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B)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3分)
1.妈妈和(hé huó)面,爸爸包饺子,我们是和(hé huó)和美美的一家人。
2.游客们站在巍(wēi wèi)峨的泰山之巅(diān diē),俯瞰齐鲁大地,欣赏祖国壮丽的河山。
3. 大家期盼(bàn pàn)许久的国庆(qìn qìng)节假期到来了。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8分)
1. 金色的阳光 tòu guò( ) cháng láng( )的玻璃,洒在 jiāo yàn( )的花朵上。
2. 爷爷把一根 zhú gān( ) rǎn( )成了 mò lǜ( )色。
3. 在一个 qīng shuǎng( )的早晨,姐姐采摘了一篮子mó gu( )。
三、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基础:①建筑物的根脚;②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1.盖房子,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固。 ( )
2.他文化基础差,学习起来很吃力。 ( )
单薄:①指天凉或天冷的时候穿的衣服薄而且少;②(力量、论据等)薄弱,不充实;③(身体)瘦弱。
3.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单薄。 ( )
4.这么冷的冬天,他却穿得那么单薄。 ( )
四、选择题。(填序号)(10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照耀(yào) 负钱 B. 受刑(xíng) 剩下
C. 执行(zí) 奔腾 D. 溅落(jiàn) 胡芦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五色的浮光 度过天河 B.锃亮的剃刀 拨动浪花
C.时髦的发式 钻出泥土 D.黏稠的肥皂水 揉出眼泪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妹妹哇哇大哭,说给她打预防针的护士阿姨是“害人精”。
B.弟弟是个“小书虫”,爬上又爬下,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C.在班上,没有我们班长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简直就是“智多星”。
D.王大叔乐于助人,街坊邻居亲切地称他为“热心肠”。
4.依次填入句中括号里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 )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 )一把木尺在一旁( ),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 )。
A.推 拿 监督 走 B.推 拿 监视 走
C.押 执 监督 逃 D.押 举 监督 逃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现代诗,写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童年活动。
B.《剃头大师》一文中,小沙让没有经验的“我”给他剃头,而且对“我”的要求很低,所以“我”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C.《肥皂泡》一文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D.《我不能失信》一文中的小宋庆龄为了守信,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最后等到了她的朋友小珍。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分)
1.阴雨时节天气潮湿。 肥皂泡不容易破裂。(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2.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3.根据开头,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写。
小明在沙滩上玩得真开心,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4.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浪花轻轻地打在我的小腿上,仿佛妈妈抚摸着我温柔地,我的心里顿时暖暖的。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童年的水墨画》一文分别描写了孩子们在 、 和 三处地方活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之情。
2.《剃头大师》一文中,作者通过写 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肥皂泡》一文中,作者按照
的顺序,写出了“我们”吹肥皂泡的经历,
3.每当我的同桌琳琳犯错误时,她都会用“ ,善莫大焉”来为自己辩解,但每次都不改正。针对这种情况,我会用《论语》中的“ 、 ”来反驳她。
七、语文与生活。(5分)
认真观察右面的图片,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
八、阅读诗歌和短文,完成练习、 (24分)
(一)山村孩子的画(11分)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浓一笔,淡一笔。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叶的眼睛在皮咪张艾。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叙浮。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材是画面的主角, 深一脚,浅一脚,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 诗歌的第1小节描绘的景物有 、 、 、 。(4分)
2.诗歌中加点的三个“它”分别指的是 、 和 .(3分)
3.画“ ”句中的“渲染”一词指用色彩涂抹,请写出这句诗的意思,(2分)
4.诗歌通过一系列反义词写出了山村孩子 的特点,表现了山村孩子对美好生活的 ,(2分)
(二) 吹 柳 笛(13分)
踩住七九,柳条就发秋了,就发青了,就冒黄米了。村里的大人们不一定顾得上往柳树上细看,柳树发芽的消息是我们这些孩子用柳笛报告出来的,
柳笛不难败,我们都会做。折一根青柳枝,用剪刀剪成一截一截的,用手一拧,把柳枝的青皮拧离骨,取下完整的皮管儿,将管口一端用牙咬扁,并轻轻咬去一层青皮,留下一层黄皮,柳筠莫吹得白了。
我们村的男孩子女孩子都爱吹柳笛,人人都是春消息的传播者。在柳树刚冒芽的那些天,塘边树下,浣子里,一天到晓都有桥笛的音响。有的孩子是边走边吹,边跑边吹。好像柳笛长了腿,无处不到。柳笛长短不等,粗细不等,发出的声响也各不相同。细的,声音就尖,像女声;粗的,声音挑憨,像男声;不粗不细的,像女中合成男中音。短的,声音嘹亮;长的,声音绵长;不短不长的,声音嘹亮而绵长。各种柳笛一齐吹,绽成了柳笛的合奏和交响。
大人们都不反对孩子吹柳笛,在他们听来,柳笛有一种特殊的韵味,继唤起他们的许多记忆和感慨。有人说:“又一年!”有人说:“日子过得真快,柳笛响,才知道我们已经老了!”不用说,人们对声音是有记忆的,柳笛的声音在他们心上留下了记号,一触到记号,往事就回来了。正可谓“柳笛声音里,春风细如愁”。
1.用“ ”圈出第2 自然段中描写孩子们制作柳笛时的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了做柳笛的人的 。(3分)
2.围绕“柳笛”,给第2~4自然段分别拟一个小标题。(3分)
柳笛 柳笛 柳笛
3.用“ ”在短文中画出描写柳笛声音的句子。(2分)
4.联系上下文,说说“柳树发芽的消息是我们这些孩子用柳笛报告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2分)
5.为什么在大人们听来,“柳笛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3分)
九、习作, (25分)
我们身边有许多有特点的人,如“戏迷爷爷”“班里的小书迷”“家里的虎妈”等。请你选一个人写一写.通过一件事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第六单元测试卷(B)
一、 1. huó hé 2. wēi diān 3. pàn qìng
二、1.透过 长廊 娇艳 2.竹竿 染 墨绿 3.清爽蘑菇
三、1. ① 2. ② 3. ② 4. ①
四、1. B 2. A 3. B 4. C 5. D
五、1.因为阴雨时节天气潮湿,所以肥皂泡不容易破裂.2.示例: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调带。 3.示例:挖贝壳 打排球 搭“城堡” 4. 把“温柔地”移到“抚摸”前。
六、1.溪边 江上 林中 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与怀念2.“我”给表弟小沙剃头 做肥皂水 吹肥皂泡 看肥皂泡 3.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七、示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正如图中所示,失信会让人寸步难行。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
八、(一)1.云 阳光 小溪 天空 2.云 树 泥土3.云朵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4.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 向往与追求 (二)1.折 剪 拧取 咬 心灵手巧 2.做 吹 听 3.细的,声音就尖,像女声……就成了柳笛的合奏和交响。 4.人们听到孩子们吹柳笛,就知道柳条发软了,发青了,冒黄米了,春天来了。 5.因为柳笛声唤起了大人们的许多记忆和感慨,使他们感受到时光流逝之快。
九、略