript:; )
视频详情 ( javascript:;" \t "https: / / mp.weixin. / _blank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