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运用地图认识北京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的评价。
⑵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理解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⑶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因及表现。
⑷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及发展方向。根据资料了解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能力目标:
⑴运用地形图、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锻炼学生运用地理语言的能力。
⑵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与成就。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1.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建设成就。
2.难点:
⑴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⑵北京市的环境问题。根据资料了解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3.重难点突破: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多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朗读林语堂《说北平》节选引入新课。让学生激起兴趣。
《说北平》
林语堂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
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人地中,藉之得畅茂。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它有宫殿、御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院……
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
师:同学们,北京原来叫北平,是我们的首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些外国友人说,要想了解中国,首先你要了解北京,那你们了解北京吗?
想去北京吗?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助大家做好去北京的准备工作。
活动2【活动】二.读书解答:
(点击课件播放PPT图片《中国政区图》及北京地形分布图)
解答一:北京的自然环境。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学生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西山。
①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北方地区(华北北部地区),离海洋较近。
②经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八区。
③相对位置:东南与天津相临,其它方位与河北省相临。
解答二:北京的地形及特征:引导学生读图归纳说出北京的地形特征。根据河流流向判定地势特征?请学生教师归纳。
①以平原与山地为主。
②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即西北高东南低。完成P70“活动”No2。
③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
解答三.河流特征:
1.找出北京五大水系——永定河、潮白河,说一说它们的大致流向,想一想,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北京的地势有何关系?
2.找出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说一说这些水利工程的位置特点和主要作用。
活动3【活动】三.小组探究:
探究一:北京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① 学生回顾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② 分析得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③ 阅读P71“活动”No3相关资料,完成活动任务。
北京的气候特征: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④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⑤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常有暴雨。
师生小结: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于夏季。
⑥ 我们到北京旅游选择哪个季节最好?
⑦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为什么在8月份举办?
探究二:读北京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年温差:
2)降水大于100毫米的月份: 属于( )季多雨型。
3)说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4)2012.7北京遭遇特大暴雨,从气候、地形分析成因?
探究三:读北京、天津、张家口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北京年平均气温高于张家口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和张家口的主要原因。
能力拓展(小讨论):北京夏季容易出现洪涝现象,与其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意识与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活动4【活动】四.学生展示:
阅读教材P72“历史悠久的北京”及《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1.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你还知道北京还有哪些城市职能?结合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北京的城市职能(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
⑴全国的政治中心:(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人民大会堂》等)
师生互动:阅读P74“天安门广场”,并画出天安门广场的平面简图。
学生活动:分析、归纳天安门广场的象征意义。 (目的:培养学生读题与画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⑵国际交往中心:(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中国外交部》《驻华美国大使馆》
①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有哪些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②引导学生畅谈这些机构的重要性。
(目的: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国际交往的意识)
⑶全国的文化、教育、科学的中心:
学生活动:
(1)阅读P72教材内容,完成P73活动内容。
(2)查阅《地图册》了解《北京主要文化机构和设施》。
教师归纳:北京教育、科学、文化发达,集中了百多所高等院校及有图书馆,博物馆等众多文化场所。
2.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收集资料,扮演导游角色,向同学介绍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
3. 结合历史知识,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朝代定都北京?
金代(中都),元朝(大都),明、清(北京)。
4.你知道北京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故宫、长城、周口
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目的: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交叉运用能力,达到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活动5【活动】五.讨论交流:
城市建设成就(点击课件 显示问题)
1.思考:今天的北京已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你了解北京城市建设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① 阅读教材P73-74正文内容,了解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②读图《北京城市功能分区》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师生归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目的:培养学生学生阅读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交通运输枢纽:①查阅《北京交通地图册》,了解北京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原因。
② 结合P77完成活动题NO1-2。
师生归纳:北京城市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3.重要的经济中心:显示图片《北京中央商务区》学生活动:
① 读图8-12与8-13畅谈对此的理解。
② 思考北京作为经济中心之一有哪些有利条件?
③ 了解北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
4.发展新型产业:显示图片《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① 新型产业有哪些重要特征?
② 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中心是哪里?有利条件是什么?
③ 学生讨论北京发展新型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5.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点击课件 显示视频)学生活动:
① 视频观看: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
② 视频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视频。
③ 学生畅谈北京奥运会举办的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6.北京的绿化建设:显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学生活动:
1.阅读P76“北京的绿化建设”内容。
2.投影提供背景资料,北京城市水资源问题(水短缺和水污染)
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 ,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市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
7.北京被戏称为“首堵”,平均每天堵车时间已由2008年的3.5小时增至5小时。
北京市居民平均每天上下班花40分钟在路上,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 每天早高峰和晚高峰大量的汽车进城、出城 环路上的道路拥堵情况指示牌一直呈红色,北京的环路俨然成了一个超大“世界级”的露天停车场。在交通高峰期,打车困难,乘坐公交、地铁拥挤过度。
8.学生分成三大组,讨论北京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三大问题,并讨论出:原因、解决措施。老师适当提示。
分析归纳北京在发展中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和人文环境问题有哪己方面?,探究出解决有效措施 和方法 。(从技术措施、行政手段、法律法规等方面)
活动6【测试】六.评价反馈:
小结课堂内容,突出重难点。 课堂练习
1.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交通中心
2.下列对北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 B.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C.历史上是个古都 D.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交往城市
3.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是( )
A. 旅游业、金融贸易 B. 钢铁、汽车工业
C. 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D. 食品、服装等加工工业
4.北京地区属于(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5.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春季温暖多雨,秋季天高气爽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冬夏短,春秋长
6.“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通讯社和中央电视台也在北京。”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 ( )
A.全国的文化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军事中心
7.下图中反映北京气候特点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是( )
8.小明旅游回来,带回来一些照片,下面哪一张不是在北京拍摄的
A B C D 9.2008年,北京实现了承办“绿色奥运”的承诺,在改善环境方面,北京尽量减少了( )
A. 沙尘暴侵袭 B. 行驶车辆数量 C. 传统建筑 D. 流动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